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東坊鎮

南東坊鎮

南東坊鎮隸屬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 轄18個行政村,12個自然村。明《嘉靖彰德府志》記載,北宋即有此村,叫“東方”。清乾隆年有北東方、小東方;鹹豐年為東坊、小東坊、南東坊、北東坊。光緒年為南東坊、北東坊。今為南東坊、北東坊、小東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東坊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
  • 下轄地區:栗崗村、南崗村等
  • 電話區號:0310
  • 郵政區碼:056600
  • 面積:27.14平方公里
  • 人口:26638人(2017年)
  • 氣候條件:溫帶半乾旱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冀D
建制沿革,人口民族,特色產品,行政區劃,

建制沿革

明《嘉靖彰德府志》記載,北宋即有此村,叫“東方”。清乾隆年有北東方、小東方;鹹豐年為東坊、小東坊、南東坊、北東坊。光緒年為南東坊、北東坊。今為南東坊、北東坊、小東坊。
南東坊村:據傳,北宋真宗年間,楊家將與北遼國蕭太后交戰,曾在此設有軍帳房,因該村在南,故為南帳房。隨著歷史沿革,字間變化,逐步演變為現在的南東坊。南東坊現分四個行政村:南東坊一村、南東坊二村、南東坊三村、南東坊四村。
南崗村:明《嘉靖彰德府志》記載,北宋即有此村,叫南剛。據查,該村南邊有一個崗,故名崗村。明洪武十八年,漳河發大水,原崗村被沖毀,後以牛姓為主的村民搬遷,另建新村,取名牛家崗村。後以方向定名,改名為南崗村。南崗村現包括南崗一村、南崗二村兩個行政村。
三村:三村歷史悠久,早在北宋已形成村落。明《嘉靖彰德府志》記載,北宋叫尖冢。明正德年為尖冢渡口。清乾隆年為三寵村,鹹豐年為三寵莊,光緒年為三龐村。據查,北宋真宗年間,該村西南有三個冢,故名三冢村。經歷史沿革,又名三寵村,後簡化為三村。明代兵部尚書石璞為三寵村人。三村現分三個行政村:西三村、東三村、中三村。
三莊: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載,此地原有小莊村。鹹豐年為前小莊、後小莊、光緒年為小莊村、西小莊、後小莊。今為前、後、陳三個小莊。據查,明洪武十八年漳河發大水,原小莊被沖毀,村民外遷,村分為三。以郭姓為主的村民搬到原村西邊定居,起名郭家小莊,後又以方向定名為西小莊,1982年3月2日改為前小莊。另一部分村民搬到原村北邊定居,起名後小莊。以陳姓為主的村民搬到原村東邊定居,起名為陳家小莊。
小東坊村:據傳,宋真宗年間,揚家將與北遼國蕭太后戰,曾在該村建立一個較小的軍帳房,稱小帳房。隨著歷史沿革,字音變化,演變成現在的村名小東坊。
北頭村:據傳,宋真宗年間,宋朝與北遼國交戰,真宗皇帝到陣前督戰,住在此村,遂取名御家店。明洪武初年,該村舉官人數之多是頭一位,此村又在舊縣城北路,故由御家店改名北頭村。清乾隆年叫小北頭,鹹豐年為北頭村,村名沿用至今。
楊家鋪村:明《嘉靖彰德府志》記載,北宋此村叫楊賈,明代仍之。清乾隆年為羊家鋪,鹹豐年為楊家鋪。村名沿用至今。據傳,宋真宗年間,楊家將與北遼國蕭太后交戰,楊家將在此駐紮,故名楊家鋪。
栗崗村:明洪武十八年,漳河發大水,將原崗村沖毀,後以栗姓為主的村民南遷,另建新村,取村名栗家崗村,後簡化為栗崗村。
張修屯村:明《嘉靖彰德府志》記載,北宋有南章仇。清乾隆年為彰邱屯,鹹豐年為張修屯,光緒年至今仍之。倨傳,元末此地戰爭頻繁,村莊破壞嚴重。該村張姓躲進地道未遭殺害,重修家園,故名張修屯。
武學村:明《嘉靖彰德府志》記載,北宋為五效。乾隆年為五學村,鹹豐年至今為武學村。倨傳,明初該村建有武術拳房,練習武藝,故名武學。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26638人。

特色產品

南東坊鎮特色農產品:紅薯、粉條

行政區劃

南東坊鎮下轄18個行政村。各村耕地面積和農業人口情況如圖。
村名
耕地面積(畝)
農業人口(人)
南東坊一村
1226
860
南東坊二村
2341
1916
南東坊三村
1261
1034
南東坊四村
1119.5
974
南崗一村
2689
1970
南崗二村
1493
1055
東三村
1695
1186
中三村
2846
2229
西三村
1694
1250
前小莊村
886
570
後小莊村
609
437
陳家小莊村
1918
1255
小東坊村
1207
915
北頭村
1229
1211
楊家鋪村
936
879
栗崗村
1314
1152
張修屯村
2822
1917
武學村
1996
200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