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在位時期的俄羅斯帝國史》是201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伏爾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彼得大帝在位時期的俄羅斯帝國史
- 作者:(法)伏爾泰
- 出版時間:2016年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20715
《彼得大帝在位時期的俄羅斯帝國史》是201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伏爾泰。
《彼得大帝在位時期的俄羅斯帝國史》是201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伏爾泰。內容簡介彼得大帝(1672-1725)被史家稱為俄羅斯帝國的中興之主。本書記述俄羅斯帝國的起源,彼得大帝在宮廷鬥爭中如何力克政敵、登...
(俄語:Пётр I Алексеевич;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五位沙皇(1682年4月—1696年與伊凡五世共治)、俄羅斯帝國首位皇帝(1721年11月2日—1725年2月8日在位),史稱彼得一世(英語:Peter I),後世尊稱其為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俄羅斯歷史上僅有的兩位“大帝”...
俄羅斯帝國(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империя,英語:Russian Empire;1721年10月22日—1917年3月12日【俄歷2月27日】),也叫沙皇俄國 [2],中文一般簡稱為“沙俄”,自稱“第三羅馬”。 [3-4]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同時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由...
彼得羅芙娜(俄語:Елизавета I Петровна,英語:Elizabeth I Petrovna,1709年12月29日[俄歷12月18日]—1762年1月5日[俄歷1761年12月25日]),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第六位皇帝(1741年12月6日[俄歷1741年11月25日]—1762年1月5日在位),沙皇彼得一世與葉卡捷...
彼得·費奧多羅維奇統治期間最重要的檔案是《貴族自由宣言》(Манифест о вольности дворянства)(1762年2月18日[俄歷3月1日]宣言),貴族由此成為俄羅斯帝國獨有的特權階級。貴族們在彼得一世的強迫下實行全民義務兵役,終身為國家服務,先前貴族們在服役25年後才能退休,現在...
但在官方上,保羅依舊是彼得三世和葉卡捷琳娜大帝的獨生子 。保羅的一生因他的母親而蒙上了一層陰影。他的統治持續了五年,最後死於政治暗殺。在位期間最重要的成就是採用了俄羅斯皇位繼承法,這項法律一直沿用至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統治的結束。保羅一世即位後的所作所為以全面維持君主專制為目標。他自認是救世主的...
《彼得大帝:俄羅斯帝國崛起的奠基者》是2022年11月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羅伯特·K. 馬 西。內容簡介 彼得大帝是俄國乃至世界史上的一代雄主。他既是喜怒無常的沙皇,又是進步開明的改革者,更是高瞻遠矚的政治家。本書以17—18世紀歐洲與俄國的宏偉歷史為背景,詳盡地敘述了彼得大帝的非凡一生,將他...
俄國對資源豐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中亞地區垂涎已久。1717年,彼得大帝耗資25萬盧布,派遣別科維奇·切爾卡斯基公爵為首的6655人的遠征隊從阿斯特拉罕出發去征服希瓦汗國,結果別科維奇陣亡,俄軍幾乎全軍覆沒。此後,彼得大帝指出哈薩克草原才是通向中亞各國的“關鍵的大門”。19世紀上半期,沙皇俄國開始對哈薩克斯坦進行...
1721年彼得大帝在與瑞典的大北方戰爭勝利後,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俄國成為正式意義上的帝國;不過,事實上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俄羅斯帝國”有時也會被擴大使用。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沙皇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
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羅維奇(俄語:НиколайII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868年5月18日—1918年7月17日),史稱尼古拉二世(英語:NicholasII),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沙皇,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1894年11月1日—1917年3月15日在位)。亞歷山大三世的長子,也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個到過亞洲的君主。 [1]...
第十四圖 1598年至1618年俄國所喪失的土地--“大混亂時期”及其後果 44 第十五圖 1618年至1689年的歐俄部分--介于波蘭和俄國之間的烏克蘭 47 第十六圖 1598年至1689年間俄國的向東擴張--西伯利亞之徵服 50 第十七圖 1689年至1725年的歐俄部分--彼得一世與俄羅斯帝國的建立 53 第十八圖 1689年至1762年間俄國...
亞歷山大三世·亞歷山德羅維奇( 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III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845年3月10日—1894年11月1日),史稱亞歷山大三世(英語:Alexander III),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七位,俄羅斯帝國第十三位皇帝(1881年3月13日—1894年11月1日在位),亞歷山大二世次子。其在位時期國內沒有戰爭...
彼得大帝——羅曼諾夫王朝沙皇彼得一世,正式建立俄羅斯帝國的君主。葉卡捷琳娜大帝——羅曼諾夫王朝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擴張的君主,在位期間俄羅斯帝國疆域達到鼎盛。保加利亞 西蒙大帝——保加利亞第一帝國沙皇西蒙一世,被拜占庭承認為皇帝(保加利亞人)的君主。丹麥 克努特大帝——一個兼任英格蘭、丹麥、挪威三國的國王,...
伊凡·阿列克謝耶維奇(俄語:Иван V Алексеевич Романов,1666年—1696年)全名為伊凡·阿列克謝維奇·羅曼諾夫,史稱伊凡五世(Иван V)。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位沙皇(1682年—1696年在位,與彼得一世共治),他即位後不過是名義上的沙皇而已,實際權力被同母姐姐索菲婭·阿列克謝...
安德羅波夫被俄羅斯人廣泛認為比戈巴契夫更加贊成漸進而富有建設性的改革。被當時的蘇聯人民看作彼得大帝、史達林那樣的“明君英主”。(俄羅斯格·阿·阿爾巴托夫著《蘇聯政治內幕:知情者的見證》)安德羅波夫執政時期是蘇聯歷史上“非常重要而富有啟迪意義的治理時期。”蘇聯解體後的五年,俄羅斯民意調查表明,“得到...
根據條約,俄國割讓了卡累利阿西南、因格里亞、諾特堡,放棄了對愛沙尼亞和利沃尼亞的訴求,賠款2萬盧布,瑞典同意把諾夫哥羅德等地歸還俄國,承認米哈伊爾的皇位。這一條約使俄國重新喪失了波羅的海出海口,瑞典控制了整個芬蘭灣沿岸,將俄羅斯作為歐洲主要強國的崛起推遲到彼得大帝時期。條約規定,兩國商人可以在彼此商定的...
伊莉莎白一世·彼得羅芙娜(俄語:Елизавета I Петровна,英語:Elizabeth I Petrovna,1709年12月29日[俄歷12月18日]—1762年1月5日[俄歷1761年12月25日]),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第六位皇帝(1741年12月6日[俄歷1741年11月25日]—1762年1月5日在位),沙皇彼得一世與葉...
伊莉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全名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一世和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之女,皇帝伊凡六世之舅祖母,俄羅斯帝國第六位皇帝、第三位女皇;1741年發動宮廷政變,推翻其甥孫伊凡六世,自立為女皇,以彼得大帝合法繼承人自居;在位期間鼓勵商業發展,使俄國經濟有所復甦;資助文學藝術...
德國公主凱薩琳二世(1729.04.21.-1796.11.05),她原是德國南部小邦的公主,因聯姻政策於1744年嫁給俄羅斯王儲彼得三世,她在丈夫即位一年後,就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他,並自立為沙皇。女皇在位34年,傑出的表現與成就在俄國史中常與彼得大帝相提並論,所以在歷史上又被稱為凱薩琳大帝。她在文治武功都很有建樹,並...
腓特烈一世是布蘭登堡大選侯弗里德里希·威廉與第一任妻子奧蘭治-拿騷的路易絲·亨利埃特之子,1657年7月11日生於柯尼斯堡(今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路易絲·亨利埃特是聯省共和國執政奧蘭治親王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的大女兒。1688年,大選侯去世,腓特烈繼承了布蘭登堡選帝侯兼普魯士公爵之位,稱腓特烈三世。成為國王 17...
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俄文:Романов Алекс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1629年3月9日—1676年1月29日),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二位沙皇(1645年7月23日—1676年1月29日在位)。他統治時期的特點是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得到鞏固,而且有了進一步加強。人物生平 早年 俄羅斯的第十位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