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寶璜

徐寶璜

徐寶璜,字伯軒,江西九江人。著名新聞教育家。他是最先在國內開設新聞學課程的大學教授,主張報紙應具有獨立的社會地位,應代表國民提出建議和要求。同時,他認為報紙的輿論是根據新聞而來,新聞又以正確的事實為基礎,因此新聞中的事實正確與否決定輿論的健全與否,報紙在提倡道德,開啟民智方面具有重要的職責和作用。徐寶璜在我國新聞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被譽為“新聞教育界第一位大師”和“新聞學界最初開山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寶璜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九江
  • 出生日期:1894年5月24日
  • 逝世日期:1930年6月1日
  • 職業:著名新聞教育家
  • 主要成就:最先在國內開設新聞學課程,新聞學界最初開山祖。
  • 代表作品:《新聞事業》、《保險學》、《貨幣論》(譯著)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人物貢獻,人物影響,人物評價,新聞學貢獻,最初的開山祖,新聞原則,新聞思想,與北京大學新聞研究會,人物著作,《新聞學》簡介,目錄,

人物簡介

徐寶璜(1894年5月24日——1930年6月1日),中國新聞學者,新聞教育家。字伯軒,江西九江人。191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後考取官費留美,於密西根大學攻讀經濟學、新聞學。1916年回國,先任北京《晨報》編輯,繼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校長室秘書。1918年與蔡元培發起成立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被推為副會長、新聞學導師和會刊《新聞周刊》編輯主任,並代蔡元培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定期為會員講授新聞學基本知識。1920年後,相繼任教於北平、朝陽、中國、平民等四所大學,講授新聞和經濟方面的課程。1930年6月1日,因患風寒痰症逝世,終年僅36歲。遺著有《新聞學》一書。《新聞學》經四次修改於1919年12月由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出版。全書共十四章,六萬字左右。主要從新聞學定義,到報紙工作的性質和任務;兼及報紙的編輯、採訪、評論、發行諸方面,作了理論與實踐的探討。著名新聞學家邵飄萍在當時《京報》上評價為:“無此書,人且不知新聞為學,新聞要學。”引
徐寶璜徐寶璜

人物經歷

徐寶璜是最先在國內開設新聞學課程的大學教授,主張報紙應具有獨立的社會地位,應代表國民提出建議和要求。認為報紙的輿論是根據新聞而來,新聞又以正確的事實為基礎,因此新聞中的事實正確與否決定輿論的健全與否,報紙在提倡道德,開啟民智方面具有重要的職責和作用。徐寶璜在我國新聞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被譽為“新聞教育界第一位大師”,和“新聞學界最初開山祖”。所著《新聞學》(發表時曾名《新聞學大意》,後又改名《新聞學綱要》)一書,於1919年11月出版,是中國最早的新聞學專著。其他著作有:《新聞事業》、《保險學》、《貨幣論》(譯著)。主要論文有:《邵飄萍〈實際套用新聞學〉序》、《新聞之性質及其價值》、《新聞事業之將來》等。徐寶璜在美國密蘇理大學受過系統的新聞學教育,在對西方報業進行考察和研究的基礎上,把西方自由主義報刊理念轉化為適應當時中國發展進程的新聞學思想,並套用於新聞教育中。徐寶璜堅持,一個新聞人首先必須是一個合格的自由主義者。在他看來,只有當新聞從業人員具備自由主義所要求的公共化和獨立性職業品格,才能保證報紙真正具有公共化和獨立性。報紙具備了獨立性,方能真正傳達民意,從而形成強大的輿論,監督政府和抵禦壓制。為培養出社會和民眾需要的新聞從業人員,徐寶璜認為,必須保持新聞教育獨立於政治的立場之外,任何來自官方或政治派別的染指,都將給新聞人才的培養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徐寶璜著作徐寶璜著作

人物貢獻

徐寶璜是中國著名的新聞學家、新聞教育家,在我國新聞史和新聞學史上享有盛譽,被稱為“新聞界的開山 祖”。他第一個在大學裡講授新聞學課程,第一個參與創辦新聞學研究團體,第一個出版新聞專著。其新聞思想囊括了新聞理論、新聞實踐及新聞事業的經營等全部內容,不僅在當時而且在今天,還有著很大的啟蒙意義上的巨大影響。徐寶璜是第一個將西方的新聞學思想系統地介紹到中國的學者,他在美國學習的經歷使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西方新聞學理論體系,這在《新聞學》中有明顯的體現。譬如,徐寶璜主張報紙應具有獨立的社會地位,應代表國民提出建議和要求,而西方新聞思想的核心就是“新聞自由”,主張報紙的獨立性。再如,《新聞紙之性質與價值》一文在寫到新聞紙的評論時事職務時,第一個職務即是:“供給各方平等發表機會。新聞既為國民之言論機關,社外一切來件,但須所記不虛,言之有理,不應問其屬何黨派,及與本報主旨向背,而予以刊出,供世人討論,給各方平行待遇。”這更體現了言論自由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徐寶璜所提倡的“新聞自由”,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的自由,也就是事實的真實性和報導事實的角度的客觀性。
徐寶璜合影徐寶璜合影
在《新聞學》一書中,徐寶璜表示,報紙的輿論是根據新聞而來,新聞又以正確的事實為基礎,因此新聞中的事實正確與否決定輿論的健全與否,因此,如果報紙偏離了真實和客觀的基本原則,那么報紙就喪失了作為一種社會公器的價值。關於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徐寶璜也有深刻的認識。他說:“普通訪員所采編之新聞,非為一方面的、純一的,乃為各方面的、十分駁雜的,故非有各方面的知識,事事內行,觀察既不能透徹,記載安望能明了?故其知識雖不必深,但不可不廣也。”西方的“新聞自由”思想還衍生出對於新聞從業人員自律的要求,即今天所說的新聞專業主義和新聞道德。新聞從業人員通過新聞道德和新聞專業主義來規範自己的新聞實踐,從而保證報紙發揮其正面的社會效益。《新聞學》一書所列“訪員應守之金科玉律”,實際上就是一種職業新聞工作者的信條,徐寶璜列舉了16條記者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即使在今天看來,也不失為有見地之論。徐寶璜自己在《新聞學》自序中所說:“本書所言,取材於西籍者不少,然西籍中亦無完善之書,或為歷史之記述,或為一方之研究。至能令人讀之而窺全豹者,尚未一見也……自信所言,頗多為西方學者所未言及者。”,這一自我評價雖然不謙虛,但卻是與事實相符的。不過,作為中國新聞學教育的開山之作,徐寶璜的《新聞學》雖然沒有對西方新聞學理論進行簡單的照搬和移植,但這本書當中所體現出來的新聞思想,其源頭仍然在西方的新聞思想體系里。起碼一點,在徐寶璜看來,作為新聞業和職業的新聞工作者,應該是不同與康有為梁啓超眼中的啟蒙“喉舌”,而是社會“耳目”。
徐寶璜著作《新聞學》徐寶璜著作《新聞學》

人物影響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的成立,這標誌著中國將新聞學作為一門學科進行研究的開端。研究會以“研究新聞學理,增長新聞經驗,以謀新聞事業之發展”為宗旨,由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兼任會長,北京大學文科教授徐寶璜任副會長,徐寶璜和《京報》社長邵飄萍是專任導師。1919年12月,由北京大學出版部以新聞學研究會名義出版了徐寶璜的《新聞學》。這是我國的第一本新聞理論著作。北大新聞學研究會是中國新聞學教育和研究的起點,而蔡元培、徐寶璜、邵飄萍等人可以稱得上是中國開創新聞教育事業、提倡新聞研究和確立教育方針的拓荒人物。新聞學研究會另一位重要的人物當屬被譽為“新聞學界最初的開山祖”的徐寶璜。他191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後留學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習新聞,1916年回國,北京《晨報》任編輯。23歲時,徐寶璜受聘北京大學教授兼校長室秘書,講授新聞學選修課。1918年,他與蔡元培等發起成立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被推為副會長、新聞學導師和會刊《新聞周刊》編輯主任,並代會長蔡元培主持此研究會的日常工作,定期為會員講授新聞學基本知識。
據《北京大學日刊》記載,在新聞學研究會成立後的3個月裡,徐寶璜就向會員們發表了“新聞紙之職務及盡職方法”、“新聞之精彩”、“新聞之價值”、“新聞之採集”等演講,系統講授新聞學理論和實踐。1920年起,先後在民國大學、朝陽大學中國大學、平民大學等校教授新聞、經濟等方面課程,並擔任平民大學新聞系主任。遺著有《新聞學》一書,經四次修改於1919年12月由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出版,為我國第一部新聞學理論專著。全書共十四章,六萬字左右。主要從新聞學定義,到報紙工作的性質和任務;兼及報紙的編輯、採訪、評論、發行諸方面,作了理論與實踐的探討。著名新聞學家邵飄萍在當時《京報》上評價為:“無此書,人且不知新聞為學,新聞要學。”蔡元培在該書序言中稱其為“‘破天荒’之作”。

人物評價

徐寶璜首先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的愛國精神和趨時精神。作為一個正直的新聞學者,他任何時候都站在時代的前列,積極地追求進步,追求理想。他所發出的聲音,是他所在時代的強音。他所弘揚的科學、民主和革命精神,正是他所在的那個時代的主旋律。其次,是他在學術上敢於開拓的精神。在他以前,中國還不曾有過一部新聞學專著,為了完成《新聞學》的寫作,他不僅系統地研究了新聞學的理論,而且對新聞的性質、任務、價值,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職業道德,報紙的編輯、採訪、廣告、發行,以及新聞事業與各方面的關係,做了全面的考察。雖然參考過西方的同類著作,但“頗多為西方學者所未言及者”(《新聞學》自序)。這種自我作祖,勇於開拓的精神,體現了先驅者的勇氣和智慧,是難能可貴的。再次,是他密切聯繫實際的優良學風。徐寶璜是系統學過西方的新聞學的,但是他的這部專著並沒有照搬西方那一套,而是密切地聯繫中國新聞事業的實際,書中的絕大部分事例,都取自中國,全書具有明顯的中國特點,絲毫沒有生吞活剝之病。這一點也是為後來的某些言必“羅馬希臘”照搬國外那一套的新聞學著作所不及的。今天看來,以徐寶璜為學科帶頭人的五四時期的中國新聞學研究,起點並不低,當時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差距並不大。撫今追昔,我們絕不可以妄自菲薄。目前,我國的新聞學研究正處於一個新的大發展的時期。紀念和學習徐寶璜,將激勵我們更深入地探索中國新聞學的理論和實際,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學體系,使我們的新聞學研究,走向世界,達到新的高峰。 他提出了新聞三原則:一內容重要性,新聞價值與其重要性成正比;二時效性,新聞如鮮魚,愈新鮮價值愈高;三距離
徐寶璜紀念碑徐寶璜紀念碑

新聞學貢獻

最初的開山祖

第一個在大學講授新聞學課程。這裡指的是1918年在北大文科各系開設新聞學選修課一事。在大學開講新聞學課程,以前從未有過,這是第一次。此外,他還是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新聞系主任,任職期間在1923年,任職單位是平民大學新聞系。這也是中國新聞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參與創辦中國第一個新聞學研究團體。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學成立了新聞研究會,不久改稱新聞學研究會,這是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個新聞學研究團體。徐寶璜從1918年9月起,就參與了這個研究會的籌備活動。從1918年研究會成立,到1920年研究會停止活動,他始終其事。研究會成立後,蔡元培以北大校長名義掛名為會長,他擔任副會長,是研究會的實際負責人。研究會設有兩個專職導師,一個是邵飄萍,另一個就是他。這個研究會共有50多名正式會員,毛澤東是其中一個,曾經聽過徐邵兩位導師將近半年的課。在新聞的理論與實踐方面,得到過他們的啟蒙。出版第一部新聞學專著。徐寶璜早在1918年9月就將他在北大文科各系講授新聞學的講稿,用《新聞學大意》為題,在《東方雜誌》上連載。1919年又以《新聞學》為書名,交北大出版部出版。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新聞學專著。因此被蔡元培稱之為“破天荒之作”。這部專著自1919年初版後,曾陸續再版4次,最近(注1994年)又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重新出版,連同初版,前後出版了6次,這在中國的新聞學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可見其受推重之一斑。這部書完成於75年前,其中的某些觀點,可能已經陳舊,作者認識上也自然有其局限,但其中的有關新聞學普遍規律的論述,有關報紙功能的論述,有關反對假新聞和有償新聞的論述,以及新聞如鮮魚這一形象的比喻,仍然歷久彌新,給今天的新聞工作者以很大的啟示。
徐寶璜墓全景徐寶璜墓全景

新聞原則

人們關心的新聞首先是與個人關係較大,距離越近的人與事。他認為在新聞價值的判斷上,是一個注意人數多寡和注意深淺之問題。徐寶璜特彆強調新聞的真實性,他認為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主張採訪要有聞必查,不能有聞必錄,更不能有意捏造。徐寶璜要求新聞記者有大無畏的精神,見義勇為,寧願犧牲一身以為民請命。作為報刊編輯,應對社會負重大責任,應有純潔之品德,高尚之思想,遠大之眼光,為對社會負責,刊發的新聞應確為對時事所下的正確透徹之批評。

新聞思想

他的新聞思想包括:一、一個新聞人首先必須是一個合格的自由主義者。在他看來,只有當新聞從業人員具備自由主義所要求的公共化和獨立性職業品格,才能保證報紙真正具有公共化和獨立性。 二、新聞代表輿論,他解釋道:“新聞紙欲盡代表輿論之職,其編輯應默察國民多數對於各重要事之輿論,取其正當者,著論立說,代為發表之。言其所欲言而又不善言者,言其所欲言而又不敢言者,斯無愧矣。”三、他認為,報紙是社會的公共事業,它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有著重大的關係。四、特彆強調記者的道德品質修養。真實、公正、敏捷、勤勉、廉潔、知人守信、樹立廣告信用。

與北京大學新聞研究會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正式成立。此為中國第一個新聞學研究團體,也是中國新聞教育的發端。校長蔡元培為該會擬定了簡章,規定其宗旨是“灌輸新聞知識,培養新聞人才”。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新聞的範圍、選題、採訪、編輯、通訊方法以及報社和通訊社的組織等。會長由蔡元培擔任,由留美歸國的徐寶璜教授和著名記者邵飄萍任導師。徐、邵等利用星期日上午給會員講課,傳授新聞學知識。該會還出版了《新聞周刊》,這是當時中國唯一傳播新聞學知識的報紙,也是中國最早採用橫排式的報紙。新聞學研究會在歷史上存在時間不長,至1920年12月只有不到三年的時間。2008年4月15日上午,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正式恢復成立,並聘任首批10位海內外知名學者擔任研究會導師。北大新聞學研究會為當時和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研究會堅守新聞職業化的理想,緊跟時代潮流,始終為國家自強和民族解放而努力奮進和探索。身為一校之長的蔡元培躬身示範,使新聞學教育和研究得以在北大發端,也由此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熱心支持新聞學研究和新聞學教育的大學校長。”
作為北大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徐寶璜為新聞學研究會殫精竭慮,在主持研究會會務的同時,撰寫了被譽為新聞界“破天荒”之作的《新聞學》一書,並積極籌劃在北大創辦新聞系,後因病倒在了講壇上,為後世留下了一曲盪氣迴腸的人生之歌。研究會導師邵飄萍身上的"鐵肩"、"辣手"風格更是將職業新聞人淋漓盡致地加以詮釋,其"熱烈理想和優秀品質"(毛澤東語)以及捨生取義、慷慨赴難的氣概更為新聞學研究會和中國新聞事業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這些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為民族獨立、自由民主而奮鬥,以徐、邵等為代表的老一輩新聞人也為後世樹立了從事新聞事業的典範。對新聞學的認識 如果用一句話來表達新文化運動中新聞學的特點,那么邵飄萍所講的“以新聞為本位”,是最為恰當的,因為中國的新聞學回歸到了學科建設自身,而新文化運動中先後出現的《新聞學》(1919年,徐寶璜)、《套用新聞學》(1922年,任白濤)、《實際套用新聞學》( 1923年,邵飄萍)、《新聞學總論》(1924年,邵飄萍)、《中國報學史》(1927年,戈公振)等代表著作,則標誌著中國新聞學的真正創立。
無論這些著作的框架設計、論證水平和內容的角度有什麼不同,新文化運動開放的心靈使它們具有了相同的視角:將以往睜開眼睛(許多人實際上僅睜開一條縫)看世界,轉變為從現代世界交往體系看中國。徐寶璜寫道:“自交通日便,人類生活日益紛繁日益充實起來,吾人所注意之事物,已超過國界及政界,故現時報紙不僅應供給本國政治新聞及本阜新聞,即外國大事與社會上之大事,亦應有明了詳細之記載也。”同樣談及現代報紙時看到了世界大通,徐寶璜思考的是新聞傳播者的責任,梁啓超想到的是政治宣傳家的重任。看來,不同的出發點,命中注定了新聞學在梁啓超那裡最多是“術”,而到徐寶璜那裡,學與術融為一體,不可分割。

人物著作

《新聞學》簡介

1918年10月,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發起成立新聞學研究會,並開設“新聞學”為政治系四年級選修課,由徐寶璜每周講授《新聞學大意》,這是我國新聞教育的開端。因此徐在當時新聞界有“新聞教育第一位大師”和“新聞界最初的開山祖”之譽。1919年12月1日,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出版徐寶璜先生的《新聞學》,原是作者在北京大學教課的講稿,經多次修改而成。這是我國第一本新聞學著作。蔡元培先生為其作序,稱之為“在我國新聞界實為破天荒之作”。

目錄

《新聞學》目錄序言(蔡元培符鼎升邵飄萍、徐寶璜)
第一章、新聞學之性質與重要
第二章、新聞紙之職務
第三章、新聞之定義
第四章、新聞之精采
第五章、新聞之價值
第六章、新聞之採集
第七章、新聞之編輯
第八章、新聞之題目
第九章、新聞紙之社論
第十章、新聞紙之廣告
第十一章、新聞社之組織
第十二章、新聞社之設備
第十三章、新聞紙之銷路
第十四章、通信社之組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