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睢陽齒

張睢陽齒

張睢陽齒是漢語辭彙,取典於唐朝時期張巡守城衛國心切,牙齒皆被咬碎。比喻對敵人切齒地痛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睢陽齒
  • 外文名:zhāng suī yáng chǐ
  • 解釋:比喻對敵人切齒地痛恨
  • 出處:〈新唐書·張巡傳〉
睢陽齒(張睢陽齒)
1.安祿山叛亂時,唐睢陽張巡誓死守城,每戰大呼,眥裂血流,齒牙皆碎。及城陷賊將尹子奇謂巡曰:"聞君每戰,眥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視其齒存者不過三數。見《舊唐書·張巡傳》。後因以為忠義的典型。
讀音]:Zhang suiyang chi[釋義]:唐代張巡睢陽督戰,罵賊而嚼齒皆碎的故事。比喻對敵人切齒地痛恨,也指節操忠貞不渝。
[出處]:〈新唐書·張巡傳〉載:尹子琦睢陽,城陷。“子琦謂巡曰:‘聞公督戰,大呼輒背裂血面,
嚼齒皆碎,何至是?’答曰;‘吾欲氣吞逆賊,顧(只是)力屈耳。’”
南 宋文天祥〈正氣歌〉有句:“為睢陽齒,為顏常山舌。”表達了文對蒙寇切齒的痛恨和忠
貞不渝的浩然正氣。
[附:顏常山簡介]
顏常山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顏常山本來是安祿山的部下,安祿山叛亂後,顏因為力量不
夠,假裝投降,鎮守常山(今河北正定),後招募兵馬,攻占井陘關,斷安祿山退路。安怒,派
史思明圍常山,顏杲卿被抓。安責問顏背叛他。顏說“我世為唐臣,常守忠義,怎么會跟一個牧
羊羯奴叛亂。”安大怒,命令割掉顏的舌頭,顏仍大罵不止,直至氣絕。顏忍斷舌之痛,堅貞不屈,
誓不降賊,慷慨赴義,節同堂弟真卿,堪比日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