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之

張連之

張連之,男,漢族,1937年l2月出生,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人,大學文化。國小中學時就酷愛書法,青少年時期主要臨顏柳楷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六十年代曾就教於鄭誦先等書法名家,並開始向行草書過渡。八十年代特別是九十年代後於二王孫過庭、于右任用功尤勤,書風為之一變,特別是其草書,逐步形成了簡淡率真、秀美酣暢的風格,自成一體,很受人們喜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連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37年l2月
  • 性別:男
個人履歷,成就及榮譽,個人作品,著作,捐贈,社會評價,

個人履歷

張連之(1937.12—2010.6),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煙臺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山東畫院高級畫師、煙臺畫院名譽院長、煙臺書畫研究院院長、煙臺書畫聯誼會副會長。曾擔任煙臺市芝罘區政協第八、九界主席。2010年6月,因患胰腺癌不幸去世。
張連之

成就及榮譽

書法作品曾入選、入展第二屆全國楹聯書法展、第七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第十三屆國際蘭亭筆會書法展和中國書協主辦的中國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等重大國內外書法展,並被收入《中國書法名家作品集》、《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日書法作品匯觀》等。其傳略輯入《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等辭書。

個人作品

著作

主編出版有《煙臺市書畫作品選》、《煙臺市首屆書學研討會論文集》、《煙臺市十人書法作品選》、《煙臺市篆刻作品選輯》等。

捐贈

2010年6月,臨終前他仍然念念不忘家鄉的文化事業。他留下遺願,要將他的部分書法作品和收藏的部分古代書法拓片捐贈給牟平博物館。

社會評價

書以載道 德以服人追憶張連之先生煙臺日報牛國慶
6 月 11日上午,天陰沉沉地下著雨,我正在為人書寫大字榜書“厚德載物”四個大字時,接到煙臺書協名譽主席劉鴻田先生的電話,劉先生告訴我:張連之先生走了。
儘管一個月前,在醫院的病榻上採訪因與癌症病魔戰鬥了3年、已經幾天滴水未進的張連之先生時,我就已經意識到先生將命不久長;但是,在得到張連之先生去世的訊息時,我還是有些感嘆和難過。我們熟悉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談吐機智詼諧、極具親和力的張連之先生真的就這樣離開我們了嗎?天國我們無法追隨,人間再難覓你蹤影。這怎么能不讓人感嘆、讓人難受!
其實,在醫院的病榻上連續採訪四個小時、被張夫人驚嘆為連之先生住院以來說話最多的一次時,我就想為張連之先生好好寫篇文章,向人們介紹一下這位“德藝雙馨”的書法家。但是,就像發麵缺了點“引子”,縫衣服少了根針一樣,和先生交往的每一個細節紛至沓來,就是理不出個頭緒。劉鴻田先生的一個電話,讓我把目光集中到我正在書寫的“厚德載物”四個大字上。我不知道,求書的人是否能當得起這四個大字,但是,我知道張連之先生是當得起的。先生一生,愛書法喜收藏,而貫串始終的卻是樂於助人的高貴品質和文雅醇厚的性格。我終於找到了我要的“引子”。
為書
如魚飲水,至死不渝
張連之先生1937年12月出生於牟平,在國小和中學時,就酷愛書法並有幸得到了唐治民、魏琴軒等老師的指導,成為小有名氣的“小書法家”。1959年工作以後,他當過老師、做過市委秘書、乾過區政協主席,最後擔任煙臺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山東省書協主席,他都和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
1961年,為了求得書法“真經”,他到北京求教於當時的中國書法研究社副社長、章草大家鄭誦先先生,每天上門討教,一住就是七天。鄭誦先先生也是耐心指導、認真師範,為了提高他的筆力,鄭先生還贈送斗筆一枝讓其練習大字。
1962年,為了系統學習書法理論和技法,他參加了為期兩年的青島崇真書法函授學校的書法學習;文革期間,他書寫的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成了人們爭相欣賞的書法作品;文革末期,在大廟舉辦的首屆煙臺地區書法展上,首次展出了他的楷書作品。
1976年9月,他與葉崧光寧蘭智等書法愛好者自發組織了煙臺書畫學習小組並被同道推舉為組長,這個小組成為煙臺市第一個書畫藝術沙龍。書法同道們每周研討書法、互道短長、共同提高,當時的小組成員,後來都成長為煙臺書壇的中堅力量。
1978年,改革的春風吹到煙臺,為了旅遊事業的發展,我市欲恢復煙臺博物館和毓璜頂公園的老對聯和老牌匾。查資料、找能人,最後找到了張連之先生等幾個人書寫,三天的時間,他們完成了任務。從毓璜頂玉皇廟的“應霜、起雨”“至尊無上”“海天一覽”等匾額到玉皇廟山門的“尊尚、聖稱”對聯;從福建會館的“地近、神來”楹聯到天后聖母殿的“榕嵩、芝罘”對聯,大部分市民還不知道這些頗有古意、頗合古法的書法作品是張連之先生的大作。由於有多年柳體和趙體楷書的雄厚功力,這些作品寫的神完氣足,與所在地的古代建築相得益彰。
1985年煙臺市書法家協會成立,他先是擔任理事,隨後被推選為副主席,他全心全意配合柳志光先生使剛剛創業的書協工作全面走上正規;這個時候,因為寧蘭智先生的引見,我和張連之先生有了初步的接觸。1996年,張連之先生當選第2屆煙臺書協主席,我和先生的接觸更加頻繁。一次,我拿著自己臨習的《蘭亭序》到書協向他請教,先生認真的看了半天,先是指出了幾處不足,隨後鼓勵道:“臨的好啊,就這個樣子認真臨,再寫幾年,就走出來了。”雖然至今我也沒有“走出來”,但是我知道,有許多年輕書家,就是在先生的指導和鼓勵下不斷地在全國大展中斬金奪銀屢獲大獎,真真正正“走了出來”。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先生已經不滿足於原有的書寫水平,創作重點開始轉向了草書。先生本就是位浪漫的詩人性格,每有酒會,常常妙語連珠,引的眾書友捧腹不已。草書是書法的極致,草書創作最能表達先生的浪漫情懷。從孫過庭的《書譜》到二王手札,最後先生選擇了于右任的標準草書作為突破口勤學苦練,終於形成了“簡淨、流暢”的草書風格。先生本來堅持不辦個展、不出作品集,迫於病情危急、親朋鼓勵,得八方賢達相助,這才結集出版;內心也是誠惶誠恐,連聲說境界還不夠高,自己還不滿意。作品集中選取了先生從上 個世紀70年代到近些年所創作的楷書、行草書和篆隸書作品共一百多幅,基本上是先生書法事業60年的一個總結。坐落在煙臺東山賓館附近的百花苑書葉劍英元帥《煙臺行》詞刻石書法,筆致瀟灑、神采飛揚;“風至山中無不和暢,月生海上自極高明”的對聯,用筆含蓄靈動、結體外撐內活,只有大胸襟的人才能寫出大氣的字,最為我所激賞;《游歐洲》自作詩草書條屏,墨色濃淡枯潤一任自然,情緒宣洩盡在書中,因先生常年收藏魏碑漢隸拓片並經常讀帖,此幅草書作品中隱含碑意隸韻,使得整幅作品更加意味深長;先生最善多條屏草書創作,《正氣歌》六條屏用筆奔放,唱響了人間真情的樂章;《前赤壁賦》十三條屏大氣磅礴,猶如長江波濤翻滾奔涌,讓人掩卷難眠;與張連之先生相交幾十年的現煙臺書協主席寧蘭智先生將張連之先生的草書作品特點總結為:“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書無俗韻精而勁,筆有神峰老更奇”。可謂提綱挈領、一語中的。
為藏
陶冶情性,得失隨緣
每一個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點收藏情結,張連之先生也不例外。
先生何時開始收藏,已經很難考證。先生的收藏,總的來說都是與書法藝術相關聯的,主要集中在碑帖、印章、書畫作品、硯台等幾個方面。這些藏品,傾注了先生的汗水,陪伴先生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碑帖可以欣賞、可以觀摩、可以提高先生的書法鑑賞水平;印章是書法家必備之物,好的印章不僅使先生的書法作品錦上添花,而且還是可以欣賞把玩的藝術品;硯台是書法家必備的案頭之物,好的硯台與佳墨相就,不僅可以激發先生的創作激情,也可以在閒暇時欣賞硯台中美麗的花紋和奇妙的石品;好的書畫作品更是書法家的良師益友,在欣賞中陶醉,在鑑賞中提高,使先生的藝術之夢開出一個又一個美麗的花朵。
因為先生所藏與我趣味基本相同,所以我得到好的藏品時向先生匯報和請教的時候也就格外的多。有一次,我得到一幅清道光時期進士、膠東著名書法家翟雲升的書法扇面,上書“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11個隸書大字。因為拿捏不準,就向先生請教,先生認真分析其筆法和結體,最後告訴我應該是翟雲升的真跡。為了保險起見,先生還帶我到來煙臺出差的某書畫鑑定專家房間,請其幫忙鑑定,鑑定結果與先生完全一致,顯示了先生高超的鑑賞水平。還有一次,我得到《張猛龍碑》和《李壁墓誌》兩本古代魏碑法帖,再次向先生求教,先生先是看字口風化情況,書法風格特點,最後發現“竹橋讀過”等收藏章時,先生肯定地說:“真本無疑。”先生並告訴我,原帖收藏者為田竹橋先生,早已去世,是原煙臺師專的英語老師,書法水平相當不錯,頗喜章草,眼光很高,其所藏之品自然不俗。可見先生學識淵博,識見不凡。
2005年前後,先生決定走出去開眼界、求提高,他數下廣州、幾登黃山,在領略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與書友交流研討並得識許多新的藏友,購進了幾枚絕品的端硯和歙硯;先生最為自豪的端硯是一方直徑一米左右的九龍硯,九條龍盤旋飛舞,活龍活現。由我國著名制硯大師羅海先生親自操刀雕刻,一年多時間才告完工。說起“曉風殘月”歙硯的收藏,張連之先生連聲說,收藏有時就是看緣分。2002年,先生到江西婺源參觀歙硯,在一店鋪中看到有人正在雕刻一方長條型山水硯台,十分喜歡,問人家價錢,人家說沒有完工,不賣。次年,再次到婺源時,在一店鋪中再次看到這方硯台,一位中年婦女在此守攤,一問才知道這是歙硯雕刻大師王祖偉先生的作品,標價1.6萬元。見面以後一看原來的雕刻者正是王祖偉先生。王祖偉委託他請我國著名書法家權希軍先生為其題寫“王祖偉硯雕藝術館”並答應將此硯贈送給他。連之先生收下了這份厚禮,但是還是寄去了幾千元現金和一幅自己精心創作的書法作品作為回報。他說,物有價人有情,幫點小忙,不能白要人家的東西。另一方歙硯他自己命名為“三希硯”,是從婺源博物館購買的,石質為歙硯稀有品種廟前青,色澤清雅、紋理漂亮,同級作品都是作為禮品贈送國家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面刻飛龍一隻,連之先生頗為喜歡。專門請我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題寫“龍澤”二字,又請山東大學教授、著名書家蔣維崧先生題寫“玉德金聲”四字,請雕刻家劉為國先生鐫刻在硯台上,使此硯增色不少。
先生所藏頗多頗精,我欣賞過的書畫就有著名書畫家沙孟海、費心我、許麟廬孫其峰、胡文遂等名家之作;印章有韓天衡王鏞、劉江、石開馬士達鄒振亞魯大東等著名篆刻家的精心之作數十枚;碑帖有寶晉齋法帖、顏真卿的《多寶塔碑》、《顏勤禮碑》等十幾種;四大名硯數十方。儘管這些東西都是先生的心愛之物,但是有更大需要時,先生還是能夠忍痛割愛。為了提高煙臺市的書法理論和篆刻水平,1995年擔任煙臺書協主席以後,他精心組織了幾次篆刻講座和書法理論研討會,使煙臺市的書法理論和篆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湧現出不斷在全國拿獎的書法理論家遲志邦王德志等人,還湧現出張建智、郭廣強、孫振民、王利亮、卞濤姜玉松等一大批年輕篆刻家。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書協資金多靠自籌,資金不夠時,先生就忍痛轉讓自己收藏的書畫精品求得資金暫渡難關。在自己生命垂危之時,先生留下遺囑,將自己的大部分藏品,無私地捐贈給牟平區博物館。先生還數次向有關機構捐獻現金和自己的書法作品,救助困難學生和需要幫助的人。
2007年查出胰腺癌以後,先生開始了漫長的求醫過程,但是,人生態度並沒有因為病魔的折磨而消沉。先生近些年研習隸篆,所書《石鼓文》我十分喜歡,曾想向先生求取一幅篆書墨寶留念。先生說:等我到上海做完手術,水平再提高一下再給你寫吧。2008年重陽節時,《煙臺九老書畫展》開幕,先生參加完開幕式就走了;去 年聽說先生在煙臺中醫院療養,我和一位朋友前去看他,路上我們商量,千萬不要問人家的病情。結果到了醫院以後,先生談笑風生,對於自己的病情一點也不避諱,並說胰腺癌能堅持半年就不錯了,自己已經堅持了兩年了,所賺頗多;今 年2月,煙臺書協換屆,寧蘭智先生當選為新一屆書協主席,張先生被聘為名譽主席,坐在主席台上的他已經瘦弱了許多,只聽完報告就先離開了;今 年4月,煙臺書協新一屆理事會在棲霞召開,會上向各位理事贈送了先生的書法作品集,但是先生因病未能參加,由其兒子張濤先生代為贈書並發言;一個月前,我去採訪先生的時候,先生還能躺著和我交談4個小時之久並表示自己去世以後不搞追悼會、不留骨灰,表現出高尚的精神境界;半個月前去看他的時候,先生已經蜷曲一團,精神大不如以前……
我眼看著病魔將先生的生命像絲線一樣一點點地抽去,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昨天,大霧瀰漫,朋友和書友們自發組織起來,在殯儀館為先生送行。儘管先生留下遺囑,不搞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怕的是耽誤朋友的時間和精力,先生臨終前都是為別人著想。
朋友和書友們也用自己的追悼方式證明了,張連之先生雖然走了,但是他仍然活在大夥的心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