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湘江到遵義

從湘江到遵義

《從湘江到遵義》是軍委政治工作部話劇團聯手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創作排演的敘述體話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湘江到遵義
  • 類型:敘述體話劇
  • 主演趙旭劉勁、梅麗萍、劉大為曾泳醍
  • 創作單位:軍委政治工作部話劇團、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
創作背景,劇情簡介,演職員表,話劇評價,

創作背景

為搞好該劇的劇本創作,主創團隊從2016年初開始,先後研讀數十部歷史資料和文藝作品,聘請作家、長征專家王樹增擔任文學顧問,2016年4月,編劇王宏、李寶群,肖力,導演宮曉東等一行數人沿紅軍長征從湘江到遵義的路線進入深入採訪、體驗生活,從廣西的興安、全州、龍勝到湖南的通道,貴州的甕安猴場、黎平、烏江,遵義,翻越婁山關,探訪赤水河,行程2000多公里,採訪相關人員100多人次,參觀紅軍紀念館十餘個,祭拜紅軍陵墓數十處,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劇情簡介

《從湘江到遵義》以重溫長征精神,重鑄中國人信仰之魂為指導思想,不以簡單化地再現長征為目的,立足於以現代人的思考,以現代戲劇的方式進行現代表達。該劇選擇的“從湘江到遵義”這一時段是長征中極為獨特極為嚴峻的一段——紅軍從江西於都出發,在廣西湘江遭到了從未有過的慘敗,部隊損失嚴重,犧牲巨大,出發前的八萬多紅軍只剩下三萬餘人,而且前途未卜,路怎么走,向什麼地方去,外部有多路強敵圍追堵截,內部思想不統一,鬥爭激烈,上至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紅軍高層領袖,下至普通紅軍指戰員都承受著巨大的考驗,內心都涌動著猛烈的精神風暴……他們是靠著堅定的革命信仰和人生信念走出困境的,將這段歲月,將他們的精神搬上舞台將給今天的人們以啟示和震撼。重新喚起人們對崇高信仰的敬畏之心,剌痛我們民族麻木的神經,召喚信仰回歸,召喚中華民族以強大的精神偉力投入實現中國夢的新征程。

演職員表

該劇由導演宮曉東執導,特邀國內燈光設計邢辛擔任燈光設計、編導孫涓涓任形體設計。話劇團集結優秀演員組成了最強演出陣容,趙旭、劉勁、梅麗萍、劉大為、曾泳醍等同台獻技。還特邀軍隊話劇表演藝術家洪濤、王玉孝,浙江話劇團魏鵬等優秀青年演員加盟。魏積安、郭達等演員在後續演出中擔任主要角色。

話劇評價

《從湘江到遵義》在藝術上大膽突破傳統寫作模式,追求傳統與現代,再現與表現,寫實與寫意的高度結合,力求進行全新的藝術呈現和全方位的藝術突破。該劇採用敘述體,史詩劇、思辨體戲劇相結合的全新戲劇結構,不採用相對單薄的單一化的線性敘事結構,多點多線,塊面結合。劇中人物在演出進程中既是敘述主體,也是戲劇角色,在情境中展開戲劇行動,他們的內心世界,思想與情感不斷外化於敘述體的“河流”之中,在這一獨特的現代結構樣式中,仍以寫人,表現人的情感世界為中心,全力塑造一批有血肉,有溫度,有筋骨,有鮮明個性和豐富內心世界的人物。
藝術風格上,追求雄渾凝重,深刻真摯的整體風格,將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相結合,將大氣磅礴,鐵血激情與精雕細刻,細膩生動相結合。採用了具有現代理念的全新舞台設計,整體上是寫意的,局部卻是相當有歷史質感和寫實性。舞台時空不同於傳統戲劇的時空構置,十分自由靈動,生者與死者之間,領袖和官兵,百姓之間,親人之間逾時空心靈對話,展開人物心理空間的精神風暴。
情節走向上,從湘江戰役寫起,以“湘江慘敗”——“翻越老山界”——“通道轉兵”——“黎平會議”——“強渡烏江天險”——“挺進遵義城,召開遵義會議”為全劇敘事支點和基本背景,構成全劇的“中軸線”。在上述敘事線路和敘說走向上,各種人物及他們的故事,命運,心理有機組成一個整體,時而各自展開,時而互相交叉,其中有領袖群體面對失敗,堅守信仰,勇敢追求真理,尋找正確道路的艱難抉擇,也有他們個人生命情懷的生動展現,也有紅軍將士在困境中忠誠,絕決,浴血奮戰,鐵血犧牲。既有令人迴腸盪氣的大生大死,大情大愛,也有人物心靈深處的大思考,思想上的大交鋒,更有濃烈感人的戰友情,母子情,夫妻情,兄弟姐妹情等情感戲。當年的民歌,舞蹈,風土人情民俗文化,毛澤東的長征詩詞等也被化入劇中,形成了本劇獨有的藝術樣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