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方新編

《驗方新編》,方書,8卷。清代鮑相璈(雲韶)輯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本書於內科雜病、婦兒外科、急救、食療及時疫等無所不及,分九十九問六千餘條,選錄歷代醫家的醫論與治驗,收載民間習用驗方、單方,價廉、簡便、效驗,是一部醫方為主、合參醫論的醫著。以外治居多,而內治諸方亦斟酌入選,惟藥性未能盡諳。

基本介紹

  • 書名(異名):《驗方新編》
  • 作者:鮑相璈(雲韶)
  • 成書年代:清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成書背景,流傳版本,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成書背景

鮑氏早年廣求良方,或見於古今醫籍,或親友所傳閱,皆不遺餘力,廣求而手錄之,分門別類,刪其不甚經驗者,歷經二十餘年而撰成本書。

流傳版本

本書流傳頗廣,版本甚多。現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廣州海山仙館刻本、鹹豐四年(1854)善成堂刻本、同治元年(1862)海山仙館刻本、光緒元年(1875)長白紀葛氏刻本等四十餘種刊本,近有商務印書館鉛印本。

作者簡介

鮑相璈,宇雲韶,清代湖南善化(今長沙)人。約生活於道光至鹹豐年間,曾任職廣西省武宣縣。鮑氏自幼愛好醫藥之學,心存濟世救人之志,自謂:“余幼時,見人有良方,秘而不傳世,心竊鄙之。因立願廣求,不遺餘力,或見於古今之載籍,或得之戚友之傳聞,皆手錄之。久之,薈萃甚富,各門俱備,乃刪其不甚經驗及數方相同與貴藥不能力致者。今之所存,期於有是病即有是方,有是方即有是藥,且有不費錢而其效如神者,雖至窮鄉僻壤之區,馬足船唇之地,無不可以倉卒立辦,頃刻湊功。”(《驗方新編·序》)。

內容簡介

1.彰顯簡便廉驗
《驗方新編》涉及範圍非常廣泛,總計120多個門類病證,舉凡內科、外科、傷科、婦產科、小兒科、五官科、急救、食療無所不及。其收載內容不僅包括民間流行的驗方、偏方、便方,也收集了古代醫學名家的各科名方,以及各種治法共6 000餘條。在具體施治方法上,凡內服、外敷、熱敷、冷敷、穴位貼敷、取嚏、煙燻、熱浴、蒸氣浴、針灸、耳針、按摩、捏脊、拔罐、刮痧、引流、放血、祝由,以及相當現代的心臟按壓、人工呼吸、心理治療等無所不包。可見其主旨是收集容易施辦、價格不貴、療效明顯的驗方。體現了“是編方多奇驗,藥料亦價廉工省,貧富皆宜,家置一部,最為方便(《驗方新編·序》)”之編著原則與特色。
2.注重臟腑病機
鮑氏雖言治病以簡便廉效為宗,但論病仍然注重辨證施治,重視臟腑理論為指導,即使是許多外治方法亦體現外治之法不離內治之理的學術特點。如論“牙齒疼痛”中指出:“牙痛不外風、火、蟲三項。又有虛火、實火之分,虛火其痛甚緩,日輕夜重,實火痛不可忍。風痛者痛而且腫,甚至頭面皆痛,呵風亦痛。蟲痛者發時必在一處,疼痛難忍。亦有虛痛總在一處者。治法雖多,初服甚效,而再發服之不效,蓋虛實各有不同故也。”可見鮑氏論病注重虛實之大綱。即使是在《驗方新編》中的病證目錄上亦多是以臟腑虛實命名的,如“腎氣上攻頭不能轉動”、“腎虛耳聾”、“肺虛咳嗽”、“脾胃虛冷”、“產後肝虛從內生”等等。“諸風振掉,皆屬於木。肝為血海,胞中之主也,產後去血過多,肝氣暴虛,內則不能養神,外則不能養筋,以致神昏氣少,汗出身冷,眩暈卒倒,手足扯動,此肝虛風自內生者。用當歸建中湯,見產後腹痛加炙芪、台黨各一錢,制附子五錢,姜、棗引,水煎服。不可飲熱茶熱水。如痰迷心竅,神氣不清,恍惚昏眩者,用琥珀壽星丸(《驗方新編· 產後肝虛風從內生》)”。在解釋方藥套用時,亦體現了以臟腑為中心,如論“益腎湯”。夢遺,人以為心氣之虛,不知非心也。蓋腎水耗竭,上不能通於心,中不能潤於脾,下不能滋於腎,故相火上灼,有燥脾土以致玉關不閉,無夢且遺。徒責之夢中冤業,誰任其咎。法當大劑補腎,而少佐以補心、益肝、益脾之品,自然漸漸成功,不止而止也。藥用熟地、萸肉、茯苓、當歸、茯神、白芍、白朮、薏苡仁、生棗仁、北五味、白芥子、肉桂、黃連。此方妙在心肝肺脾腎五臟兼補,不但止其遺、安其夢,尤妙在黃連、肉桂同用,使心腎兩安,自然魂魄安而精竅閉。若不補其五臟,而惟止澀之,則精愈旺而夢益動,久則不須夢而自遺矣。此方之所以奇妙而入神也。又如論涎唾中有少量血散漫者,此腎經相火炎上之血也。若血如紅縷,從痰中咳出者,此脈絡受熱傷之血者也。若咳出血淺紅色似肉屬肺者必死。又咯出痰中有血絲屬腎經,咳嗽有血屬肺經,嘔吐成盆成碗者屬胃經,自兩經脅逆上吐出屬肝經,溺血屬小腸經,下血屬大腸經,牙宣出血屬胃腎虛火。從上可知鮑氏論病析方亦重視臟腑之理。
3.闡發微理妙論
鮑氏對中醫藥學理論的闡發多結合臨床實踐,結合相應的病證,並認為多有效驗而發之,其方法是吸取名醫對某病證獨具心得者錄之,以彰其用,亦有自己對某病某證之見解。如對痢疾之治則,就是摘錄自倪涵初集中。“古今治痢皆曰:熱則清之,寒則溫之,初起熱盛則下之,有表證則汗之,小便赤澀則分利之。此五者,舉世信用如規矩準繩之不可易,予謂五者惟清熱一法無忌,余則犯四大忌,不可用也,今詳於後(《驗方新編·微理妙論》)”。其四大忌主要是忌溫補,此投溫補之禍最為烈;忌大下,治痢大下之,膠滯必不可去,徒傷胃氣,損元氣而已,邪氣不可除,壯者猶可,弱者危矣;忌發汗,痢疾雖有表證,實非表邪也,若發汗則正氣既耗,即邪氣益肆,且風劑燥熱,愈助熱邪,表虛於外,邪熾於內,鮮不斃矣;忌分利,痢因邪熱膠滯,津液枯澀,此法治之則大乖矣,如用五苓散等分利其水,則津液愈枯而滯澀愈甚,遂至纏綿不已,則分利之害也。對之素畏其險惡之痢疾,用心調治,經今二十餘年,百試百驗,既而身自患之,試驗益精,而為奇妙之方論。此為鮑氏對闡發中醫理論能擇善而從之體現。又如在論治“諸般咳嗽”時之用方中有“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以上各八兩,共磨細末,每服三錢,臨時開水調服。如初感風寒者,生薑湯調下。予制此藥普送,服者多效,或問:藥極細微,而取效甚廣,何也?予曰:“藥不貴險峻,惟期中病而已,此方系吾苦心揣摩而出之。蓋肺屬金,畏火者也,遇熱則咳;金性剛燥,惡冷者也,遇寒則咳;且肺為嬌髒,攻擊之劑,即不任受;而外主皮,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則邪氣留連而不解。經云:微寒微咳,寒之感也,若小寇然,啟門逐之即愈矣。醫者不審,妄用清涼酸澀之劑,未免閉門留寇矣。寇欲出而無門,必致穿隙而走,則咳而見紅。肺有二竅,一在鼻,一在喉,鼻竅貴開而不閉,喉竅貴閉而不開。今鼻竅不開,喉竅將啟,能無慮乎?此方溫潤和平,不寒不熱,既無攻擊過當之虞,大有啟門驅賊之勢,是以客邪易散,肺氣安恬,宜其投之有效也(《驗方新編·諸般咳嗽》)”。鮑氏理論闡發之精微,於此可見一斑。
4.切於臨床實用
鮑氏之《驗方新編》收錄內容之目的極其明確,就是切於臨床療效和簡便實用。或從古籍閱查得之,或求親友訪之,或自己歷驗之。現錄幾例臨床治驗實錄,以證其特色。如治屬腎水不足,火邪上沖作頭痛,證見終年頭似痛而非痛者,藥用“熟地、玉竹各一兩,山萸肉四錢,真山藥、元參、川芎、當歸各三錢,五味、麥冬各二錢,水煎服。服後頭痛更甚,至重二劑斷根,屢試如神。藥味不可加減,稍有加減則不效。有人患病數年,百藥不愈,二劑而安,永不復發,真奇方也(《驗方新編·終年頭似痛而非痛》)”。又如對喉痹的治驗:“喉蛾、喉閉、纏喉風,皆曰喉痹。痹者,不仁也。頃刻而起,危急之症,痰在喉中作響,響如打鼾,舌白而不腫,諸書皆稱肺絕不救。蓋緣誤服寒涼之藥以致死耳。桂薑湯服後立愈。桂薑湯:治喉痹頃刻而起,毫無別恙者,此虛寒陰火之症。肉桂、炮姜、甘草各五分,共歸碗內,取滾開水沖入,仍將碗頓於滾水內,服藥口許,慢慢咽下,立愈。或以生附子切片,塗白蜜火炙透黑,收貯。臨用,取如綠豆大一粒,口銜咽津,亦立刻全愈。此林屋山人秘法。雖暑天亦宜用,切勿遲疑自誤(《驗方新編·喉痹治法》)”。

影響評價

本書流傳頗廣,所收方劑皆簡便易求,切於實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