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永賀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任職:北京環衛集團二清分公司員工
- 榮譽:北京市勞動模範
個人簡介,人物事跡,
個人簡介
張永賀根據雨季作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大膽創新:到了雨季,是填埋作業問題最多、最令人頭疼的時候。大雨過後填埋區作業面泥濘,垃圾運輸車輛無法正常駛入填埋區,只能靠推土機將垃圾一點點往裡推,既費工費時又容易使車輛“拋錨”。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張永賀集思廣益,把雨天人們出門要打傘、穿雨衣的常識套用到填埋作業中去,在下雨前給作業平台穿上“雨衣”,同時吸取全國各填埋場運行管理經驗,結合安定衛生填埋場實際,本著“垃圾作基,築堤為路,以路分區,兼作平台”的原則,採用分區堤壩與臨時道路相結合的方法,實現分區填埋。分區路堤起到隔離作業單元區與非作業單元區的作用,實現清污分流,與膜覆蓋方案共同使用,建立了雨季施工平台,最大程度減少滲濾液產生量。同時在下一次重新分區時路堤在原來基礎上繼續加高,有效防止了垃圾沉降引起的道路塌陷,保證雨季車輛通行,改善了作業環境。切實解決了雨季填埋作業難的問題。張永賀和他所在的生產運行班通過默默無聞的工作,為首都北京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做出了努力。因此,其生產運行班被共青團北京市委授予“青年文明號”的稱號,並且連續三年被集團公司評為“先進班組”,張永賀被上級連續授予“先進個人”和“生產標兵”的等稱號。
人物事跡
安定衛生填埋場採用橫豎立體模式對堆體填埋氣進行收集,在中國屬首例,該方案雖能最大限度收集堆體內填埋氣,同時起到滲濾液導排層作用,但橫向收集管被滲濾液堵塞無法發揮作用,長久以來是一個最大的難題,由於收集系統是一個相互貫通、相互影響的複雜結構,橫向收集管的堵塞會造成整個系統的無法發揮作用,嚴重影響了沼氣的再利用。為解決這一問題,張永賀提出利用管道內水重力流形成負壓的虹吸原理使積存的滲濾液從每一個監測站旁的液位監測井自流,並通過閥門調節壓力對流量進行控制。為了加強清堵效果,他組織班組成員共同討論,最終決定將每一個收集站處開設旁通管,並安裝閥門進行控制,將氣管內淤積滲濾液單獨導出,恢復導氣管功能。隨著大量的滲濾液從氣管中導出,堆體內填埋氣得到充分的收集利用,收集量翻了一翻。旁通改造結合虹吸自流的方案,即節約了購置多個防暴泵抽排的高昂成本,又簡單易行、節約人力、效果明顯,完善了橫豎收集系統的設計不足。通過整體配合調整,使安定填埋場長久以來氣頂水造成的井噴難題完全解決,填埋氣收集量從450m3/h提高並穩定保持在900m3/h,為熱能利用提供了保障,為垃圾填埋場經濟循環解決了先決條件。此後,張永賀又吸取焚燒廠餘熱利用的方案,在安定衛生填埋場填埋氣燃燒火炬頂端安裝熱交換循環水套,不僅解決了車間的供暖問題,免去了冬季使用柴油鍋爐供暖的能源消耗,而且將熱力引入滲濾液進水池,通過閥門靈活控制進水溫度,解決了冬季由於滲濾液進水溫度低造成的設備停機故障,使填埋場走向以廢治廢、經濟循環、能源自給自足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2005年9月,隨著雨季作業進入收尾階段,填埋場卻迎來了更緊迫、更艱巨的任務。首先是按照填埋工藝的要求需用大量土方對二層堆體進行黃土覆蓋。其次根據上級指示緊急搶運大興陳腐垃圾並做好填埋處理。再次南宮、馬家樓轉運需要日處理的垃圾填埋工作仍要照常進行。填埋場原設計為垃圾日填埋700噸的處理量,一下子就要成倍增加至4000餘噸,其工作任務的艱巨性和繁重性不言而喻。在這難以想像的困難面前,張永賀沒有退縮,而承擔起了重任。他首先對人員、機械進行了重新調整,合理安排生產班次,做到好鋼用在刀刃上。在張永賀同志的指揮和帶領下,生產運行班的小伙子們連班工作人不離車。他們放棄了雙休日、節日與家人朋友團聚的機會,憑著強烈的責任心與使命感按照工藝要求出色的完成了生產任務。他們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相當於往年需要12個月才能完成的填埋量,創下了建場以來垃圾填埋處理量的新高。2006年上半年為達到環境友好型設施要求,進一步提高無害化、科學化管理水平,安定衛生填埋場再次提高自身標準、查漏補缺。堆體側滲問題是大多數填埋場遇到的最頭痛的問題之一,解決不好即影響垃圾堆體的穩定,也將對終覆蓋植被和周邊環境產生影響,張永賀根據多年工作實踐聯繫填埋場縱向防滲雨污分流原理,大膽提出採用坡體防滲層上下雙導排的方案,除按工藝要求在防滲層上部鋪設導排層導排地表徑流外,還在坡體未做防滲前按魚骨型分布鋪設石籠和塑排籠用於導排土層空隙內滲透的滲濾液,完善堆體終覆蓋工藝方案,解決邊坡側滲問題。經反覆實驗,效果明顯,解決了這一長期困擾填埋場的問題。張永賀在工作中不斷鑽研,使其成為了一名懂行的能工巧匠,對填埋工藝提出多處創新和改進。填埋現場作業採用膜覆蓋方式,即節約了覆蓋土使用量,又有效的阻擋雨水滲入;不僅減少了堆體內天池的產生數量和面積,而且降低了填埋作業暴露面積,同時大大控制了臭氣的產生對環境的影響,得到北京市區、周邊居民及集團領導的好評。在建設部組織的全國衛生填埋場等級評定中,安定垃圾衛生填埋場代表北京市參加等級評定工作,受到建設部專家的一致好評,並評為國家一級衛生填埋場,專家一至讚揚安定衛生填埋場是全國衛生填埋場的典範。
張永賀是生產運行班的管理者,是決策的執行者和組織者,他的工作熱情和責任心體現在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基礎管理工作是要常抓常管的,填埋工藝運行情況、車輛機械設備的運行情況、安全生產設備維修保養等這些工作內容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他常說:“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敢說敢管就是能力。” 為了進一步嚴格管理制度,他主動與領導協商對現有管理制度進行補充和修改。對於《考勤制度》《工種考核制度》《安全操作制度》《車輛機械保養制度》等管理都有了詳細的劃分和明確的規定,逐項嚴格考核,有獎有罰獎罰分明,使班組的基礎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範化、人性化。2006年11月17日,機手付延作同志反映學員在填寫壓實機工作小時中有誤差,班前會上張永賀指出路單和票據是直接反映車輛運行動態的原始依據,失去了準確性就是對工作、對國家不負責的表現,並再次強調了問題的嚴重性。在他的督促下,幫助學員利用下班時間把所有誤差票據及時更正,同時對該學員做出停車兩天的處理。這樣既體現了制度的嚴肅性又起到了教育大家的目的。九月份填埋場二層護坡工程開始進入緊張地施工階段,既要做到垃圾處理日產日清,又要保證施工用土到位。不僅工作量大而且加上機械不斷老化影響了工作進程。其中有兩台推土機急需底盤大修。機手沒有推土機猶如戰士手中沒槍沒無參戰一樣。在時間緊任務急的情況下,張永賀徵求領導同意提出“保任務大修推土機”的提議。他一方面選用精兵強將充實生產一線保任務,另一方面組織修理工對兩台推土機進行緊急搶修。他的身影總是出現在搶修現場,有時還在又髒又臭的推土機里鑽上鑽下,陪同修理人員夜以繼日加班加點。在他的帶動和感召下,全體參戰人員齊努力共創佳績,原本兩周時間完成的任務,只用了五天的時間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