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啟照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26
- 逝世日期:1894
- 政治面貌:民眾
- 性別:男
個人履歷,梅啟照挽曾國藩聯,
個人履歷
鹹豐二年(1852年)進士。點翰林院庶吉士、編修,授吏部主事、郎中,後補浙江道御史。
同治二年(1863年)任廣東惠州知府,次年任廣州知府。同治六年(1867年)8月任長蘆鹽運使,11月署廣東按察使。
同治八年(1869年)升江寧布政使,光緒三年(1877年)擢升浙江巡撫、領兵部侍郎銜,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併兼任兩浙鹽政提督軍務,節制水陸各鎮。誥封榮祿大夫(從一品)。光緒五年(1879年)任兵部右侍郎、內閣學士。光緒七年(1881年)8月任河東河道總督,授頭品頂戴,誥封一品光祿大夫。光緒九年(1883年) 領懿旨為欽差大臣,複查會審當時轟動全國的河南鎮平縣王樹汶替身案,因此案褫職歸鄉後,閉門專心寫作著述。一生著有《梅氏驗方新編》、《稿本明史約》等十幾部著作。1894年病逝於南昌,享年69歲。
早年在吏部時,以辦事嚴謹認真著稱。一次隨總管內務府大臣、吏部尚書花沙納,赴天津與英法兩國代表談判換約事。啟照仔細核查條約內容,對其中不實之辭逐一駁回,並以“我國約文還未籤押,須等一段時間”為由拒簽內容苛刻之條約。英法無奈,最後迫交“真文”。後又隨花沙納往蘇州、上海交涉洋務,事竣回江西辦團練。鹹豐十一年(1861年)親督南撫建局團勇由嵩山邀擊太平天國義軍,連戰晝夜,擊潰義軍。因功補浙江道御史,後授廣東惠州知府。其間,大修東新浮橋,並批准永歸紳士經理,此舉深得民意。其間,廣東巡撫蔣益灃知啟照懂軍事,逐派其統兵治海島,立平曹沖寨功,朝廷賞“強勇巴圖魯”勇號,賞戴花翎強勇巴圖魯。梅啟照在廣東為官六年(1863—1869年)余,先後出任廣州知府、廣東按察使等重要官職,時值洋務運動在廣東興起時,因此在造船、通郵、辦實業、辦鐵路、創立西式學堂等諸多興辦洋務活動上都多有參與和建言,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參與興辦洋務運動的官員之一。
履職江寧布政使後,面對太平天國之後的江寧(今南京市)及所轄府縣百廢待興的局面,採取諸多惠民政策,勸農招墾,扶助農耕,修渠引水,鼓勵發展農桑及其它林果種植,鼓勵興辦麵粉廠、自來水、紡織等各類實業,助商興市,大力發展新興商貿業。整修江寧城廓,對名勝古蹟、古典園林建築群、城牆、道路、溝河、湖泊等更是精心下力整修。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毀於戰火的南京夫子廟建築群,整修秦淮河及沿岸設施。使夫子廟、江南貢院、瞻園等諸多中國著名古典園林建築群及秦淮河兩岸風光得以慾火重生,重現昔日風采。同治十年(1871年),被譽為“金陵第一名湖”的莫愁湖及江寧名樓“勝棋樓”修竣,因原樓匾已毀,梅啟照逐題“勝棋樓”匾。此匾懸於“勝棋樓”門楣之上至今已一百四十餘年。(註:勝棋樓因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與進士徐達的君臣精彩對弈而名聞天下。樓前有石碑記載:“勝棋樓”匾為清代狀元梅啟照所題。其狀元名為誤記,實應為進士。其題匾時任江寧布政使,相當於江蘇省省長。)
1870年9月,江寧(兩江總督府所在地)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張汶祥刺死兩江總督馬新貽一案,此為“清代四大奇案”之一。電影《投名狀》就是據此改編而成。做為江寧地區最高行政長官,梅啟照是“刺馬案”主審官之一。“刺馬案”後,曾國藩任兩江總督。啟照做為曾氏得力門生和重要幕僚鼎力輔佐。特別是在曾公逝前病重,時髮腳麻之症,舌塞不能語期間,更是與曾紀澤公子一起盡心竭力,協助處理重要公務、文牘等事宜。曾國藩生前最後一道遺疏,即由梅啟照親抄代陳。其遺折抄件現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清軍機處隨手登記檔中。曾公逝後,梅啟照寫下了令後人倍加推崇和讚賞的悼念曾公的輓聯。輓聯中提及代陳曾公遺疏之事,使這幅輓聯不僅具有極高的品賞價值,同時又“以聯證史,史現聯中”,又具較高的史學研究價值。
梅啟照挽曾國藩聯
武鄉可擬,汾陽可擬,姚江亦可擬;瀟湘衡岳,間氣獨鐘;四十年中外傾心;如此完人空想像;
相業無雙,將略無雙,經術又無雙;蔣阜秦淮,大星忽隕;廿六載門牆回首;代陳遺疏劇悲哀。
1875年林則徐女婿沈葆禎任兩江總督時,議招商局購輪船事。眾官紛紜,莫衷一是。沈問啟照意見,答曰:此兩言可決耳。沈驚訝道:吾思之兩日不得決,汝雲兩言可決何故?啟照曰:“若為身家計,此事宜止;若為國家強盛計,此事宜辦。”沈聽後深為感動,大加讚賞,迅即撤消不辦原議,撥銀二百萬兩作為購船啟動經費。因此有招商局之成立,乃“啟照一言之功也”之說。1877年在李鴻章的支持下,梅啟照促成招商局併購美國旗昌洋行,收購旗昌輪船公司事項。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例官辦資產併購外資的重要支持者和參與者。
任浙江巡撫時,大力修築錢塘江海堤防禦海潮。採用鐵筍貫石加固,堅實程度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百姓稱道。在全省興修水利,修渠興田,減除水患,扶植桑梓。特別是大力整修疏通了淤堵多年的杭、嚴、金、衢四州府的水渠,使周圍旱田變水田,新增上等水田上萬畝,此深得民心。鼓勵興辦碾米廠、麵粉廠、繅絲廠、織布廠、自來水廠等民用實業,整治鹽政,嵇查打擊不法鹽商和貪官污吏,剿除蔣世炳、金滿等地方匪患,重視民生的休養生息。為防災年,將全省各縣分為上、中、下治三等進行儲糧。在全省免費推行西式種牛痘,以減少民眾病亡。這項惠民措施的實施,使浙江成為全國第一個推行免費接種西式牛痘的省份。在杭州城內整治街巷,鑿架石渠引水於城區各街巷。杭州城自來水的使用亦始於此。
開鑿新橫河,使杭州城內中、東、西三河自此可於城內過壩。新建橋於白洋池西,名田家普濟橋。自此行者不必在繞至城外過河,市民稱便。1988年杭州城內建立交橋時拆田家普濟橋,但梅溪壩現猶存。在杭州首立算學館,批准增加杭州城著名學府《詁經精舍》人額。重建西泠印社發創之地數峰閣,於光緒五年(1879年)親自撰寫《重建數峰閣碑記》。此碑現存仰賢亭北牆旁。任內奏請林聰彝(林則徐三子)復出任職獲準。林不負眾望,在福州疏河治水,造福桑梓,逝於任上,令人痛惜。
光緒五年(1879年)梅啟照入京擢升兵部右侍郎、內閣學士。光緒六年(1880年)十一月二日向朝廷上奏《籌議海防折》。此折為中國近代海防、海軍史上一道著名奏摺。奏摺密陳十條,主張學習西方造船技術,添購必要設備,仿造鐵甲船;打破西方封鎖,向俄國定購鐵甲船;並擬請準許招商局船隻赴東西各國,參與世界船運競爭。“能及外國,則能分外國之利,中國益一分則外國損一分也。”主張添設海運總督,統領海運事宜;變河運為河、海通運;變河商為河、海通商。主張參與世界貿易競爭,在競爭中發展壯大招商局船運事業。在他力諫下,清廷復準招商局船隻走出國門,赴東洋、新加坡、美國等國參與世界船運貿易。梅啟照成為中國遠洋史上最早的海運倡導者。
啟照奏摺中還擬請創立外海水師,增設外海水師提督,並統一節制我國沿海各鎮,“四季巡洋會哨,則畛域不分,可收師克在和之效”。強調要統一組織海疆各鎮練習海戰、陸戰,使兵者水能兼陸,陸能兼水。其“擬請增設外海水師提督,創立外海水師”的構想是中國近代海防、海軍史上重大突破性構想,其內涵中第一次朦朧的體現出中國“近海主權管轄”的概念,以及我國海防的重點應在近海海疆,“以鐵甲船御鐵甲船”,而次在陸地。其提出的“水能兼陸”新式海疆、海防部隊的構想,又使其成為我國海軍史上最早提出海軍陸戰(隊)概念的人,是關於海軍陸戰部隊(兵種)最早的建言。梅啟照的奏摺和李鴻章對梅啟照條陳複議折,為購買鐵甲船鋪平了輿論道路,促使清政府下決心從德國定購了“定遠”、“鎮遠”兩隻鐵甲船和“濟遠”快船。為創建真正的海軍奠定了堅實基礎。
梅啟照在奏摺中還以一條的篇幅,重筆闡述當時國防的重點是“嚴防東洋(日本國)”。並從其國情上剖析,得出其有吞併高麗(朝鮮國)之企圖,應及時“給予高麗必要援助,嚴防其侵朝危脅我東三省。梅啟照的憂慮和預判,終在此後的五、六十年里,一步步變成了血淋淋的現實。歷史事實也印證了梅啟照作為國家重臣,把握國防時局的超強能力,其預言的前瞻性和準確性自不待言。
任河東河道總督時,傾心盡力於黃河河南、山東段、京杭大運河北段及其附屬水系的治理。親自踏察黃河、運河及附屬湖泊水系地貌。著有《中國黃河經緯度里之圖》、《測量淺說圖》等專著。此時,河東河道總督府設于山東濟寧,而其兄梅啟熙時任泰安知府,後調任濟南知府。因泰安、濟南均在河督行政權力覆蓋範圍內,為避免權力上的疊迭之嫌,啟照上奏調離其兄獲準(由濟南調任青州知府,後升任山東鹽運使)。河南王樹汶替身案復察時,啟照雖為複審欽差大臣,但此時黃河災情不斷,事急責重,其專心督辦本職,無遐他顧。按當時官場規習,欽差一般不親自複審,只派手下去審,審後簽批上奏。結果終成複查錯案。因此案而職罷歸鄉。此後,對官場亦心灰意冷,遂謝絕賓客,亦不問地方事,專心閉門思考寫作,在中醫學、文學、史學、數學、天文及地理測量製圖等諸多學科上均有傳世著作。
梅啟照博學強記,知軍事,精中醫、善算術、懂測量、通洋務,尤留心學西方鐵路、船艦、槍炮、機械等科技,“欲師其長而致於用”。一生著有《學強恕齋吟草集》、《稿本明史約》、《天學問答》二卷、《考訂步天歌集》、《詁經精舍文集四集序》、《曉岩詩稿》、《中國黃河經緯度里之圖》、《學強恕齋筆算》十卷、《測量淺說圖》、《梅氏驗方新編》等十幾部著作。其中以《梅氏驗方新編》一書影響最大。梅啟照受“士大夫不可不知醫”哲言的影響,平日留心醫學,對鮑氏《驗方新編》推崇至深。於是廣求博採,精心積累,終在鮑氏《驗方新編》十六卷的基礎上,新增八卷,合為二十四卷本的《驗方新編》一書,於光緒四年(1878年)由杭州東壁齋刻字店印行。此書因其“亦精亦博,即簡即便,病者可按部稽症,按症投劑,猶如磁石取鐵”的特點而倍受名人學者之讚譽,被譽為中國傳統醫學中之瑰寶,是中醫理論研究和臨床工作者必備的重要著作。後重刊時均以《梅氏驗方新編》為底本,其他版本為校本進行刊印。梅啟照書法襲承書法大家董其昌,風格古樸厚重、遒勁灑脫。梅啟照還精於算學,是清末著名的數學家。任浙撫時,首設杭州城算學館,培養算學人才。醉心於中國算學歷史的研究,著有《筆算》十卷,是算盤探源研究三種說法中“東漢說”的主要倡導者和代表人物。
梅啟照一生為官清廉自珍,官品正直,勤奮踏實。所任之處,勵精圖治,政績斐然,官聲甚佳。這在黑暗的清末官場中確為難得。
梅啟照 清代進士 官至總督(生卒年不詳) 字曉岩,南昌縣人。鹹豐二年(1852) 中進士,選庶吉士,授吏部主事,以辦事認真著稱。英法聯軍入侵其間,啟照隨主管官員赴天津換約,仔細核查條約內容,對其中不實之辭一一予以駁回。不久,回江西辦團練,幫助曾國藩抵抗太平軍,後授惠州知府。惠州瀕海,海盜出沒無常,啟照以重金招募敢死之士百人,直搗海盜老巢。捷報傳到北京,被清廷授予“強勇巴圖魯”之號。 同治六年(1867),授長蘆鹽運使,十一年授廣東按察使,旋升江寧布政使。光緒初年,沈葆楨為兩江總督,召集眾官商討輪船招商局事宜,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啟照明言:“若為身家計,此事宜止;若為國家計,此事宜行。”沈葆楨對此大加讚賞,以為招商局之成立,“啟照一言之功也”。當即將滯留的200萬款項撥給啟照,作為啟動經費。後升任浙江巡撫。啟照積極修建捍海石塘,並嚴格進行監督。事成之後,授東河總督。一生為官清正,因御史彈劾其“躁急”,遂上疏求退,回鄉隱居。在家杜門不出,不通賓客,不過問地方事務。
梅啟照精通算術、器械,對西方興造道路、船、機械等方法尤為關注。著有《明史約》《天學問答》《曉岩詩稿》《學疆恕齋吟草》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