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是200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氏醫通
- 作者:[清] 張璐,王興華
- 出版時間:2006年12月1日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081214
《張氏醫通》是200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張氏醫通》,清·張璐撰,十六卷,刊於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系一部以雜病為主的綜合性醫著,初名《醫歸》,為反映張氏學術思想的代表著作。體例仿王肯堂《證治準繩》,分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疾病證治,並附驗案。卷一至...
《張氏醫通》是200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張氏醫通》是清代初期著名醫家張璐的代表性著作他“博採眾長,貫以己意”,詳細論述各種疾病的辨證論治和方藥套用。以內科為主,兼及外科、皮膚科、五官科、婦科、兒科等。由於他是一位有60多年臨床經驗的醫學大家,而且才學兼備,所以能以理論聯繫...
《張氏醫通纂要》是清代張璐原撰,日本滕謙齋編校的一本臨證綜合類著作,初刊於日本安永五年(1776),不分卷。內容簡介 全書輯錄《張氏醫通》三百餘種病證,包括內傷、瘡瘍、婦科、兒科等。每證從病因病機、脈證、方藥及兼變證治療等方面予以闡述。版本信息 現存日本安永五年定榮堂鳥飼昭浪華書肆積玉圃刻本...
《張氏醫通·比對與新用》是2014年貴州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 張璐。內容簡介 《中醫古籍臨床比對與新用叢書(第1輯):張氏醫通比對與新用》原著為清代張璐著。前十二卷論病,包括內、外、婦、兒及五官等科,後四卷論方,共分94門,祖方一卷,專論方祖源委,分析其配伍、功能與治療之證。另...
張氏醫通精要 《張氏醫通精要》是貴州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艷婷,梁曉崴
《張氏醫書七種》是清代張璐等撰的一本綜合性著作,初刊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內容簡介 本叢書中有五種為張璐所撰,即《張氏醫通》十六卷、《本經逢原》四卷、《傷寒緒論》二卷、《傷寒纘論》二卷,以及《診宗三昧》。另二種為《傷寒舌鑒》一卷,張登撰,載一百二十多幀舌苔圖;《傷寒兼證析義...
當歸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五。主治口舌生瘡,牙根毒發,大便秘結。組成 當歸、赤芍各一錢,川芎五分,大黃三錢,甘草(生)五分。用法用量 上為散,加生薑一片,水煎服。主治 口舌生瘡,牙根毒發,大便秘結。附方 名稱:當歸散 組成:當歸一兩(銼,微炒),黃連三分(去須,微炒),桂心三...
化斑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五。具有消斑起痘之功效。主治痘與斑夾出。組成 黑參二錢,鼠粘子一錢,柴胡八分,荊芥、防風各六分,連翹七分,木通八分,枳殼七分,蟬蛻五分,生甘草四分,燈心二十莖,淡竹葉十五片。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每日二三次。功用 消斑起痘。主治 痘與斑夾出。附...
附子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六。主治中風手臂不仁,口面喎僻。組成 麻黃、附子、細辛湯、乾薑、桂心、人參、防風、川芎、羚羊角。用法用量 上為散。水煎,加竹瀝,日服一劑。主治 中風手臂不仁,口面喎僻。附方 名稱:附子散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狗脊(去毛)各一分,山芋,熟乾地黃(...
甘桔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五。主治麻疹咽痛,口舌生瘡。組成 甘草、桔梗、山豆根、黑參、鼠粘子、荊芥等分,麥門冬倍用。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主治 麻疹咽痛,口舌生瘡。附方 名稱:甘桔湯 組成:甘草、桔梗、牛蒡、荊芥、玄參、天花粉 主治:痘疹,咽喉痛 出處:《痘疹仁端錄》功用:清...
三黃梔子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六。具有散郁泄熱之功效。主治熱病時疫,頭痛壯熱。組成 黃連(酒煮)、黃芩(酒炒)、大黃(酒浸)、梔子、豆豉。功用 散郁泄熱。主治 熱病時疫,頭痛壯熱。方義 方中梔子、豆豉相伍,清宣鬱熱;黃連、黃芩、大黃相合,則清熱瀉火解毒之力更強,酒制則兼入血分,...
歸芪飲,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五。具有益氣補虛,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腦疽背癰,毒盛焮腫,及虛入肛門發毒瘡瘍作痛隱隱,氣虛不能焮發,而色變紫黑者(《醫林纂要》)。別名 四神湯(《瘍醫大全》卷二十三)、回毒金銀花湯(《醫林纂要》卷十)、四仙飲(《成方切用》卷十一)組成 當歸八...
傳屍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三。具有補虛勞、殺勞蟲、滋津液、生肌肉之功效。主治傳屍勞瘵,初起元氣未敗者。組成 鰻鱺魚(半斤外者)七條。用法用量 甑中先鋪薄荷葉四兩,入鰻在內,摻乾山藥粗末斤余,鍋內入去心百部一斤,煮三炷香,候鰻爛極去薄荷,取鰻與山藥連骨搗爛,焙,為末,煉...
蒼朮柴胡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五。具有清濕熱之功效。主治瘴瘧。組成 柴胡一錢半,知母、蒼朮(泔制,炒黃)、黃芩(酒炒)、葛根、陳皮、半夏、川芎各一錢,甘草(炙)七分,生薑三片,烏梅肉一個。用法用量 水煎,清晨服。功用 清濕熱。主治 瘴瘧。文獻摘要 《張氏醫通》:“蒼朮柴胡湯,治...
赤金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五。具有染須黑潤不燥,久不傷須之功效。主治須白。組成 紅銅落(打紅銅器落下者,滾水淘淨,銅勺中灼赤,米醋煅七次)三錢,川五倍(如菱角者佳,碎如豆粒,去末,無油鍋內炒,先赤煙起,次黑煙起,即軟如泥,若不透則不黑,又不可太過則須色綠。第一要...
安蛔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四。具有清熱安蛔之功效。主治吐蛔熱證,色赤成團而活者。臨床上用於治療膽道蛔蟲,腸寄生蟲性腹痛。組成 烏梅肉三錢,黃連、蜀椒、藿香、檳榔各一分,胡粉、白礬各半錢。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服三四錢,水煎如糊,空腹服。功用 清熱安蛔。主治 吐蛔熱證,色赤成團者...
參苓琥珀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四。具有益氣活血,清熱通淋之功效。主治小便淋澀,莖中痛引脅下。組成 人參、延胡索各五錢(15g),丹皮、茯苓各四錢(12g),川楝子(煨,去皮核)、琥珀各二錢(6g),澤瀉、當歸梢、甘草梢(生)各三錢(9g)。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服四錢,長流水煎,去滓...
蘆吸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三。具有溫肺化飲,化痰平喘之功效。主治冷哮寒嗽,喘促痰清。症見咳喘不能平臥,咯痰不多,形寒肢冷,氣短乏力,溲清便溏。組成 款冬花、川貝母(去心)、肉桂、甘草(炙)各三錢(9g),鵝管石(煅)五錢(15g)。用法用量 上為極細末。以蘆管吸少許,噙化咽之...
決明雞肝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五。具有養肝明目之功效。主治小兒疳積害眼,及一切童稚翳障。組成 決明子(曬燥,為極細末,勿見火)、騸雞肝(生者,不落水)。用法用量 將雞肝搗爛,和決明子末,小兒每服一錢(3g),大者二錢(6g),研勻,同酒釀一杯,飯上蒸服。功用 養肝明目。主治 小兒...
龍膽飲,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五。具有清濕熱,通二腸之功效。主治肝經濕熱,目赤腫痛。臨床上用於治療肝膽實熱引起的各種目赤腫痛性疾病。組成 黃芩、犀角、木通、車前、黃連、黑參各一錢,梔子(炒黑)、大黃、芒消各一錢半,龍膽草、淡竹葉各八分,黃柏(酒炒黑)五分。用法用量 水煎。食後分二...
麻黃定喘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三。具有清化熱痰,宣降肺氣,平喘降哮之功效。主治寒包熱邪,哮喘痰嗽,遇冷即發;寒滯鬱熱,逆滿喘急,脈浮緊數者。歌訣 麻黃定喘湯半夏,厚朴杏仁款冬花;黃芩甘草桑白皮,蘇子服用咳喘罷。組成 麻黃(去節)、厚朴(姜制)各八分(12g),杏仁(泡,去皮尖,研)...
大補黃庭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三。具有健脾益氣之功效。主治虛勞,食少便溏,不宜陰藥者。組成 人參、茯苓各一兩(30g),山藥二兩(60g)。用法用量 為細末,以鮮紫河車一具,用水稍加白蜜,隔水熬膏,和藥末為丸,每服三錢,空腹淡鹽湯送下。功用 健脾益氣。主治 虛勞食少便溏,不宜陰...
蒼朮芩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五。具有化濕熱之功效。主治瘴癘濕熱。處方 蒼朮(泔制,炒黃)1錢半,黃芩(酒炒)1錢,黃連(薑汁炒)1錢,木香1錢,枳實1錢,半夏(姜制)1錢,柴胡1錢,升麻1錢,川芎1錢,厚朴(姜制)1錢,桔梗1錢,木通1錢,甘草(炙)7分,生薑3片。功能主治 瘴...
《張璐痰飲水濕證治心法》是2021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張璐,字路玉,號石頑老人,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初三大名醫之一,著有《張氏醫通》等著作。張氏十分重視對痰飲水濕病證的辨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病因病機、分類、論治等方面多有闡發,值得後世學習研究。本書對《張璐醫學全書...
參歸三聖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三。具有補氣養血,和營通絡之功效。主治風中血脈,左半肢廢,口目左貳,參歸三聖散 歌訣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煎去滓。早暮各一服。用法用量 補氣養血,和營通絡。製法 風中血脈,左半肢廢,口目左貳,左半肢廢,氣血不能運行,延胡耗血,胡敢輕試,必...
濟生腎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六。具有溫腎化氣,利水消腫之功效。主治腎陽不足、水濕內停所致的腎虛水腫、腰膝疲重、小便不利、痰飲咳喘。組成 肉桂,附子(制),牛膝,熟地黃,山茱萸(制),山藥,茯苓,澤瀉,車前子,牡丹皮。用法用量 口服。丸劑: 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
射干消毒飲,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五。主治麻疹咳嗽聲瘠,咽喉腫痛。組成 射干、黑參、連翹、荊芥、鼠粘子各等分,甘草減半。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主治 麻疹咳嗽聲瘠,咽喉腫痛。重要文獻摘要 《張氏醫通》:“射干消毒飲,主治麻疹咳嗽聲喑,咽喉腫痛。射干、黑參、連翹、荊芥、鼠粘子各等分,...
醫宗必讀 處方 瞿麥穗、木通(去皮)、梔子(去殼)、黃芩、連翹、甘草、枳殼(去瓤)、川楝子(去核)、歸尾、桃仁(去皮尖,炒)、山楂各等分。製法 上為末。功能主治 (疒貴)癃疝,內有膿血,小便不通。用法用量 每服3錢,燈心、車前草煎湯,空心調下。摘錄 《醫宗必讀》卷八 張氏醫通 組成 瞿麥穗...
來源於《張氏醫通》卷十五的一款方劑 本詞條缺少概述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犀角消毒飲是來源於《張氏醫通》卷十五的一款方劑,主治痘瘡發疔,胃熱咽腫,便秘。中文名 犀角消毒飲 藥物組成 犀角7分,連翹1錢 處方來源 《張氏醫通》卷十五 方劑主治 痘瘡發疔,胃熱咽腫 ...
《痧症指微》是清代釋普淨撰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成書予清道光元年(1821)。內容簡介 本書首列《張氏醫通》番痧論,後分上部、中部、下部、重症、危症、復發、經穴圖、頭面部、胸腹部、背部、手部、足部等,分述其證治,再列方中引用藥性考。其論痧症,皆據其臨證表證類分,並介紹針刺、溫灸、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