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影子銀行”是近年來國內外金融市場所關注的熱點問題。
自影子銀行問世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其身份
尷尬、矛盾叢生,發展更是步履維艱:它游離在陽光與陰暗之下,光明與黑暗之間。有人
讚美它是中小企業的
生命之源,讓無數處於資金饑渴中的企業獲得重生的甘露;有人指責它是可怕的金融炸彈,給中國金融體系帶來巨大的安全風險;有人大聲疾呼讓它回到陽光下茁壯成長;有人則認為應防微杜漸要求堅決取締它。
到底什麼是影子銀行?它的主要特徵是什麼?它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它所面臨的問題與風險又何在?
本書作者通過長期研究,並深入長三角的上海、浙江、江蘇等地,以及珠三角的廣東深圳、東莞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對影子銀行的產生、發展、如何運作和利弊進行了實地調查,採訪到了關於影子銀行的大量第一手真實案例。
此外,作者還重點從中小企業貸款難、
城鎮化建設、錢荒、網際網路金融等時下經濟熱點的角度,結合影子銀行在這些經濟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了精彩剖析,既從巨觀又從微觀上將真實的影子銀行呈現給讀者。
作者簡介
陳青松,男,湖北省天門市人。
分別任職於大型國企北京北方車輛集團任總經理秘書、辦公室副主任;大型民企中國太子奶(開曼)控股集團任廣告媒介副總監、行政總監;湖南五仙山旅遊開發公司總經理等。熟悉金融、投資和法律體系和現代企業管理,曾參與大型企業海外上市、策劃人民大會堂PE新聞發布會和中西部經濟發展論壇等活動。
自2009年起就職於財經媒體,專門進行財經報導,先後深入浙江、上海、廣東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以湖北、湖北、內蒙古等中西部地區進行實地調查採訪,重點採訪報導中小企業危機、民間高利貸、企業轉型升級、金融體制改革等熱點和重點問題。至今發表了500餘篇有影響力的財經文章。
目錄
第一章 天使OR魔鬼?中小企業對影子銀行愛恨交織/1
中小企業資金饑渴/2
東莞調查:中小企業生存困難樣本/5
中小企業的上市苦旅/8
IPO關閘 券商裁員彰顯中小企業融資之艱/12
心焦的中小企業主/17
“影子銀行”救火/20
鄭老闆千里討債路/23
從百萬富翁到窮光蛋/26
第二章 “中國式次貸危機”爆發?/30
“老闆跑路”引爆“中國式次貸危機”?/31
連環民間借貸引發地震/35
民間借貸市場混亂無序/41
“影子銀行”滋生瘋狂高利貸“毒瘤”/44
民間借貸市場活躍的公務員“掮客”/51
隱匿於銀行體系內的高利貸操盤手/56
銀行成合謀共利隱形市場/59
第三章 高利誘惑下變身“影子銀行”/64
放棄實業變身“影子銀行”/65
上市公司瘋投小貸公司背後/70
都玩“錢生錢”的遊戲 誰來搞實業?/75
年息48%融資紅線引發軒然大波/80
第四章 監管體系外的地下金融體系/86
小額貸高息大揭秘/87
一名房地產企業主的無奈“過橋貸”/90
小貸借道“基金”融資 影子銀行現身其間/96
小貸公司為何熱衷大額貸款?/101
中西部小貸公司冰火兩重天/106
擔保公司:想說愛你不容易/112
小微企業減稅受熱捧/115
第五章 銀行“出表”/119
券商資管滲透影子銀行業務/120
銀證通道業務面臨被叫停風險/124
調查:年終銀行理財“吸儲”大戰打響/127
高收益理財產品背後暗藏巨大風險/132
一起典型銀行理財兌付糾紛案件/135
監管層向銀行理財資金池“開刀”/139
信達資產管理是中國的最大影子銀行嗎/143
第六章 錢荒背後的影子銀行魅影/149
錢荒:驚心動魄的三天/150
錢荒背後的“影子”兇手/154
“錢荒”折射各大商業銀行“無底線”/157
銀行暴利無法否認/161
實體經濟是銀行高利潤的最大受害者/165
2014年“錢荒”會常態化嗎?/169
QE退出帶來中國市場心理地震/172
第七章 影子銀行與網際網路金融/177
“卡位”影子銀行 拯救者還是攪局者/178
阿里巴巴變身“影子銀行”/182
2500億元餘額寶改變金融生態/186
“狼”來了 銀行打響保衛乳酪之戰/190
銀行發力爭奪“最後一公里”/194
一家外貿B2B公司的火箭躥升/199
高收益的餘額寶會被叫停嗎/204
第八章 網貸“脫韁”/208
投融資領域新星 P2P網貸狂野生長/209
P2P網貸投資者深陷泥潭/213
網貸吸金遊戲 龐氏騙局現身/217
一線調查:網貸行業擔保亂象叢生/221
規範P2P網貸行業亟待監管/225
網際網路金融不可觸碰的“紅線”/228
第九章 影子銀行:生死劫還是康莊大道/233
金融幽靈還是融資功臣/234
影子銀行風險是否可控/238
監管難題:疏與堵的選擇/242
影子銀行基本法出爐引熱議/246
頂層設計直指影子銀行/252
讓影子銀行發揮正能量/256
參考內容
誕生於2007年的“影子銀行”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出現的一個金融學概念。
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讓人們認識到在傳統商業銀行體系外還隱藏著一個複雜且龐大的影子銀行體系。
根據金融穩定理事會(FSB)[1]的定義,影子銀行是(由部分或完全)在正規銀行體系之外的實體及業務活動所構成的信用中介[2]。
與金融衍生產品豐富的美國不同,我國“影子銀行”所指對象不大相同。
從多年前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影子銀行就打上了深刻的“中國特色”烙印:2008年金融危機出現信貸通脹,2011年國家又開始收緊信貸。因此,包括房地產企業在內大量資金缺血的中小企無法從銀行體系獲得金融支持,只得將融資之手伸向非銀行體系渠道。此外,隨著監管日益嚴格,銀行將信貸資產表外化。
市場普遍認為,我國的“影子銀行”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以銀信合作為代表的銀行業不受監管的證券化活動(以信託、小額貸款、擔保公司等進行的“儲蓄轉投資”業務);另一部分是民間借貸、典當等不受監管的民間融資。
根據FSB發布的數據,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內影子銀行總資產於2010年年底已達到60萬億美元。20萬億~30萬億元,則是目前從官方到各金融機構、金融組織和專家對中國影子銀行規模的比較一致的看法。由於信託及銀行理財產品規模迅速增長,地方融資平台貸款規模擴張,影子銀行規模也引起各方關注。
作為一種舶來品,“影子銀行”在我國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負面的事情,金融幽靈、金融詐彈、誘發系統性風險的罪魁禍首……各種評價不一而足。尤其是2013年錢荒掀開的流動性風險,更是將影子銀行推到輿論鞭撻的前台。
事實上,對於影子銀行的定性,在我國一直存在較大爭議。
在諸多質疑聲中,有相當多的專家認為,我國影子銀行的產生是金融發展、金融創新的必然結果,是傳統銀行體系的有益補充。影子銀行對服務實體經濟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政府層面,對於影子銀行的作用,監管層也未持全盤否定態度。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談及影子銀行時就表示,金融服務需要多樣化,過去傳統銀行對有些服務是不太容易提供的,所以就會有其他多樣化的服務產生,這也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影子銀行到底是穿行於風險縫隙中的金融幽靈,還是我國金融市場的有益補充?其發展狀況如何?在一線呈現哪些特徵?應該如何實現科學監管?
作者多年深耕一線財經,對影子銀行在我國的發展狀況有著比較深刻的了解。自2010年起,多次深入浙江、江蘇、廣東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以及湖北、內蒙古等中西部地區實地調查民營經濟發展情況、民間融資借貸、影子銀行發展等情況,親身體會到中國式影子銀行的構成和運行渠道,如銀信合作、銀證合作、民間借貸等,主要運作主體如信託、證券、擔保、小額貸款、典當行、地下錢莊,以及商業銀行等。
在本書中,作者通過親身調研的第一手案例,結合影子銀行在我國悄然崛起的原因、迅速發展的狀況,在金融市場起到的作用,對市場造成的影響,以及經濟界對影子銀行的評價、監管層對影子銀行的監管等方面,對影子銀行進行了剖析、探討。
[1] 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是協調跨國金融監管、制定並執行全球金融標準的國際組織。在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對全球經濟成長與金融穩定影響日益顯著的背景下,2009年4月2日在倫敦舉行的20國集團(G20)金融峰會決定,將FSB成員擴展至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G20成員國。
[2] 影子銀行,又稱為影子金融體系或者影子銀行系統(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後所出現的一個重要金融學概念。2011年4月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對“影子銀行”做出了嚴格的界定,即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