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帶花·青春何處風光好

《御帶花·青春何處風光好》是北宋詞人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該詞上片描寫元宵節燈會時的絢麗場景,下片描寫人們的遊樂與狂歡,並表達了作者年少豪邁的情感。全詞採用紀實的手法,描繪生動,形象鮮明,構圖完整,給人以極為強烈的審美感覺,再現了北宋汴京元宵時繁華的景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御帶花·青春何處風光好
  • 作者:歐陽修
  • 創作年代:北宋
  • 出處:《全宋詞》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御帶花
青春何處風光好?帝里偏愛元夕。萬重繒彩,構一屏峰嶺,半空金碧。寶檠銀鈺,耀絳幕、龍虎騰擲。沙堤遠,雕輪繡轂,爭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晝,會樂府神姬,海洞仙客。拽香搖翠,稱執手行歌,錦街天陌。月淡寒輕,漸向曉、漏聲寂寂。當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歸得!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御帶花:詞牌名,調見《六一詞》,雙調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韻,後段十句四仄韻。
⑵帝里:都城,此處指汴京。
⑶元夕:即元宵節。
⑷繒(zēng)彩:彩色的絲織品。繒,絲織物的總稱,此處指彩燈。
⑸一屏峰嶺:指用繒彩所扎的燈山。
⑹寶檠(qíng):華美的燈。檠,燈架,代指燈。
⑺絳幕:紅色幕帳。
⑻龍虎:指龍形和虎形的彩燈。
⑼沙堤:指宰相的府邸。
⑽雕輪繡轂(gǔ):雕飾華美的車,為富貴人所乘坐。
⑾五王宅:唐睿宗五子之宅。《唐書·讓皇帝傳》:“初第五子,列第東積善坊,號五王子宅及賜第上都隆慶坊,亦號五王宅。”此處指北宋諸府。
⑿熙熙:和樂之貌。
⒀神姬:仙女,指官府中的樂伎。
⒁拽香搖翠:穿戴著染香的羅衣,擺動著翠玉的頭飾。
⒂錦街天陌:處處錦繡的天街大道。
⒃漏聲:銅壺滴漏報時的聲音。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春天最美好的風光在哪裡呢?元宵節則是京城裡的人們的偏愛。千萬重五彩絲綢,建造起一座高如山嶺的彩樓,聳出半空,金碧輝煌。各種各樣的華美彩燈點綴在紅色的帷幕上,多姿多態,有如龍騰虎躍。在長長的平整而開闊的道路上,精緻的馬車絡繹不絕,奔走於王宮貴人們的府邸之間。
賞燈的人們個個從容不迫,歡欣快樂,他們在華燈齊放的元宵之夜,以夜為晝縱情玩樂,有美如天仙的歌舞女子的表演,也有扮成海上仙山來客的圖畫故事。在天子親臨觀燈的錦繡大街上,觀燈的人群衣著鮮麗,翠袖飄香,摩肩接踵,執手歡歌,如潮水般流動。月光恬淡,寒意輕微,天色已經漸漸破曉,銅壺滴漏之聲亦漸漸疏寂。我這正值青春年少的狂熱少年意猶未足,不喝個酩酊大醉又怎么會回去呢?

創作背景

歐陽修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時只有二十四歲,當年到洛陽任留守推官,深得留守錢惟演青睞,其間又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直到景祐元年(1034)任滿回京,時年二十八歲。該詞寫北宋都城汴京元宵盛況,當作於詞人自洛陽歸京後的景祐二年至三年(1035—1036)之間。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詞處處濃墨重彩,勾勒出美輪美奐的帝京氣象,既體現出作者的無限激情,又體現出一個年輕官員志得意滿的豪俊之氣,客觀上也展示了仁宗時期國泰民安的熙熙景象。
上片寫元宵節張燈結彩、燈火輝煌、車水馬龍的熱鬧景象。當春天重返人間的時候風景哪裡最好,詞作開篇以設問的形式表達出詞人對京城元宵的喜愛之情。接下來,詞人以鋪敘的筆法具體描述汴京元宵的美麗熱鬧。“萬重”以下二韻五句述元宵張燈結彩的情景,高入雲天的彩山,層層疊疊,出神入化,構成了一片崇山峻岭,仿佛把本無山巒的汴京城帶進了重巒疊嶂之中,而且是金碧輝煌的仙人之境。數不清的華貴銀鈕照耀在絳紫色的巨幅帷幕上,令人眼花繚亂,不知是在仙界還是在人間。絳幕前不時有龍騰虎躍,把汴京的夜晚變成了人與自然、人與天界完全融合的奇幻世界。千萬重彩色絲帛搭建成一座座像山嶺一樣金碧輝煌的彩樓,各式彩燈點綴在紅色的帷帳上,還有各式各樣的龍形燈、虎形燈,騰挪跳躍,甚是好看。“沙堤”以下幾句則述元宵車馬。只見長長的道路上,華美的車子來來往往,奔走在王侯貴人們的府第前。
下片寫人們的遊樂與狂歡。“雍容”以下六句,述熱鬧場景。人群熙熙攘攘,街市恍如白晝,還有各種表演,有美若天仙般的女子表演歌舞,還有的表演各種神仙府第的故事。在“錦街天陌”,也就是在京城的錦繡街道上,人們衣著華美,襟袖飄香,攜手觀燈,一路歡歌。“月淡”句,轉寫自然環境,月色淡下去了,計時的漏聲漸稀,天快亮了。此表明元宵狂歡,夜盡歡未盡,雖然天快亮了,但遊玩的人並未散去。末句為青年詞人心跡的自我表白:在這樣縱情歡游之夜,年少狂熱的年輕人當盡興暢飲,不醉不歸。

名家點評

湘潭大學副教授易蓉《宋代節序詞研究與欣賞》:“通篇鋪敘展衍,文筆疏盪,景真情真。”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政治上曾支持過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張,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