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生平,年表,場館介紹,北京館,歷史沿革,地理位置,展廳設定,館藏作品,後續建設,發展構想,外部環境,內部環境,徐館擴建,宜興館,坐落位置,社會支持,展廳介紹,網上紀念館,館長簡介,館長題詞,
人物簡介
生平
徐悲鴻(1895——1953)是中國
藝術巨匠,傑出的美術教育家,譽為“現代中國繪畫之父”和“中國現代
畫聖”。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藝術進入現代之時,徐悲鴻無疑是藝術界舉足輕重的人物,為了扭轉中國畫抄襲、模仿、缺乏生活氣息的萎靡頹風而大聲疾呼,他學貫中西,將西方精湛的寫實技巧融匯到中國繪畫之中,為傳統藝術的革新與發展開拓了新的廣闊天地。由於他在繪畫理論和實踐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在美術教育方面所作的巨大貢獻,他被國際評論譽為“中國近代繪畫之父”。
年表
1895年,徐悲鴻出生在以“盛產”文人、才子著稱的江蘇省宜興縣屺亭
橋鎮。其父徐達章是當地知名畫家,他精通詩文、書法、篆刻,尤擅繪畫。徐悲鴻自幼隨父習詩、書、畫、印,打下了深厚的傳統文化基礎。17歲的徐悲鴻已是宜興知名的畫家,在宜興女子師範學校、彭城中學、始齊國小三校任圖畫教師。
1933年1月至1934年8月,受歐洲諸國之邀,先後赴法國、
比利時、義大利、德國及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轟動國際畫壇。
1940年春,應印度大詩人.
泰戈爾之邀赴印度國際大學講學,並先後在聖蒂尼克坦和加爾各答兩地舉辦畫展,隨後赴
大吉嶺,創作國畫《愚公移山》。
1951年,徐悲鴻帶病去山東導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體驗生活,畫了許多民工肖像。準備創作巨幅油畫《當代新愚公》。在構圖期間,突患腦溢血,半身癱瘓。
1953年,徐悲鴻漸能起床行動,9月23日第二屆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開幕,他擔任執行主席,主持會議,當晚,腦溢血復發,不幸於9月26日逝世,享年58歲。
場館介紹
北京館
徐悲鴻紀念館是中國名人紀念館。現有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和宜興徐悲鴻紀念館。 北京紀念館在北京西城新街口北大街,1954年建在畫家故居內,1966年拆除,1973年在現址籌備重建。1982年新館竣工。1983年1月正式開放。設7個陳列室。2013年已拆除,正在重建。
北京館
1953年,徐悲鴻逝世的當天,
徐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位於
東城區東受祿街16號的故居捐獻給了國家。1954年,以故居為基礎的“徐悲鴻紀念館”成立了,這是新中國第一座美術家個人紀念館。郭沫若親筆題寫“徐悲鴻紀念館”館名。1966年,
北京捷運開始修建,恰在捷運線上的徐悲鴻紀念館被迫拆除。1973年,在周總理“重建徐悲鴻紀念館”的指示下,新館開建,歷時十餘年,最終於1983年正式向社會開放。新館位於新街口北大街53號,共有七個展廳,展覽徐悲鴻先生的油畫、國畫、素描以及書法等真跡。
歷史沿革
1954年,徐悲鴻紀念館成立,至今已50年的光景了。進入21世紀,在博物館事業取得了很大發展的今天,徐悲鴻紀念館在新的歷史時期應該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將面臨著重要的選擇。博物館作為事業單位還要在人事制度、分配製度、機構調整等方面進行深入改革。
徐悲鴻曾居住在北京東城區東受祿街16號一座典雅的
四合院內。1953年,徐悲鴻逝世的當天,
廖靜文女士及家人將徐悲鴻生前留下的全部
藝術作品捐獻給了國家;周恩來總理為“悲鴻故居”親書匾額。1954年政府以“悲鴻故居”為基礎成立了“徐悲鴻紀念館”,這是建國之初成立的第一座美術家個人紀念館。
郭沫若親筆題寫“徐悲鴻紀念館”館名。館長由當時的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吳作人兼任,1957年
廖靜文女士始任館長至今。
地理位置
新館於1982年建成,坐落於
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53號,總占地面積為3900平米、建築面積為4600平米;主體建築為二層灰色展覽樓,共有一個序幕廳和七個展室,序幕廳陳列著徐悲鴻自畫像及徐悲鴻作畫的巨幅照片和展覽前言。第一、第二和第七展室,展出徐悲鴻各個時期的中國畫代表作。第五展室展出徐悲鴻的油畫作品,第六展室展出徐悲鴻的
素描作品,第四展室為徐悲鴻生平紀念展室,展示著青年徐悲鴻從貧寒的鄉村走向世界的艱難歷程,以及他生前畫室的復原和珍貴遺物。新館於1983年元月對外開放,每年接待觀眾逾萬人。
除展覽廳之外,為了更好地保存徐悲鴻先生的遺作以及他傾畢生精力收藏的歷代名家書畫和上萬件圖書資料、碑拓珍跡,還建有現代化的畫庫。
展廳設定
第一、二、七展室陳列徐悲鴻各個時期的中國畫代表作。其中有巨幅作品《九方皋》、《愚公移山》、《巴人汲水》、《國殤》、《船夫》、《山鬼》、《貧婦》、《日暮倚修竹》、《奔馬》、《群馬》、《牧童和牛》、《牛浴》、《灕江春雨》、《竹》、《飛鷹》、《鵝鬧》、《晨曲》、《逆風》和《風雨雞鳴》。
第二、七展室陳列著素描101幅,從畫家早年在巴黎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和蒙巴納斯畫室所作的人體習作到晚期的勞動模範、著名學者肖像,還有《恆河古堡》、《喜馬拉雅山林》、《甘地》、《新加坡船夫》、《尼泊爾姑娘》、《雞鳴寺道中》。
第三、五展室陳列油畫,作品有《田橫五百士》、《
銀杏樹》、《月夜》、《簫聲》、《陳散原像》、《牛》、《桂林山水》、《喜馬拉雅山》。
第四展室以大量圖片介紹徐悲鴻貧寒的家境、
少年時代的幻想、一生的創作、教學和社會活動以及他在世界各地舉行畫展的情況。在當年畫室和起居間的復原室中展出了他的畫筆、
畫板和顏料,畫案上陳列著他生前使用過的文房四寶,畫架上放著他最後一幅未竟之作《魯迅與瞿秋白》。該室牆上懸掛著他的老師、法國名畫家達仰的照片,他與好友、印度詩聖泰戈爾的合影,他去世前一周與夫人的合影以及他收購的最後一件藝術品──
任伯年的《紫藤翠鳥》。
館藏作品
紀念館現藏徐悲鴻國畫、油畫、
素描、水彩、粉畫、書法作品1286幅,徐悲鴻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現代名家書畫1134幅,中外美術書籍、碑貼、畫冊、圖片約萬件。其中,唐畫《
八十七神仙卷》、宋畫《朱雲折檻圖》、明畫《王右軍書扇圖》、金農《風雨歸舟》均為稀世精品。
徐悲鴻紀念館曾赴印度新德里、
加爾各答、加拿大維多利亞、
多倫多、香港、日本東京、大阪、新加坡等地展出徐悲鴻作品。
徐悲鴻紀念館從2008年3月28日起免費向公眾開放.制定了每天參觀的上限人數,且採取“免費不免票”的辦法;觀眾需提前通過電話或網路預約,參觀時持預約證明到博物館門前領票參觀;此外,免費後博物館舉辦的臨時展覽及特展根據規定還需另行單項購票;部分博物館的影視放映、語音導覽機租用等項目還將實行收費。
後續建設
徐悲鴻紀念館被迫拆除後,周總理指示要“重建徐悲鴻紀念館”。按照總理指示,幾經周折,新館由北京市財政撥專款、北京設計院設計、北京第五建築工程隊承建。歷時十餘年,新館於1983年1月正式向社會開放。新館現位於
新街口北大街53號。占地約3900餘平方米;分為七個展廳,展現著徐悲鴻先生的油畫、國畫、素描以及書法等真跡。由於新館建設時值“文革”後期,百廢待興,當時政府財力有限,致使這個館的館舍面積略顯狹小,雖然稱為“新館”,但自開館至今已經整整20年了,一些硬體設施逐步開始老化,需要加以更新。
2001年以來,西城區政府對新街口地區實施了《桃園二期危改小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方案的實施給本館發展帶來了多方位的積極效應,區開發部門動遷工作正在實施之中。但是改革也必將帶來陣痛,這次《規劃》方案的逐步實施,將對本館的正常開放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首先,《規劃》中,徐館的停車場、售票房和一些附屬用房將被拆除。
其次,《規劃》業經城市規劃部門批准,周邊地帶的基本圖形已經確定,從平面圖上看,徐館邊界本已形成的“犬牙交錯”的狀態,在《規劃》方案中不僅沒有得到規整,反而將更加突出;並且在徐館周邊地帶沒有任何可以用作徐館自身發展的規劃用地。《規劃》方案一經形成,徐館的格局將永遠不能更動,這對徐館的發展極其不利。2002年,徐館組成了以館領導為核心的基建工作組,工作的指導思想:充分使大家明了肩負的重任和歷史使命;工作的目標:就是要通過同志們的齊心協力、迎接挑戰、全身心地打好徐館建設這一“硬仗”。通過不懈地努力,經過市文物局各級領導的協調,同時得到了市、區政府和文物、文化以及規劃、開發等部門各級主管領導的支持,終於實現了徐館努力所要達到的兩項目標:
(一)徐館周邊地帶的四個角達到了“填平補齊”的效果,其中:東北、西北、東南三個角的規劃用地約為800平方米獲得了區規劃部門以文字形式達成的“無償給予”的承諾。
(二)徐館南側約為5000平方米的規劃用地得到了市領導“用於徐館擴建有償徵用”的批覆,此規劃用地將用於本館發展與建設。徐館邊界的不規則即“犬牙交錯”的圖形至此變成了方方正正、整整齊齊的新格局,面積在原址基礎上擴大約6000平方米,使之達到了近1萬平方米的占地規模,由此,徐館的發展建設向前邁出了巨大的步伐。
發展構想
徐館成立50年來,雖然徐悲鴻的聲譽、名氣、知名度很高、很大,而相比之下,紀念場所——“徐悲鴻紀念館”則知者寥寥,有些觀眾甚至走到館門口還在打聽“徐館在哪兒?”這種狀況反映出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宣傳工作力度不足;二是展覽形式呆板、單一、缺少活力;三是專業性較強,難於普及或者推而廣之;四是環境原因所致:長期以來,本館館舍建設在居民區內,建築標誌淹沒在街巷之中,從而形成了參觀上的“盲點”。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不僅需要在陳列觀念、形式設計、社會需求、
觀眾心理和審美意識以及軟、硬體設施等方面加以完善;尤其需要在環境的治理和館舍設施的改造方面加以努力。改造和擴建後的徐悲鴻紀念館館舍,至少體現出三大好處:
首先,徐館將成為該區域規劃中的一個“文化亮點”。《規劃》中徐館門前的道路有可能建成步行街,還要建設過街天橋,如果把“街”和“橋”冠以徐悲鴻的名字,與徐悲鴻紀念館遙相呼應,在宣傳力度方面我們就已經爭取到了很大的優勢;館舍臨街之後使觀眾“一目了然”,從而有效地消除了“盲點”問題。
其次,按照國際友人的習慣,出訪或者接待來訪者,首先安排參觀和訪問該地的文化名人以及光顧或者憑弔他的故居。2008年期間,北京將會迎來大批國外朋友,徐悲鴻作為具有世界意義的文化名人,必將受到許多中外文化人士的瞻仰;他的紀念館也將成為“人文奧運”期間重要的文化參觀場所。
第三,徐館的“標誌性建築”特色在本地區與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
梅蘭芳故居等紀念性建築將同時形成
什剎海歷史文化景區“82景”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外部環境
徐館首先在外部環境的改造方面迎來了一線曙光,隨著西城區“桃園二期”規劃的不斷推進,給徐館帶來了不小的實惠。由於拆除了周邊的房屋和即將拓寬道路,使徐館得以完完全全地亮出來。改造和擴建後的徐悲鴻紀念館館舍,四周植種松樹;護以鐵藝圍牆;設定周界布防;飾以古典路燈,白天翠柏掩映,夜晚燈光閃爍,環境優美,景色宜人。
內部環境
主要實現三個格局:
展覽區:以主樓為主體連線南側規劃5000平方米,形成徐悲鴻繪畫藝術館、徐悲鴻藏畫藝術館、徐悲鴻生平事跡館及以臨時陳列為主要內容的展覽區域;
辦公區:以北樓為主體連線北側的800平方米,形成辦公、教學、技術修復、文物保護以及開發經營為主要內容的辦公區域?
園林綠化區:在館舍內營建
園林小品、城市雕塑,綠化和美化環境,為觀眾提供一個休憩的場所。
徐館擴建
徐悲鴻紀念館在使用功能上主要分為收藏、整理、研究、保管、展示、徵集、交流、宣傳、創收等方面。其中收藏與研究為基礎建設,展示與交流是本館的生存之本。面對這樣的大好形勢,我們將牢牢抓住這個機遇,使本館的發展目標逐步得以實現。徐館南側占地約5000平方米,用作徐館擴建,逐步實現文物庫房的改造、展廳的改造和基本陳列的改造,館藏品和展品將逐步實現科學化管理等。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畫庫擴建
徐館的畫庫由於建築年代早,面積小,使用功能以及部分設施已經落後,很難達到規定要求的恆濕、恆溫、防蟲、防蛀、防紫外線、防塵等技術指標,這種狀態對於文物的收藏和保護是很不利的。畫庫改造後分為上下兩層,總使用面積為450平方米。
展廳擴建
徐館的展廳限於當時的修建條件,在展覽功能以及形式設計上均有所欠缺,加之設備簡陋、陳舊,保護條件差,因此,限制了館藏品的展出規模,在展線上的展品只占本館藏品量的10%。擴建展廳有以下三方面考慮:
1、建立徐悲鴻繪畫藝術館
徐悲鴻,出身於貧困的農村家庭,懷著為民族爭光的精神,闖過道道險阻,成長為畫家和藝術教育家。是中國繪畫改革和近代寫實繪畫的奠基人,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為世界畫壇增添了光彩。他的作品表現了高度技巧和濃厚的民族特色,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結合的典範。
展示徐悲鴻作品。現有固定陳列展廳面積2000平方米,展出作品100餘件,不足總數的1/10,按照文物法相關規定要求:藏品應按照1/3比例展出,本館所藏2400件文物,應該展出800件,展廳應當在現有基礎上擴大相應的展出面積。
“現代中國繪畫之父”徐悲鴻的油畫、素描、水粉、水彩畫等技法極其精到、風韻獨具,尤其他的素描《女人體》具有“
東方維納斯”之美譽;而他的中國畫——“馬”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徐悲鴻的作品具有中國文化的、民族的、哲學的內涵,比如《九方皋》、《愚公移山》、《田橫五百士》、《纙我後》等。
徐悲鴻出於一種善良的願望,願為國家發現和培養人才,他認為要像伯樂和九方皋那樣去發現人才,方能不失人才。這種精神值得好好學習、認真實踐。因此,建立徐悲鴻繪畫藝術館的目的,就是要傳揚他的這種精神。徐悲鴻繪畫藝術館將分門別類地建立油畫廳、國畫廳、素描廳和書法、水彩、水粉以及畫稿廳。
2、建立徐悲鴻藏畫藝術館
徐悲鴻一生節衣縮食,購買了數以千計的中國歷代書畫藝術精品,為保存祖國的文化遺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最具傳奇色彩的是唐畫《八十七神仙卷》,它經歷了失而復得的艱苦歷程,徐悲鴻將其視為“悲鴻生命”。本館擬將《八十七神仙卷》鐫刻在展廳中,並展出其他系列的收藏藝術精品,開設以《八十七神仙卷》為主要展覽內容的徐悲鴻藏畫藝術館,目的是以徐悲鴻
愛國主義精神教育民眾。
除此之外,徐悲鴻重金所購《朱雲折檻圖》、《宋人羅漢圖》、《右軍書扇圖》、《梅妃寫真圖》等等,這一幅幅精湛的古畫,許多都是在即將流失海外的危急時刻,被徐悲鴻挽救下來的。徐悲鴻與其他收藏家不同,他看重的不是畫家的名氣,而是畫本身的藝術價值。他曾用聲名赫赫的北宋
董源的巨幅中堂山水與
張大千換取金農畫的《風雨歸舟》,雖然與北宋董源的畫價值相差萬倍,但徐悲鴻卻認為金農的《風雨歸舟》是中國山水畫中的奇蹟。
徐悲鴻不知疲倦、日積月累地收藏我國優秀繪畫作品,使它們得到保護,避免流落國外。他生前曾說,“這些藏畫只是暫時屬於我,我是為國家而保存它們的”。充分表現了一個愛國者熱愛自己
民族藝術的深厚感情。徐悲鴻所藏作品全部成為受國家保護的文物,得到了妥善的收藏和管理。為此,開設徐悲鴻藏畫藝術館,用他的精神去激勵後人,將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
生平事跡館
建立徐悲鴻生平事跡館,以展示徐悲鴻先生的若干生活側面:
(2)突出體現徐悲鴻一生中的個性特色和藝術成就;
(3)體現他從貧窮走向美術大師的艱苦歷程。徐悲鴻——中國繪畫革新的旗手,近代寫實繪畫的奠基人,他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為世界畫壇增添了光彩。〖JP2〗他的作品表現了高度的技巧和濃厚的民族特色,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人們不會忘記他在為祖國爭光的征途中所表現出來的一往無前、馳騁奮進的精神以及他主張創新、中西合璧和為發展美術教育事業所做出的貢獻;
(5)展示他的愛國主義精神(賑災義賣活動)。
美術資料信息中心
本館保存著徐悲鴻收藏的不同時期、不同版本、不同文字的各類美術圖書資料萬餘卷,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資料具有善本價值。建立徐悲鴻美術資料與信息研究機構,將充分發揮這些美術圖書資料的價值,為讀者提供資料複製、借閱、查詢服務;為研究徐悲鴻提供實物資料。通過研究擴大宣傳,爭取與各美術院校美術系建立教學與研究關係,聘請一些專家、學者,開展徐悲鴻的研究與交流活動,出版美術通訊以及研究刊物。
徐悲鴻書畫修復技術室
徐館所藏徐悲鴻繪畫作品及藏畫2400餘幅,“文革”中,這批寶貴的文化遺產被放置在故宮南朝房中長達近20年之久,由於夏天潮濕,冬天干燥,油畫作品損壞嚴重,普遍存在畫面失去光彩、顏色嚴重剝落、產生裂紋等問題,有近一半作品的畫布或依託材料受到損壞,急需進行加固處理。1999年,市文物局、市財政局為搶修徐悲鴻油畫遺作,撥款40萬元人民幣,用於油畫的嘗試性修復工作,分別請了法國和俄羅斯專家。法國專家修復了油畫《纙我後》和《田橫五百士》兩幅。俄羅斯專家修復了油畫《讀》、《喜馬拉雅山》兩幅。市文物局、市財政局還將紀念館
油畫修復計畫列入財政經費預算科目。本館所需修復的油畫數量約為102幅,需5—8年方能完成修復任務。對於其他種類的作品如國畫、素描的修復或者裝裱工作,也在按計畫實施中。這項工作非常重要,但由於修復設備不足,環境差,給文物修復工作帶來許多不便,建立徐悲鴻書畫修復技術室迫在眉睫。
宜興館
坐落位置
宜興徐悲鴻紀念館,坐落在宜興亦園內,1985年7月19日奠基,1988年10月26日開館,著名書畫家
吳作人題寫館名。
社會支持
宜興徐悲鴻紀念館自籌建之初,宜興縣政府便向各地的書畫家發函徵集書畫作品,得到了大家的廣泛回響和熱情支持。先後有李安平、陳曉南、史公載、劉汝醴、周耀根等無償向紀念館捐贈了自己收藏了多年的悲鴻先生書畫原作。吳作人、李可染、尹瘦石、孫其峰、關山月、沈柔堅、戴澤、沙孟海等許多著名書畫家都向紀念館贈送了自己的作品。至開館前,紀念館共徵集到書畫作品300多件,加上宜興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提供的悲鴻書畫原作及原悲鴻書畫陳列館收藏的作品,紀念館共擁有國畫、書法、油畫、水彩畫、版畫、雕塑、刻紙、亂針繡等各類作品500餘件。
展廳介紹
建成後的紀念館為一座三層樓的現代建築,建築面積1197平方米,陳列面積500多平方米,共辟有徐悲鴻生平事跡、國畫和書法、油畫和素描及當代書畫家作品等四個展廳。
第一展廳——生平事跡廳集中展示了徐悲鴻先生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珍貴歷史照片100餘幅,豐富翔實地記錄了徐悲鴻先生為中國藝術事業孜孜不倦,努力奮鬥,成就卓著的一生。
第二展廳主要陳列宜興館收藏的徐悲鴻的書畫原作和《愚公移山》、《九方皋》、《群馬》、《風雨雞鳴》等國畫代表作的複製品。
第三展廳展出了徐悲鴻先生的油畫和素描作品。油畫主要有《田橫五百士》、《徯我後》、《月夜》、《簫聲》、《廖靜文像》等,這些作品造型生動,技法精湛,歷史題材創作場面恢宏,意境深邃,是我國早期油畫創作中里程碑式的作品。素描作品則在西洋畫寫生技巧中巧妙地融入了中國畫的表現手法,使之不僅僅可作為繪畫的素材,更是一幅幅完整的藝術品,顯現了超凡的藝術感染力。 。
宜興徐悲鴻紀念館開放十餘年來,接待了大批海內外觀眾和許多黨政要人及各界名人,如宋平、喬石、李瑞環、錢偉長、鄧力群、虞兆中、范曾、廖靜文、王學仲、錢紹武、錢君陶、吳青霞等。
除固定的陳列外,紀念館還經常組織舉辦臨時性的藝術展覽,先後舉辦了《徐悲鴻書畫原作展》、《悲鴻故鄉風情油畫展》、《徐悲鴻藝術研究會會員迎春書畫展》、《李奇茂畫展》、《張繼馨畫展》、《趙冷月、范揚、吳冠南書畫展》、《李味青中國畫遺作展》等各類展覽100餘個,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在悲鴻精神的感召下,宜興的書畫事業正蓬勃發展,各類藝術活動接連不斷,藝術創作和收藏市場空前繁榮。宜興,無愧為聞名遐邇的書畫之鄉。
網上紀念館
在徐悲鴻逝世116周年,中國祭奠網不僅開通了徐悲鴻網墓還開通了徐悲鴻網上紀念館,館內免費上香、祭拜。提供給網友前去紀念。
館長簡介
廖靜文(1923年4月~ 2015年6月16日),湖南瀏陽人,曾任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常務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徐悲鴻紀念館館長,當代
中國書畫網首席顧問,
中國書畫家聯誼會主席。
館長題詞
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廖靜文看了著名書畫家謝景田先生的書法作品特別是自作詩《徐悲鴻馬圖贊》,當即揮毫題詞“謝景田先生所書李白王維等著名詩句,筆墨流暢,意境優美,十分難得也”。並收藏了兩幅六尺條《徐悲鴻馬圖贊》。看了謝景田先生的人物、花鳥、山水國畫尤其是馬畫又即興題詞“筆墨簡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