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於偉人故里

徜徉於偉人故里

徜徉於偉人故里》是一名來自中山的學生鐘健於2010年6月到7月所寫的一篇遊記性小說,該小說以作者的家鄉中山市為背景,通過描寫四個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其中3箇中山人,1個台北人)在“世紀偉人”孫中山故鄉的一次緬懷歷史的主題性旅行,展示了作者在高中時代的歷史學習成果,體現了唯物史觀的精神。

基本介紹

  • 書名:徜徉於偉人故里
  • 作者:鐘健
  • 類別:遊記
  • 創作時間:2010年6月到7月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品評價,作者簡介,小說目錄,人物介紹,內容摘要,小說中的“孫中山元素”,補充說明,

基本信息

徜徉於偉人故里》是一名來自中山的學生鐘健於2010年6月到7月所寫的一篇遊記性小說,該小說以作者的家鄉中山市為背景,通過描寫四個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其中3箇中山人,1個台北人)在“世紀偉人”孫中山故鄉的一次緬懷歷史的主題性旅行,展示了作者在高中時代的歷史學習成果,體現了唯物史觀的精神。

內容簡介

2010年暑假,一個台灣大學學生曉娟到大陸玩,順便到中山市旅行,住在她的大陸朋友——張倩欣的家。在此期間,她受到了張倩欣和她的朋友——小鐘和許慧婷三人的熱情招待。
小鐘首先提出要“研究”孫中山這個歷史人物,遭到了張倩欣和許慧婷這兩位師姐的質疑,他後來解釋了這樣做的目的,並說服了兩位師姐與他合作。曉娟聽說小鐘想“研究”孫中山的意願後,也欣然同意與上述三人進行合作,一同走訪中山市內的孫中山紀念地,以加強對孫中山這一歷史人物的了解。
於是,小鐘、張倩欣、許慧婷和曉娟四人就組成了“孫中山研究隊”,用兩天時間走訪了中山市內的各處孫中山紀念地,每到一處,四人之間都會進行“歷史研討會”,圍繞著與孫中山有關的歷史事件進行探討。
由於孫中山這一歷史人物在兩岸民眾之間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這些“歷史研討會”從大方向來說是相當成功的,但由於小鐘、張倩欣和許慧婷與曉娟所受教育的環境不同,在一些問題上,四人之間產生了差異,例如曉娟認為孫中山曾經“聯俄容共”,小鐘則援引大陸歷史教科書上的知識說是“聯俄聯共”;在有關“三民主義”的問題上,小鐘與曉娟就“是否存在新舊三民主義”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這些討論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於孫中山的官方評價,大陸和台灣存在著差異。

作品評價

對於《徜徉於偉人故里》,這是作者的一大步,在小說中他邁向了生活的一種新境界,這也是地方介紹書的一小步,這種以小說對話介紹歷史名勝地的方式,在未來是對官話套話的一種挑戰,是創新更是進步!

作者簡介

鐘健(1990年12月9日—),出生於中山,1997年初遷居廣州並居住至今。2001年開始寫作,從2008年開始,他將自己的作品整理後,通過印客的形式製作了《奧運風雲》(2008)、《創新城筆記》(2009)等多本個性化出版物。《徜徉於偉人故里》是他的最新作品。

小說目錄

第一章 “三巨頭”登場
第二章 決定“研究”孫中山
第三章 策劃“偉人故里游”的路線
第四章 興中道上
第五章 在孫文紀念公園
第六章 前往孫文路的路上
第七章 孫中山紀念堂
第八章 收音機博物館
第九章 孫文西路上的談話
第十章 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
第十一章 前往翠亨村的路上
第十二章 參觀孫中山故居
第十三章 對歷史事件的討論
第十四章 紀念館裡的“研討會”
第十五章 到中山紀念中學去
第十六章 在中山影視城
第十七章 離開翠亨村
第十八章 旅程的最後階段
附:我的中山之旅(正體中文版)

人物介紹

“孫中山研究隊”的人員構成:
小鐘:綽號“歷史博士”。本小說主人公,中山石岐的學生。“研究隊”中的“知識顧問”,高中時代歷史學科成績非常優秀,常常奪取班級頭名,自身對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有著豐富的歷史知識。在這次以“緬懷孫中山”為主題的旅行當中展示了自己歷史知識豐富的一面。
張倩欣:綽號“柔情女強人”。小鐘的鄰居、好朋友,家住中山市石岐區天明花園,“研究隊”的四人中數她年齡最大(也是個子最高的,她有著1米74的高大個頭),她的性格沉穩,頭腦冷靜,在中山市一中就讀時曾連續三年擔任班長,因此她有著超強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是“研究隊”的總指揮。
許慧婷:綽號“翠亨才女”。張倩欣的好姐妹,家住中山市南朗鎮逸仙新村,她的家離翠亨村很近,曾在位於翠亨村的中山紀念中學度過了她的中學時代。由於經常能接觸到大量有關孫中山的文化資源,因此她對孫中山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對孫中山、翠亨村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她對孫中山了解的深度超過她的師姐張倩欣和師弟小鐘,此外,她還常常利用假期到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給遊客作講解。她是“研究隊”中的講解員,在這次旅行中她講述了不少有關孫中山的故事。
曉娟:綽號“寶島才女”。張倩欣的台灣朋友,家住台北市中山區,高中就讀於“北一女”,現為台灣大學學生。2010年到大陸過暑假時,應張倩欣的邀請到中山來做客,並參加了這一次“緬懷孫中山”的主題旅行。她是“研究隊”中的遊客。

內容摘要

“曉娟姐,請你要好好看看孫中山晚年與共產黨合作的那一部分,你們台灣的‘國父紀念館’對這事情也沒有怎么提吧?”我問道。
“《國父全集》裡面對於孫中山晚年活動的著作收錄得不多,我在台灣只聽說過孫中山曾經‘聯俄容共’的事情。”
“但我們的教科書寫的是‘聯俄聯共’。”我說。
“事實上,孫中山的原話是他在晚年要‘聯俄容共’,‘聯俄聯共’是共產黨的說法。”慧婷說。
“奇怪,難道三民主義也有新舊之分嗎?在台灣我只聽說有一個三民主義呀!”曉娟疑惑地說。
“你到展覽的‘與時俱進’部分看看就知道了。”
“孫中山雖然經歷了革命事業的許多挫折和失敗,但是他愈挫愈奮,與時俱進,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他在晚年,改組國民黨,實現了國共兩黨的首次合作,掀起國民革命的新高潮……他為建立一個獨立、統一、民主、富強的共和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曉娟輕聲讀出了展覽第四部分的解說詞,“奇怪,這裡面並沒有介紹什麼新舊三民主義呀!”她疑惑地說。
“你先繼續看下去吧,等一會我再跟你講。”我說。
“台灣出版的近代史書籍里對這一段歷史沒怎么講,但是老蔣在北伐後‘清黨’這段史實倒是有渲染的,他們還說什麼‘共產黨想將國民黨赤化’的話,我也只是隨便看看而已,對他們為什麼這樣寫也不太感興趣。”曉娟一邊看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歷史照片,一邊沉吟著說,然後她對我說:“小鐘,你是‘歷史博士’,請給我講講吧。”
“你說的老蔣北伐後‘清黨’,大陸稱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實際上,孫中山先生當年改組國民黨,據我所知,除了宋慶齡、何香凝和廖仲愷三個人是他堅定的支持者以外,其他的人,尤其是右派分子,對於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是堅決反對和抵制的。因此孫中山還費了很大勁去說服這些人,最後他還將一批右派分子開除出黨。據說老蔣當年也是反對三大政策的,但是他將自己偽裝成了左派,孫中山去世兩年後,他就‘清黨’了。可以說,國民黨的絕大多數人當初都是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的。因此孫中山去世後,反對三大政策的右派分子就在國民黨內逐步確立了主導地位,也使得國共兩黨從合作走向了對抗。這主要的根源就在於國共兩黨的階級屬性是不一樣的。”我繪聲繪色地說。
“喔,怪不得台灣對國父晚年提出的三大政策沒怎么提,而且還經常攻擊中共,原來這就是思想根源呢。”曉娟一邊在筆記本上作記錄一邊說,“那我還要問你,為什麼大陸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有新舊之分呢?你們的‘新’和‘舊’區分的依據是什麼呢?”
新三民主義是共產黨的說法。我們的毛主席在抗戰時期,1940年發表的《新民主主義論》中說,1924年之前國民黨改組前的三民主義,是舊三民主義,1924年之後的三民主義是新三民主義,是包含了‘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也是‘革命的三民主義’。因為他在這篇文章中以1919年的五四運動為界,分別劃分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宋慶齡和其他國民黨左派後來都贊同這一點,南京政府時期老蔣聲稱實行的‘三民主義’是與‘三大政策’割裂開來的,是利用了孫中山思想的消極方面,他們的統治也只能打著孫中山的牌子。因此毛主席和宋慶齡都指責南京政府是背離了孫中山的遺訓,也就是三大政策。”
“實際上,有一位美國傳記作家在他的作品《蔣介石傳》當中就已經提到了‘孫中山博士是這場革命的先驅,他因此而名垂千古。後來,有兩個年輕人對他的政治遺產發生了分歧,他們就是蔣介石和毛澤東’。”張倩欣說,“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闡釋的‘革命的三民主義’和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所闡釋的那種‘三民主義’是不一樣的。”
“孫中山1924年的時候曾做過《三民主義》的演講,後來他的晚年思想就被左、右兩大力量分割了,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大加發揮他晚年的‘三大政策’以及反抗帝國主義壓迫的思想,而以蔣介石和戴季陶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分子則將三民主義和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掛鈎。”我說。

小說中的“孫中山元素”

《徜徉於偉人故里》中的四位人物所到訪的孫中山紀念地如下:
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

補充說明

《徜徉於偉人故里》是作者通過武漢樂貓印客網製作的個性化出版物(即為“印客”),因此沒有一般出版物所具有的著作權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