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1942年4月5日出生於英國威爾斯格溫特郡新港,英國導演、編劇。
1962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情感之死》。1965年,開始在英國政府情報資料中心處擔任紀錄片的剪輯工作。1969年,執導短片《幕間休息》。1973年,擔任短片《房子的房》的導演。1976年,執導短片《萊克茲水域》。1982年,執導懸疑電影《畫師的契約》。1986年,執導劇情電影《一個Z和兩個O》。1987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建築師之腹》,該片入圍第4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988年,由其執導的喜劇電影《淹死老公》上映,該片獲得第4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1999年,執導劇情電影《八又二分一女人》,該片入圍第5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03年,自編自導傳記電影《塔斯魯波的手提箱》,影片入圍第5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05年,彼得·格林納威獲得第1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2007年,執導懸疑電影《夜巡》,該片獲得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米摩.羅台拉基金獎。2012年,由其執導的傳記電影《高俅斯和鵜鶘公社》上映。2015年,執導傳記電影《愛森斯坦在瓜納華托》,該片入圍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18年,執導傳記電影《愛森斯坦在好萊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彼得·格林納威
- 外文名:Peter Greenaway
- 別名:彼得·格里納韋
- 國籍:英國
- 出生地:威爾斯格溫特郡新港
- 出生日期:1942年4月5日
- 職業:導演、編劇
- 主要成就:第1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第4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米摩.羅台拉基金獎
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提名) - 代表作品:畫師的契約、一個Z和兩個O、淹死老公、八又二分一女人、塔斯魯波的手提箱、愛森斯坦在瓜納華托
人物經歷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22年 | 《The Food of Love》 | 電影 |
2021年 | 《Волга》 | 電影 |
2018年 | 《走向巴黎》 | 電影 |
2018年 | 《愛森斯坦在好萊塢》 | 電影 |
2018年 | 《Bosch》 | 電影 |
2016年 | 《休金、馬蒂斯、舞蹈與音樂》 | 短片 |
2015年 | 《愛森斯坦在瓜納華托》 | 電影 |
2013年 | 《3D鐵三角》 | 電影 |
2012年 | 《4 Storms and 2 Babies》 | 電影 |
2012年 | 《高俅斯和鵜鶘公社》 | 電影 |
2009年 | 《婚姻》 | 紀錄短片 |
2008年 | 《倫勃朗之我控訴》 | 紀錄片 |
2007年 | 《Peopling the Palaces at Venaria Reale》 | 電影 |
2007年 | 《夜巡》 | 電影 |
2005年 | 《水上書》 | 短片 |
2005年 | 《提箱裡的生活》 | 電影 |
2004年 | 《歐洲二十五面體》 | 電影 |
2004年 |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3》 | 電影 |
2004年 |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2》 | 電影 |
2003年 |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 | 電影 |
2003年 | 《圖西·盧皮的手提箱:安特衛普》 | 電影 |
2003年 | 《英國名導短片集》 | 電影 |
2002年 | 《格林納威九十二面》 | 紀錄片 |
2001年 | 《浴室中的男人》 | 短片 |
1999年 | 《八又二分一女人》 | 電影 |
1999年 | 《作曲家之死》 | 電影 |
1996年 | 《盧米埃與四十大導》 | 紀錄片 |
1996年 | 《枕邊書》 | 電影 |
1994年 | 《Stairs 1 Geneva》 | 電影 |
1993年 | 《魔法聖嬰》 | 電影 |
1992年 | 《達爾文》 | 紀錄片 |
1992年 | 《羅薩》 | 短片 |
1991年 | 《普羅斯佩羅的魔典》 | 電影 |
1991年 | 《不是莫扎特》 | 短片 |
1991年 | 《死在塞納河》 | 短片 |
1991年 | 《漫步普羅斯佩羅的圖書館》 | 短片 |
1989年 | 《但丁TV版——地獄》 | 電影 |
1989年 | 《與休伯特·巴爾斯握手》 | 短片 |
1989年 | 《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 電影 |
1988年 | 《淹死老公》 | 電影 |
1988年 | 《害怕淹死》 | 短片 |
1987年 | 《建築師之腹》 | 電影 |
1986年 | 《一個Z和兩個O》 | 電影 |
1985年 | 《在室內:1985年倫敦和牛津的26間浴室》 | 紀錄短片 |
1984年 | 《水中仙》 | 短片 |
1983年 | 《四個美國作曲家》 | 紀錄片 |
1983年 | 《海岸線》 | 紀錄片 |
1982年 | 《畫師的契約》 | 電影 |
1981年 | 《桑德拉·羅德斯》 | 短片 |
1981年 | 《特倫斯·考倫》 | 短片 |
1980年 | 《神力難違》 | 短片 |
1980年 | 《Country Diary》 | 電影 |
1980年 | 《Lacock Village》 | 短片 |
1980年 | 《崩潰》 | 電影 |
1979年 | 《漫步天堂或地獄:一個鳥類學家的轉世》 | 電影 |
1979年 | 《Women Artists》 | 紀錄短片 |
1979年 | 《Leeds Castle》 | 紀錄短片 |
1978年 | 《重鑄地貌》 | 電影 |
1978年 | 《1-100》 | 短片 |
1978年 | 《Eddie Kid》 | 短片 |
1978年 | 《Cut Above the Rest》 | 短片 |
1976年 | 《親愛的電話》 | 短片 |
1976年 | 《Goole by Numbers》 | 短片 |
1976年 | 《萊克茲水域》 | 短片 |
1976年 | 《窗子》 | 短片 |
1976年 | 《Water》 | 短片 |
1973年 | 《房子的房》 | 短片 |
1971年 | 《Erosion》 | 短片 |
1969年 | 《幕間休息》 | 短片 |
1967年 | 《5 Postcards from Capital Cities》 | 短片 |
1967年 | 《革命》 | 短片 |
1966年 | 《樹》 | 短片 |
1966年 | 《火車》 | 短片 |
1962年 | 《情感之死》 | 短片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22年 | 《The Food of Love》 | 電影 |
2021年 | 《Волга》 | 電影 |
2018年 | 《走向巴黎》 | 電影 |
2018年 | 《愛森斯坦在好萊塢》 | 電影 |
2018年 | 《Bosch》 | 電影 |
2016年 | 《休金、馬蒂斯、舞蹈與音樂》 | 短片 |
2015年 | 《愛森斯坦在瓜納華托》 | 電影 |
2013年 | 《3D鐵三角》 | 電影 |
2012年 | 《高俅斯和鵜鶘公社》 | 電影 |
2012年 | 《4 Storms and 2 Babies》 | 電影 |
2009年 | 《婚姻》 | 紀錄短片 |
2008年 | 《倫勃朗之我控訴》 | 紀錄片 |
2008年 | 《電影已死,螢幕長存》 | 紀錄片 |
2007年 | 《夜巡》 | 電影 |
2007年 | 《Peopling the Palaces at Venaria Reale》 | 電影 |
2005年 | 《水上書》 | 短片 |
2005年 | 《提箱裡的生活》 | 電影 |
2004年 | 《歐洲二十五面體》 | 電影 |
2004年 |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3》 | 電影 |
2004年 |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2》 | 電影 |
2003年 |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 | 電影 |
2003年 | 《圖西·盧皮的手提箱:安特衛普》 | 電影 |
1999年 | 《八又二分一女人》 | 電影 |
1999年 | 《作曲家之死》 | 電影 |
1996年 | 《枕邊書》 | 電影 |
1993年 | 《魔法聖嬰》 | 電影 |
1992年 | 《達爾文》 | 紀錄片 |
1991年 | 《普羅斯佩羅的魔典》 | 電影 |
1991年 | 《不是莫扎特》 | 電影 |
1989年 | 《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 電影 |
1989年 | 《與休伯特·巴爾斯握手》 | 短片 |
1989年 | 《情慾色香味》 | 電影 |
1988年 | 《淹死老公》 | 電影 |
1988年 | 《害怕淹死》 | 短片 |
1987年 | 《建築師之腹》 | 電影 |
1986年 | 《一個Z和兩個O》 | 電影 |
1983年 | 《四個美國作曲家》 | 紀錄片 |
1982年 | 《畫師的契約》 | 電影 |
1981年 | 《桑德拉·羅德斯》 | 短片 |
1980年 | 《崩潰》 | 電影 |
1979年 | 《漫步天堂或地獄:一個鳥類學家的轉世》 | 電影 |
1979年 | 《Women Artists》 | 紀錄短片 |
1979年 | 《Leeds Castle》 | 紀錄短片 |
1978年 | 《重鑄地貌》 | 電影 |
1978年 | 《1-100》 | 短片 |
1976年 | 《親愛的電話》 | 短片 |
1976年 | 《Goole by Numbers》 | 短片 |
1976年 | 《萊克茲水域》 | 短片 |
1976年 | 《窗子》 | 短片 |
1976年 | 《Water》 | 短片 |
1973年 | 《房子的房》 | 短片 |
1971年 | 《Erosion》 | 短片 |
1969年 | 《幕間休息》 | 短片 |
1967年 | 《5 Postcards from Capital Cities》 | 短片 |
1967年 | 《革命》 | 短片 |
1966年 | 《樹》 | 短片 |
1966年 | 《火車》 | 短片 |
1962年 | 《情感之死》 | 短片 |
剪輯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1996年 | 《枕邊書》 | 電影 |
1980年 | 《崩潰》 | 電影 |
1979年 | 《漫步天堂或地獄:一個鳥類學家的轉世》 | 電影 |
1978年 | 《重鑄地貌》 | 電影 |
1976年 | 《親愛的電話》 | 電影 |
1975年 | 《萊克茲水域》 | 電影 |
1975年 | 《窗子》 | 電影 |
1973年 | 《房子的房》 | 電影 |
攝影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8年 | 《倫勃朗之我控訴》 | 電影 |
2007年 | 《夜巡》 | 電影 |
1989年 | 《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 電影 |
1978年 | 《重鑄地貌》 | 電影 |
1976年 | 《親愛的電話》 | 電影 |
1975年 | 《萊克茲水域》 | 電影 |
1975年 | 《窗子》 | 電影 |
1973年 | 《房子的房》 | 電影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3 | 第56屆 | 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 | 提名 |
1999 | 第52屆 | 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八又二分一女人 | 提名 |
1988 | 第41屆 | 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 淹死老公 | 獲獎 |
1988 | 第41屆 | 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淹死老公 | 提名 |
1987 | 第40屆 | 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建築師之腹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7 | 第64屆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開放獎 | 夜巡 | 獲獎 |
2007 | 第64屆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米摩.羅台拉基金獎 | 夜巡 | 獲獎 |
2007 | 第64屆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夜巡 | 提名 |
1991 | 第48屆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普羅斯佩羅的魔典 | 提名 |
1982 | 第39屆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 畫師的契約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05 | 第10屆 | 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