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丘陵

彩色丘陵

彩色丘陵(簡稱彩丘),地貌學名詞,又稱紅山灣地貌。以往常將其與丹霞地貌雅丹地貌混淆,現多認為其是獨立的地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彩色丘陵
  • 類別:地貌學
概念,性質,形成,

概念

彩丘屬於多種因素形成的丘陵狀雜色岩石地貌,因為其繽紛的色彩而被稱為彩色丘陵。彩色丘陵的概念也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有丘陵狀的形態;二是岩層呈現出豐富的色彩。
彩色丘陵
比較有代表性的分布地點有甘肅張掖彩丘、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五彩灣、新疆阿勒泰地區五彩灘五彩城

性質

彩丘以斑斕的色彩和波狀起伏的組合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例如張掖臨澤彩丘,發育在白堊系褐紅色泥岩夾黃色、黃綠色、藍灰色、灰白色、淺紅色的泥岩、頁岩及粉砂岩等雜色岩石上。儘管岩石形成距今已有7000多萬年曆史,但成岩作用較弱,非常容易風化。
嚴格來說,彩色丘陵與丹霞地貌是在同一類岩層上發育起來的,這類岩層被學者們稱為“紅層”。紅層一般發育在地質時期內陸盆地的河流或湖泊環境中,所以其岩石的組成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盆地邊緣往往堆積著巨厚的洪積相混雜泥礫,往盆地中心則漸變為洪、衝擊礫岩,沙礫岩,砂岩與河、湖積細沙,粉砂岩或泥質岩。相對來說,從盆地邊緣往中心,所形成沉積岩的硬度會越來越小。根據研究,大部分丹霞地貌發育在相對堅硬的礫岩、沙礫岩和砂岩的紅層地區,而相對較弱的粉砂岩和泥質岩則發育這紅層丘陵,後者由於沒有赤壁丹霞,所以一般不認為是丹霞地貌。所以彩丘的紅層大多說是這種粉砂岩或泥質岩,只不過是多了幾種色彩的軟弱紅層而已。 總體來說,丹霞和彩丘都屬於紅層地貌,只不過形成彩色丘陵的紅層裡面有不同色彩的夾層而已,兩者都已流水作用為主要外動力,所不同的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石頭較堅硬,故形成大量的懸崖峭壁,而形成彩丘的紅層大多是軟弱的泥質岩,難以保持懸崖峭壁。但是,如果在某一個地段,形成彩丘的紅層比較堅硬,發育了大量的陡崖坡,那么它就有理由被稱為丹霞地貌,可稱為“彩丘式丹霞地貌”。

形成

形成彩丘的岩石首先是其紅層中包含多種色彩的夾層,構成以紅色為基調的雜色岩。
其實,構成彩丘的紅層一般是細軟的粉沙岩和泥制岩,很容易被風化剝蝕,很難保持大尺度的懸崖峭壁。在風化、流水和風沙的作用下,這種紅層大多形成波狀起伏的丘陵狀形態。
再者,這裡的岩層往往受到地殼運動的影響較大,變形嚴重,岩層大多沒有保持水平或近水平的狀態。傾斜的岩層被侵蝕後形成的丘陵表面就可以看到隨地形起伏的花紋。如果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岩層,也可以發育彩丘,但其花紋就少了一定的韻律感了。
還有,彩丘是乾旱區的地貌,並不是因為濕潤區不能形成,恰恰是因為其上沒有植被的遮擋,沒有枯枝落葉覆蓋,沒有腐殖質的染色,能夠看到其豐富的色彩;此外,由於沒有能夠長期保存下來的堅硬的岩石而受到長期風化改變顏色,所以其表面其本上是風化不久的風化層,故仍然保留了原始岩石的豐富色彩。
不過這也是“彩色丘陵是不是丹霞地貌”的爭論的根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