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古箏藝術學校

徐州市彭城古箏藝術學校(簡稱:彭城藝校)。由市政府、市教委批准的辦學單位,是我國第一所古箏藝術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城古箏藝術學校
  • 簡稱:彭城藝校
  • 所屬地區:徐州市彭城
  • 類別:公立
學校簡介,古箏在彭城,

學校簡介

辦學以突出民族樂器為特色,弘揚民族音樂,繁榮文化藝術為宗旨。我校是培養藝術人才的搖籃,擁有一支專業師資隊伍,開設民族樂器、西洋樂器、書畫藝術、學習輔導等專業。學校注重教學質量,因材施教,獨特的辦學思路、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在組織學員參加全國省市的匯演比賽、考級考試等活動中多次獲獎,部分學員在出國演出、留學、 藝術交流中深受國際友人的歡迎與讚譽。
古箏古箏
我校位於市中心建國東路彭城文化市場。優美的教學環境,先進的教學設備,多年來為全國各大音樂院校及專業藝術團體輸送了大批藝術人才,在社會上享有較好的聲譽。伴隨著兩漢文化在徐州這座古城的流傳與發展,民族音樂定能在古城徐州結出豐碩的果實。

古箏在彭城

徐州史稱彭城,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伴隨兩漢文化的流傳與發展,形成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經濟區新格局。徐州自古人文薈萃,名家輩出。古箏藝術以其幽雅神韻之聲,流傳至今,它具有陶冶人、愉悅人、教育人、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質的重要性,因此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
徐州的古箏藝術歷史悠久,四十年代,我國著名的古箏大師曹正教授(中國音樂學院)與我市音樂教育
前輩鄭培心先生在徐州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古箏社團“薰風箏社”(彭城箏社的前身)享譽海內外,為古箏事業在徐州進一步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鄭培心先生一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特別對弘揚我國民族音樂、東奔西走,為振興我市的民族音樂發展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他創作的《徐州小景》《榜妝檯》等樂曲曾在徐州地區產生很大的影響,他培養的學生很多成為音樂界的知名人士,如我國笛子演奏家蔡敬民教授,古箏教育家李子秋、鄭志誠、張純善、劉魚龍、張琦、趙榮等。
七十年代鄭培心先生離休後自籌資金恢復“彭城箏社”的活動,我跟隨鄭先生多次應邀出席國際、國內古箏學術交流會,常常被先生的愛國樂民精神所感動……
八十年代初,徐州成立了我國第一所古箏藝術學校——徐州市彭城古箏藝術學校,我國古箏大師、北京古箏研究會會長曹正教授為這所藝校親筆題字:“ 徐州開辦了我國第一所古箏藝術學校,可喜可賀,祝古箏事業鵬程萬里” 。該校以弘揚民族樂,繁榮古箏藝術為宗旨,學校擁有一支專業師資隊伍,多年來為全國各大音樂院校、專業藝術團體輸送了許多音樂藝術人才。如今徐州的街頭巷尾,到處響遍古箏名曲“漁舟唱晚” 、 “高山流水”真可為:高山流水遇知音、漁舟唱晚到天明,餘音繞樑不絕也……
徐州是培養音樂藝術人才的搖籃,民族音樂在我市有著深厚的民間基礎,是一個地區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是長期積累和發展起來的民族精神的結晶。民族音樂文化藝術又是我國人民經久積澱後的歷史創造,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喪失自己的民族藝術,就會喪失自己的民族生存的根基。民族音樂催人振奮,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在推動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設中,讓國樂走出國門,讓世界更多的國家了解中國的民族音樂,是當今我們民族音樂工作者的首要任務。正象國家文化部孫家正部長指出的:“徐州之魅力在文也,北雄南秀交融,陽剛陰柔具備,使徐州文化神采獨具”。孫部長從發展的高度上,更加客觀的指出了徐州的真正優勢和魅力在於有著豐厚的民間音樂文化底蘊,內剛外柔、不善張揚、默默奉獻、樸實熱情等特點。
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的神韻,了解獨具神韻的徐州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伴隨著兩漢文化在古彭城的流傳與發展,民族音樂必將在徐州結出豐碩的果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