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勒村

得勒村

得勒村隸屬雲南省曲靖市師宗縣五龍壯族鄉,地理位置是在五龍鄉東北邊,距離鄉政府所在地為35公里,到鄉道路為沙石、柏油路路面,交通方便,距離縣60公里。全村轄阿麥、得勒、老寨、六房口子、平地、上速古、深溝、下速古、小廠、小新寨、新皮桶、羊洞、沙地等13個村民小組。得勒村國土面積有14.93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1750米,年降水量是148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得勒村
  • 行政區類別:鄉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曲靖市
  • 人口:3769人(截止2010年底)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6.00℃
簡介,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礎組織,人文地理,解釋得勒,編制歷史,得勒完全國小,風俗習慣,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問題和困難,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地圖信息,

簡介

截止2010年底,地理狀況:山區、半山區、壩區,適宜種植作物種類為玉米烤菸油菜。林地有天然林杉木林等。人均擁有林果地面積0.03畝,主要種植經濟林果是核桃桃子等。

自然資源

截止2010年底,雲南省曲靖市師宗縣五龍壯族鄉得勒村有耕地總面積4160 畝(其中:水田518畝,旱地3579畝),人均耕地1.13畝,主要種植生薑玉米油菜等作物;擁有林地2500畝,荒山荒地8000畝。
得勒村耕地得勒村耕地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43戶通自來水。有72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83%)。有86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2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3.6%);安裝固定電話農戶52戶,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91戶(分別占總數的5%和45%)。
得勒村婦女打行動電話得勒村婦女打行動電話
截止2010年底,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5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7輛,拖拉機12輛,機車62輛。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78戶;建有小水窖311口。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0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33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46萬元,占總收入的49.9%;畜牧業收入221萬元,占總收入的20.3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080頭,肉牛128頭,肉羊670頭);林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5.29%;第二、三產業收入102.8萬元,占總收入的14.42%;工資性收入34.5萬元,占總收入的4.84%。農民人均純收入132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9人(占勞動力的7%),在省內務工92人,到省外務工67人。

特色產業

截止2010年底,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4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6.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養殖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林業產業。

人口衛生

到2010年底,該村現有農戶869戶,男性1999人,女性1800人。其中農業人口3725人,勞動力1795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3327人,彝族407人,其他民族10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92人,占人口總數的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82人,參合率71%;享受低保26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截止2010年底,該村建有國小7所,校舍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擁有教師34人,在校學生666人,距離鄉中學3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97人,其中小學生366人,中學生131人。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6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160畝。無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有固定資產1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委會收支情況,修公路下差資金的具體情況等。

基礎組織

該村到2010年底,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9人,少數民族黨員15人,其中男黨員54人、女黨員5人。村委會由支書、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4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5個,共有團員308人。

人文地理

解釋得勒

“得勒”彝語,“得”意為曠地;“勒”意為尖山;“得勒”意為村子坐落在尖山的曠地邊,有靠山,視野開闊,子孫有出息。

編制歷史

1978年,得勒屬五龍公社所轄的11個大隊之一。1984年,五龍撤公社,恢復區、鄉制,得勒屬五龍所轄的11個鄉之一。1987年12月,撤區設五龍壯族鄉,得勒屬五龍所轄的13個村公所之一。2000年改得勒村公所為得勒村委會。

得勒完全國小

得勒完全國小是全村文化教育的主陣地,位於五龍壯族鄉北部,坐落在群山環抱的得勒自然村西南面,占地面積約5畝,距五龍中心學校22公里,距師宗縣城48公里。1942年開辦私塾,1950年2月創辦得勒完小,在村中的一幢石木結構的四合院中教學。1972年增辦高小班,更名為"得勒完全國小"。 辦學至2010年底,為全村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優秀人才。

風俗習慣

村中彝族男女青年訂婚之後,便要進行婚宴的準備。婚宴多用豬、雞肉,一般不用羊肉(喪事則用羊肉)。阿麥村民小組的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夥伴聚餐痛飲之習,凡娶親嫁女,都要在庭院中或壩子,用樹枝搭棚,供客人飲酒、吸菸、吃飯、閒坐,民間把這種用枝搭的臨時棚子稱"青棚"。大多數村民習慣於日食三餐,以米飯為主食。午餐以粑粑做為主食,備有酒菜。在所有粑粑中,以蕎麥麵做的粑粑最富有特色。據說蕎面粑粑有消食、化積、止汗、消炎的功效,並可以久存不變質。晚餐也多做疙瘩飯,一菜一湯,配以鹹菜,農忙或蓋房請人幫忙,晚餐也加酒、肉、煮豆腐、炒鹽豆等菜餚。

新農村建設

到2010年底,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具體如下;
1、全村公路共85公里,硬化率為14.3%,其中水泥路面為2000米,沙石路面10餘公里.全村共建成沼氣池324口、小水窖319口,修成溝渠25000米,安裝自來水管道4000米;村房屋美化率達27%,用水安全率達50%。
2、目前,全村有4個自然村通自來水,12個自然村通路,14個自然村通電、通電視、通電話,全村土木結構住房率為37%。
3、種植業收入316萬元,畜牧業收入139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86萬元,勞務收入17.8萬元。
4、目前,以平地、阿麥、老寨為主的烤菸種植基地已建成;以阿麥、沙地為主的黑山羊養殖基地基本建成;以深溝、速古為主的黃牛養殖基地正在建設中。
5、全村已建成“農業科技室”一個,文化活動室和圖書室正在籌建中。
6、全村村務公開的項目主要是村辦基地的資金收支情況,公開形式以會議、黑板報為主。

發展重點

問題和困難

到2010年底,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一是交通不便,到行政村只通彈石路面;二是水資源匱乏,人畜飲水困難;三是文化教育設施簡陋,學生走讀現象嚴重,民眾受教育程度低;四是沒有支柱產業,農村經濟發展滯後;五資源單一,發展後勁不足;六是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抵禦災害能力薄弱。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到2010年底,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1、完善村莊道路修建15公里,修繕破損公路7公里;2、新建集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文化綜合場地,完成村衛生所的擴建工程;3、建設小水窖100個,基本解決人畜飲水問題;4、到2012年,使村莊達到“五化”:即全村環境達到淨化、綠化、亮化、美化、最佳化。二是完成2000畝節水高穩產農田建設。三是加大土地利用率,在煙田套種秋洋芋1000畝。四是努力向上級部門爭取菸農田建設項目,加大烤菸科技含量,提高菸葉質量。五是發展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輸出100人。

地圖信息

地址:曲靖市師宗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