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民族學校

德令哈市民族學校

德令哈市民族學校,始建於1980年,原名為烏蘭縣第二民族中學,建市後更名為德令哈市民族中學。1997年香港著名企業家邵逸夫先生在校園內捐建教學樓一座,逐更名為德令哈市逸夫民族中學。2003年教育布局調整,把5個鄉鎮民族學校及海西民師附屬國小併入後更名為德令哈市民族聯校。到2013年9月又更名為德令哈市民族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令哈市民族學校
  • 校址:德令哈市黃河路24號
服務範圍,辦學條件,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所獲榮譽,

服務範圍

服務範圍覆蓋全市三鎮一鄉、三個街道辦事處和我州大柴旦行委及忙崖行委的廣大牧區。

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面積51250.30平方米,建築面積12575平方米。有教學樓三座,綜合實驗樓一座,宿舍樓兩座,學生食堂一座等設施;電教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理化生實驗室設備配套較為齊全;圖書閱覽室有蒙漢圖書2萬多冊,報刊、雜誌10多種。辦學條件基本滿足廣大師生學習、研究、實驗和生活之用。

辦學理念

自建校以來,學校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採用“雙語教學”(蒙語授課為主,兼帶漢語和英語)模式,以“促進孩子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為辦學理念,建設“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地區特色和時代特徵的魅力學校”為辦學目標,以“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改變、學會生存”為育人目標,以振興民族教育為己任,始終堅持“德育為首、全面育人、最佳化管理、提高質量、打造特色、創出品牌”的辦學方針,恪守“健康體魄、陽光心態、樂學善思、創新發展”的校訓,“團結、務實、拼搏、創新”的校風,“敬業、愛生、善導、奉獻”的教風,“尊師、篤學、自主、探究”的學風,學校確定了“以教學工作為重心,兼顧特色,以特色保穩定,以特色求發展、以特色求品牌”的發展思路,開發了多種校本課程。

辦學特色

學校組建的第二課程有馬頭琴、器樂、聲樂、蒙古象棋、蒙古刺繡、禮儀習俗、機器人、舞蹈、書畫美術、手工製作、博克摔跤、文學及體育類和實驗類等共20餘種特色興趣班,傳承和弘揚蒙古族傳統文化精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學校在弘揚德都蒙古歷史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發展,現我校被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汗青格勒傳承基地》、《德都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習基地》、《傳統藝術進校園實踐基地》、《德都蒙古蒙古文書法美術培訓基地》及《德都蒙古合唱藝術團》等學習基地,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榮獲省級“標準化學校”、“省民族體育先進集體”、“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省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州級“高中教學質量優秀學校”、州級“文明校園”、州級“綠色學校”、市級“先進學校”、“文明單位”、“平安學校”、“科普特色學校”、“優秀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