《徽郡志》是郭從道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徽郡志
- 作者:郭從道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天馬圖書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03年9月
- ISBN:9624506620
《徽郡志》是郭從道編纂的地方志。
《徽郡志》是郭從道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本志是對明嘉靖四十二年編纂的《徽郡志》進行點校和說明。1作品目錄封面徽郡志著作權頁目錄志例序敘第一卷 輿地誌第二卷 建置志第三卷 祀典志第四卷 田賦志第五卷 秩官志第六卷 選舉志第七...
《送俞凝之赴徽郡照磨》是明代詩人程敏政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不見尊公喜見渠,郡中蓮幕奉恩除。一尊把菊難為別,兩世通家老愧予。行李卻隨征雁後,到官應及杪秋餘。因君定作鄉園夢,先到南山水竹居。作者簡介 程敏政,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
《送俞凝之赴徽郡照磨(亡友侍郎振恭之子)》是明代程敏政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不見尊公喜見渠,郡中蓮幕奉恩除。一尊把菊難為別,兩世通家老愧予。行李卻隨征雁後,到官應及杪秋餘。因君定作鄉園夢,先到南山水竹居。作者簡介 程敏政(1445—1499),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
是徽饒水道的終點。鄱陽縣總面積4215公里。全人口約近150萬(其中農業人口110萬), 鄱陽縣是江西省面積第二大縣,人口最多縣,縣政府所在地為鄱陽鎮。著名的鄱陽湖即因鄱陽縣而得名。鄱陽縣1957年更名為波陽縣,2003年1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改回鄱陽縣。鄱陽全縣通行贛語。水上貨運·木材 “徽郡商業...
徽郡志嘉靖刊行 郭從道詩文並茂 門克新官居尚書 張侍郎兩代稱雄 負盛名天原有池 寄情懷荷影生輝 汪知府考績既最 三任氏詩文可采 知澤州肖籍坦蕩 怡山水德高文彰 王繼禮治政峻厲 眾鄉賢異地留名 禮拜寺明代創建 回漢族共融一家 張三豐留跡金蓮 隱仙洞吟詩萬象 重發展百姓得惠 造民福榜上留名 古洞奇景象亦...
郭從道與《徽郡志》鐵面判官郭莊 翰林張綬 張伯魁與《徽縣誌》趙鐘靈與《徽縣新志》著名發明家劉衛石 劉衛石軼事 農業專家劉宗向 民國清官劉中仁 文物古蹟 新石器文化遺址 出土文物 仙人關遺址 吳王城殘跡 吳山吳玠墓 北禪寺遺址 水陽佛爺崖 文廟大成殿 城隍廟大殿 東嶽行祠泰山廟 州主山宣靈王廟 粟川郇莊白塔 ...
何歆之所以後來能成為中國消防史上一個里程碑的人物,應該歸功於時任太子左諭德經筵講官林瀚的《徽郡太守何君德政碑記》。這篇珍貴的史料收於林瀚所撰的《重刊林文安公文集》,如今碑記的主要內容已被收入《中國消防通史》。林瀚用寫實之筆,告訴後人一個活靈活現的治火名臣。僅僅憑創建封火牆一舉,何歆就足以...
子城即今微州府衙位置,內建郡治和郡王宮室,有宮殿、東西宮廨、正門樓等建築。弘治《徽州府志》載:“(府城城池)唐越國公汪華在隋義寧中稱吳王時所築,自休寧萬安山徙治於此。東半抱山,西半據平麓,築以為城。揚之水順城東北而西為練溪,環繞東南隅而下歙浦,因以為池。山溪之險,天造地設。唐武德四...
余蒙聖恩屢承簡拔,一日旋歸,適徽郡太守何公廣育人才,延余為紫陽書院師範以課士子。余見徽之山靈水秀,人文蔚起,嘆賞不置焉。時有績邑龍溪王子佐、選、輔、作賓等,亦受業門牆。閱其文藝,堪為華國,試其才猷,可為棟樑,麟匕炳匕,卓犖俊偉。因家乘續修,丐余為敘。余曰:“爾祖果何昉乎?”王子...
徽州古城位於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總占地面積24.7平方千米,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徽州古城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宋至明清時期,徽州古城多次擴建和修繕。民國時期徽州古城景觀...
不過,明人宋應星《野議·鹽政議》略有記載,《野議·鹽政議》稱: 商之有本者,大抵屬秦、晉與徽郡三方之人。萬曆盛時,資本在廣陵者不啻三千萬兩。每年子息可生九百萬兩,只以百萬輸帑,而以三百萬充無妄費,公私俱足,波及僧、道、丐、傭、橋樑、樓宇,當餘五百萬,各商肥家潤身,使之不盡,而用之不...
《明初伏莽志》《絲絹全書》《魯王案》《楚王案》《啟禎兩朝實錄彙編》《殘明書》《稗說》《五刻徽郡釋義經書士民便用通考雜字》《見聞雜記》《小柴桑喃喃錄》《薛諧孟筆記》《蠅須館叢話》《隙光亭雜識》《未刻談往》《亞谷叢書》《蟲獲軒筆記纂》《粲花�隨筆》《雪泥書屋雜誌》《駢枝贅憶》《...
時,黃蜚由蕪湖屯兵太湖。總兵吳升嘉,字之蔡;由吳淞駐兵福山,糾洞庭兩山之民,接應常熟,攻破蘇州,聲勢百倍。陳典史命程璧往二處乞師,兼在田淮撫處。璧盡出所儲錢十四萬金充餉,往乞不應,復在徽郡金聲、江天一處。及至,兵已潰。比返,城已陷,遂為僧於徐墅。魯王監國於紹興,唐王稱號於福州。南都...
進階參議。以老致仕。歸家值秋睡,方食輟著,家人問其故,日:“轉潞安修應城,一工未堅,今如此雨,恐紀矣!”悵然久之。其秒念民虞類如此!平生痛母氏苦節,凡里中瞥婦孤兒,無不饋濟;有為糧役所迫者,必助給之。家居創修郡志。郡之有志,自郭始。其一生性成忠孝,事協聖賢,崇祀鄉賢宜哉!
《天順襄陽郡志》:本府磚城一座,在漢江之南,與樊城市對。前代創建修築,舊志不存,無考。然晉代的羊祜、杜預和宋代的呂文煥所守皆為此城。明洪武初,又別拓城東北角,由舊大北門向東繞至長門,環南增建新城。明萬曆四年襄陽知縣萬振孫題額:東門曰"陽春",南門曰“文昌”,西門曰“西成”,大北門曰“...
鮑弘的十世孫蘿節居徽郡河西塢至十二世的鮑榮,稱棠樾派之始祖,南宋後由棠樾派遷出的,可考的,約有40多個,要目如下:贛州、荊州、蕪湖、無為、桐城、繁昌、和州、鎮江、淮西、淮安、當塗、揚州、蜀源、岩鎮、黃山橋、蕃村、亳州、漳州、通州、杭州、貴池、新館、南村、紹興、衢州、貴州、安順等。棠樾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