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七朝文物舊
江山。水如天,莫憑欄。千古斜陽,無處問長安。更隔秦淮聞舊曲,秋已半,夜將闌。
爭教潘鬢不生斑。斂芳顏,抹么弦。須記琵琶,子細說因緣。待得鸞膠腸已斷,重別日,是何年。
朝中措(清遐台餞別)
三湘遷客思悠哉,尊俎定常開。
雲雨未消歌伴,山川忍對離杯。
他年來此,賢侯未去,忍話先回。好在江南山色,憑時重上高台。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欄,天淡雲閒。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樓上久踟躇,地遠身孤。擬將憔悴吊三閭。自是長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爛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滿平蕪。試問寒沙新到雁,應有來書。
紈扇
紈扇本招風,曾將熱時用。
秋來掛壁上,卻被風吹動。
代表作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欄,天淡雲閒。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譯文
秋風裡枯木凋零,君山上落葉飛舞,洞庭湖水波悠悠。歌女收斂笑容,斟滿杯中酒。可我不是當年
王維渭城送別的西去之客,請不要唱這曲令人悲傷的《陽關三疊》。
酒醉後手扶欄桿舉目遠望,天空高遠,白雲悠然。被貶的南行之人還有幾人能夠回來。無語回望,暮秋的夕陽映紅了天邊,那裡應是我魂牽夢縈的京城。
⑴賣花聲: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同浪淘沙。
⑵斂芳顏:收斂容顏,肅敬的樣子。
⑶陽關:陽關,古關名,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古曲《陽關三疊》,又名《陽關曲》,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引申譜曲,增添詞句,抒寫離情別緒。因曲分三段,原詩三反,故稱“三疊”。
⑷危:高。
⑸長安:唐以後詩詞中代指京城,此指汴京。
賞析
此詞道出了謫貶失意的心情,是題詠岳陽樓的詞中頗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詞沉鬱悲壯,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畫出一幅洞庭葉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託了作者其時的悲涼心境。首句化用了
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句意。第三句詞筆轉向樓內。此時詞人正樓內飲宴,因為他的身份是謫降官,又將離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氣氛顯得沉悶。“十分斟酒斂芳顏”,說明歌妓給他斟上了滿滿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臉上沒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滿,也說明滿杯敬意。“斂芳顏”,即斂眉、斂容。寫女子之動情,可謂極宛極真,深得其妙。
四、五兩句,悽愴之情,溢於言外;百端愁緒,紛至沓來。《陽關曲》本是唐代
王維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譜入樂府時名《渭城曲》,又名《陽關曲》,送別時歌唱。其辭曰:“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所寫情景,與此刻岳陽樓上的餞別有某些相似之處。聯繫作者的身世來看,他因寫了一些所謂反戰的“謗詩”,被從與西夏作戰的前線撤了下來;此時他不但不能西出陽關,反而南遷郴州。這兩句熔自我解嘲與譏諷當局於一爐,正話反說,語直意婉,抒發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過片承“酒”而來,將視界再度收回樓前,寫詞人帶著醉意憑欄獨立。仰望天空,只見天淡雲閒;回首長安,又覺情牽意縈。濃烈的抒情中插入這筆寫景,使感情更為頓宕,深得迴旋紆迴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極工。不言醉臉、醉眼、醉手,而言醉袖,以衣飾代人,是一個非常形象的修辭方法。看到衣著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們的想像,更易產生美感。從結構來講,“醉袖”也與前面的“十分斟酒”緊相呼應,針線亦甚綿密。“天淡雲閒”四字以淡語、閒語間之,使全詞做到了有張有弛,疾徐有致。由於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揚起,便能激動人心。“何人此路得生還”,完全是口語,但卻比人工鍛鍊的語言更富有表現力。它概括了古往今來多少遷客的命運,也傾吐了詞人壓胸底的心聲,具有悠久的歷史感和深刻的現實性,負載著無盡的悲哀與痛楚。
結尾兩句筆鋒一轉,又揭示內心深處的矛盾。這裡的結句用的是宋人獨創的脫胎換骨法。費袞說此詩用白樂天《題岳陽樓》詩“換骨”。所謂換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換之“(釋
惠洪《天廚禁臠》)。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詞人對故鄉的眷戀,對遭貶的怨憤,對君王的期待,和盤托出,意蘊深厚。
這首詞在內容層次上有很大的跳躍,但結構安排自然得體,了無痕跡。全詞起伏跌宕,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內心複雜的感情,深沉真切,動人心魄。這是一首格調很高、有較強感染力的好詞。
創作背景
張舜民做過監察御史,曾因黨爭遭貶遷。這首詞是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豐六年)作者被貶官郴州途中,登臨岳陽樓時所作。據張舜民《畫墁集》卷八《郴行錄》:“辛卯,登岳陽樓。”詞即作於此時。
事跡
張舜民是陝西路邠州人,約在宋神宗年間中進士。為人正直,敢直言,善於書畫。後隨
高遵裕西征靈夏,無功而還,他作詩嘲諷有"靈州城下千株柳,總被官軍斫作薪"及"白骨似沙沙似雪,將軍休上
望鄉台"(《西征途中二絕》)等句,因遭轉運判官
李察劾奏,貶為監
郴州酒稅。其後位漸通顯,而議論雄邁,氣不少衰。
晁公武稱其"文豪重有理致,而最刻意於詩"。晚年作樂府百餘篇。自序中說:"年老耳順,方敢言詩,百世之後,必有知音者。"其代表作《打麥》吸取民間樂府手法,描述四月麥熟田家辛勤收割的勞動場面,並揭露
官賦剝削造成的不平等現象,具有較深的現實意義。
藝術造詣
張舜民生平嗜畫,題評精確。雖南遷羈旅中,每所經從,必搜訪題識。東南士大夫家所藏名品,悉載錄中。亦能自作山水,有自題扇詩云“忽忽南遷不記年,二妃祠外橘洲前。眼昏筆戰誰能畫,無奈霜紈似月圓。”又題鄧正字家劉明復《秋景》,末句云:“我有故山常自寫,免教魂夢落天涯。(見《畫繼》)
張舜民的詞作與
蘇軾風格相近,所以有的作品被人誤為蘇詞。宋人周紫芝《書張舜民集後》說:"世所歌東坡南遷詞,'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二語,乃舜民過岳陽樓作"。張舜民生平愛畫,且題評精確。雖南遷羈旅中,所經各地也必搜訪題識,東南各處士大夫家所藏名作,全被載錄。亦能自作山水。其文集今存《
畫墁集》8卷,補遺1卷,有《
知不足齋叢書》本及《叢書集成》本。詞存四首。以《
賣花聲》為最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