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甫

張華甫

張華甫(1900—1929年),名明榮、華夫,化名許祖榮、王海雲,湖北巴東溪丘灣甘家坪人;畢業於湖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7年回到巴東,任國民黨巴東縣黨部籌備委員會主任,1928年,張華甫等在西陵建立黨支部,同年3月發動巴東暴動,成立巴東縣人民委員會並擔任委員長;6月,任中共沔陽縣委書記;9月,鄂西特委在宜昌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建立黨的組織和農會;1929年9月,張華甫因叛徒告密被捕,11月在興山西門壯烈犧牲。

1930年5月,紅四十九師攻克興山,給張華甫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沉痛悼念張華甫烈士。1951年,張華甫烈士的遺骸移葬興山縣烈士陵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華甫
  • 外文名:zhang hua fu
  • 別名:名明榮、華夫,化名許祖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省巴東溪丘灣甘家坪
  • 出生日期:1900年
  • 逝世日期:1929年11月4日
  • 職業:原中共巴歸興縣委書記
  • 畢業院校:湖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巴歸興根據地創始人之一
    巴東暴動主要領導人之一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介紹,英雄喋血,

人物介紹

張華甫(1900—1929年),名明榮、華夫,化名許祖榮、王海雲,湖北巴東溪丘灣甘家坪人;畢業於湖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進入國民黨湖北省黨務幹部學校學習,次年春回到巴東,任國民黨巴東縣黨部籌備委員會主任,並任教於縣立第一國小;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張組織民眾聲討,遭到盤踞巴東的川軍楊森的鎮壓。
中共“八七”會議後,張華甫根據鄂西特委的指示,派人加入神兵隊伍,開展教育爭取神兵的工作,為舉行秋收暴動籌集武裝力量。
1928年初,張華甫、黃大鵬等在西陵建立黨支部,時國民黨巴東縣縣長高安圻以籌軍餉為名,向全縣百姓強征20萬銀元,引起民憤;張華甫等抓住時機,於3月18日帶領神兵隊伍攻占巴東縣城,處決高安圻等7名縣吏,建立革命政——巴東縣人民委員會,張任委員長,人民委員會下設司法股、財政股、軍事股、宣傳股、建設股、教育股、官渡口鹽局等6股1局,掌管各項事務,保護長江交通和正當營業,廢除一切雜稅,深受廣大民眾的熱烈擁護;5月,巴東團防頭子張建威(張家彩糾集縣南各地團防及其控制的神兵約2000人反撲縣城。由於力量懸殊,張華甫被迫率眾轉移到江北農村;9月,根據鄂西特委組建紅色游擊隊的決定,張赴興山縣秘密發展黨員,建立黨的組織和農會組織,為武裝鬥爭進行各項準備工作;同年12月,鄂西特委指示在興山縣回水沱組建中共巴歸興縣委,張華甫任書記
1929年9月,興山縣長萬月凡勾結宜昌秭歸反動武裝和國民黨正規軍,準備突襲各地的黨、群組織,“圍剿”革命力量,他得悉後,立即召開緊急會議,主張先發制人,於敵人行動之前打破其“圍剿”,但他的這一正確主張未能獲得通過;結果,敵人大肆圍捕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破壞黨群組織,他亦因叛徒出賣而被捕,於11月4日英勇犧牲於興山縣城西門外,時年29歲。

英雄喋血

1929年,張華甫在興山白沙河被叛徒出賣而被捕,同年11月4日,在興山縣城西門外英勇就義,時年三十歲。1930年5月,紅四十九師攻克興山,給張華甫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沉痛悼念張華甫烈士。1951年,張華甫烈士的遺骸移葬興山縣烈士陵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