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奎(四川美術家協會理事)

張鴻奎(四川美術家協會理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鴻奎,1930年生,河北涿洲人。1957年入四川美術學院國畫系,攻人物畫,畢業後留校任教,後調《成都晚報》任美術攝影部主任、主任編輯。現為四川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戲劇家協會理事、香港當代藝術中心、馬來西亞藝術交流中心特聘藝術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鴻奎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北涿洲
  • 出生日期:1930年
人物簡介,社會評說,

人物簡介

近年來,在全國幾十種報 刊雜誌上發表戲劇舞台速寫和戲劇人物畫數百幅,在成都、重慶、廣州等地舉辦《張鴻奎戲劇人物畫展覽》。張鴻奎的戲畫還多次參加國內外的展出、發表和獲獎,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曾出版《張鴻奎川劇人物畫》,小傳被收入《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和《中國四川戲劇家名錄》、《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2001年8月,《鴻奎畫戲》獲得“最長的中國戲畫真跡畫冊”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張鴻奎的戲畫曾在成都、重慶、廣州、香港、台灣等地辦過個展,並多次獲獎,深受海內外人士讚譽和喜愛。《張鴻奎川劇人物畫》、《張鴻奎戲劇畫》等彩色畫冊,被不少博物館、美術院校或知名人士珍藏。《百戲圖》(《鴻奎畫戲》)長86.4米,選取京、川、河北梆子等劇中的著名折子戲100齣,並有書法家配寫的唱法、點評等,具有很高的觀賞性,是我國唯一一冊囊括多劇種的真跡畫冊。

社會評說

不少人稱道鴻奎的戲畫有“動感”、“美感”、 “情感”,我認為還必須加上“戲韻”這一特別重要的成就才更為全面、恰當。畫戲的“戲畫”,它“源”於“戲”,但它不完全是戲。它是在舞台演出中對每出戲的內涵意蘊和戲中人物深刻獨到理解的基礎上,在作畫時的再創造。不管是生、旦、淨、末、醜,不管是手、眼、身、法、步,或寫人或抒情,或文或武、或艷麗或淡雅、或含蓄或誇張、或火爆或舒展、或服飾或道具……舞台上的一切,畫家都必須在瞬間的篩選捕捉中,敏感而又神速、精到而又傳神地再創作出來,或鳥瞰或特寫、或濃彩或點染、或繁畫或疏筆……都必須在“戲韻”的把握和體現上表現出畫家綜合性的深厚功夫,這才能構成“戲畫”必須具備的意蘊內涵和藝術品味。天真稚氣、嚮往愛戀的孫玉嬌(《拾玉鐲》),愁眉哀嘆、悲不欲生的錢玉蓮(《刁窗》),悲喜交集、憨態幽默的張浪子(《嫁媽》),俊雅清新、神思飛揚的杜麗娘(《牡丹亭》),放蕩懼內、三分無奈的九流(《九流相公》……無不神情兼備、賞心悅目、令人回味。正如四川省劇協原已故主席葉石寫詩讚美的那樣:“一筆乾坤定,點線訴蒼穹。萬般情趣美,盡在不言中。”
張鴻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