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李家溝,以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而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李家溝
- 所在區域:山西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Hòulǐjiāgōu
後李家溝,以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而命名。
後李家溝,以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而命名。地名含義因村莊位於李家溝後,故名。歷史沿革新中國成立初屬沁水四區、三區麥場行政村管轄,1950年麥場村改稱教場村,1953年撤村並鄉為教場鄉,同年下半年改稱楊家河鄉,1956年又改為...
李家溝遺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岳村鎮李家溝村西,是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2004年發現。2009年、2010年進行兩次發掘。李家溝遺址發掘探方分布在南北兩個發掘區,南北兩區的主剖面均包括了從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地層堆積。發現大量打制石器、細石器、磨製石器、陶器及動物骨骼。完整地揭露...
李家溝,1958年新中國成立後建村,取名李家溝。1958年設立。地名含義 因該村為新成立得名李家溝。歷史沿革 1945年8月解放屬青西縣;1949年7月屬青龍縣八道河區;1956年建鄉;1958屬衛星人民公社桲羅台子大隊;1961年析建涼水河公社桲羅台子大隊;1962年屬涼水河區涼水河公社桲羅台子大隊;1984年政社分開復置鄉,...
李家溝組是全新世時期的岩石地層。李家溝組屬全新世。分布在遼寧南部地區,命名剖面在遼寧省莊河市李家溝與前窪屯。下部為淤泥層,14C年齡為(3730±120)年;上部為泥炭層,14C年齡為(2750±100)年。孢粉組合表現為榿木闊葉林,以榿屬和櫟屬為主,同時含有較多的松屬成分,反映較暖較乾的氣候條件,可能相當於亞...
李家溝村是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城北街道下轄村,主要產業為運輸業,方言為山西話。特色產業 八年前的李家溝,農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村集體外債高達200餘萬元,真可謂“小家窮、大家困”。當時臨危受命的村黨支部書記王三小回憶:“上任時我也就27歲,這個擔子壓在肩上沉甸甸的,盤點‘家底’一窮二白,沒有資源...
李家溝村是明朝時期一李姓人由唐山市古冶區卑家店帶領妻子和四個兒子繁衍下來。鄉風純樸、文明,因村莊四面環山,故名李家溝。抗日事跡 抗日戰爭時期,李家溝村曾經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冀東地區黨委、人民軍隊領導機關所在地。面對日寇的鐵蹄,勤勞、勇敢的李家溝村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有的踴躍參軍,同日寇...
李家溝段 李家溝段是1964年潘廣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潘廣,1964年命名於遼寧省李家溝,後人未引用,廢棄。分布範圍 東北,遼寧省。
李家溝自然村,隸屬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扎西鎮李家溝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2.00公里,距離鎮12.00公里,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3.07畝 。國土面積1.47平方公里,全村轄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0戶,有鄉村人口142人,其中農業人口142人,勞動力7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0人。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地...
李家溝村位於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辛寨鎮境內,辛(寨)白(塔)公路從村南穿過。李家溝村擁有豐富的物產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李家溝村人主要從事產業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村莊簡介 李家溝村隸屬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辛寨鎮,位於濰坊市區西南57公里,臨朐縣城東南24公里,辛寨鎮政府駐地東12公里,辛(寨)白(...
李家溝村隸屬於山東省膠南市寶山鎮,位於鎮駐地西南2.5千米處,是寶山鎮、鐵山鎮、六汪鎮交界處,號稱寶山南大門,地處丘陵。總耕地1845畝。名稱溯源 據傳,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姓從雲南遷至高密“老墓前”,後又遷此立村。因地處山溝,取名李家溝。人口組成 截至2004年,該村共有220戶,687口人,以李姓...
《四川省金川縣李家溝鋰礦補充勘探》是由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化探隊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唐文春、古城會、鐘偉、李進、楊貴兵、黃萬俊、李劍、柳偉波、朱匯派、周佳榮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項目摘要 四川省金川縣李家溝鋰輝石礦床位於縣城308°方向,直線距離38km,地理坐標:東經101°56′00″~102°00′...
李家溝大橋,全長159.8米,是定臨高速項目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建設歷程 2023年5月13日,由中鐵七局廣州公司定臨高速項目部建設的李家溝大橋最後一片50米長的鋼箱梁平穩架設,標誌著定臨高速項目三標段箱梁全部架設完成,全面轉入橋面施工。橋樑設計 全長159.8米,上部結構採用波形腹板鋼箱-混凝土組合梁,橋跨布置為3...
李家溝是太白縣咀頭鎮的一個行政村,距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6個村民小組,人口1200人。李家溝社火是太白社火的縮影,分為高芯和平台兩種。它的發生、發展沒有足夠的文獻或其他依據,只能依據老人的記憶判定其發生、發展的歷史。發展形態 太白縣李家溝社火隊起源於清末,為地道的本地社火。起初以馬社火為主,表演...
李家溝村 李家溝村是山東省煙臺市萊陽市譚格莊鎮下轄村,2021年被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命名為首批山東省景區化村 莊 。所獲榮譽 2021年4月20日,被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命名為首批山東省景區化村 莊。2021年6月,萊陽市譚格莊鎮李家溝村黨支部被授予“煙臺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板栗品種李家溝4號是殼斗科、栗屬植物。形態特徵 樹勢強,樹姿稍開張,堅果近圓形,果座小,果皮濃褐色,有光澤,外觀美。果實9月中下旬成熟,堅果重20g以上。本品種幼樹期生育旺盛,進入豐產期稍遲。主要特性 高產,抗病,抗蟲,優質。主要價值 主要用途 材用,防護,食用。具體用途 糧食、水土保持、薪炭。生長環境...
李家溝大橋位於張家界市桑植縣黃家坡。建設歷程 2023年11月29日,桑龍高速李家溝大橋右幅順利 合龍。橋樑設計 所處區域屬構造剝蝕低山地貌,橋樑跨越沖溝及鄉路,尤其該區域地形起伏較大,增加了施工便道、墩柱、邊坡的安全風險。全橋長456m,採用結構形式,先簡支後連續,其中主墩高度為101.5m,是項目的重難點工程...
觀音堂村李家溝,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李家:李姓人家,溝:山溝。歷史沿革 1949年後屬五區萬隆鄉,1955年屬五區萬興農業社,1958年更名為新洲區萬興大隊,1975年更名為馬家河公社萬興大隊,1987年更名為馬家河鄉觀音堂村,2001年併入新洲鄉所轄,2003年將外郎溝村併入觀音堂村,李家溝地名消失。
李家溝村 李家溝村全村500餘戶近3000口人,由李家溝和王家圪塔兩個自然村組成。李家溝村委位於縣城北,為城中村,後靠祁臨高速公路引道,前鄰小河北路。
李家溝堤,2013年廢止的地名。 中文名 李家溝堤 廢止年份 2013年 國家 中國 性質 地名 羅馬字母拼寫 Lǐjiāgōudī 目錄 1地名含義 2歷史沿革 地名含義 播報 編輯 “李家”指李姓人家,“溝堤”是在山坡旁用土、石等修築攔水的堤壩。 歷史沿革 播報 編輯 民國三十四(1945)年,屬當陽東門外第五保。1951年9月,...
蔣家嶺村李家溝,201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李家”為李姓人家,“溝”意為河溝,這裡為沿溝分布的居民點俗稱。歷史沿革 民國初年屬廣智區上白水河村,民國二十五年屬3區文化鄉,民國三十三年屬文化鄉,建國前夕屬盛區。解放初期屬廖坪鄉,1956年歸東豐社管轄,1959年隸屬東風大隊,1960年歸廖坪大隊管轄,...
屯家溝 屯家溝是所處地理位置及姓氏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原為屯楊溝(一名屯家溝)和李家溝兩個自然村,1983年因重名而將兩村合併,同時改名為屯李溝。 歷史沿革 1958年屬城關人民公社,1961年屬王家溝人民公社,1984年改建鄉,屬王家溝鄉所轄,後合併到李家溝。
李家溝貝墓 李家溝貝墓,漢代貝墓群,位於遼寧大連旅順口區北海鄉李家溝村。1957年共發掘6座,有貝墓和磚墓兩種,其中一貝墓為凸字形,分前後雙室,有槨無棺,為夫妻合葬。隨葬陶器有灰陶和彩繪陶兩種。銅器有銑、帶鉤、銅印章、車馬具明器、鎏金飾件及五銖錢等。還有石器、鐵器、漆器等。是西漢中期的墓葬。
2001年1月,增設萬安里、萬安坪、黃白塔、後李家溝、前李家溝、上西坡、前白家溝、後白家溝、陳家莊、化林、東喬家溝、後杜家溝、碾墕、殷家溝、下唐家溝16個行政村,臨泉鎮下轄8個社區、46個行政村。2002年1月,村組撤併,撤銷東喬家溝、碾墕、殷家溝、東關、任家墕、中月鏡、劉家墕、王家塔、孟賢、...
當處莊,以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而命名。地名含義 因位於前李家溝與後李家溝之間,故名。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初屬沁水四區、三區麥場行政村管轄,1950年麥場村改稱教場村,1953年撤村並鄉為教場鄉,同年下半年改稱楊家河鄉,1956年又改為教場鄉,合作化時期為教場鄉王峪“裕豐”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稱王必鄉...
這裡還紅色旅遊勝地,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開闢了桐柏解放區,解放軍桐柏軍區第一軍分區機關設在八訪澗下李家溝,現後方醫院、被服廠,槍械所遺址仍在。歷史沿革 該寺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相傳白雲頂上,原有石拱道觀一座,道士四人,清朝隆年間,四川紫微山宗林寺臨濟宗大和尚端德雲遊至此,...
寧河水系較大的支流有焦園子溝、磨家溝、渭兒溝、李家溝、火鑽峽、梨樹溝、李家溝、池家溝、張家溝、瓦山溝、正溝、王家溝、合家溝、徐家溝、龍潭河、黑水溝、東峪溝、八尺峽、通中河、乾溝、後村子溝、掃帚溝、老哇溝、洛壩溝、西溝、張溝、楊家溝、四方溝、蘇溝等河流29條及各種溝溪144條。高橋河,原於...
1949年,峪道河鎮境域分屬汾陽縣第六區、第七區、第九區;1984年6月22日,由峪道河公社改為峪道河鎮。截至2018年末,峪道河鎮戶籍人口為24048人。截至2020年6月,峪道河鎮下轄2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李家溝村。2018年,峪道河鎮有工業企業1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3個。建置...
2011年末,七甲鎮轄37個行政村:七甲、姜家店、院下、北謝家、南謝家、陳家、西王家溝、王屋、鷹口王家、山前郭家、山前楊家、朱家、李家溝、西林家、東林家、史家莊、郭家溝、廟曲家、蘇家、大草屋、常倫莊、店埠曲家、敖子埠、姜家溝、上田家、小院夼、後遲家、大磨曲家、黑山、馮家、圈朱家、下...
關於水簾洞,還流傳著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傳說:隋文帝時期,北山李家溝,有個俊秀的姑娘叫李真秀,自小聰慧勤勞,一天不停的捻麻線,見長、哥嫂將其許人,結婚那天,花轎到門,姑娘突然拖著麻線逃跑,哥哥拿著撥火棍,嫂嫂拿著洗鍋的苕刷急忙追趕,姑娘跑到水簾洞前,麻線拉完了,就毅然將自己的腸子掏出來,綁在...
2011年末,轄輝渠、謀家河、朱家河、吉山店子、祖官、雹泉、山前、中峒峪、小壽山、大壽山、團山子、都家莊子、富平官莊、白山頭、老峒峪、崔家峪、水潤道、米布袋、范山子、蔡家莊、留山廟、留山峪、山李家莊、緒泉、洞西頭、澇坡、花石澗、夏坡、劉家店子、黃石板坡、獲鹿山前、李家溝、范家莊子、崔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