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珍(商南縣茶葉站站長)

張淑珍(商南縣茶葉站站長)

張淑珍,女,河南太康縣人,1937年4月生。高級農藝師,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商南縣茶葉站站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淑珍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太康縣
  • 出生日期:1937年4月
生平,貢獻,榮譽,

生平

張淑珍一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帶著她們兄妹5人逃荒討飯。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送她上學,1961年畢業於西北農業學院林學系後,畢業時組織上分配她到陝西省林業廳樓觀台苗圃,而她要求到艱苦的地方去給人民做事,和未婚夫兩個志同道合的熱血青年一起被分配商洛地區商南縣林業站。1967年,獲得苗圃作南茶北引成功。1970年,張淑珍到浙江紹興縣參觀,那裡的民眾在荒山上種茶,茶葉收入占到農民總收入的80%。她把自己的想法寫成報告送給縣委。經過調查論證,縣上制定了全縣發展茶葉的規劃,並召開了商南縣第一次茶葉工作會議。縣上動員萬名勞力開挖茶園,茶園很快發展到2.7萬畝。1975年,張淑珍領導的茶場首次向國家繳售商品茶250公斤,結束了商南縣不產茶的歷史

貢獻

張淑珍研製出具有商南特色的“商南泉茗”,1988年獲陝西省優質產品獎,1992年獲“中國西部名茶”《陸羽杯》獎。“商南富茶”和“商南珍眉茶”,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張淑珍組建了“商南縣茶葉聯營公司”。至1998年底,全縣茶園發展到4萬多個,茶場發展到70多個,並發展了2400多個種茶戶。茶農戶收入超萬元的20戶,超5000元的100多戶,超千元的2000多戶,茶葉站人均向國家交稅近萬元。2002年以來,張淑珍4次帶領技術人員到福建學習烏龍茶的栽培、製作方法,回來後在大坪等地建立了無性系烏龍茶大棚育苗基地,去年研製的1500公斤“商南烏龍”叫響市場,使茶園由一季采變為春、夏、秋三季采,增加了茶農的收入。他們還引進龍井鐵觀音、安吉白等名貴茶苗,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現在,商南茶已形成炒青、泉茗、仙茗、烏龍四大類30個系列。

榮譽

1983年、1984年,張淑珍連續兩年被評為商洛地區“三八紅旗手”,同年評為“中國科協農村科普先進工作者”和“陝西省勞動模範”,被陝西省婦聯授予“省三八紅旗手”;1986年被評為“陝西省農村科技先進工作者”;1987年被評為“省科協先進工作者”,1980年和1985年連續兩屆被選為陝西省第六次、第七次婦代會代表;1986年6月、1987年6月先後兩次出席中共陝西省代表會議;1987年10月選為中共“十三大”代表,並出席了大會;1992年國家科委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國務院頒發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1年被中共陝西省委、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被評為“陝西省三秦巾幗十傑”;1996年被評為“全國十傑扶貧狀元”。2010年她的動人事跡被改編成電影《北緯三十三度》,供世人學習和敬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