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與普遍歷史問題

馬克思與普遍歷史問題

《馬克思與普遍歷史問題》是2012年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祥勤。本書以歷史哲學問題或者歷史科學的哲學問題為視角,探討馬克思的歷史科學與西方古典思想之間的聯繫。

基本介紹

  • 書名:馬克思與普遍歷史問題
  • 作者:陳祥勤
  • ISBN:9787-7-5468-0287-3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基本信息,主要內容或核心觀點,編輯推介,作者簡介,正文選摘,目錄,

基本信息

出版日期:2012年3月
定價:38.00元

主要內容或核心觀點

馬克思對於社會這一人類的自然界或自然史的發現,在本質上就是將古典自然概念——馬克思的社會概念就是以自由理念或人的自由本質為其創造性的起源、原則或目的的目的論的人類的自然界或自然史概念——引入歷史,從而為歷史作為普遍性的哲學和科學的對象奠定了基礎,也為歷史在理論或實踐的意義奠定了理性辯護的基礎,這一贏得理性辯護的歷史便可以作為恆久性的知識、教育或政治元素納入人類世界的此岸城邦。

編輯推介

該書對於現代歷史哲學的思辨傳統和批判傳統的批判性考察旨在揭示(在維柯新科學或自然法的基礎上重新理解的)馬克思的歷史科學對於解答歷史哲學問題的可能性與意義。
現代歷史哲學所展示的歷史的認識的可能性問題,關係到歷史的本質性問題。歷史的本質性,或者說歷史的諸如歷史性、世界性和時間性等本質性形式,都植根於人本身,也就是說,人的存在的時間性,以及以此為基礎的歷史性和世界性,就是歷史之為歷史的永恆的根據或本質性。馬克思的歷史科學的主旨之一,就在於實現歷史領域的自然重建,將人類史把握為植根於人的類屬性或自由屬性的人類社會的自然史,從而為歷史的理性辯護奠定理論基礎。
歷史理性問題或者說歷史的理性辯護問題,在最高的意義上可以轉化為歷史的自然法問題,即歷史作為(人類的社會性的)自然概念能否贏得理性、自由和正義等觀念的合目的性的神正論辯護的問題,它在社會、政治或法的實踐性領域表現為人類史能否在總體上被把握為自然法或超驗性的自然正義在各個時代或各個文明的實現或自我實現的問題。
在歷史理性的最高辯護的意義上,倫理、政治或法等人類的實踐性技藝都可以古典自然法的恢弘視野中獲得重新的理解或審視!

作者簡介

陳祥勤:博士,現任職於上海社會科學院

正文選摘

導言:尚未完成的歷史理性批判
“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 五經亦史。”
王陽明:《傳習錄·徐愛引言》
在《新科學》中,維柯一反笛卡爾原則,提出“認識的真理性標準”不在於觀念的自明性,而在於能否“創造事物本身”,“因為在天神身上,認識和創造就是一回事”。這樣,對於人類來說,真正可以認識、並抵達它的內在的真理性和自然法則的對象並不是笛卡爾式的我思所直觀的自然,而是人類自身所創造的歷史,因為對於自然的終極性的起源、原則或主旨,只有創造自然的上帝才能窺見。
自從維柯的真理觀和新科學問世以來,人類的知識以明晰的直觀形式(如康德的時空直觀)和概念圖景(如物理學科學意義上的現代自然觀)無可置疑地確立了物理性的自然在現代知識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並從根本上制約和支配了現代人對於客觀的自然界的認識和理解;但是現代人對於歷史、社會、民政或文明這一人類的自然界的認識,遠遠沒有達到普遍科學的理想,沒有達到古典知識關於歷史科學的普遍性或真理性的要求;尤其是在古典的或現代的歷史主義已經“在西方思想界”取得所謂“偉大的精神革命”的今天,人們已經習慣於“用個體主義的觀察取代關於人類歷史發展的普遍主義的觀念……取代任何試圖尋找人類生活的一般法則和一般類型的企圖”[1],已經開始徹底放棄在歷史領域中實踐亞里士多德知識學的理論和實踐志趣,一味地耽溺於關於歷史意識或歷史知識的個體性、主觀性和相對性的情景之中,以致人們談論歷史的主旨、法則和普遍性,探尋歷史在哲學和科學上的可能性及其真理性或理想,或者在理性的高度尋求關於普遍歷史的道義論的、目的論的乃至神正論的辯護或承諾,都顯得如此不合時宜。歷史的科學或哲學面臨的諸如此類的疑難問題,已經被歷史主義視為陳腐可笑的神學和形上學餘緒在歷史領域的毀譽性的迴響,已經被後現代主義的相對主義和懷疑主義打進思想的冷宮。
但是,歷史作為社會史,作為植根於人的本質性活動的創造性的自然史(如馬克思的歷史科學對於社會的創造性的人類學起源的揭示),它能否為人的意識、語言和思維等普遍性的機能表象為普遍性的對象?能否在人的經驗和知識表象中達到普遍性的科學和哲學高度?人關於歷史的普遍性的科學和哲學能否抵達歷史的真理性和本質?等等,這些問題不僅關係到人能否通過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真正把握人之為人的根據和本質的理論使命,同時也關係到人能否經由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真正抵達人對於他它自身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完善的實踐使命。所以,人關於歷史的知識能否達到普遍性的高度,能否在普遍性的高度滿足人的實踐性的志趣和道德關懷,這是一個與人的生存和命運休戚相關的本體論的或原始性的倫理學(ηθικός)問題,而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知識論的或客觀性的自然學(φυσικός)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批判理性的基礎上為普遍性的歷史科學進行辯護,不僅是一項有著理論訴求的知識事業,同時還是一項有著實踐訴求的道德事業,它的核心問題就是對歷史進行批判性的理性——不論是知性的合規律性還是理性的合目的性——辯護的問題[2],並且在此基礎上,將歷史作為一個恆久的知識、道德與教育的實踐元素,納入人類的此岸性的社會、政治和觀念生活之中。
……

目錄

序 言
導 言:尚未完成的歷史理性批判
上 篇 現代歷史哲學的二律背反與普遍性的歷史科學
第一章 歷史的思辨哲學:歷史作為神學或形上學的探尋
第二章 歷史的批判哲學:歷史作為經驗和科學知識的表象
第三章 現代歷史哲學的二律背反和馬克思的歷史科學解答
中 篇 普遍歷史的理論元素和馬克思的歷史科學
第四章 普遍歷史的先驗真理和馬克思的人類概念
第五章 普遍歷史的客觀形式和馬克思的社會概念
第六章 普遍歷史的超驗理念和馬克思的歷史理想
下 篇 普遍歷史的本質和歷史科學的理念或理想
第七章 歷史之為歷史的本質性問題
第七章 歷史世界中自然概念的重建
第九章 歷史科學的理想及其合理性辯護
結 語:作為政治智慧的歷史理想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