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遍歷史到歷史主義》是2017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劉小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普遍歷史到歷史主義
- 別名:From Universal History to Historicism
- 作者:劉小楓 編
- 譯者: 譚立鑄/王師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頁數:354 頁
- 定價:75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08093420
《從普遍歷史到歷史主義》是2017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劉小楓。
《從普遍歷史到歷史主義》是2017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劉小楓。內容簡介盛世之下的中國急需知曉世界事務,世界事務的要害不在於繁瑣的國際事務,而在於理解世界本身。這不僅包括認識現代世界形成的歷史,也包括認識西方...
第一位提出更為顯著的歷史主義學說的希臘人是赫西奧德,他或許受到源於東方埃及的影響。他使用了歷史發展普遍傾向或趨勢這個觀念。他對歷史的解釋是悲觀主義的。他相信人類在自黃金時代以後的發展過程中,注定在物質和道德這兩方面要退化。早期希臘哲學家提出各種歷史主義觀念,其中,柏拉圖的歷史主義最為精緻,他在解釋...
他的《史學要論》是中國第一部闡述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並把它跟一些具體的史學工作結合起來的著作,是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開闢道路的著作。蔡和森的《社會進化史》是中國第一部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寫成的社會發展史。 第二階段 1927—1937 年是第二階段。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理論觀察中國歷史的進程並同當時的革命實踐結合...
歷史主義學派是從批判理性主義之中演化而來的一個科學哲學派別。它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之末,流行於60年代之初,仍具有相當影響。學派起源 波普爾的批判理性主義主張動態地研究科學發展的模式,但只是從純科學、純邏輯的角度去進行這種探索,而不是從科學與社會的關係中、從科學發展的歷史事實中去總結。他的後繼者和學生...
歷史觀又稱“社會歷史觀”。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世界觀與歷史觀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延伸。由於對歷史觀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
《歷史個體與普遍歷史:邁向和而不同的比較歷史社會學》是一本202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榮山。內容簡介 自晚清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來,藉助文明比較講出中國自身的道理,以增進文化自覺,就成為歷代學人的追求。然而,比較歷史研究長期在所謂的普遍主義和封閉的特殊主義兩端徘徊,難以達到和而不同...
只有到了伴隨著生產力的巨大發展而出現近代無產階級的時候,才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才第一次把社會歷史的研究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根源 馬克思主義科學歷史觀產生前,唯心史觀在社會歷史理論中長期占統治地位,其原因有三個方面:認識根源 社會歷史觀的認識對象是人類社會,它與自然現象有很大不同。
正確判斷和處理社會主要矛盾,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是我們黨在長期奮鬥中形成的重要經驗。革命時期,我們黨正確把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據此制定正確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新中國成立以來,黨...
將五種社會形態作為人類歷史發展必經的循序遞進的普遍規律,從根本上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一句“大體說來”已經從文字上表明,馬克思並無意將他的結論作為世界發展的惟一圖式,而只將其看作基於對現有資料的分析得出的大概認識。馬克思生前對於把一種類似於“五種社會形態說”的歷史分期模式強加到自己名下表示了...
唯物主義自然觀 唯物主義歷史觀 存在決定思維、物質決定意識、自然界先於人類而存在,這是一切唯物主義都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人類的物質實踐活動是唯物的、辯證的,也是社會的、歷史的。馬哲在實踐的基礎上揭示了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從而正確地、徹底地解決了哲學的基本問題,把唯物主義貫徹到底。不斷發展的學說 辯...
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資本主義時期的歷史。雖然早在14和15世紀,在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經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但是資本主義到16世紀才形成為世界性的潮流。諸如新航路的開闢及早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運動的擴展、宗教改革的興起尼德蘭革命等,都是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體表現。再者,正是從16世紀開始,世界才...
但是現代人對於歷史、社會、民政或文明這一人類的自然界的認識,遠遠沒有達到普遍科學的理想,沒有達到古典知識關於歷史科學的普遍性或真理性的要求;尤其是在古典的或現代的歷史主義已經“在西方思想界”取得所謂“偉大的精神革命”的今天,人們已經習慣於“用個體主義的觀察取代關於人類歷史發展的普遍主義的觀念…...
《歷史與階級意識》是匈牙利哲學家、文學批評家盧卡奇著哲學理論著作,首次出版於1923年。該書把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解釋成黑格爾邏輯學的直接產物,歸結為黑格爾的總體性範疇和主客體相互作用,提出馬克思主義辯證法 、只適用於社會歷史領域,並闡述了物化問題,強調無產階級意識在革命轉變中的決定性作用。書中把馬克思同...
歷史主義和唯物主義是有機聯繫、渾然一體的。堅持歷史主義,必須堅持唯物主義,必須反對官僚主義、主觀臆斷,反對虛無主義、神秘主義,反對一切形式的空想和蠻幹。尊重客觀形勢、尊重客觀實際,才能制定出符合規律的方針路線,中國的事業才能勝利,才能儘可能少走彎路。毛澤東當初設計的農村公社——吃大鍋飯,是過高估計當時...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實現共產主義是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艱辛曲折的。西方國家都在期待“中國會不會成為‘下一個’”( 前蘇聯) ,他們甚至喊出“發源於20 世紀的共產主義制度,必將終結於20 世紀”的咒語[4]P6 - 7。現在,我們國家正在面臨著各種風險和挑戰。為此,我們要充分認清在前所未有...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社會形態合乎規律的更替,任何社會形態都是具體的、歷史的,都有其發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社會形態是活生生的有機體,經濟基礎是一定社會形態的“骨骼”,上層建築是一定社會形態的“血肉”。建立在一定生產力水平之上的經濟基礎,是劃分社會形態的客觀依據。社會形態具有多樣性、普遍性、特殊性,同類...
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在研究中採用了人本主義的方法,並在藝術中尋找現實主義和人類情感。“文藝復興”一詞亦可粗略地指代這一歷史時期,但由於歐洲各地因其引發的變化並非完全一致,故“文藝復興”只是對這一時期的通稱。核心 人文主義精神,人文主義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新史學還反對單純的“事件史”,主張對歷史作深層次的、結構的研究,重視對變動相對緩慢的歷史現象和層次進行探索。新史學同樣反對敘事史學,重視研究方法的革新,重視理論概括和解釋,力求提高歷史認識和解釋的準確性。新史學家普遍使用電子計算機等先進手段。大量新的研究方法被創造出來,如模式比較法、回歸分析法、...
他們寫出了一些歷史科學專著,也注意到歷史理論的研究與傳播,如翦伯贊的《歷史哲學教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這時,毛澤東發表了很多關於史學工作和中國歷史的言論。他指出:“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是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