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彭浚厚以待人。“於濟人利物之事,無不慷慨為之”。他視學
奉天,見其露天考棚,考生備受日曬雨淋之苦,便慷慨解囊,援建了東西考房,添置了40套課桌椅。晚年辭歸故里,將多年積蓄盡數傾出,置義田364石合218畝,又購義房,辦起了“文成公所”,以資
鄉試、會試清貧學子之用。
彭浚嫉惡如仇。巡視
衡州府時,耳聞一綢緞鋪老闆“以開店之名,行聚賭、嫖娼之實”。便以“人情盡在兩條腿,衣食全靠一口田”的對聯揭了老底,使其在唾罵聲中倒閉。道光年間,他巡視郴州,耳聞宜章知縣魚肉百姓,無惡不作,便打轎回郴州,決心申奏嚴懲。巧的是回郴州的路上恰與宜章知縣途中相遇。知縣坐的是大轎,儀仗開路,衙役、打手前呼後擁一大溜,好不威風。彭浚故意將小轎傍放路心,他要親眼見識一下這位橫行鄉里的知縣大人。一貫作惡多端的知縣,哪容得下小轎擋他的路,即令衙役動手,揚言要掀翻小轎,將主人和轎夫往死里打。彭滲從轎里亮出“天子門生,門生天子”的紅字燈籠,走出轎來,正色道:“知縣大人官不大,威風不小啊!”知縣這才知道來者是內客大學士彭浚,嚇得面如土色,冷汗淋漓,趕緊磕頭求饒。彭浚說,你不是嫌這條路窄了嗎?你自己出錢把路加寬就行了。知縣哪敢不依,只好將自己搜刮來的不義之財把宜章到郴州90里山路擴寬修好。這條古道現在還在。
擅長詩書畫,留存不少詩聯和小楷字帖如《滕王閣序》、《岳陽樓記》等,為世人所臨摹。著有《賜硯堂詩文集》、《賜硯堂進呈錄》、《賜硯堂今古文》、《閩軺吟集》等。喜畫梅花,南嶽大廟藏有其梅花圖數幅。卒後祀鄉賢祠。
彭浚的家世
彭浚,字映旟,號寶臣。行三。乾隆癸巳七月十九日吉時(生),湖南
衡州府衡山縣優貢生,民籍,鑲黃旗官學教習。戊午本省優貢第一名,
恩科庚申順天鄉試第六十名,會試第二百四名,複試一等第十六名,殿試一甲第一名,朝考入選,欽授翰林院修撰。
彭家唐代的時候就到遷了南昌,並代代出進士。宋末元初時,家族裡還出個高級軍官(
太尉)。後家隨官任遷,第13代的時候,把家安到了江西廬陵(今天的吉安市)。廬陵是個了不起的地方,廬陵文化名揚天下。這個地方名人薈萃,文風鼎盛。從唐宋到明清,先後出了18位狀元(僅次於蘇州),16位榜眼,14位
探花,2823位進士(全國之冠)。僅明朝一代就出進士993位,特別是明代建文二年(1400年)和永和二年(1404年),
鼎甲3人都是廬陵人,這種“團體雙連冠”在中國科舉上絕無僅有,因而廬陵有了“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的美譽。彭家因官遷又從廬陵遷到泰和。在泰和的五代中,又是加官進爵,又是科舉高中,到第18代彭仲文中進士,封官茶陵州守,彭家又從泰和遷至了茶陵。茶陵又出了兩士,後遷衡東黃子堂。在黃子堂,彭家自21代起至27代,文運弘開,官運亨通,享有“七代迭膺”之譽。代表人物有高祖彭齡,曾祖彭仕周,祖父彭階,父親彭傳詩到彭浚,一個比一個強,真是“彭家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十年”。這種官遷現象也是伴隨著農耕遷移的進行的。
遠祖:雲,字構雲,唐贈征君。
三世:伉,進士。倜,進士。儀,進士。
四世:輖,明經。輔,進士。霽,進士。
五世:玕,官至太尉,爵封安定。
六世:彥昭,官至太尉。
遷泰和始祖:九,授奉郎,徙自廬陵。
二世:逵,授承事郎,徙居月池。
三世:述,授宣義郎。
四世:琮,授朝奉郎。
五世:仲文,宋進士,官茶陵州守,因家茶陵。
七世:汝歷,授宣議郎。
八世:千十一郎。
九世:仁傑。
十世:添祥。
十一世:楚珍,汝歷公元孫,元末起鄉兵禦寇封護國將軍。
十二世:潮徫。
遷衡山始祖:友良,徙自茶陵。
二世祖:子端,世居黃子堂。
太高祖:學孟,敕贈文林郎。
高祖:齡,邑庠生,敕贈文林郎,著有《呆園詩集》行世,《湖廣通志》入《文苑傳》,省志、郡志入《儒林傳》。
高祖妣:陽氏,敕贈孺人。
曾祖:仕周,
雍正壬子科經魁,乾隆丁巳
恩科明通進士,任
永州府寧遠縣教諭,敕封修。
職郎,著有《耕德堂時文稿》行世。
曾祖妣:羅氏,敕封孺人。
祖:階,太學生,儲贈儒林郎,著有《亦步所詩文稿》,藏於家。
祖妣:胡氏,儲贈安人,太學生諱又筠公女。
父:傳詩,太學生,儲封儒林郎。
母氏:歐陽,儲封安人,文學陽公諱翕孫女,名思陶公胞妹。
繼母:氏董,儲封安人,邑庠生,諱道篇公女,太學生名德醇公,邑庠生名德觀公,太學生名德溢公,恩貢生名德秀公胞姊。
胞伯曾祖:士商,康熙庚子科舉人,辛丑科進士,任湖北
黃州府教授,著《恆農堂時文稿》、《衡陬古文集》、《曉松吟鞭後集》行世。
胞伯叔祖:陸,乾隆丁卯科舉人,任
寶慶府邵陽縣教諭,著有《雲亭時文稿》、《步耕山房古文詩集課孫草》行世。隆。陟。
嫡堂伯叔祖:城,邑庠生。坊,乾隆甲子科舉人,任浙江湖州、
長興縣知縣,
金華府浦江縣知縣,著有《瓦卮集》六卷行世。墉。
胞伯:傳信。
胞叔:傳恭。
嫡堂伯叔:傳章,邑增生。傳書。傳易。傳敬,太學生。傳忠,撰有《通譜源流》、《火門心法》行世。傳經。傳圖,從九品,例授登仕郎。
堂伯叔:仍璨。仍璜。仍珍。仍理,邑庠生。仍璞,恩貢生,候選教諭。仍珦,邑增生。仍球。
同懷弟:汲,業儒,考取供事。潮,業儒,考取供事。
嫡堂弟:治。
堂兄弟:浚,邑庠生。瀚,從九品,例授登仕郎。源,邑優生。凌、資、法、河、浣、洛、淮,俱業儒。
女弟:一,適歲貢生,候選訓導,陳公名繩武次子鴻齡。
娶饒氏:太學生,饒公名添點女,邑庠生培祚,業儒培佑胞妹。
子:兆榜,業儒,聘邑廩生王公名紹芬女,現任雲南
騰越州龍川司巡檢名之掄公孫女。兆棣,業儒,聘州同羅公諱逢檉女,布政司理問逢聖公侄女。兆柄。
侄:兆桂,業儒。兆棨、兆樾,俱幼。
女:一,許字邑廩生譚公名蘭岳第四子,太學生名之苞公孫。
彭浚的對聯故事
彭狀元聰穎好學,文思敏捷,即興應對,譽滿神州。
早在家鄉寒窗苦讀時,當地漁夫李三,最喜歡同彭浚學習做對子,一次,李以漁舟為題出一上句:“輕舟如梭,編織江中錦繡;寶塔似筆,倒書天上文章。”彭浚拿
惜字爐即興造句,出口成對。 衡山縣城郊,聶翰林家的五少爺,好以作對取樂。冬季的某日,二人在水塘邊玩耍,五少爺觸景生情,口拈一句:“水本無愁,因風皺面;山原不老,為雪白頭。”彭狀元朝白雪皚皚的衡山
祝融峰一望,應聲而答,妥貼工穩。
進了京城,皇帝得知彭浚多才善對,便問家鄉是否盛行對子。彭浚點頭道:男女老少,人人精通。
左相們很是不以為然,便奏請皇上,要進行實地考查。數月之後考查官員復命,說在
衡州府地,連出幾聯,無一人啟齒,彭狀元是在撒謊。彭胸有成竹地恭請考查官員詳述其情,看是否屬實。考查官員說,在
回雁峰前,他們以寺塔出句,問一挑大糞的農夫:“寶塔尖尖,一聳七層八角;”可農夫手一揮,不辭而別。彭浚哈哈大笑道,他已經對上了,你還蒙在鼓裡。考查官員眉頭一皺,還是費解。彭竣接著說,農夫是以手代言,他的意思是說:“手掌平平,五指兩短三長。”考查官員“喔”了一聲,又說在青草橋請一少女應對:“青草橋,青草魚,口銜青草;”見問,一採摘黃花的少女,並不理睬,只顧自己摘一朵黃花插到頭上,轉身就不見了,可見她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彭浚又說,人家一個黃花閨女,怎能隨便同陌生男人說話呢?她同那位老農夫一樣,也是用形體動作在答對:“黃花地,黃花女,頭戴黃花。”你們說,是也不是?面對彭浚的機智靈活,
左相們連敗兩陣,這才低下頭來,默不作聲,不再難為彭狀元了。
又是一年花紅日。那一天陽光和煦,彭浚倚坐綠紗窗前讀書,忽見紗窗上有芙蓉和牡丹影子晃動,以為是鄰家少年在捉弄自己,踮起腳尖悄悄出得屋去,不意驚飛了正落在窗台上的
黃鶯和彩蝶。原來,芙蓉和牡丹竟是
黃鶯和彩蝶翻飛的身影。一時文思泉湧,信筆寫好上聯:日照紗窗,鶯蝶飛來,映出芙蓉牡丹。正待揮筆續寫,卻一時苦思不得下聯,只好擱筆。寒梅怒放的日子,紛紛揚揚的雪花飄了一夜,翌日早起,但見田野白茫茫一片。彭浚要去鄰村訪友,途經小石橋,見積雪上雞和狗的足跡交錯成趣,突發靈感,即時吟出下聯:雪落板橋,雞犬走過,踏成竹葉梅花。上下聯工穩巧妙,意趣橫生,不日傳遍城鄉市井。
從此,彭浚的名聲愈來愈大。
彭浚辦事兢兢業業,頗受滿漢士人讚譽,任
鄉試同考官時,人贈聯云:“名魁天下,化振陪都,本壽考作人,真教玉樹琪花,陸離珊網;兩度來游,一塵不染,藉文章造福,佇看蘭芽桂蕊,次第瑤階。”
嘉慶二十三年,
散館考試,彭浚列為三等。名在三等者,有五人降職為
戶部員外郎,僅白鎔(小山)一人得免。 有人作聯嘲之:“三等狀元,苦矣老彭辭柱下;五人郎署,危哉小白射鉤邊。”
相傳到奉天府赴任,正逢雷雨大作,地方官員想見識見識彭狀元的才學,便在迎候牌坊的右邊,貼出一聯的上句:“大雨滂沱,洗盡街頭迎學士;驚雷霹靂,打開天幕看文章。”彭浚不假思索,提筆就在左邊書就了十一個大字。見狀,個個伸出大拇指,交口稱讚。
狀元府
狀元府位於
衡東縣珍珠鄉黃梓
塘村,距縣城10公里,為清嘉慶十年(1805)彭浚欽點狀元後所建。高8米,寬6米,青磚結構,頂飛檐挑角,氣勢雄偉,遠觀似一塊屏風。上有人物浮雕故事“八仙慶壽”、“文王訪賢”、“
雙鳳朝陽”等,玲瓏剔透,細緻精巧。1991年11月維修,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牌坊內為
狀元府,是一幢坐西朝東的九進大型古建築,現部分拆除,部分保留原貌。正堂兩壁曾懸掛有彭浚手出的“勤、儉、敬、恕、忍、讓、公、和”八個正楷大字,現移置牌坊兩廂。後人曾在附近建有“彭狀元祠”,門聯為“名魁天下,化振燕京”。其後裔仍保存有彭浚所書石刻《滕王閣序》、《岳陽樓記》和木刻《韓文公五箴並序》與匾額“賜硯堂”、“福德延年”、“誥封五代”等文物。
彭浚的題匾、題聯、字帖
古代的貴族、高官、名士,往往以得到當時皇帝題賜的匾額來炫耀權勢。封建社會科舉考試中,高中狀元無愧於天下者,也以題匾額來炫耀和紀念。彭浚高中狀元的喜報傳到衡山(當時
衡東縣屬衡山),家鄉親朋好友即請木匠做大匾,並請彭浚書寫,以炫耀和紀念此事。彭浚捲袖扼腕,大筆一揮,在匾額上書寫“牒演星源”四個蒼勁有力的金字,落款:右邊為“嘉慶乙丑孟冬 日”;左邊是“彭浚立”。彭狀元親書大匾,長340cm,高110cm,紅底金字,十分莊重。匾詞再現了當時中狀元後的盛況,同時是希望後人通過科舉考試多出文曲星。此匾距今已有203年的歷史。這樣大的匾額由狀元親書,並署名,又有落款日期,確實是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藝術品。
《翠柏冬榮》匾,彭浚書。
我國歷來有以松柏喻人品格與操守的傳統。唐代
魏徽的《道觀內柏樹賦》寫道:“唯丸丸之庭柏,秉自然而醇粹。涉青陽不增其華,歷冱冥不減其翠。”匾文“翠柏”,即“歷冱冥不減其翠”,這裡隱喻貞女的
高潔。“冬榮”喻高壽。
“翠柏冬榮”四字行楷,為彭浚存世較少的手跡之一,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