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民

張祥民

張祥民,男,1962年11月16日生。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3年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1994年於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1986年7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國家色譜研究中心工作;1994年7復旦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工作,後留復旦大學化學系工作至今。1996年晉升副教授,1999年晉升教授。2004在德國Tuebingen大學作為客座教授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承擔了國家“973”項目中蛋白質組學新方法、新技術研究課題,主持承擔了“蛋白質組二維色譜分離新方法研究”、“植物釋放的抗病化學信號物質分離鑑定“等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美環境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八五”、“九五”、“十五”攻關項目等二十餘項。近期著重研究建立蛋白質多維分離方法及其生物質譜聯用進行線上鑑定的新技術平台;研究植物等生物體釋放的化學信號物質;晶片微通道色譜和電泳2D分離新技術等。已培養招收研究生26名,其中博士生(包括碩博連讀生)14名。榮獲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稱號。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1983年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1994年於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1986年7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國家色譜研究中心工作;1994年7復旦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工作,後留復旦大學化學系工作至--。1996年晉升副教授,1999年晉升教授。2004在德國Tuebingen大學作為客座教授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
學術兼職
中國色譜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蛋白質組學會理事;上海市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色譜》雜誌編委等。

研究方向

現代色譜、電泳新方法、新技術、新儀器。多維分離、生物質譜鑑定新方法、新技術;現場測試色譜儀與新技術;微晶片與陣列分離新技術;雷射誘導螢光檢測技術;生物標誌物發現與化學信號物質;蛋白質組學,中藥與天然藥物研究等。

主要貢獻

在基礎理論和創新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主要包括:色譜理論方面,在國際上(1)首次發現了色譜學上同族化合物的分簇現象,提出了多柱系統理論;(2)第一次建立了氣相色譜-液相色譜保留值換算理論模型;(3)首次建立色譜理論模型並實驗測定了106種多氯聯苯化合物的辛醇/空氣標準分配係數。在創新技術、新原理研究方面(4)建立了多個新型多維色譜分離系統,發明了並行陣列色譜與電泳高通量多維分離系統新技術,使蛋白質組等樣品的分離效率提高10-20倍;(5)研製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攜帶型快速氣相色譜儀,首創柱上加熱、微型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等創新技術;(6)首次研製出了sol-gel高強度毛細管液相色譜柱技術和530微米毛細管大口徑整體柱與富集柱製備技術;(7)發明了基於液體熱膨脹原理的高精度梯度微流泵,將在生物色譜、蛋白質組學多維分離方面發揮重要作用;(8)發現了水楊酸甲酯等數種植物間傳遞的誘導抗性信號分子物質,是潛在生態農藥製劑;發現、確認了多種醛、酮及胺基酸等標誌物與肺癌、乳腺癌、糖尿病等疾病的密切關係,發展了快速、高靈敏度的測定新技術、新方法;在疾病診斷、普查方面具有重要意義;(9)在肝臟蛋白質組研究方面,首次分離、鑑定了人肝組織中數千種蛋白質;(10)建立了多維液相色譜平台技術,首次獲得了多種中藥及複方藥物的兩維色譜“超清晰”精密指紋圖譜,在藥效物質基礎、藥理研究方面有重要價值。
論文著作
已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學術專著等4部。其中SCI源文章65篇,包括Analytical Chemistry,Proteomics,Electrophoresi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Rapid Communication of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Chromatographia, Analytica Chimie Acta等其它國際核心期刊。國際引用100餘次。申請9項技術發明專利,已經獲得6項專利授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