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概況
後溝有村諺云:“四十里龍門河正當中,二龍戲珠後溝村”,後溝村起源無證可考,從考古發現的一塊唐代墓志銘推算約為公元819年,在明朝天啟年間(公元1626年)古碑中記載,“年代替遠,不知深淺”。後溝村古建星羅棋布,神廟系統相當完善。
關帝廟、
文昌閣、
真武廟、
三官廟、
魁星樓、觀音堂、菩薩殿、
山神廟、河神廟、
五道廟等18座神廟和1座祠堂依風水而建,按方位而立,將
佛教、
道教、
儒教盡收囊中。
後溝古村濃縮了黃土旱塬農耕文明的傳統經典,保存了中國北方漢民族自給自足的傳統文明。民居建築為典型的黃土高原土穴窯居,其特點是依崖就勢、隨形生變、層窯疊院、參差別致。遙相呼應的
石窯、
土窯、
磚窯、明券窯、土挖窯、獨體窯、里外窯等,形成了後溝村渾然天成的獨特堡才整風景。古村地下排水系統可與一流的水利專家設計的工程相媲美,從村東北、西北的高處起,穿村過院,勾連各家各戶,形妹旋成黃龍、黑龍兩個體系,流經村西南、東南留水口最終歸入龍門河中。
後溝古村完整的排水系統、等級分明的窯居建築格局、威嚴的
張家祠堂、精雕的古戲台、自給自足的生產作坊、防患未然的他儲制度等充分顯示出族權勢力的統治地位,是北方農耕文明活態文化的完整畫卷,堪稱“農耕桃源”。
民居建築
後溝古村落中的民居為穴居和半穴居的窯洞,院落包括四合院三進院32處和七八處靠崖窯洞為主的院落。每個院落中都有窯洞式居室,而且土穴土窯洞比較多,選址上因地制宜,在取向、高低等方面都不對自然做更多更大的破壞性改造。古村落中幾乎所有的院落正屋都是窯洞,但都要建築出廂房,再下又蓋倒座的南房,形成四合院,構成了恬靜安詳、和諧優雅的生活環境。四合院開門多在“離”位,在“巽”位開門的院落,有的門對面是隨牆影壁,影壁中間是磚雕的土地神龕,在“離”位開門的院落,門內有儀門,整體構成三進院,院落的正屋是兩孔或四孔窯洞,再加一個
天地堂神龕,符合“三間吉”或“五間吉”的建築風水。
古村的選址的大風水方面據說是占據了“二龍戲珠”的仿生學意象。村諺講:“四十里龍門河正當中,二龍戲珠後溝村”。在風水學中看得見的依據就是山脈和河流,也就是山和水。風水師認為,“得水為上,避風次之”,要得水邀棕譽擊就離不開河流,要避風就得依靠山勢而有所靠阻。山講究“地勢原脈,山勢原骨”,後溝村背依太行山支脈要羅山脈,其主峰海拔1342米,山勢連綿起伏,如水波蕩漾,似萬馬奔騰,漸行漸遠,好像爭飲於瀟河岸邊。龍門河發源於要羅山腹地,順山陽之勢而下,進入瀟河。龍門水在後溝古村之處形成四靈之地,北邊要羅山脈如玄武垂頭,南面軍坪如朱雀翔舞,東邊青龍蜿蜒,西邊白虎馴服。後溝古村的先民將村東的黃土梁叫做黑龍,村西的梁叫做黃龍,村對面軍坪又形成蜘蛛鴉龍員,整體形成了“
二龍戲珠”的仿生學意境,形成了喜慶吉祥、紅火熱鬧的村落選址創意。歷來,兩條龍山和蜘蛛山上都是村民心中的禁山和聖山,禁耕、禁牧、禁火。
文化遺產
2002年11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馮驥才,民俗學家、遼寧大學教授
烏丙安先生,民間文化學才
向雲駒先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喬曉光先生,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
潘魯生先生,民居攝影家
李玉祥先生,民俗攝影師
樊宇先生、
譚博先生一行來到後溝村,進行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實地採樣考察。他們一致認為,榆次後溝是難得一見的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村澆,這是濃縮保留了千百年黃土旱塬農耕文明的傳統經典:民間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產方式、生活狀態、傳統工具、民俗腳只寒民風,保留了中國,特別是北方漢民族千百年來自給自足的傳統文明,在後溝古村,古樸的農耕文化、純正的自然文化、傳統的信仰文化、靈動的生態文化,構成了完整的民間文化體系。2003年元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宣布後溝備凝舉是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古村落農耕文化遺產保護採樣地。
古村寡民
老子說,小國寡民是最幸福的生活,後溝的人們生活也是平和的。大多數人家白天的家門是不上鎖的,人可以隨便進入屋內參觀。這裡的屋舍大多是依山而鑿的窯洞,冬暖夏涼。後溝村有村民二百五、六十人,農忙時在村子裡很少見到行人。旅遊開發了,留在村子的人多了起來。這位付蘭甩記老哥也樂意人們來他的村子裡、院子裡看看。花上30元的門票你就能進入後溝村,村子裡有農家院可以住宿,當然吃的也是地道的農家飯。花上三五十元你就可以體驗一下窯洞生活。後溝村家家都設有天地龕,無論家有幾孔窯洞,龕位一定是在正房的中間位置。龕位的外型和民居外形一樣,建造成窯洞式。龕位內里有磚雕,磚雕一般分為兩層,下面一層形狀似供桌,供桌的紋飾多為
菊花、
牡丹、
梅花、動物圖案,供桌頂端多為
蓮花座,蓮花座上面是雄偉氣派、層次分明、錯落有序的天宮。磚雕精細,比例協調,技藝精湛,嘆為觀止! 天地龕,顧名思義,天地龕是用來供奉天地神的地方。 對世代生活在黃土地上普通百姓來說,是最平常不過的。後溝村的村民對天地神的信任是一以貫之的。婚、喪、嫁、娶的儀式一定要在天地龕前完成,讓天地神作見證。逢年節時,小輩看望長輩,行禮磕頭,頭也要磕給天地神。長輩給小輩壓歲錢,小輩不用謝長輩,跪下給天地神磕頭謝禮。 天地神的供奉,最重要的日子是在年初一和十五。這兩個節前村民們都要仔細地打掃天地龕上的雜物與塵土。平日裡,神靈並不住在天地龕。只有春節、上元節的時候,他們才回到子民身邊,暫時棲身在龕里,歆享著村民們虔誠的一柱柱清香,帶走他們的種種祈望。後溝有好多原始的東西,這屋頂上的煙囪在別處沒見過吧?後溝里的生產方式仍然保存著農耕時代的作業方式,這裡有最原始的醋訪、油訪、酒訪、米店、豆腐房等,
石磨、石碾到處可以看到。後溝的酒訪里自製的酒有62度,又是以最原始的工藝製作,口味之烈可想而知道。這家豆腐房的主人講,每天上午做出豆腐都被村裡的人買去了,如果你住在村子裡就可以吃到地道的後溝豆腐。這是用來磨豆漿在磨。後溝的路全部是石板鋪成的,上上下下,層層疊疊。苦了那些穿高跟鞋愛美的女士。雖說現代通訊已非常發達,但村口這口老鐘敲響時,村民們依舊會集中過來。村子裡的戲台子前面是村們最喜歡去的地方,在這裡聊天,拉家常,是村子裡的信息發布中心。
古村集萃
觀音堂與戲台
後溝村的村口現還保存有完好的觀音堂,在晉中十分罕見。觀音堂前有參天古槐古柏各一棵,院內左右方向的鐘樓與鼓樓非常完整,梁架上的彩繪雖經百年,依然透過塵埃熠熠發光。古時有鐘鼓樓的村落才叫村,沒有鐘鼓樓的只能叫
閭,後溝村里完好的鐘鼓樓,無疑是後溝村具有悠久歷史的最好佐證。在村中央還矗立著戲台,至今保留有上世紀50年代戲班演出的劇目。戲台的正對面是一座菩薩殿,菩薩殿屋頂琉璃瓦依然色彩艷麗。
線路提示
自駕車
由
太原市出發走榆太路直插榆次市區,在迎賓街交叉口燈下(左側是中國銀行大樓)左轉東行走迎賓東街一直到東頭在燈下右轉上錦綸路南行,到第二個燈下左轉(右轉就上順城街了)東行到頭左轉緊跟著(十米遠)右轉,一路東行出市區,在壽陽平順交叉口左行壽陽方向後一路直行,看到東趙橋(不過橋)即左轉過鐵路橋洞北行6公里就到後溝村。路況很好,由太原市
長風大街到後溝村約一個小時。
公共汽車
在榆次可乘坐18路公車(開往後溝的班車每2小時一趟,8點40左右有一趟),到終點即到。18路可在頤景國際酒店門口乘坐。從太原可乘坐901支線到頤景國際酒店下車再轉乘18路。
風土人情
在後溝村能見到一套完整的北方漢民族民俗。小到“二月二烤麻胡”,大到婚喪嫁娶都有一套完整的民俗儀式。後溝的春節非常熱門,村民們殺豬宰羊、打年糕、釀酒,做各種過年的食品。老少都換過新裝,房前屋後的門框、窗框上都貼上醒目亮麗的春聯與民間剪紙,期間還要舉行舞獅、舞龍、跳
秧歌、
抬閣、跑
旱船、
板凳龍、
太平鼓等活動。
特色美食
後溝有一種烤餅非常特別,它用當地一種特別的小石頭燒熱後覆蓋在擀好的麵餅上烙成,烙好後的麵餅上有很多的窟窿,金黃色,趁熱吃口感非常好。另外,後溝的麵塑也比較出名。
氣候與游季後溝村地處
大陸性氣候帶,夏季高溫,冬季寒冷。適宜春秋時節前往遊覽。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7日,後溝村獲評2017中國最美村鎮傳承獎。
2020年8月26日,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2020年9月9日 ,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為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文化遺產
2002年11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馮驥才,民俗學家、遼寧大學教授
烏丙安先生,民間文化學才
向雲駒先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喬曉光先生,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
潘魯生先生,民居攝影家
李玉祥先生,民俗攝影師
樊宇先生、
譚博先生一行來到後溝村,進行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實地採樣考察。他們一致認為,榆次後溝是難得一見的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村澆,這是濃縮保留了千百年黃土旱塬農耕文明的傳統經典:民間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生產方式、生活狀態、傳統工具、民俗民風,保留了中國,特別是北方漢民族千百年來自給自足的傳統文明,在後溝古村,古樸的農耕文化、純正的自然文化、傳統的信仰文化、靈動的生態文化,構成了完整的民間文化體系。2003年元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宣布後溝是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古村落農耕文化遺產保護採樣地。
古村寡民
老子說,小國寡民是最幸福的生活,後溝的人們生活也是平和的。大多數人家白天的家門是不上鎖的,人可以隨便進入屋內參觀。這裡的屋舍大多是依山而鑿的窯洞,冬暖夏涼。後溝村有村民二百五、六十人,農忙時在村子裡很少見到行人。旅遊開發了,留在村子的人多了起來。這位老哥也樂意人們來他的村子裡、院子裡看看。花上30元的門票你就能進入後溝村,村子裡有農家院可以住宿,當然吃的也是地道的農家飯。花上三五十元你就可以體驗一下窯洞生活。後溝村家家都設有天地龕,無論家有幾孔窯洞,龕位一定是在正房的中間位置。龕位的外型和民居外形一樣,建造成窯洞式。龕位內里有磚雕,磚雕一般分為兩層,下面一層形狀似供桌,供桌的紋飾多為
菊花、
牡丹、
梅花、動物圖案,供桌頂端多為
蓮花座,蓮花座上面是雄偉氣派、層次分明、錯落有序的天宮。磚雕精細,比例協調,技藝精湛,嘆為觀止! 天地龕,顧名思義,天地龕是用來供奉天地神的地方。 對世代生活在黃土地上普通百姓來說,是最平常不過的。後溝村的村民對天地神的信任是一以貫之的。婚、喪、嫁、娶的儀式一定要在天地龕前完成,讓天地神作見證。逢年節時,小輩看望長輩,行禮磕頭,頭也要磕給天地神。長輩給小輩壓歲錢,小輩不用謝長輩,跪下給天地神磕頭謝禮。 天地神的供奉,最重要的日子是在年初一和十五。這兩個節前村民們都要仔細地打掃天地龕上的雜物與塵土。平日裡,神靈並不住在天地龕。只有春節、上元節的時候,他們才回到子民身邊,暫時棲身在龕里,歆享著村民們虔誠的一柱柱清香,帶走他們的種種祈望。後溝有好多原始的東西,這屋頂上的煙囪在別處沒見過吧?後溝里的生產方式仍然保存著農耕時代的作業方式,這裡有最原始的醋訪、油訪、酒訪、米店、豆腐房等,
石磨、石碾到處可以看到。後溝的酒訪里自製的酒有62度,又是以最原始的工藝製作,口味之烈可想而知道。這家豆腐房的主人講,每天上午做出豆腐都被村裡的人買去了,如果你住在村子裡就可以吃到地道的後溝豆腐。這是用來磨豆漿在磨。後溝的路全部是石板鋪成的,上上下下,層層疊疊。苦了那些穿高跟鞋愛美的女士。雖說現代通訊已非常發達,但村口這口老鐘敲響時,村民們依舊會集中過來。村子裡的戲台子前面是村們最喜歡去的地方,在這裡聊天,拉家常,是村子裡的信息發布中心。
古村集萃
觀音堂與戲台
後溝村的村口現還保存有完好的觀音堂,在晉中十分罕見。觀音堂前有參天古槐古柏各一棵,院內左右方向的鐘樓與鼓樓非常完整,梁架上的彩繪雖經百年,依然透過塵埃熠熠發光。古時有鐘鼓樓的村落才叫村,沒有鐘鼓樓的只能叫
閭,後溝村里完好的鐘鼓樓,無疑是後溝村具有悠久歷史的最好佐證。在村中央還矗立著戲台,至今保留有上世紀50年代戲班演出的劇目。戲台的正對面是一座菩薩殿,菩薩殿屋頂琉璃瓦依然色彩艷麗。
線路提示
自駕車
由
太原市出發走榆太路直插榆次市區,在迎賓街交叉口燈下(左側是中國銀行大樓)左轉東行走迎賓東街一直到東頭在燈下右轉上錦綸路南行,到第二個燈下左轉(右轉就上順城街了)東行到頭左轉緊跟著(十米遠)右轉,一路東行出市區,在壽陽平順交叉口左行壽陽方向後一路直行,看到東趙橋(不過橋)即左轉過鐵路橋洞北行6公里就到後溝村。路況很好,由太原市
長風大街到後溝村約一個小時。
公共汽車
在榆次可乘坐18路公車(開往後溝的班車每2小時一趟,8點40左右有一趟),到終點即到。18路可在頤景國際酒店門口乘坐。從太原可乘坐901支線到頤景國際酒店下車再轉乘18路。
風土人情
在後溝村能見到一套完整的北方漢民族民俗。小到“二月二烤麻胡”,大到婚喪嫁娶都有一套完整的民俗儀式。後溝的春節非常熱門,村民們殺豬宰羊、打年糕、釀酒,做各種過年的食品。老少都換過新裝,房前屋後的門框、窗框上都貼上醒目亮麗的春聯與民間剪紙,期間還要舉行舞獅、舞龍、跳
秧歌、
抬閣、跑
旱船、
板凳龍、
太平鼓等活動。
特色美食
後溝有一種烤餅非常特別,它用當地一種特別的小石頭燒熱後覆蓋在擀好的麵餅上烙成,烙好後的麵餅上有很多的窟窿,金黃色,趁熱吃口感非常好。另外,後溝的麵塑也比較出名。
氣候與游季後溝村地處
大陸性氣候帶,夏季高溫,冬季寒冷。適宜春秋時節前往遊覽。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7日,後溝村獲評2017中國最美村鎮傳承獎。
2020年8月26日,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2020年9月9日 ,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為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地圖信息
地址:晉中市榆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