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核雜油11號

德核雜油11號,甘藍型半冬性核不育三系雜交種。幼苗半直立,葉色常綠,葉柄較短。頂裂葉半圓形,裂葉2~3對,葉緣呈鋸齒狀。花瓣黃色、側疊、復瓦狀排列。角果斜生,短粗,成熟時呈枇杷黃色,籽粒紅褐色。株高中等,莖稈青色,不易倒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核雜油11號
  • 審定編號:國審油2010002
  • 選育單位:滁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品種來源:H2A×HC766
  • 全生育期:平均232天
  • 優良性:低感菌核病   抗倒性較強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審定意見,

特徵特性

德核雜油11號,甘藍型半冬性核不育三系雜交種。幼苗半直立,葉色常綠,葉柄較短。頂裂葉半圓形,裂葉2~3對,葉緣呈鋸齒狀。花瓣黃色、側疊、復瓦狀排列。角果斜生,短粗,成熟時呈枇杷黃色,籽粒紅褐色。株高中等,莖稈青色,不易倒伏。
甘藍型半冬性核不育三系雜交種。幼苗半直立,葉色常綠,葉柄較短。頂裂葉半圓形,裂葉2~3對,葉緣呈鋸齒狀。花瓣黃色、側疊、復瓦狀排列。角果斜生,短粗,成熟時呈枇杷黃色,籽粒紅褐色。株高中等,莖稈青色,不易倒伏。
區試結果:全生育期平均232天,與對照秦優7號相當。平均株高139.1厘米,勻生分枝類型,一次有效分枝數8.3個,單株有效角果數469.3個,每角粒數19.1粒,千粒重4.04克。菌核病發病率16.39%,病指6.49。病毒病發病率4.40%,病指1.48。抗病鑑定綜合評價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較強。經農業部油料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芥酸含量0.20%,餅粕硫苷含量27.75微摩爾/克,含油量41.97%。

產量表現

2008~2009年度參加長江下游區油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67.9kg,比對照品種秦優7號增產5.0%;2009~2010年度續試,平均畝產176.0kg,比對照品種增產11.7%。兩年平均畝產172.0kg,比對照品種增產8.3%。2009~2010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4.2kg,比對照品種增產1.5%。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早播,培育壯苗。育苗移栽宜於9月10日前播種,最遲不宜超過9月15日,畝播種量0.5kg;直播宜於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播種。
2.適時移栽,合理密植。10月中下旬移栽,最大苗齡應控制在45天以內,密度以每畝8000~10000株為宜,並根據“肥地、早栽宜稀,瘦地,遲栽宜稠”的原則作適當調整。
3.合理施肥。施肥以“基肥足,臘肥重,苔肥早”為原則,畝施氮總量20?,基、臘、苔肥比例5:3:2,氮、磷、鉀比例2:1:1,同時,注意增施硼肥,畝用硼砂500~750g作底肥,或苗期、苔花期用100g硼砂加入防病藥液噴施。
4.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蟲草害。油菜移栽或直播田,應三溝配套,灌排水方便,下雨及時清溝排水防漬。整個生育期要做好病蟲草害防治,特別加強菌核病防治。
5.適時收穫,及時脫粒。終花後30天左右,全株2/3的角果呈黃綠色時收割。收割後可適當堆放4~5天促進油菜後熟。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油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冬油菜主產區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