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製作技藝(黃山市屯溪區)

徽墨製作技藝(黃山市屯溪區)

徽墨製作技藝(黃山市屯溪區)是一種傳統技藝,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徽墨製作技藝(黃山市屯溪區)
  • 非遺級別:省級
  • 非遺類別:傳統技藝
  • 非遺批次:第一批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制墨是我國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是我國書畫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徽墨是我國制墨工藝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國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徽墨是以松煙、桐油煙、漆煙、膠為主要原料,經煉煙、制膠、和劑、做墨、晾墨、打磨、填字等工序,製作而成的一種主要供傳統書法繪畫使用的特種顏料。史料記載,唐代末期,河北易水人李廷珪父子“流離渡江,睹歙中可居造墨,故有名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朝廷改歙州為徽州。從此,徽州成為制墨中心,墨肆林立,出現了“徽人家傳戶習”的制墨景象。清代制墨業出現了四大名家——汪近聖、汪節庵、胡開文、曹素功等。1915年胡開文制“蒼珮室”牌“地球墨”,參加巴拿馬世界博覽會獲得金獎。徽墨品種繁多,有桐油煙墨、松煙墨、漆煙墨等幾大類型,具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品質,是書畫家的必備用品。同時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書畫,集繪畫、書法、雕刻、造型等藝術於一體,使墨之本身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珍品。

傳承保護

宣城市績溪縣、黃山市屯溪區、歙縣是徽墨的主要生產地,所制徽墨,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桐油煙”與“漆煙”的制墨工藝廣為運用,生產達到很高的水平。徽墨還以精美的墨式著稱於世。出現了《程氏墨苑》、《墨譜》、《墨海》等一批墨譜,既為研究徽墨提供了重要史料,也是明代版畫藝術的傑出代表。

文化軼事

徽墨生產技藝複雜,多道工序有其獨特的秘不視人的絕技,由此形成徽墨的不同外觀與內在品質。這些技藝是長期經驗的積累,是多人智慧的結晶,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