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症指微》是清代釋普淨撰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成書予清道光元年(1821)。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痧症指微
- 作者:釋普淨
- 創作年代:清代
- 類別:溫病類
- 卷數:一卷
《痧症指微》是清代釋普淨撰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成書予清道光元年(1821)。
《痧症指微》是清代釋普淨撰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成書予清道光元年(1821)。內容簡介本書首列《張氏醫通》番痧論,後分上部、中部、下部、重症、危症、復發、經穴圖、頭面部、胸腹部、背部、手部、足部等,分述其證治,再列方中引...
痧症指微集 《痧症指微集》是清代管頌聲撰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刊於清鹹豐二年(1852),不分卷,後輯入《痧法備旨》。內容簡介 詳列多種痧症證治,按症標名,按穴施治,於治法則詳於針灸。書末附銅人圖。版本信息 現存清鹹豐二年蒼溪管氏刻本。
《七十二種痧症救治法》是近代陳景歧編著的一部溫病類中醫著作,成書於1935年。內容簡介 該書選輯《痧症指微》、《痧症全書》及《痧症匯要》三書,重新編次而成。全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為痧症總論,記載辦痧、治痧以及用藥,其中間附陳氏見解;中編介紹七十二種痧症的具體治療;下編為藥方備要,分設痧症...
又稱痧氣、痧脹。臨床上以突然頭暈,頭痛,脘腹脹悶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四肢攣急,甚至昏厥,唇甲青紫,或於肘窩、腋窩、頸前兩旁出現青紫痧筋為特徵。常見於夏暑季節,其他季節也偶有發病。必須及時救治。治宜以逐穢、祛暑、化濁、開竅、除濕為原則。病因 常見的痧症有:1.熱痧 由於暑熱穢濁內阻,...
《痧脹玉衡書》是清代郭志邃撰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成書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內容簡介 上卷載痧脹發蒙論、痧脹要語及痧脹脈法;中卷列各痧症症狀,並附以治療驗案;下卷列各痧症備用要方。書中詳載刮痧之法及放痧十法,所載方藥包括湯、丸、丹、散各劑凡五十六方,便用七方及絕痧方,收錄治痧藥...
按脊療法是以手指按壓脊柱及其兩旁的穴位,以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一般常選用督脈穴或夾脊穴。按脊療法臨床套用廣泛,古代文獻中屢有記載。如清代沈金鱉《雜病源流屢燭·痧脹源流》:“若犯痧,先循其七節骨縫中,將大指甲重掐入,候骨節響方止。”所取督脈穴位,既可在上下椎棘突之間定位,也可在棘突高起處...
《晰微補化全書》是清代郭鐿撰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成書於清鹹豐十年(1860)。內容簡介 卷上設總論、痧症誤症當明經絡說、治痧當分表里、症見原十指等諸篇,卷下設痧症妙諦、人像圖、十六證大痧等篇。本書重視痧症與經絡的關係,認為辨痧需明辨經絡;治療除常規的刺血、刮痧、防痧外,還需分經絡辨治。
【處方來源】方出《痧脹玉衡》卷上,名見《痧症全書》卷下。【方劑主治】痧症類傷寒。【用法用量】水煎,微溫服。臨床套用 痧症類傷寒:車文顯次子,惡寒發熱12日,昏迷沉重,不省人事,適余至鄉,延余診之。見其面色紅黑,十指頭俱青黑色。六脈洪數。皆曰新婚燕爾,症必屬陰。余曰非也。若以陰治,一用...
巫事行完後,巫醫一般都要給病人服用自己配製的藥,或內服,或外敷,或捻痧,或推摩,或整骨,或囑病人家屬給患者何藥何物、禁忌什麼。還要在門口掛著紅、綠、黃三色紙符於大門外,禁止他人進家門,禁4天才結束。巫醫常治的病症一般為燒傷、燙傷、異物卡喉、跌打腫痛、各種病症、各種驚風、難產、羊癲風、精神病...
氣微,味苦、微澀。樹皮較薄,邊緣略向內卷,外表面有較多橢圓狀突起的皮孔。以皮厚、苦味濃、無碎雜物者為佳。顯微鑑別根皮橫切面:木栓層為5-12列切向延長的木栓細胞,皮層有石細胞單個或成群散在,內側石細胞群斷經排列成環,石細胞長圓形或類圓形,長徑64-100μm,直徑32-50μm,壁厚8-16μm。韌皮部...
《齊氏醫案中醫經典文庫》:“痧毒入腎,則腰痛不能俯仰,若誤飲熱湯、熱酒,必然煩躁昏迷,手足搐,舌短耳聾,垂斃而已。右陶治黃敬宇內室,腰中大痛,強硬如板,誤飲熱酒,發熱煩躁,昏沉痰壅。左尺虛微,右尺洪實,脈且歇指。此痧中於腎也。刺腿灣痧筋,僅有紫黑血點不流,用降香桃花散,微冷服,...
頃刻而起,危急之症,痰在喉中作響,響如打鼾,舌白而不腫,諸書皆稱肺絕不救。蓋緣誤服寒涼之藥以致死耳。桂薑湯服後立愈。桂薑湯:治喉痹頃刻而起,毫無別恙者,此虛寒陰火之症。肉桂、炮姜、甘草各五分,共歸碗內,取滾開水沖入,仍將碗頓於滾水內,服藥口許,慢慢咽下,立愈。或以生附子切片,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