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後馮家溝的發展史,後馮家溝村落簡介,“好公僕”李步福,
後馮家溝的發展史
後馮溝緊靠小垣則黃河古渡,毗鄰黃河商貿重鎮孟門、磧口,因而後馮溝人歷來以經商為業,大都在孟門、磧口、柳林、軍渡、石州、汾陽、平遙、河曲、吳堡、鎮川等明清商貿重鎮進行生意買賣。所謂“後馮家溝沒窮的,小垣則家沒熊的”,正說明了後馮家溝人的富有,和鄰村小垣則黃河漢子的剽悍。孟門一帶歷來廣植桑樹,特別在李家塔和前馮家溝,養蠶繅絲成為手工作坊的聚集地。隨之,後馮家溝人也學會了繅絲,甚至青出於藍,養蠶繅絲也成為後馮家溝人的拿手好戲,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仍有很多以此為生計的人。因此,他們也在這裡留下了一座座精美古院。但是,一個坐落在山溝里的村子,即使再好,也總得有人來發現、挖掘和宣傳,如:馮驥才發掘的的榆次後溝古村、吳冠中發現的臨縣磧口李家山村,而柳林孟門後馮家溝村,也有一位名人發現了它。
2005年10月,我國著名民俗藝術專家、東西方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室主任陳竟教授在曹大斌、陳黎雲等人的帶領下來到這裡後,驚嘆地說道:“我發現了一個‘世外桃源’啊,這裡居然還保留著農耕社會的原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我被這裡的一切感動了啊!”
2006年2月9日,中國首屆黃河黃土高原柳林·孟門年俗文化節在孟門南山寺開幕,近百名國內外民俗文化專家、學者於當日下午,來到這個黃河畔的山村,觀看了這裡的原生態古村落及其年俗文化和手工繅絲等的展示、展演。
2014年12月,國家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國家旅遊局等聯合公布孟門鎮後馮家溝村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2016年,又順利地成為列入2016年中央財政支持範圍的中國傳統村落。
後馮家溝村落簡介
後馮溝與小垣則、賀龍溝、薛家坪、前馮家溝、橋則溝、李家塔、小河溝、高家塔、孟門村同為孟門十大古民居村落,這裡歷史沉澱深厚,黃河民俗沿承濃郁。先民在新石器時代就在孟門一帶刀耕火種。孟門是大禹治水之天下黃河第一門,東周設藺邑,西漢封藺侯於此,北周大象元年設定胡郡,兼領定胡縣,隋設孟門關,唐改孟門縣,後復稱定胡縣,金代復稱孟門縣,元代撤縣設鎮。後馮溝見證了孟門古縣的朝代更迭和歷史變遷。
後馮家溝村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馮、李兩大族人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古樸雄厚、氣勢凝重、裝飾精美、散落在山坡上的一座座精美大院。複雜的地形形成了不同風格的宅院,有明柱廈檐窯洞、無根廈檐窯洞、接口窯洞、一柱香窯洞、磚瓦房五種類型。
村落布局十分隱蔽,由溝進村,溝口僅寬四十餘米。其地勢呈龍狀,北山圪梁與南山腦畔是龍身,風焉是龍尾,龍頭高昂在村口的山神廟處。
建在山坡上的村落,層層疊疊達五層之多,村中道路呈“之”字型,在多層窯洞間穿來穿去,公共場地有限,井坪、碾場成為村民茶餘飯後的活動場所。
村廟是村民主要的公共場所,也是鄉村文化得以繁榮發展的一大平台,每當祭神的日子,也就是民間的一大節日,是人們舉行酬神、敬神、求神、娛樂、集會不可缺失的固定場所。村廟坐落於溝口正面,有擋風水一說,其建築有正殿和東、西耳殿,屬典型的明清建築,現存有明代壁畫和元代石碣。
居家裝飾,室外裝飾主要體現在門和窗,門上要有門頂窗,外面釘一層窗紗,裡面裝有開合或啟吊的窗扇,糊上白麻紙,空格中貼剪紙,窗戶的窗格上也糊以白色麻紙,貼紅色剪紙窗花,紋樣多喜慶吉祥色彩,有喜鵲登梅、蛇盤兔、年年有餘、鹿鶴同春、抓髻娃娃、龍鳳呈祥以及老虎、獅子、牛、羊、豬等。室內裝飾主要體現在牆面、家具及飾件上,炕牆上白灰泥抹一米高作油漆彩畫,畫上炕圍子畫,有山川草木、民間傳說、蟲魚鳥獸等。炕牆上掛泥彩人物,室內大型家具有平櫃、立櫃,上有帽盒等。
後馮溝民居與榆次常家莊園一樣,散發著濃厚的儒家文化氣息。大門上多有“忠信篤敬”、“耕讀傳家”等門匾,磚雕中有持荷童子和百合童子,或者荷花與百合的圖案,是中國“和合”文化在建築中的體現。在門檻、門墩、房檐、屋脊各個張顯部位雕鏤有各種瑞獸祥鳥、吉祥花卉等。
“好公僕”李步福
李步福,山西省柳林縣原下鄉辦主任。2002年退居二線後婉言謝絕了許多企業的高薪聘請,不顧家人反對和親友勸說,毅然返回老家柳林縣孟門鎮後馮家溝村,並擔上了村黨支部副書記、書記的重任,從此便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艱苦道路,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盡力發揮餘熱。十幾年來,李步福帶領村民艱苦奮鬥,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如今,馮家溝村民人均純收入已達6500元。2012年7月,柳林縣老乾局在老幹部中深入開展了“外學楊善洲、解黎明,內學陳步亮、李步福”活動。李步福還被柳林縣委組織部推選為出省“優秀共產黨員”;被柳林縣紀檢委評為“十大勤廉典型”;被山西省委辦公廳、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評為“離退休幹部優秀黨員標兵”,並加入到全省離退休幹部創先爭優優秀事跡巡迴報告團,於7月23日深入省內各市進行報告宣講。李步福老人的事跡傳遍三晉大地,廣大離退休老同志及老幹部工作者,甚至全縣所有的黨員幹部,都以他為榜樣,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提升思想境界,為各項事業的發展貢獻著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