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證社會科學(用循證醫學的理念在社科領域開展研究的學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循證社會科學是套用循證醫學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在管理、教育、法律、社會工作等社會科學領域開展研究、科學決策和實踐套用的新興交叉學科。具體講,就是針對社會科學各領域要解決的問題,基於當前可得的最佳證據,充分考慮服務對象的價值意願和具體客觀條件及環境因素,進行科學決策和實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循證社會科學
  • 外文名:Evidence-based Social Science
  • 所屬學科社會科學
  • 率先提出拜爭剛
循證社會科學起源,國外循證社會科學起源,國內循證社會科學起源,循證社會科學發展,循證政策的發展,循證教育學的發展,法循證學的發展,循證社會工作,循證方法的社會科學套用,循證社會科學研究主題的聚類分析,國外研究主題的聚類分析,國內研究主題的聚類分析,國內研究現狀及不足,中國循證社會科學展望,

循證社會科學起源

國外循證社會科學起源

1993年國際Cochrane協作網(CC)成立後,逐漸開始嘗試循證理念在社會科學領域的套用。2000年Campbell協作網(C2)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正式成立,作為循證實踐在社會科學領域套用的國際研究組織,其旨在為社會、教育、司法犯罪學及國際發展政策等領域提供科學嚴謹的系統評價決策依據並促進轉化。

國內循證社會科學起源

2016年蘭州大學循證醫學中心舉辦了首屆蘭州大學循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培訓班,2017年分別在中國醫促會年會和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分會的年會上舉辦了循證社會科學研究論壇、在南京理工大學舉辦了中國循證社會科學發展圓桌會議,2018年7月蘭州大學召開的“知識轉化與循證科學”論壇上邀請了來自醫學、管理、經濟、教育、社會工作等領域的學者共同討論循證社會科學的未來發展。

循證社會科學發展

循證政策的發展

2006年,史丹福大學的Jeffrey Pfeffer和Robert I Sutton教授出版的第一本循證管理方面的著作《Hard Facts , Dangerous Half-truths and Total Nonsense : Profiting from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中,批評以前的一些管理方式是“信念、恐懼、迷信和沒有頭腦的仿效”,強調基於證據和執行良好的管理才是有效管理。
與此同時,國際上對循證決策方法學的研究也不斷深入,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是以Andy Oxman、Simon Lewin和John Lavis等為首的循證衛生政策專家於2009年推出循證衛生決策支持工具(Support Tools for Evidence-informed Health Policymaking,STP)的18篇系列論文。

循證教育學的發展

1996年,Hargreaves提出了循證教育學的概念,他認為教師與醫生所進行的實踐決策有相當程度的一致。不同的是,很多醫生在決策時會嚴格遵循科學證據,而教師卻更多依賴於個人經驗,所以,教育領域的實踐也應該嚴格地遵循研究證據。

法循證學的發展

2008年,美國喬治馬森大學犯罪學、法律和社會系(Department of Criminology,Law and Society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還建立了針對犯罪和刑事政策的科學研究平台——循證刑事政策中心(The Center for Evidence-based Crime Policy , CEBCP)。

循證社會工作

循證社會工作(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也被稱為證據為本的社會工作,是當代社會科學實踐領域開展的“循證實踐運動”(Evidence-based Practice Movement)的一部分。它將主要以常識、經驗為指導的實踐,轉化為主要以科學理論和證據為指導的實踐,是社會科學“科學化”的重要階段。

循證方法的社會科學套用

社會科學系統評價的代表——Campbell系統評價。社會科學系統評價即針對某一具體問題(如教育學、法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社會科學領域的問題),系統全面地收集已發表或未發表的有關研究,篩選出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根據文獻質量標準嚴格評價文獻,進行定性分析或定量合成的研究方法。

循證社會科學研究主題的聚類分析

國外研究主題的聚類分析

聚類一:衛生政策制定、制定初級衛生保健措施和公共政策的實施等;聚類二:公共健康、循證實踐和循證決策等;聚類三:衛生技術評估、成本-效益、開發中國家和經濟學評價等;聚類四:循證醫學、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方法的套用等;聚類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險因素、管理和指南等;聚類六:氣候變化、大數據、氣候變化相關的健康政策及氣候變化檢測等。其中近幾年的研究熱點關鍵字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心理健康、氣候變化和大數據等。

國內研究主題的聚類分析

聚類一:循證醫學理念在循證社科領域的套用,包括在循證決策、循證實踐和循證科學的套用;聚類二:循證決策、決策支持和衛生政策的實施等;聚類三:循證實踐、循證管理、研究證據、循證心理治療及證據評估等;聚類四:循證指南、知證決策和臨床研究與評估工具等領域系統評價方法的套用等;聚類五:系統評價再評價、Meta分析、GRADE分級、臨床決策、針灸和腦卒中等。近幾年出現的熱點詞有科技決策、循證護理、系統評價再評價和GRADE分級等。

國內研究現狀及不足

國內研究現狀
①在我國社會科學領域關於循證矯正、循證教育、循證管理等文獻數量較多;②北京、上海、江蘇等發達地區發表研究數量最多,且不斷增加;③循證實踐的研究數量呈逐年增多趨勢,研究類型以綜述居多,發表雜誌種類呈現多樣化。提示循證實踐在國內社會科學領域有強大的生命力,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認同。
國內現有研究不足
發表文獻存在研究地域和主題領域分布不均衡、發展存在地區差異、二次研究文獻數量不多、原始研究缺失、研究質量不高等問題,說明循證實踐在我國社會科學領域的發展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循證社會科學展望

循證社會科學是一個多學科共用的方法,目前套用領域比較多的有:社會工作、教育、司法犯罪、環境。未來應鼓勵研究者:①針對急需解決的問題開展高質量科學研究;②將當前的研究按照證據質量、相關性、重要性等指標進行分類分級,以供決策參考;③倡導決策者綜合考慮服務對象需求、可靠研究證據、經濟和政策等因素,做出透明和科學的決策。引導社會服務提供者基於研究證據和有效的干預項目開展服務或政策干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