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京出發

從南京出發

《從南京出發》旅遊精品節目是由江蘇電視台休閒體育頻道傾力打造的江蘇地區唯一最具影響力,最具權威性,最貼近老百姓,最豐富多彩的旅遊專業電視節目;是向江蘇人民推薦最佳旅遊目的地,引導江蘇人民旅遊出行的風向標。

《從南京出發》欄目是集旅遊動態、旅遊看法、旅遊訪談、佳境漫話、美景美食、信馬游疆、山水成林、鄉村風采及品質產品推薦內容為一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南京出發
  • 性質:旅遊專業電視節目
  • 歸屬:江蘇電視台
  • 時間:24小時點播
播出時間,節目定位,節目特點,節目構成,旅遊俱樂部,俱樂部簡介,俱樂部發展,俱樂部口號,藝術展覽,基本信息,展覽前言,相關評論,

播出時間

周一~周五:江蘇電視台休閒體育頻道直播頻道 每天下午17:50
周一~周日:大眾影院63頻道 每天晚上22:30
24小時點播:江蘇有線雲媒體919頻道

節目定位

服務觀眾出遊、服務旅遊產業;

節目特點

服務性、知識性、欣賞性;

節目構成

旅遊動態、旅遊訪談、佳境漫話、山水成林、品質產品推薦、信馬游韁六大板塊

旅遊俱樂部

俱樂部簡介

《從南京出發》旅遊俱樂部是江蘇休閒體育《從南京出發》欄目下屬的一個非贏利性質的社會組織,俱樂部的宗旨是攜手欄目合作景區,向南京旅遊愛好者,自駕愛好者等推薦精品線路,組織出遊活動。俱樂部針對市場及會員的需求,不斷推出一系列自駕游、鄉村游、農家樂等休閒旅遊活動,極大的豐富了廣大南京地區旅遊愛好者具特色,多種類的出行需求。經過一年的發展,俱樂部會員已超過8000名,其中自駕愛好者1500餘名。俱樂部足跡遍布湖南、山東、四川、浙江等地區,其中2010年6月張家界150人包機及自駕團、10月四川峨眉自駕團更是受到南京市民的認可和追捧。

俱樂部發展

俱樂部不斷完善會員服務體系,吸引更多的旅遊愛好者加入到《從南京出發》這個大家庭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俱樂部也注重與其他平台的整合與合作,先後與南京車信通汽車人服務之家、西祠胡同、途牛旅遊網、南京各品牌汽車4S店、車友會達成合作,共同促進俱樂部的的服務與發展。

俱樂部口號

地闊天遠,悠遊水雲間

藝術展覽

基本信息

藝術機構:三川當代美術館
展覽海報展覽海報
展覽期限:2012年12月29日-2013年1月29日
開幕時間:2012年12月29日
展覽城市:南京
策展人\學術主持:顧丞峰
出品人:郭旭 鬱金
藝術總監:劉菁
參展藝術家:曹小東、丁方、管策、葛震、郭海平、洪磊、黃峻、金峰、劉紹雋、羅隸、毛焰、王成、徐累、徐一暉、楊志麟、於小雨、周嘯虎、趙勤、曹愷、封加梁、顧小平、韓冬、胡向東、劉國夫、羅荃木、盛梅冰、沈敬東、孫俊、吳維佳、吳翦、王強、王東春、王軼瓊、王洪志、吳高鐘、楊明、朱明、張繼軍、卞卡、陳潔、程辰、曹再飛、董文勝、高雷、高波、劉鼎、林明、李競雄、徐松、徐弘、徐衛紅、許力煒、鄭迎春、周先鋒、朱存偉

展覽前言

2012年12月29日,由顧丞峰策劃的“從南京出發——困頓與延伸”當代藝術大型展示活動將在南京三川當代美術館如期開幕。
南京的當代藝術由於自身文化和地理等因素,其發展並不像某些地區那樣具有啟示和廣泛影響,正如策展人所言,南京的當代藝術處於“在路上”的狀態。“從南京出發”,既考慮到南京當代藝術自身的發展狀態,也考量了它同中國當代藝術整體結構關係,由此生髮出對“困頓”和“延伸”的思考。
因此,這裡的“困頓”和“延伸”也就不附帶任何價值上的評判,而是包含了對歷史與時間、環境與記憶、圖像與異象的當代思考。作為一次學術性大展,本次活動在主題結構上引入“移動記憶”、“異象之旅”、“新草蜢”三個單元作為分主題貫穿始末。
移動記憶,該部分的藝術家在八五新潮時期和九十年代初期最為活躍,他們的作品展示了歷史與現實的結合;異象之旅,所選藝術家基本上在九十年代介入當代藝術,他們扮演了南京地區當代藝術的主要角色,他們的作品顛覆了常理,呈現出一種異樣的圖像;新草蜢,這一主題所選藝術家主要是九十年代後期參與當代藝術或是比較年輕而且在其作品中體現出更加時尚或輕鬆的感受,或者是其所使用的媒介更多具有新媒體藝術特點。
將近50位藝術家參加本次“從南京出發”展覽活動,他們或藝成名就或如新“新草蜢”,或駐守在南京或駐留在其他藝術活躍的城市,當然也有很多四處奔波的藝術家,其人其藝,都與南京這六朝古都產生了絲絲縷縷的關係。除了展示他們的油畫、雕塑、影像、裝置等極富視覺效果的作品外,結合本次學術主題,展出部分還將包括由“南京當代藝術大事編年記(1985—2012)”、“南京當代藝術區調查報告”等組成的珍貴歷史文獻,對很多一直置身和關注南京當代藝術發展的人來說,這無疑將是一次難得的學術起點。

相關評論

永遠在路上——寫在“從南京出發1985—2012”
顧丞峰
“歷史裡有意義的成分,就是對‘普遍’的關係和聯繫。看見了這個‘普遍’,也就是認識了它的意義。” ——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1卷
本展試圖從紛繁錯雜的南京當代藝術中梳理出一條相對明晰的線索。作品的展示既是一個“歷史”,也是充分的現實,然而我們更重要的目的是要揭示“歷史”背後的“普遍”。雖然每個人可能從中看出自己理解的“普遍”。
展示歷史的落腳點顯然在當代,將當代藝術的歷史與今天相交錯,彰顯出創造的力量和藝術的張力,這是此次展覽和文獻出版的初衷。
本次展覽以及相關文獻主要是面對三個問題,1,我們是誰?2,從哪裡來?3,到哪裡去?這與高更的一幅畫的題目相似,因為困厄人們的問題不分地域,不分古今。
“從南京出發”都是哪些人呢?首先是堅守在南京的當代藝術家們,歲月磨礪,歷久彌堅,給予他們持續的關注責無旁貸。其次是與南京有關當代藝術家們,牆裡牆外的花都很香,他們的努力給我們信心,南京也因他們而驕傲。再有是候鳥型的南京藝術家,他們穿梭在國外與國內,個人求發展,代他人試錯,採集新的可能。
這裡的“南京的當代藝術”仍需要一個說明和限定。一,此次活動將南京當代藝術限定在從1985年開始。其原因在於在南京和江蘇發生的探索性與實驗性而非傳統延續的藝術有規模的出現,與國內新潮美術保持了同步;實驗性、探索性、非裝飾性、面對當代問題等要素,是本展選擇作品所秉持的基本原則。二,參與本展的當代藝術主要是發生在南京的以油畫、裝置、影像作品為主的作品,只有少量的水墨繪畫涉及。南京理所當然地是一個水墨重鎮,傳統水墨的影響深厚,但八、九十年代出現的“新文人畫”,在我看並不屬於當代藝術範疇,所以水墨繪畫甚少出現。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南京的水墨繪畫中沒有當代作品,恰恰相反,因為這是另一個需要專門探討的問題,此問題將擱置留待以後。
本展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移動記憶”,所選藝術家主要是在八五新潮時期和九十年代初期最為活躍的藝術家,在此對他們表示致意,這些藝術家仍是南京當代藝術創作的中堅力量。他們的作品是歷史與現實的見證。第二部分“異象之旅”,所選基本上在九十年代介入當代藝術的藝術家,作為南京地區當代藝術的主要角色,他們的作品顛覆了常理,呈現出的異樣的圖像讓我們似曾相識又難以言表。第三部分“新草蜢”,所選藝術家多數是九十年代後期和新世紀參與當代藝術的年輕藝術家。他們作品體現出更加時尚或輕鬆的心情,有更刺激的語言展示對社會現實的敏感和不走尋常路的決心,因而也更加無拘無束。
從南京出發,去哪裡?這個問題許多人會問。大而言之,中國當代藝術的目標在哪裡,南京當代藝術就將與之同行。小而言之,心與路同在,目標在每個藝術家內心中。
美國現代作家凱魯亞克的小說《On the road》中,一群年輕人結伴尋找理想,橫跨美國,每當主人公們抵達一個地點,卻發現夢想仍然在遠方。
於是他們總是“在路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