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影人簡介,作品年表,人人為我(2011),黑色兄弟情(2009),205房間(2007),年輕的安徒生(2005),如果愛過(2005),直面真相(2002),
影人簡介
強朗格父母均為老師,還有一個1986年生的妹妹。這是他開始參與高年級的舞台製作。畢業後他在當地的戲劇中扮演小角色,並於2000年八月至2011年六月上RødkildeDramaCollege和參演小型的電影製作。
作品年表
人人為我(2011)是一部關於4個童年發小最佳損友的迷人喜劇。四人中只有馬丁一直是警察,而尼古拉、拉爾夫、蒂莫三位損友總是在生活中給馬丁添亂,他們的婚姻、愛情、女友關係一團糟,直到有一天問題變得嚴重時,他們開始回顧童年歲月和友情是否還能經得起現實考驗......
黑色兄弟情(2009)故事本來很平淡,兩個叛逆的男孩從相遇到相愛,一個想遠離是非遠走高飛,另一個卻無法認同的自己的身份。最終等到應該的傷害都來了,他們才決定付諸當初的行動,可惜一切為時過晚了。影片的開頭和中間便利店內戲份的交代讓這樣的結局在意料之中,好在導演尼科洛·多納托還算善良,給了這個故事一個相對光明的尾巴。
這部電影的看點在於包裝,極右翼新納粹團伙、穆斯林、同性戀者都是一些可以讓人聯想到殘酷的元素。這群叛逆青年的家庭,都被導演用叛逆兩個字給省略掉了。造成拉斯和吉米之間感情的最大阻力自然成了新納粹團伙,男孩們的叛逆徹底省掉了家庭觀念的麻煩,倒是吉米的弟弟派屈克一直在糾結著哥哥的禁戀。至於拉斯,他的行為像是被叛逆驅使,通過他和父母的對話可以體現這一點。他成了兩人關係中沒有問題的那個,而吉米卻糾結著自我身份的認同,他也只是缺少了點情感驅動力,畢竟除了弟弟派屈克,我們看不到這個人物更立體的家庭部分。導演這樣的處理方法就成了懼怕同性戀行為的同性戀者如何欺負壓迫同類的故事,除卻這些背叛組織的噱頭,剩下的其實很平常不過。
導演尼科洛·多納託身為丹麥的年輕時尚攝影師,真沒看出對這部電影的美學方面有什麼影響,他可能是拍紀實題材的吧。【兄弟情】走著現實主義的風格,可以說導演很不講究,比如影片一開始的夜戲,你幾乎就連演員們的臉都看不清楚,這倒也很符合北歐電影的風格。這種原生態的氣質也算是影片的一種包裝吧。
電影涉及的元素聽起來似乎很沉重,這群叛逆少年這是幹著無政府主義的事,但是骨子裡卻是十分溫暖的。如果按照故事的劇情走向,導演大可以給個悲劇的結局。影片開始吉米揍了一個同性戀男孩,後來在超級市場相遇直接導致了結尾時突如其來的被刺。導演在處理這段同性感情的時候儘管手法相當克制,但是思想卻非常豪放。他總是想給觀眾看兩個男孩有多幸福,他們可以不顧一切。戀情的進展部分,甚至可以單獨將其抽離。這時可以說看不到任何阻礙,除了當事人的一時的情感掙扎,直到後來被弟弟派屈克偷窺。這樣的處理方式似乎就是為了將故事引向結局,這對狗男男受到的處罰也比觀眾預期中輕的多。這種外界阻力恰好也助了吉米一臂之力,讓他不再猶豫於自己的身份,決心和拉斯遠走高飛。看,這一切多順利。對於同性戀電影,外界的暴力不可怕,可怕的是角色們自我身份認同的問題。角色們自身堅定了,外界的暴力只是生與死的問題,一旦是生,那是絕對的狗男男大團圓。
這個故事挺純粹的,導演的態度也很和善,這更使影片中太多的包裝元素看來其像十足的噱頭,但至少這些噱頭讓影片更吸引觀者眼球了。不要聽到納粹、穆斯林、同性戀就覺得這個故事有多黑暗或者殘酷,其實人家內里還挺純的。
205房間(2007)“20年來衛生間都沒有變化.....所有的鏡子都有記憶.....”這是丹麥影片《死亡鬼屋205》里的台詞,為了使它更確鑿可信,導演甚至不遺餘力的炮製了一份名為《宿舍秘密》的小報,這有點滑稽.....故事簡單得很,大致是說一個女生無意中打碎了205宿舍衛生間的鏡子,釋放出了20年前被強暴致死的女生的冤魂,於是一場殺戮隨之展開......這片還是有可看性的,看慣了東瀛恐怖電影的可以換換口味,見識一下金髮膚白的北歐女冤魂,人家才不講求什麼因果報應的老一套,逮著誰害誰。這也許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所在吧!
年輕的安徒生(2005) 18歲的安徒生夢想成為藝術家,但其貧苦的出身卻被人看低。安徒生試著去上流聚會朗誦劇作,企盼得人賞識。他的新劇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嘲笑,但劇院主席柯林卻很賞識這位自恃才高的青年,為他提供了一份工作,並鼓勵他繼續追尋夢想。
在學校里,安徒生為孩子們帶來歡樂,但小男孩庫克卻從沒笑過。校長是個博學的人,但卻很嚴厲。他不準安徒生再浪費時間在那些詩作上,但安徒生在有限的時空里依然釋放著他的想像力。尤其是當他與庫克在一起時,他可以自由放出他所想到的言語。
安徒生的抱怨信反而促使了柯林先生對校長的準許,他不能再繼續寫作,還要每天同那些歷史地理以及拉丁文糾纏。校長燒掉了他的詩作,並讓庫克替他受罰。再也無法忍受下去的安徒生憤然離開了學校。
在奧登塞,安徒生遇上了古登堡。在為他舉辦的聚會上,安徒生受到了眾人的讚賞,但那些掌聲與笑容卻令他恐懼起來。
安徒生回到學校,庫克卻已垂死。此時,安徒生終於明白了校長的良苦用心,也終於寫出了真正的詩歌。而校長為了在他身上實現夢想,卻放棄了自己的一切。
如果愛過(2005)一位重返故鄉的丹麥鋼琴家在音樂會開始之前,突然喪失演奏能力。故事由此展開。
2006年聖丹斯電影節(2006) 評審團大獎-世界電影單元-劇情片(入圍)
直面真相(2002)根據導演親生父親的真實故事改編。1944年12月。納粹占領下的丹麥。一名因動脈瘤而中風的男孩被送進了醫院。丹麥最權威的腦外科專家裡查德醫生成功地給他進行了手術。四十年後,這名男孩死於肝癌,而元兇竟是當年進行腦部透視時所使用的放射性造影劑。在記者Jon的調查之下,一樁醜聞逐漸露出了水面:里查德醫生是在知道該造影劑會致癌的情況下給病人使用的,而醫療當局刻意向病人隱瞞了這一情況。當年曾使用過該造影劑的1100名病人中,幾十年後已經有300人死於肝癌。一時間矛頭都指向了里查德醫生。然而,真相併非如此簡單……
黑色兄弟情(2009)故事本來很平淡,兩個叛逆的男孩從相遇到相愛,一個想遠離是非遠走高飛,另一個卻無法認同的自己的身份。最終等到應該的傷害都來了,他們才決定付諸當初的行動,可惜一切為時過晚了。影片的開頭和中間便利店內戲份的交代讓這樣的結局在意料之中,好在導演尼科洛·多納托還算善良,給了這個故事一個相對光明的尾巴。
這部電影的看點在於包裝,極右翼新納粹團伙、穆斯林、同性戀者都是一些可以讓人聯想到殘酷的元素。這群叛逆青年的家庭,都被導演用叛逆兩個字給省略掉了。造成拉斯和吉米之間感情的最大阻力自然成了新納粹團伙,男孩們的叛逆徹底省掉了家庭觀念的麻煩,倒是吉米的弟弟派屈克一直在糾結著哥哥的禁戀。至於拉斯,他的行為像是被叛逆驅使,通過他和父母的對話可以體現這一點。他成了兩人關係中沒有問題的那個,而吉米卻糾結著自我身份的認同,他也只是缺少了點情感驅動力,畢竟除了弟弟派屈克,我們看不到這個人物更立體的家庭部分。導演這樣的處理方法就成了懼怕同性戀行為的同性戀者如何欺負壓迫同類的故事,除卻這些背叛組織的噱頭,剩下的其實很平常不過。
導演尼科洛·多納託身為丹麥的年輕時尚攝影師,真沒看出對這部電影的美學方面有什麼影響,他可能是拍紀實題材的吧。【兄弟情】走著現實主義的風格,可以說導演很不講究,比如影片一開始的夜戲,你幾乎就連演員們的臉都看不清楚,這倒也很符合北歐電影的風格。這種原生態的氣質也算是影片的一種包裝吧。
電影涉及的元素聽起來似乎很沉重,這群叛逆少年這是幹著無政府主義的事,但是骨子裡卻是十分溫暖的。如果按照故事的劇情走向,導演大可以給個悲劇的結局。影片開始吉米揍了一個同性戀男孩,後來在超級市場相遇直接導致了結尾時突如其來的被刺。導演在處理這段同性感情的時候儘管手法相當克制,但是思想卻非常豪放。他總是想給觀眾看兩個男孩有多幸福,他們可以不顧一切。戀情的進展部分,甚至可以單獨將其抽離。這時可以說看不到任何阻礙,除了當事人的一時的情感掙扎,直到後來被弟弟派屈克偷窺。這樣的處理方式似乎就是為了將故事引向結局,這對狗男男受到的處罰也比觀眾預期中輕的多。這種外界阻力恰好也助了吉米一臂之力,讓他不再猶豫於自己的身份,決心和拉斯遠走高飛。看,這一切多順利。對於同性戀電影,外界的暴力不可怕,可怕的是角色們自我身份認同的問題。角色們自身堅定了,外界的暴力只是生與死的問題,一旦是生,那是絕對的狗男男大團圓。
這個故事挺純粹的,導演的態度也很和善,這更使影片中太多的包裝元素看來其像十足的噱頭,但至少這些噱頭讓影片更吸引觀者眼球了。不要聽到納粹、穆斯林、同性戀就覺得這個故事有多黑暗或者殘酷,其實人家內里還挺純的。
205房間(2007)“20年來衛生間都沒有變化.....所有的鏡子都有記憶.....”這是丹麥影片《死亡鬼屋205》里的台詞,為了使它更確鑿可信,導演甚至不遺餘力的炮製了一份名為《宿舍秘密》的小報,這有點滑稽.....故事簡單得很,大致是說一個女生無意中打碎了205宿舍衛生間的鏡子,釋放出了20年前被強暴致死的女生的冤魂,於是一場殺戮隨之展開......這片還是有可看性的,看慣了東瀛恐怖電影的可以換換口味,見識一下金髮膚白的北歐女冤魂,人家才不講求什麼因果報應的老一套,逮著誰害誰。這也許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所在吧!
年輕的安徒生(2005) 18歲的安徒生夢想成為藝術家,但其貧苦的出身卻被人看低。安徒生試著去上流聚會朗誦劇作,企盼得人賞識。他的新劇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嘲笑,但劇院主席柯林卻很賞識這位自恃才高的青年,為他提供了一份工作,並鼓勵他繼續追尋夢想。
在學校里,安徒生為孩子們帶來歡樂,但小男孩庫克卻從沒笑過。校長是個博學的人,但卻很嚴厲。他不準安徒生再浪費時間在那些詩作上,但安徒生在有限的時空里依然釋放著他的想像力。尤其是當他與庫克在一起時,他可以自由放出他所想到的言語。
安徒生的抱怨信反而促使了柯林先生對校長的準許,他不能再繼續寫作,還要每天同那些歷史地理以及拉丁文糾纏。校長燒掉了他的詩作,並讓庫克替他受罰。再也無法忍受下去的安徒生憤然離開了學校。
在奧登塞,安徒生遇上了古登堡。在為他舉辦的聚會上,安徒生受到了眾人的讚賞,但那些掌聲與笑容卻令他恐懼起來。
安徒生回到學校,庫克卻已垂死。此時,安徒生終於明白了校長的良苦用心,也終於寫出了真正的詩歌。而校長為了在他身上實現夢想,卻放棄了自己的一切。
如果愛過(2005)一位重返故鄉的丹麥鋼琴家在音樂會開始之前,突然喪失演奏能力。故事由此展開。
2006年聖丹斯電影節(2006) 評審團大獎-世界電影單元-劇情片(入圍)
直面真相(2002)根據導演親生父親的真實故事改編。1944年12月。納粹占領下的丹麥。一名因動脈瘤而中風的男孩被送進了醫院。丹麥最權威的腦外科專家裡查德醫生成功地給他進行了手術。四十年後,這名男孩死於肝癌,而元兇竟是當年進行腦部透視時所使用的放射性造影劑。在記者Jon的調查之下,一樁醜聞逐漸露出了水面:里查德醫生是在知道該造影劑會致癌的情況下給病人使用的,而醫療當局刻意向病人隱瞞了這一情況。當年曾使用過該造影劑的1100名病人中,幾十年後已經有300人死於肝癌。一時間矛頭都指向了里查德醫生。然而,真相併非如此簡單……
人人為我(2011)
是一部關於4個童年發小最佳損友的迷人喜劇。四人中只有馬丁一直是警察,而尼古拉、拉爾夫、蒂莫三位損友總是在生活中給馬丁添亂,他們的婚姻、愛情、女友關係一團糟,直到有一天問題變得嚴重時,他們開始回顧童年歲月和友情是否還能經得起現實考驗......
黑色兄弟情(2009)
故事本來很平淡,兩個叛逆的男孩從相遇到相愛,一個想遠離是非遠走高飛,另一個卻無法認同的自己的身份。最終等到應該的傷害都來了,他們才決定付諸當初的行動,可惜一切為時過晚了。影片的開頭和中間便利店內戲份的交代讓這樣的結局在意料之中,好在導演尼科洛·多納托還算善良,給了這個故事一個相對光明的尾巴。
這部電影的看點在於包裝,極右翼新納粹團伙、穆斯林、同性戀者都是一些可以讓人聯想到殘酷的元素。這群叛逆青年的家庭,都被導演用叛逆兩個字給省略掉了。造成拉斯和吉米之間感情的最大阻力自然成了新納粹團伙,男孩們的叛逆徹底省掉了家庭觀念的麻煩,倒是吉米的弟弟派屈克一直在糾結著哥哥的禁戀。至於拉斯,他的行為像是被叛逆驅使,通過他和父母的對話可以體現這一點。他成了兩人關係中沒有問題的那個,而吉米卻糾結著自我身份的認同,他也只是缺少了點情感驅動力,畢竟除了弟弟派屈克,我們看不到這個人物更立體的家庭部分。導演這樣的處理方法就成了懼怕同性戀行為的同性戀者如何欺負壓迫同類的故事,除卻這些背叛組織的噱頭,剩下的其實很平常不過。
導演尼科洛·多納託身為丹麥的年輕時尚攝影師,真沒看出對這部電影的美學方面有什麼影響,他可能是拍紀實題材的吧。【兄弟情】走著現實主義的風格,可以說導演很不講究,比如影片一開始的夜戲,你幾乎就連演員們的臉都看不清楚,這倒也很符合北歐電影的風格。這種原生態的氣質也算是影片的一種包裝吧。
電影涉及的元素聽起來似乎很沉重,這群叛逆少年這是幹著無政府主義的事,但是骨子裡卻是十分溫暖的。如果按照故事的劇情走向,導演大可以給個悲劇的結局。影片開始吉米揍了一個同性戀男孩,後來在超級市場相遇直接導致了結尾時突如其來的被刺。導演在處理這段同性感情的時候儘管手法相當克制,但是思想卻非常豪放。他總是想給觀眾看兩個男孩有多幸福,他們可以不顧一切。戀情的進展部分,甚至可以單獨將其抽離。這時可以說看不到任何阻礙,除了當事人的一時的情感掙扎,直到後來被弟弟派屈克偷窺。這樣的處理方式似乎就是為了將故事引向結局,這對狗男男受到的處罰也比觀眾預期中輕的多。這種外界阻力恰好也助了吉米一臂之力,讓他不再猶豫於自己的身份,決心和拉斯遠走高飛。看,這一切多順利。對於同性戀電影,外界的暴力不可怕,可怕的是角色們自我身份認同的問題。角色們自身堅定了,外界的暴力只是生與死的問題,一旦是生,那是絕對的狗男男大團圓。
這個故事挺純粹的,導演的態度也很和善,這更使影片中太多的包裝元素看來其像十足的噱頭,但至少這些噱頭讓影片更吸引觀者眼球了。不要聽到納粹、穆斯林、同性戀就覺得這個故事有多黑暗或者殘酷,其實人家內里還挺純的。
這部電影的看點在於包裝,極右翼新納粹團伙、穆斯林、同性戀者都是一些可以讓人聯想到殘酷的元素。這群叛逆青年的家庭,都被導演用叛逆兩個字給省略掉了。造成拉斯和吉米之間感情的最大阻力自然成了新納粹團伙,男孩們的叛逆徹底省掉了家庭觀念的麻煩,倒是吉米的弟弟派屈克一直在糾結著哥哥的禁戀。至於拉斯,他的行為像是被叛逆驅使,通過他和父母的對話可以體現這一點。他成了兩人關係中沒有問題的那個,而吉米卻糾結著自我身份的認同,他也只是缺少了點情感驅動力,畢竟除了弟弟派屈克,我們看不到這個人物更立體的家庭部分。導演這樣的處理方法就成了懼怕同性戀行為的同性戀者如何欺負壓迫同類的故事,除卻這些背叛組織的噱頭,剩下的其實很平常不過。
導演尼科洛·多納託身為丹麥的年輕時尚攝影師,真沒看出對這部電影的美學方面有什麼影響,他可能是拍紀實題材的吧。【兄弟情】走著現實主義的風格,可以說導演很不講究,比如影片一開始的夜戲,你幾乎就連演員們的臉都看不清楚,這倒也很符合北歐電影的風格。這種原生態的氣質也算是影片的一種包裝吧。
電影涉及的元素聽起來似乎很沉重,這群叛逆少年這是幹著無政府主義的事,但是骨子裡卻是十分溫暖的。如果按照故事的劇情走向,導演大可以給個悲劇的結局。影片開始吉米揍了一個同性戀男孩,後來在超級市場相遇直接導致了結尾時突如其來的被刺。導演在處理這段同性感情的時候儘管手法相當克制,但是思想卻非常豪放。他總是想給觀眾看兩個男孩有多幸福,他們可以不顧一切。戀情的進展部分,甚至可以單獨將其抽離。這時可以說看不到任何阻礙,除了當事人的一時的情感掙扎,直到後來被弟弟派屈克偷窺。這樣的處理方式似乎就是為了將故事引向結局,這對狗男男受到的處罰也比觀眾預期中輕的多。這種外界阻力恰好也助了吉米一臂之力,讓他不再猶豫於自己的身份,決心和拉斯遠走高飛。看,這一切多順利。對於同性戀電影,外界的暴力不可怕,可怕的是角色們自我身份認同的問題。角色們自身堅定了,外界的暴力只是生與死的問題,一旦是生,那是絕對的狗男男大團圓。
這個故事挺純粹的,導演的態度也很和善,這更使影片中太多的包裝元素看來其像十足的噱頭,但至少這些噱頭讓影片更吸引觀者眼球了。不要聽到納粹、穆斯林、同性戀就覺得這個故事有多黑暗或者殘酷,其實人家內里還挺純的。
205房間(2007)
“20年來衛生間都沒有變化.....所有的鏡子都有記憶.....”這是丹麥影片《死亡鬼屋205》里的台詞,為了使它更確鑿可信,導演甚至不遺餘力的炮製了一份名為《宿舍秘密》的小報,這有點滑稽.....故事簡單得很,大致是說一個女生無意中打碎了205宿舍衛生間的鏡子,釋放出了20年前被強暴致死的女生的冤魂,於是一場殺戮隨之展開......這片還是有可看性的,看慣了東瀛恐怖電影的可以換換口味,見識一下金髮膚白的北歐女冤魂,人家才不講求什麼因果報應的老一套,逮著誰害誰。這也許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所在吧!
年輕的安徒生(2005)
18歲的安徒生夢想成為藝術家,但其貧苦的出身卻被人看低。安徒生試著去上流聚會朗誦劇作,企盼得人賞識。他的新劇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嘲笑,但劇院主席柯林卻很賞識這位自恃才高的青年,為他提供了一份工作,並鼓勵他繼續追尋夢想。
在學校里,安徒生為孩子們帶來歡樂,但小男孩庫克卻從沒笑過。校長是個博學的人,但卻很嚴厲。他不準安徒生再浪費時間在那些詩作上,但安徒生在有限的時空里依然釋放著他的想像力。尤其是當他與庫克在一起時,他可以自由放出他所想到的言語。
安徒生的抱怨信反而促使了柯林先生對校長的準許,他不能再繼續寫作,還要每天同那些歷史地理以及拉丁文糾纏。校長燒掉了他的詩作,並讓庫克替他受罰。再也無法忍受下去的安徒生憤然離開了學校。
在奧登塞,安徒生遇上了古登堡。在為他舉辦的聚會上,安徒生受到了眾人的讚賞,但那些掌聲與笑容卻令他恐懼起來。
安徒生回到學校,庫克卻已垂死。此時,安徒生終於明白了校長的良苦用心,也終於寫出了真正的詩歌。而校長為了在他身上實現夢想,卻放棄了自己的一切。
在學校里,安徒生為孩子們帶來歡樂,但小男孩庫克卻從沒笑過。校長是個博學的人,但卻很嚴厲。他不準安徒生再浪費時間在那些詩作上,但安徒生在有限的時空里依然釋放著他的想像力。尤其是當他與庫克在一起時,他可以自由放出他所想到的言語。
安徒生的抱怨信反而促使了柯林先生對校長的準許,他不能再繼續寫作,還要每天同那些歷史地理以及拉丁文糾纏。校長燒掉了他的詩作,並讓庫克替他受罰。再也無法忍受下去的安徒生憤然離開了學校。
在奧登塞,安徒生遇上了古登堡。在為他舉辦的聚會上,安徒生受到了眾人的讚賞,但那些掌聲與笑容卻令他恐懼起來。
安徒生回到學校,庫克卻已垂死。此時,安徒生終於明白了校長的良苦用心,也終於寫出了真正的詩歌。而校長為了在他身上實現夢想,卻放棄了自己的一切。
如果愛過(2005)
一位重返故鄉的丹麥鋼琴家在音樂會開始之前,突然喪失演奏能力。故事由此展開。
2006年聖丹斯電影節(2006) 評審團大獎-世界電影單元-劇情片(入圍)
2006年聖丹斯電影節(2006) 評審團大獎-世界電影單元-劇情片(入圍)
直面真相(2002)
根據導演親生父親的真實故事改編。1944年12月。納粹占領下的丹麥。一名因動脈瘤而中風的男孩被送進了醫院。丹麥最權威的腦外科專家裡查德醫生成功地給他進行了手術。四十年後,這名男孩死於肝癌,而元兇竟是當年進行腦部透視時所使用的放射性造影劑。在記者Jon的調查之下,一樁醜聞逐漸露出了水面:里查德醫生是在知道該造影劑會致癌的情況下給病人使用的,而醫療當局刻意向病人隱瞞了這一情況。當年曾使用過該造影劑的1100名病人中,幾十年後已經有300人死於肝癌。一時間矛頭都指向了里查德醫生。然而,真相併非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