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德府志》,明崔銑撰。銑有《讀易餘言》,已著錄。是書成於嘉靖壬午,自序謂本宋《相台志》、元《相台續志》而益以諸縣之輿記。其書頗為謹嚴,蓋銑本儒者故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彰德府志
- 收藏:兩淮馬裕家藏本
- 朝代:明
- 作者:崔銑
《彰德府志》,明崔銑撰。銑有《讀易餘言》,已著錄。是書成於嘉靖壬午,自序謂本宋《相台志》、元《相台續志》而益以諸縣之輿記。其書頗為謹嚴,蓋銑本儒者故也。
《彰德府志》,明崔銑撰。銑有《讀易餘言》,已著錄。是書成於嘉靖壬午,自序謂本宋《相台志》、元《相台續志》而益以諸縣之輿記。其書頗為謹嚴,蓋銑本...
【崞縣誌】稱公“廉以率屬,慈惠愛民,一時推為賢太守”。李麟軼事典故 編輯 【彰德府志】記載內容 詞條標籤: 人物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
▪ 北宋《太平寰宇記》 ▪ 南宋《路史》 ▪ 明嘉靖《彰德府志》 ▪ 清嘉慶《安陽縣誌》 ▪ 民國《續安陽縣誌》 ▪ 1990年《安陽縣誌》 古...
卒謚"文敏"。著有《洹詞》和《彰德府志》。崔銑與小顏巷 編輯 穿過熙熙攘攘的鬧市,在小商小販的叫賣聲中,終於來到了小顏巷。小顏巷的路面剛剛重鋪過,巷子裡...
清乾隆五十二年編撰的《彰德府志》中記載,安陽八景分別為鹿苑春暉、鯨背觀瀾、柏門珠沼、漫水長虹、韓陵秋霽、漳河晚渡、善應松濤、龍山積雪。在安陽師範學院...
明《嘉靖彰德府志》記載,北宋即有曹村。清乾隆年為隸曹村、劉家曹村,鹹豐年為劉曹村、曹村莊,光緒年為甘曹村、劉曹村、李曹村,今為曹村。據傳,因該村...
章里集早在北宋已形成村落。明《嘉靖彰德府志》記載,北宋叫張里,後演變成漳里村,因位於漳河故道裡邊而得名。後發展成為集市,清乾隆年為章里集。村名沿用至今...
南東坊鎮隸屬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 轄18個行政村,12個自然村。明《嘉靖彰德府志》記載,北宋即有此村,叫“東方”。清乾隆年有北東方、小東方;鹹豐年為東坊...
據查,明初,李、王二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取名李王屯。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為李王屯,後演變為理王屯。理王屯耕地面積1308畝,農業人口1175人。...
“為母埋兒”、“郭巨埋兒”,為中國傳統民間故事此故事在東晉乾寶所著《搜神記》、宋代《太平廣記》、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明代嘉靖時期的《彰德府志》...
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為羊毛屯,鹹豐年以來皆為羊羔屯,1982年3月2日改為西羊羔屯。西羊羔屯耕地面積922畝,農業人口769人。李莊...
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為柴家莊。清鹹豐年為柴家場,光緒年至今為柴場。該村現有人口150多人,屬柏鶴集轄。北張莊:據查,明初張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取名...
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為谷家小莊。清鹹豐年為谷小莊,光緒年為谷家村。後演變為小莊。此村屬北孔村轄。狄邱鄉張家村 明初,張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取名...
據新版《魏縣誌》記載,回隆在東漢時期叫“大徐村”。此事在清代《彰德府志》中也可以得到印證。《彰德府志》對回隆玉皇廟的歷史有一段詳細的記敘:“漢明帝時...
韓陵,今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東北,“韓陵”之名與漢初名將韓信相關。《彰德府志》卷載:“漢韓信嘗屯兵焉,故號韓陵”。同卷也載有另一說:因山上有一個名叫韓陵...
漁洋建村歷史悠久,依據老人傳聞和《彰德府志》記載,大約在2000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已有漁洋村的雛形。那時因漳河水量豐富,盛產魚類,居民主要以打魚為生,除食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