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乾

徐宗乾 (1796—1866) 字伯楨, 又字樹人。江蘇通州人。浙閩總督。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 進士,歷知曲阜泰安兩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宗乾
  • 別名:伯楨
  • 出生地:江蘇通州(今南通
  • 出生日期:1796年
  • 逝世日期:1866年
  • 主要成就:任浙閩總督
個人簡介,人物傳記,

個人簡介

1838年由高唐知州升兗州府知事兼濟寧知州。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離開山東,累官至福建巡撫、浙閩總督。1848年(道光28年)奉旨擔任案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為台灣清朝統治時期這階段的地方統治者。雅好金石,宦魯20餘年,廣交許瀚、馮雲鵷等山東及寓魯的金石學家,切磋學問。在濟寧時, 修學宮、纂州志,又與馮雲?、許瀚等纂修《濟寧金石志》8卷,未及刊行即離魯別任。徐氏念念不忘刊行事,1845年於福建任內請人付梓行世。

人物傳記

《清史稿》記載
徐宗乾,字樹人,江蘇通州人。嘉慶二十五年進士,山東即用知縣,除武城,調泰安。在任十年,有政聲,遷高唐知州。道光十七年,濰縣教匪馬剛等作亂,從巡撫經額布剿擒之,議解省下獄候命。宗乾請於巡撫,即其地誅之,眾心以定。遷濟寧直隸州。金鄉民濬彭河,下游諸屯民聚眾沮之,毆官傷胥役,勢洶洶,宗乾馳往諭使解散。屯民出自首,大吏欲置重典,宗乾以為民畏水患,非與官敵,聚眾本沮工,毆官非本意,力爭戍為首者七人。署兗州知府,修滋陽河堤。
二十二年,擢四川保寧知府,兼署川北道。擢福建汀漳龍道,屬縣有械鬥,案久不結。宗乾率壯勇數十人直入其村,集兩造剖其曲直,令同酒食以解之,令獻犯懲治,事遂解,一時梟悍皆斂跡。總督劉韻珂密薦。二十五年,丁母憂去官,服闋,起授福建台灣道。
鹹豐三年,台灣匪洪恭等陷台灣、鳳山兩縣,復擾噶瑪蘭廳,宗乾督兵平之。四年,擢按察使,為巡撫王懿德所劾,解任。旋召來京,命赴河南幫辦剿匪。六年,復命赴安徽。七年,授浙江按察使,遷布政使,以短解甘餉降調。十年,江蘇團練大臣龐锺璐請以宗幹辦理通、泰諸州縣團練。
同治元年,擢福建巡撫。三年,粵匪李世賢、汪海洋等由廣東入閩境,逼漳州,龍巖、雲霄、武平、永定、南靖、平和相繼陷,宗乾偕閩浙總督左宗棠以次剿平。五年,卒。宗棠偕將軍英桂奏:“宗乾循良著聞,居官廉惠得民,所至有聲。”優詔褒恤,謚清惠,祀福建名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