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重威

張重威

張重威(1901-1975),揚州儀征人,原名張垕昌,字重威,號潛園、默園,著名金融家、收藏家。1938年升任天津分行經理(兼管北平分行),在任期間創立了中南銀行平津行外匯部,獲利甚後;1949年離津赴上海升任總行副總經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重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個人信息,重威生平,

個人信息

張重威(1901-1975),揚州儀征人,原名張垕昌,字重威,號潛園、默園,著名金融家收藏家。少年時代,在北京從師於著名文人沈羹梅(張重威夫人的舅舅)學習古文,同時問業於著名國學大師劉師培(首位為《共產黨宣言》做序的中國人)。他所受十九年教育完全是舊式私塾,是典型的傳統國學教育,從未進過一天新式學堂。

重威生平

1921年任揚州美漢中學和崇德女子中學的高中國文教員;
1927年進入中南銀行北平分行,任練習生,深受胡筆江總經理器重;
1938年升任天津分行經理(兼管北平分行),在任期間創立了中南銀行平津行外匯部,獲利甚後;
1949年離津赴上海升任總行副總經理。
解放後,張重威在上海協助新任的總經理黃欽書管理中南銀行留在國內的資產,在社會的大變革中苦苦支撐,工作負擔和壓力極重,導致身體每況愈下。因此,在1952年張重威辭去在上海的一切職務,回到天津,就任天津恆源紗廠(後更名天津第一毛紡廠)常務董事,但僅任職數月就因病去職。
1953年,在三反五反運動中揭露出中南銀行一筆陳年爛賬,由於當時的經手人相互推諉,不願意承擔責任,最後只能由作為經理的張重威承擔賠償責任。由於數額巨大,張重威無奈只能拍賣自家的物品,儘管如此,但仍不能償還債務,最後只得將房屋變賣還債。
在種種打擊下,張重威病情日益嚴重,經著名醫生楊濟時金顯宅的診斷,為胃癌晚期。原本醫生不主張手術,在其夫人的苦苦哀求下,由金顯宅醫生親自主刀做了手術,手術時間超過八個小時,割去了五分之四的胃,切除部分肝臟,切斷六根肋骨。
術後,張重威放棄一切工作,潛心於古籍研究,其重點集中於《大清實錄》、《水經注》和版本目錄學三方面,研究心得均收錄在工楷手書的三十三冊《默園日記》中。在此期間,張重威謝絕參加任何社會活動,完全鑽研於學問,並與盧弼(住大理道)、張叔誠(住成都道)、周叔弢(住睦南道)等人交往密切,切磋研究古籍。
1975年5月,張重威因患白血病去世。
作為收藏家,張重威自少年時代起,就開始從北京琉璃廠購書,五十餘年從未間斷,在動盪的年代中歷經滄桑,至六十年代中期,收藏古籍逾四萬冊。在文革中所有圖書和收藏均被罰沒,慶幸的是,文革後,張家後人設法找回三萬餘冊。張重威長於研究清史和《水經注》,曾將清史稿中有關文字獄的部分摘抄出來做專門研究,對於《水經注》各種傳世版本亦皆廣泛收集,並對文字做了大量的校勘工作。其收藏的甲種本《大清實錄》更是難得的之物,在其過世後,贈與天津歷史研究所。
張重威先生不僅是古籍收藏家,同時也是書畫收藏家。2007年北京嘉德秋季拍賣會上,張重威收藏的明代畫家仇英的《赤壁圖》以7952萬的價格成交。根據所鈐鑑藏印,此卷的遞藏經過400多年非常清晰。最早一位藏家是晚明張修羽,和仇英生活的年代相隔不遠。他後人張孝思續藏,再到康熙第三子允祉手中,後入清宮。1922年溥儀以賞賜溥傑的名義流出,後來為張重威得到,一直收藏於張家,直到2007年拍賣。
張重威來津時,初住於疙瘩樓,後購買了雲南路與成都道交口的住宅,1953年為了償還債務而出售給當時的軍管會(現已拆除)。1954年購買了現睦南道112號住宅,此宅建於上世紀40年代,原王姓房主(其女兒王紫薇的丈夫是著名歌唱家李光曦)是一位木材廠老闆,精心建築了此棟小樓,主體兩層,入口處為弧形,二樓南側有一精緻的半圓形陽台,錯落有致,穩重大方,房前房後都有很大的院子,此樓與臨街圍牆現保存完好。1976年的地震中,此房竟然沒有任何損壞,因此就成為理想的“避難”場所,有一些至好親朋陸續前來投奔“寄居”,包括張叔誠先生、王德元醫生全家、楊固之先生(原天津金城銀行太平保險公司經理)全家等。1984年張家將此房出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