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佛山獅頭始創於清代乾隆年間,相傳當時佛山城鄉曾流行瘟疫,人畜傷亡者眾。民眾相信獅子是吉祥之物,於是獅會團體舞著獅子穿街走巷,為各家各戶驅災求福。不久,瘟疫消除,人們對獅子更為頂禮膜拜,獅會團體相繼成立,彩扎獅頭便應運而生。
清代嘉慶、道光年間,佛山獅頭扎作已有了相當規模,“獅頭行”的行會管理開始出現。
民國時期的獅頭產品製作精良,不僅暢銷廣東省內還遠銷到了海外。民國《佛山忠義鄉志》載:“獅頭行製品精良,省垣傳統黎家獅――張飛獅及外洋均來定購,多在石路鋪。”當時佛山鎮內經營獅頭製作生產的作坊店號有10多家,佛山成為廣東省甚至可以輻射海外的獅頭扎作中心。
抗日戰爭爆發後,佛山鎮經濟一落千丈,手工業生產經營困難,獅頭店紛紛歇業。至1949年,佛山鎮的獅頭作坊只剩下黎永華經營的黎祥泰和另一家德泰祥,佛山獅頭生產奄奄一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關心民間藝人生活,重視民間技藝傳承,臭連組織佛山獅頭藝人生產自救,1956年,黎祥泰和德泰祥兩家獅藝店與棋類、樂器等工藝作坊合併為佛山文娛工藝合作社。隨著體制調整,先後更名為佛山文娛廠、佛山獅棋社和佛山樂器工藝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佛山獅頭扎制業有黎氏和梁氏數家,多在紀崗街、水巷和福貢路一帶,全年扎制量不足300隻。改革開放後,隨著社會文化生活的不斷改善與提高,佛山獅頭扎制量發展迅速。1951年,佛山市全市扎制獅頭約300隻,20世紀60年代增至1000隻,20世紀70年代為3000隻,1980年達到7000多隻,產品不但銷向廣東省內及鄰近省區各地,而且還大批出口到香港、東南亞各地以及日本、加拿大、美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
文化特徵
造型特徵
佛山獅頭汲取了廣東石雕獅子的造型特點,造型既誇張又浪漫,既威武又風趣,生滲頁碑歡動逼真,活潑可愛。扎制出的獅頭按造型可分為文獅、武獅、少獅三大類。文獅以劉備、關羽面相為臉譜,表現獅子溫良馴善的神態;武獅以張飛面相為臉譜,反映獅子勇猛好鬥的性格;少獅是一種獅頭面具,專供兒童玩耍。
佛山獅頭的形象特點是:額高且窄、眉粗、眼大乘灶拜明亮、口寬頻笑、杏鼻、面頜飽滿、明牙震利(舌)、雙腮突出、後枕企舒適、耳朵靈活和有角。
色彩特徵
佛山獅頭的色彩廣泛使用類比色對比,使色彩調和以達到裝飾效果,其特色表現在:
大紅大綠的民間風格
佛山獅頭的色彩嬌艷奪目光亮,富麗堂皇,顏色以紅、黃、綠等色為主,配以黑色(烏煙)作調和。因為佛山獅頭作為吉祥的象徵,常在逢年過節等場合出現,而鮮艷醒目的顏色則能緊緊抓住人們的視線,吸引民眾。同時,佛山獅頭大紅大綠的顏色設計具有鮮明的民間風格,表現出人民民眾的美好願望。
強烈的色彩對比
在色彩運用上,佛山獅頭廣泛使用大紅、大綠、黃、黑、白等色,而且運用對比色,使紅與黑、綠與黑、紅與黃、粉淚嫌騙紅、粉黃、粉綠與紅、黃、綠呈強烈對比、互相襯托,而以黑色作調和,使色彩鮮艷奪目,富麗堂皇。
用擬人法表現獅頭的色彩性格
以獅頭的臉譜和色彩特點來區漿重民別,佛山獅頭又可分為劉、關、張獅和彩獅兩大品種,它們都是參照戲曲人物臉譜創作出來的,根據戲曲人物的不同性格,設計一個基本色彩調子來表現獅子的性格。如七彩獅多用大紅、淡黃、丹紅、草綠、粉綠、粉紅、黑、白顏色,表現雄壯威武的形象;“關公面”獅頭,其額、背全紅色,額上飾有彩花雲圖案(即“雲頭如意紋”),中間寫一個”福”字;“劉備面”獅頭,額上紅色,配以“草尾圖案”,額下著黑色,背寫黃色,以虎斑紋圖案;張飛面獅頭,黑色,配以“草尾圖案”,背飾虎斑紋圖案,表現其性格豪放、威猛、兇悍好鬥。
圖案紋樣
佛山獅頭圖案以民族傳統的唐草紋(俗稱草尾圖案)為基調,按雄地蜜地雲頭如意紋、太極紋和螺旋紋的變化規律,在獅頭的上唇、對腮、眼包、眉額、眼蓋、背、角、下頜、耳朵等各個部位進行裝飾,配以虎斑紋、花籃紋、黑白圓點紋或文字,運用虛實、粗細、疏密、曲直剃歸妹、黑白、濃淡、陰陽的對比手法,加強裝飾性,表現獅子生動活潑、威武雄健、瑞氣吉祥的性格。同時,圖案紋樣的左右、前後、上下結構嚴謹,均衡對稱,並富於動感。
裝飾特徵
多種裝配元素的使用是佛山獅頭的一大特色,藝人在獅額、眉、眼、鼻、口、腮、耳、角、背、下頜等主要部位進行藝術裝飾(配),使獅子更為勇猛威武,活潑可愛。主要裝飾物有白兔毛、乳白色馬鬃毛、五彩絨球、明鏡、金屬膠片等。白兔毛裝配於獅額雲圖案、獅鼻、眼蓋、獅角、同、眼包線、中震(舌)等上面;馬尾鬃毛飾在眼上下睫毛、眉毛、上唇(鬍鬚)、鼻子、下頜長須等處;五彩絨球主要裝於額頭鏡、鼻翼、眼蓋、雙腮、角、花藍圖案等處的凸刺上,全獅共有大小絨球80多個,金屬膠片200多片,明鏡一塊。為了加強獅頭的裝飾效果,藝人還創作了“雄鷹展翅”獅角,“雙魚躍龍門”獅眉,“雙鳳朝陽”“雙龍戲珠”獅腮等,使獅頭裝飾內容更為豐富多樣,絢麗多姿。
製作工序
佛山獅頭的製作工序相當複雜,總的來說可以分為扎、撲、寫、裝四大工序。
¨扎”,即用竹篾編扎獅頭的骨架。首先根據需要,用刀將竹篾裁割成不同寬度的篾片,篾片的扎作技巧決定了獅頭的結實度。再用柔韌耐磨的紗紙蒙在獅頭上。
“撲”就是“撲紗”,上完加了明礬的紗紙後通常還要加一層布,以保獅頭的結實。
“寫”即著色,按照模子的輪廓把整個獅子頭的面部畫出來,色彩方面注意突出強烈的對比,多以黑白、紅綠、金銀等顏色相配,在寫好顏色的獅頭的表面塗上一層光油,可以使顏色更加鮮艷亮麗。
“裝”指貼上眉毛、耳朵、眼睛等裝飾,安裝上頭鏡、成球、銅須等。不同質地的裝飾用料對獅頭的重量和價格有直接影響。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佛山獅頭是地方民俗喜慶活動和民眾武術體育活動中十分重要的用具,而以獅頭為名的比武競技運動則遍及中國華南、港澳及東南亞地區乃至歐美的華人居住區,為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和中外文化的溝通交流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傳承狀況
為了應付頻繁的獅藝比賽活動,追求減少製作成本和獅頭重量,獅頭製作用料、寫色和裝配等方面日趨簡化,明顯失去了傳統的風格特點,精於傳統製作工藝的傳人也僅餘兩人,佛山獅頭彩扎後繼乏人的問題已相當突出,亟待加以搶救和保護。
傳承人物
黎偉,男,1945年11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彩扎(佛山獅頭),廣東省佛山市申報。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有限公司獲得“彩扎(佛山獅頭)”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85年,“聲威牌”佛山大獅頭獲得廣東省優質產品獎。
1990年,“省藝牌”佛山獅頭獲得廣東省優質產品獎。
1999年,佛山獅頭作品《醒獅起舞》獲得廣東省工藝美術獅頭設計創作二等獎,並被外商購買收藏。
重要活動
1987年,佛山獅頭作品《七彩獅頭》和《龍鳳呈祥》入選全國工藝美術展。
1997年,廣東省選送30隻佛山獅頭用於香港政府的慶祝活動。
1999年,佛山獅頭參加了北京天安門廣場的表演活動;同年,佛山獅頭參加了澳門回歸慶祝活動。
2020年元旦,佛山獅頭在長沙方特舉辦的國潮廟會中亮相。
20世紀90年代,佛山獅頭參與了電影《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的拍攝。
強烈的色彩對比
在色彩運用上,佛山獅頭廣泛使用大紅、大綠、黃、黑、白等色,而且運用對比色,使紅與黑、綠與黑、紅與黃、粉紅、粉黃、粉綠與紅、黃、綠呈強烈對比、互相襯托,而以黑色作調和,使色彩鮮艷奪目,富麗堂皇。
用擬人法表現獅頭的色彩性格
以獅頭的臉譜和色彩特點來區別,佛山獅頭又可分為劉、關、張獅和彩獅兩大品種,它們都是參照戲曲人物臉譜創作出來的,根據戲曲人物的不同性格,設計一個基本色彩調子來表現獅子的性格。如七彩獅多用大紅、淡黃、丹紅、草綠、粉綠、粉紅、黑、白顏色,表現雄壯威武的形象;“關公面”獅頭,其額、背全紅色,額上飾有彩花雲圖案(即“雲頭如意紋”),中間寫一個”福”字;“劉備面”獅頭,額上紅色,配以“草尾圖案”,額下著黑色,背寫黃色,以虎斑紋圖案;張飛面獅頭,黑色,配以“草尾圖案”,背飾虎斑紋圖案,表現其性格豪放、威猛、兇悍好鬥。
圖案紋樣
佛山獅頭圖案以民族傳統的唐草紋(俗稱草尾圖案)為基調,按雲頭如意紋、太極紋和螺旋紋的變化規律,在獅頭的上唇、對腮、眼包、眉額、眼蓋、背、角、下頜、耳朵等各個部位進行裝飾,配以虎斑紋、花籃紋、黑白圓點紋或文字,運用虛實、粗細、疏密、曲直、黑白、濃淡、陰陽的對比手法,加強裝飾性,表現獅子生動活潑、威武雄健、瑞氣吉祥的性格。同時,圖案紋樣的左右、前後、上下結構嚴謹,均衡對稱,並富於動感。
裝飾特徵
多種裝配元素的使用是佛山獅頭的一大特色,藝人在獅額、眉、眼、鼻、口、腮、耳、角、背、下頜等主要部位進行藝術裝飾(配),使獅子更為勇猛威武,活潑可愛。主要裝飾物有白兔毛、乳白色馬鬃毛、五彩絨球、明鏡、金屬膠片等。白兔毛裝配於獅額雲圖案、獅鼻、眼蓋、獅角、同、眼包線、中震(舌)等上面;馬尾鬃毛飾在眼上下睫毛、眉毛、上唇(鬍鬚)、鼻子、下頜長須等處;五彩絨球主要裝於額頭鏡、鼻翼、眼蓋、雙腮、角、花藍圖案等處的凸刺上,全獅共有大小絨球80多個,金屬膠片200多片,明鏡一塊。為了加強獅頭的裝飾效果,藝人還創作了“雄鷹展翅”獅角,“雙魚躍龍門”獅眉,“雙鳳朝陽”“雙龍戲珠”獅腮等,使獅頭裝飾內容更為豐富多樣,絢麗多姿。
製作工序
佛山獅頭的製作工序相當複雜,總的來說可以分為扎、撲、寫、裝四大工序。
¨扎”,即用竹篾編扎獅頭的骨架。首先根據需要,用刀將竹篾裁割成不同寬度的篾片,篾片的扎作技巧決定了獅頭的結實度。再用柔韌耐磨的紗紙蒙在獅頭上。
“撲”就是“撲紗”,上完加了明礬的紗紙後通常還要加一層布,以保獅頭的結實。
“寫”即著色,按照模子的輪廓把整個獅子頭的面部畫出來,色彩方面注意突出強烈的對比,多以黑白、紅綠、金銀等顏色相配,在寫好顏色的獅頭的表面塗上一層光油,可以使顏色更加鮮艷亮麗。
“裝”指貼上眉毛、耳朵、眼睛等裝飾,安裝上頭鏡、成球、銅須等。不同質地的裝飾用料對獅頭的重量和價格有直接影響。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佛山獅頭是地方民俗喜慶活動和民眾武術體育活動中十分重要的用具,而以獅頭為名的比武競技運動則遍及中國華南、港澳及東南亞地區乃至歐美的華人居住區,為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和中外文化的溝通交流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傳承狀況
為了應付頻繁的獅藝比賽活動,追求減少製作成本和獅頭重量,獅頭製作用料、寫色和裝配等方面日趨簡化,明顯失去了傳統的風格特點,精於傳統製作工藝的傳人也僅餘兩人,佛山獅頭彩扎後繼乏人的問題已相當突出,亟待加以搶救和保護。
傳承人物
黎偉,男,1945年11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彩扎(佛山獅頭),廣東省佛山市申報。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有限公司獲得“彩扎(佛山獅頭)”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85年,“聲威牌”佛山大獅頭獲得廣東省優質產品獎。
1990年,“省藝牌”佛山獅頭獲得廣東省優質產品獎。
1999年,佛山獅頭作品《醒獅起舞》獲得廣東省工藝美術獅頭設計創作二等獎,並被外商購買收藏。
重要活動
1987年,佛山獅頭作品《七彩獅頭》和《龍鳳呈祥》入選全國工藝美術展。
1997年,廣東省選送30隻佛山獅頭用於香港政府的慶祝活動。
1999年,佛山獅頭參加了北京天安門廣場的表演活動;同年,佛山獅頭參加了澳門回歸慶祝活動。
2020年元旦,佛山獅頭在長沙方特舉辦的國潮廟會中亮相。
20世紀90年代,佛山獅頭參與了電影《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的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