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1945年出生於江蘇海門,齋名快然樓、不陋居。幼承家學,酷愛書畫。曾於中央美術學院專修碩士研究生課程,師從高冠華、陸一飛、邵洛羊等畫家、理論家。早年藝涉中西,後專攻中國畫,致力於創作、史論、考察一體的田園山水畫目學科建設。
作品獲文化部、中國美協頒發的獎項以及其它全國性、國際性展覽獎項20餘次;大量書畫作品入選省級以上畫展、發表於《美術》、《美術觀察》、《中國書畫報》、《美術報》、《國畫家》、《榮寶齋》、《光明日報》、《文匯報》等業內外報刊並多次作專題介紹;作品被選送到法、加、俄、日等國展出;多次被國家機關和美術機構收藏;中央電視台、上海等電視台報導;發表文、論40餘篇次;舉辦個人畫展十餘次;
出版有中國首部田園山水畫專著《張正忠詩書畫——田園山水百圖》、《田園山水畫法》、《中國田園山水畫史》以及《張正忠田園山水畫選》、《田園情韻》等畫冊;傳略被收入許多部人名辭典;在海門市建有“張正忠田園山水美術館”。
藝術觀
張正忠主張“在傳統基礎上出新”。他的格言:“循天地尋大美,愛生民寫仁德,繼往聖立今言”, “藝術是心靈的流淌、生活的詩情、實踐的結晶” 。
他的觀點是:
一個藝術家崇高理想:以畢生的精力,探索天地大美的奧秘;藝為人民,仁德是藝術家應有的人品;繼承以往的高人聖手,修煉時代的藝術與理論。
既要繼承傳統的中國畫理法與中國文化中有關的精華,又要重視作品的原創性、現代感、技法出新;既要自由地發揮天性,又要遵從理性的約束;要讓傳統筆墨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吸收西方藝術中某些可溶性元素,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理論;
張正忠的繪畫藝術起源觀是“在人類智力進化成熟的條件下,繪畫藝術產生於作者的審美興趣,延續、發展於人類社會對繪畫的需要”;(“審美興趣說”)
繪畫藝術的創新演變狀態是“自然衍生”;
繪畫藝術各個時代的審美傾向、功能的演變關係是“並存”;
意境是山水畫最寶貴的精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達到“情景交融”藝術效果的基本方法。天人合一,內心與外物合一,化唐人氣韻、宋人丘壑、元人筆墨三峰合一,是中國畫的基本理念與追求。
“表現自我”與“給人欣賞”都需要,所以作品雅俗共賞是可取的;認為衡量藝術作品質量的主要條件是深度、難度、新度,這“三度”來自思想、技巧、內涵、生活等各個方面。
田園山水畫具有明確的畫目特徵,上承中國儒、道哲學精神,其內容本質是“在出世與入世之間”,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表現生命之美,實踐“中和”的審美精神,張揚“真、善、美”的理想。這裡就有天地大美,據此在山水畫領域拓展一條道路。
田園山水的發現之旅
張正忠先生能夠終生熱愛書畫藝術,啟蒙老師是他的父親張守正老先生。在家庭文化藝術氛圍的影響下,他6歲便愛上了書法、國畫,以後一直痴迷於此。14歲以他的字畫在當地面向公眾,至今從藝已50年。他正式拜的第一個老師是寫意花鳥畫家高冠華先生,系潘天壽的高足;第二位老師是陸儼少的大弟子陸一飛先生,進修山水畫;第三位老師是邵洛羊,進修中國畫理論。其實他的老師遠不止這幾位,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有很多位師友,都是一流的畫家、理論家,對他多 所指點。同時遍習宋元明清山水,可謂兼收並蓄,集眾家之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上世紀60-80年代涉足素描、油畫、版畫、雕塑、設計,這種特殊的經歷,增加了藝術素養的厚度。
志存高遠 學者之風
張正忠先生幼時家中多書籍、字畫。父親能作書畫,常給他講讀古文,鼓勵他勤奮學習。他的家在鄉村,祖父起一直是耕讀傳家。他興趣廣泛,從小既愛繪畫、書法、文學,也愛天文、地理、歷史、自然等科。青年時讀過很多畫家的傳記和著作,確立了很高的志向。然而他的人生道路上並沒有交過好運,雖然學習成績優良,因父親貧病,上不了大學。直到48歲才得以到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班進修。在漫長的歲月中,他發憤修學,結交師友,刻苦用功,甘於寂寞。他生活儉樸,常出入於書店,積累藏書達萬餘冊。
老師的治學態度對他影響很深。高冠華先生尊師重教,常談潘天壽的治學與藝術觀。高先生沉潛於國畫創作,走自己的路,重在身後的貢獻。邵大箴先生常對張正忠談藝術問題,要他思路開闊、不為褒貶所動。杭州王伯敏先生、北大葛路先生對他每一處關鍵字都要窮根究底,指點迷津。上海陸一飛先生在筆墨上對他要求至嚴,緊扣陸儼少山水的“重、堅、緊、正、厚”來分析他的作品。童中燾先生博學精進、高屋建瓴,對他要求極高極嚴,從巨觀到微觀,從哲理到筆墨,言傳身教。此外,薛永年、李松、陳大羽、邵洛羊、余任天、吳俊發、王琦、彥涵、古元、吳長江、廣軍、李樹聲、馬鴻增等許多學者、畫家,都對他有過直接的指導。他還研習荊浩、范寬、董源、惠崇、王蒙、髡殘、龔賢、黃賓虹、李可染等諸家以及西洋古典、現代繪畫。
因此,從自幼秉性和漫長的讀書、創作歷程中,形成了認真、嚴謹而又思路開放的學風。他選擇田園山水創作研究課題以後,二十餘年如一日,埋頭苦幹,不做與此無關的工作,每天九到十小時沉潛於學術,加速了整體素質的提高。他珍視批評意見,常研究自己創作中的存在問題,寫下幾十本札記。當他申報職稱的時候,獲獎、發表、論文、專著厚厚三大摞。他與李可染一樣是個苦學派,追求硬功夫。
陸一飛先生給他題詞:“由謹而專,自專而博” 是對他學風很恰當的評價。
拓展新路 勇者為先
早在1960年,張正忠先生就喜歡描繪田園風光。1964年他步行50里,穿過廣闊的平川田野,去通呂河邊寫生,畫出了《通呂河風光》等作品。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有很多作品表現了美麗的田園景色。其中有在全國性美展上獲獎、展出的《春之晨》、《暮雨急》、《披霞歸》等。當他在1995年決心專畫田園畫時,朋友們都不贊成,理由是這條路太難。以此為終生課題,風險太大了!他相信清代畫家、理論家笪重光的一句話:“平常之景難工,工者頻觀不厭。”王安石的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高冠華、吳長江、廣軍先生也積極支持他畫家鄉的鄉村,他決然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這條路。
他從頭做起,到鄉村步行觀察體驗;翻開宋畫再次臨摹;到處尋師訪友,探尋中國畫的奧秘。他放棄了許多經濟上的收入,深居簡出,就做四件事:畫、讀、寫(寫文章、書法)、跑(名山大川和田園村野)。所以邵大箴先生說他“路子正”。
二十年多來日日夜夜辛苦修煉、勇敢跋涉,畫出了數以千計的田園山水原創作品,並形成了自己的理論構架。他在藝術的百花園中驚喜地發現了村野之景山水畫這個品類,首先提出了“田園山水畫”這個名詞和概念,有了較為系統的闡述,走在了田園山水畫領域的前列。從此,中國田園山水畫創作從一千年的自在時代邁入自覺時代。
正如著名史論家左莊偉教授在《傳統理法、現代情懷》一文中說:“張正忠正是以傳統為基礎而加以拓展了的理法,加上表達現代人的情懷理想,經過長期勤奮好學的修煉,才逐漸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田園山水畫和獨特的筆墨語。他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屬於自己的藝術道路。”這條路的開闢成功,與他對藝術的勤奮、忠誠、勇敢是分不開的。
品高藝精 智者風度
張正忠學習歷史上大師們的人品修養,誠信謙和。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勞動模範,當過好幾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評為中青年技術拔尖人才。他創立海門畫院、海門市政協書畫會、培訓田園山水畫創作人才,設立“東洲之星美術獎”,策劃經辦過許多畫展活動、編輯發行“東洲美術”內刊,為藝術事業做過無數好事。
2005年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張正忠先生的田園山水專著《張正忠詩書畫—田園山水百圖》。
邵大箴先生撰寫序言《和諧、寧靜的田園詩境》,對他的創作路子、藝術品位給予充分的肯定。文章說:“他的畫內容充實,多取材於他周圍的平常生活情景,他用自己的畫筆‘詩化’這些情景,在看似平淡的景物中發現美,在平實的描述中呈現美,真情實感在他創造的意境中自然地流露出來。這也可說是他的藝術特色。他的作品猶如有情趣、有詩意的散文,人們閱讀之下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溫馨感。在人們熱衷於‘現代化’的社會裡,這種幽靜、自然、和諧的畫境,無疑能給人們的心靈世界以撫慰。”
馬鴻增先生撰文《田園山水:張正忠的新拓展》,他經過認真研究後寫道:“可以說這是中國第一部關於田園山水的專著。”“因而我說,張正忠是田園山水的拓展者。”
左莊偉文章說:“張正忠終成一位令畫界矚目的畫家,自成一體,開創了當代山水畫的新領域。在林立的畫家中,獨樹一幟,占有一席無人替代的地位。”
美術史論家、畫家王伯敏、
葛路、
高冠華、
陸一飛、薛永年、李一、劉曦林、
李松、李樹聲、孫克、邵洛羊、尚輝、陳燮君、毛時安、朱國榮、舒士俊、樂震文、惲甫銘、
丁濤、
萬新華、
李維世等數十位專家給予高度評價。
2007年,他的專著《田園山水畫法》,為中國山水畫的題材分支——田園山水畫的創作和技法提供了鮮活、實際、周詳的圖文資料,無私地公諸於眾,建構了這個領域的技法基礎。兩本著作的問世,奠定了他“拓展者”的地位,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同。南京博物院史論家
萬新華在《回歸心靈的家園》一文中說:“畫家在大量引入現實題材的過程中,重新找到了傳統與現代的切入點。”“張正忠先生依然保持著那種文人畫家九朽一罷式的繪畫方式和傳統文人的清高。……由此看來,他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文人。”
2012年,專著《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第一卷出版,此書歷7年而成。他研究了大量史料論著,從20多萬張作品中層層篩選,梳理出畫史的脈絡,填補了中國田園山水畫史論的空白。在《中國田園山水畫史》學術研討會上,41位頂級專家在場發言或書面發言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張正忠先生在幾十年的創作實踐中取得了創作、研究、考察、培養的四大成果:一是數以千計的原創作品,一個已建10年的田園山水美術館;二是理論、史學著作填補全國學術空白;三是通過20多年鄉村實景考察,拍攝了數萬張圖片;四是培訓了一批田園山水畫作者。張正忠倡導的田園山水畫,將在全國生根開花。他的創作從傳統功底、性靈才氣、畫路創新等方面,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他的田園山水史論,具有系統性、開創性,將逐漸為人們所認識。
田園山水畫研究文獻
(1)專著《張正忠詩書畫-田園山水百圖》
2005年12月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收入張正忠《快然樓藝談》論文、隨筆108篇、詩160首、田園山水畫100幅、書法12幀。高冠華、陸一飛題詞,邵大箴、李松、邵洛羊作序跋。
張正忠先生涉獵中西繪畫、文史,專攻田園山水畫創作近20年,並進行史論、創作方法研究。他發現山水畫中的村野之景猶如散落的珍珠,可蔚成品類;當代“田園美”觀念正在滋長、“村野之景”創作正在逐步壯大;它們具有相對獨立的藝術價值、現代的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社會反響良好,因而為之起名為“田園山水畫”。本書以散文的筆調,闡述了田園山水畫的概念和史論框架,以及方方面面的藝術觀點。馬鴻增等專家研究表明:這是中國第一部關於田園山水的專著。[注]
[注]馬鴻增,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美術館副館長。他的《田園山水:張正忠的新拓展》一文寫於2006年,首次發表於2007年第1654期《中國書畫報》);
(2)專著《田園山水畫法》
2009年7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張正忠著。全書有總論、田園山水畫創作、田園景物畫法、田園山水作品欣賞4個部分,配圖片240幅,王琦題詞、邵大箴作序。在成書過程中,邵大箴、王伯敏、葛路、馬鴻增等史論家對書稿進行了推敲和指導。
邵大箴在序言中說:“《田園山水畫法》是一本為田園山水愛好者提供創作輔導的好書。他為中國山水畫列出四大題材分支,而“田園山水畫”是其中的一個“畫目”。這樣的系統研究對拓展中國畫的新視野,促進田園山水畫的學科建設,為山水畫的發展、創新探索出路,提高山水畫在社會上的生命力,對於中國畫的繁榮和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本書系統、深入地闡述了田園山水畫的創作方法與技法,貫穿了田園山水的基本理念。既借鑑了前人的成果,更多的是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探索出來的經驗與方法,給山水畫創作者送來了藝術上的無私奉獻。圖文並茂,將可操作性和欣賞性融為一體,既是對技法的講解、研究,也是對佳作的欣賞,貼近實踐、貼近讀者。
《田園山水畫法》簡要目錄:
一、總論
二、田園山水畫創作
(一)生活與感情 (二)構思立意 (三)情節 (四)構圖 (五)取景 (六)透視四遠法 (七)景深(八)筆墨 (九)色彩(十)光感 (十一)景物的搭配 (十二)特殊技法 (十三)平面與色彩構成(十四)詩書畫印一體之美 (十五)風格、語言與品評
三、 田園景物畫法
(一)四季畫法 (二)竹法(三)竹園法(四)蘆葦法(五)蘆花法(六)江蘆法(七)空枝樹(八)點葉樹(九)夾葉樹(十)叢樹法 (十一) 田園樹種畫法 (十二)茭白、菖蒲(十三)塘荷(十四)點景法(十五)地貌(十六)河塘、水面(十七)道路、草地(十八)田野 (十九)莊稼(二十)宅園(二十一)天氣變化(二十二)日、夜景象
四、田園山水作品欣賞
(3)專著《中國田園山水畫史》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第一卷2012年9月第一版。全書共有十卷,上編4卷是評述,下編6卷是圖錄。圖片10500張,文字約40萬。張正忠著,王伯敏題詞、薛永年作序、題簽。
此書是我國第一部田園山水畫史,從田園山水產生的先機寫起,追根溯源,縝密地揭示田園山水畫產生的根源和存在的條件、發展的動力,歷數歷史發展的起伏脈絡,並指出當代田園山水的現狀、發展取向。20張示意圖簡明地揭示畫史發展脈絡和畫理研究思路。
自從農業成為主要生產方式,直至《詩經》產生的時代,田園之美逐步進入中國人的審美視野。但是,它的發展軌跡一直未被社會注意和認識,從未有人把它看成是山水畫科之下的一個分支;未有人涉足過它的史論研究,所以本書具有原創性的學術意義。史論家萬新華寫道:“以往的繪畫史研究者從未專門述及田園山水畫。直至近年,海門畫院院長張正忠先生正式提出‘田園山水畫’之稱謂和理論,並筆耕不斷,一而再、再而三地撰文立說,從紛繁複雜的文獻、圖像史料中搜尋探尋,辨析考證,逐漸耙梳出一部《中國田園山水畫史》。” [注]
本書的述評以大量資料證明了“田園山水畫”創作隊伍及作品群的存在,在廣泛的比較中探尋出田園山水畫的特定範疇、內涵與外延;因而證明了田園山水作為“畫目”、撰寫“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的必要性;並提出了新的美學命題“田園美”;提出繪畫起源“審美興趣”說。
本書展示了田園山水畫的魅力與豐富性,它將使更多參與田園山水畫創作的繪畫愛好者進入自覺狀態、提供了借鑑;同時對開拓中國畫的新領域起到促進作用。
《中國田園山水畫史》一書的價值,根據薛永年先生文章和研討會的評論,就是:“不僅填補了學術空白,而且很有現實意義”,“探索開拓中國傳統山水畫與時俱進的新途徑。”這本書的問世,加上前兩本專著,為“田園山水畫”這個“畫目”的學科建設奠定了學術基礎。簡要目錄:
上編 評述
第 一 卷
王伯敏題詞
薛永年序《溯源探道 溫故知新》
作者自序《園外遐思》、緒論《半份答卷》
第一章 田園山水畫的起源
第二章 中國古代山水畫中的村野之景:六朝、隋唐、五代、宋代
第 二 卷 元、明、清
第 三 卷
第三章 中國近現代鄉村題材山水畫、近現代民間繪畫中的鄉村風景題材
第 四 卷
第四章 發展中的中國當代田園山水畫
第五章 逐漸形成中的中國田園山水畫理論
下編 圖錄
第 五 卷——第 九 卷 中國田園山水畫圖錄
第 十 卷 索引、後記
[注]萬新華,南京博物院藝術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他的《嚆矢椎輪 承前啟後——張正忠《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略議》,首次發表於《中國書畫》雜誌2013年第7期第128頁。
(4)隨筆《從故鄉情結到田園山水畫》
(全文發表於1996年編《東洲美術》,作者張正忠。)
摘錄:我的故鄉在江海平原,田園深處。彎彎小路,清清流水;竹林村舍,綠樹如雲。鄰里笑語,雞犬之聲相聞。我的童年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度過的。至今夢中,每每出現老宅故人情景,象一場場放不完的電影。我的畫筆,情不自禁要畫家鄉田園,曾撰詩云:“大江此入海,兩岸百里平;鹹謂無可畫,偏向幽處尋;翠竹掩村舍,淺水映草青;月明煙籠時,更起故園情。”故園之情,拂之不去!
……
我對家鄉田園的懷戀、對大自然的珍惜,正好契合了一種社會文化意義。這種意義已不同於古代田園詩的隱逸情趣,卻是現代人的審美理想。人們永遠喜歡充滿陽光的田野、清清清的流水、新鮮的空氣、茂盛的樹木莊稼,拿我們的中國畫筆墨把這些風景畫出來,這是畫田園的山水畫,就叫它“田園山水畫”吧。畫中清純的美,多少能喚起人們對美的留戀和嚮往,使故鄉田園情結常駐於畫中。
(5)論文《田園山水畫的前世今生》
(全文發表於《中國書畫報》,作者張正忠。同類論文還有《談田園山水畫》、《田園山水畫總論》)
提 要:中國山水畫,源遠流長。農業生產發展要比山水畫早幾千年,但到隋唐以後才有畫家關注村野之景,進入田園山水畫的萌芽期,五代出現典型的田園山水畫。到了二十世紀末,產生了“田園山水畫”這個名稱和概念,畫家的關注點有了很大的覺醒,創作主旨也有了發展,開始進入一個新的興盛期。當代的20來年中,創作的數量突飛猛進,超過了歷代遺存作品的總量。
縱觀千年,田園山水畫已然形成了它自己的範疇、內涵、外延、審美傾向。田園山水雖受詩文的影響,但它畢竟是山水畫的一個分支,所以更多地受山水精神的支配。田園山水應在此基礎上加入“中和之美”。田園山水的審美特質,應以“中和之美”作為靈魂核心,併兼有下列特點:一是以村野之景為主要意象;二是以親近大自然、張揚生態環境美的理想,以出世的態度畫入世的畫;三是以“物我為一”的觀念,以文人的精神視野表達對生命之美、生態之美的謳歌,營造情境交融、溫馨和諧的詩境;四是以傳統中國畫筆墨理法為基礎,適當吸收西洋風景畫之長,構建個性的藝術語言圖式。
關鍵字 田園山水畫史 文化淵源 美學內涵 時代意義 一個核心四個要素
(6)論文《山水畫分支之我見》
(全文發表於2013年第2329期《中國書畫報》,作者張正忠。)
提 要:任何一個畫科,它的初始階段總是混沌而不可分的。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具備了獨立分科的條件,就分科獨立了。科目的分類方案是繪畫史論家根據大量研究而做出的,在若干年內,它呈現穩定的狀態。分科對促進繪畫的發展、各門類的藝術特點的健全起到了積極作用。
田園山水畫在當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確定這個分支的學科定位時,又發現它有另外兩個“兄弟”:海景和城市。原來 “當家”的高峰山嶺山水畫,便成為老大哥。“峰嶺山水畫”,是山峰、山嶺為畫面主要意象,岩石、瀑布為構成要素的山水畫。“田園山水畫”,是以村野之景為主的山水畫。“海景山水畫”,是以大海波濤、海岸景物為主的山水畫。“城市山水畫”,是以城市、集鎮、人造園林為主的山水畫。
關鍵字:山水畫分支 峰嶺山水畫 田園山水畫 城市山水畫 海景山水畫
(7)論文《在入世與出世之間》
(全文發表於2010年第6期《美術觀察》,作者張正忠。)
提 要:“田園山水畫”這個畫目,是根據題材內容來分類的。對它的闡述,應有幾個方面,內容和主題是其中一個方面。本文從繪畫的入世性和出世性切入,追溯繪畫的起源和功能的演進,揭示田園山水畫在內容方面的時代特徵。由於田園山水創作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多見自然寧靜的意境,它既保持著繪畫的入世性一面,又有著出世性一面。因此,田園山水的內容本質當介於入世與出世之間,這是題材特點所決定的。而入世性與出世性對於繪畫作品來說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在當代,家園情結、生態理想自然地成為田園山水畫的兩大重要主題。
關鍵字:田園山水畫 生存與審美 繪畫的入世性與出世性 入世與出世之間 家園情結 建設生態樂園的理想
重要活動
(1)“生態與家園”—海門田園山水畫展暨“張正忠著《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第一卷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飯店舉辦。
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院長邵大箴、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薛永年主持學術研討會,海門市副市長王擁軍致辭。江蘇省文化廳廳長徐耀新題詞,邵大箴、薛永年、李一、趙立凡書贈賀詞。畫展由國家行政學院書畫研究院和海門市委、市政府主辦,展出海門畫院院長、政協書畫會會長張正忠田園山水畫51幅,其他畫家作品8幅。以田園山水為專題的學術性畫展在北京舉辦,全國尚屬首次。張正忠書畫創作50餘年,撰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中國田園山水畫史》,成為當代中國田園山水畫的代表性畫家。
在京美術理論家、書畫家邵大箴、薛永年、李樹聲、李一、劉曦林、夏碩琦、尚輝、馬鴻增、奚靜之、趙權利、王鏞、劉龍庭、趙力忠、陳醉、王雪峰、廖自力、趙立凡等,以及高冠華夫人張旭17人參加了研討會,王伯敏、孫克等24位專家作了書面發言。研討會高度評價了張正忠田園山水畫創作20年的成就;普遍認同張正忠提出的“田園山水畫”的美術學命題、山水畫“四大分支”的學科分類;充分肯定了研究、撰寫《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的開創性意義。與會者認為:《中國田園山水畫史》是中國第一部田園山水畫史書,它填補了中國繪畫史的一段空白,開拓了山水畫創作的新途徑。張正忠繪畫作品和他三部專著的先後出版,奠定了中國田園山水畫的學術基礎。這次研討會是中國美術界首次以田園山水畫為專題的學術研討會,是中國田園山水畫作為畫目而受到學術界高層人士重視的歷史性會議。
(2)張正忠田園山水美術館
張正忠田園山水美術館由海門市政協、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聯席會議發起,組委會支持指導,2004年3月正式開館,館長樊春娟。初名“張正忠藝術陳列館”,2013年更名為“張正忠田園山水美術館”,擬建新館。它是常年陳列畫家張正忠作品的美術場館,並有組織交流、研究、收藏、宣傳的功能,是由海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管、民政局註冊的民辦非營利性公益文化單位。
美術館位於海門市中心銀海橋南,常年展出張正忠的田園山水畫作品100餘件,免費開放接待本市與全國各地參觀者。不定期更換展品,開通網際網路網站(zzzart.cn),舉辦畫展、在上海市設立工作室,向全國和省級展覽、各級媒體提供作品展出、發表,與全國中國畫創作和理論界知名人士交流。
(3)上海、江蘇等地舉辦個展13次;創辦海門畫院、海門市政協書畫會;組織田園山水畫創作、研究、展示活動。
諸家評論
(基本按發表時間為序)
陳大羽(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畫家)
● 我第一次來海門,見到正忠的田園畫,非常喜歡。他的畫自出機杼,都是來自獨有的生活感受。他的筆墨得力於他的書法,有靈氣、文化底蘊足。他又用功,所以必有大成。
——《在海門參觀東洲畫院書畫展時的談話》 1996年
廖靜文(徐悲鴻紀念館館長)
● 正忠的畫,生活氣息很濃,真情感人。表現鄉村風景近、中、遠景齊全,很有景深感。筆墨也好,尤其用墨極好。悲鴻先生說過,用墨最重要。 —— 《在徐悲鴻紀念館談話》 1997年
高冠華(中央美院教授)
● 正忠的藝術道路,我看是大有希望。第一,他有志向。有正確、積極的人生觀,這樣他能夠看得遠,站得高,一心一意地去做學問。第二,他好學。讀書多,文學修養好,造型能力好,因此後勁很足。第三,他天賦好,對生活中的美感覺敏銳,想像力豐富,畫出來有靈氣。第四,我喜歡正忠,還在於他人品好。這樣的人藝術格調能夠上得去。 —— 《帥府園談話》1998年
王仲(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雜誌原主編)
● 正忠的田園山水,第一,畫他熟悉的、熱愛的生活,讓人感到親切、有感情;第二,畫得深入、完整,有空間感、有豐富感,有看頭;第三,作品中有傳統,有意境、有詩意,中國文化味道很濃;第四,一看就讓人感覺清新,是新時代的、現代的。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展”研討會發言》2000年
李一 (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美術觀察》雜誌主編)
● 張先生他不是僅僅對過去中國畫的臨摹,或對當今名家的學習,而是以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中的景物入畫,處理方法與別人不一樣。深入生活,下了大功夫。沒見過像他那樣專攻田園山水畫的畫家,而且“田園山水畫”是他自己取的一個新名詞。母題都是自己的,不落俗套,極具個性。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展”研討會發言》2000年
● 張正忠史論雙馨,書法和繪畫雙修;能提出山水畫“四大分支”很不簡單。張正忠給
我最深的感覺是他學藝的毅力非常強。他畫田園山水已有20多年,這是很了不得的。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 關於田園山水畫,張先生搞了20多年了。今天發現有各地的都有這個田園山水畫,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張先生明確地提出“田園山水畫”,它是非常有意義的。田園山水,這個主題我覺得太好了,是從田園詩到田園畫的文脈傳承,也符合中國夢中生態文明的主旨,兼具了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上次張先生在北京做展覽,大家對田園山水的提法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中國田園山水畫研討會紀要》2014年
丁濤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江蘇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 正忠的畫已經有鮮明的個人風格,筆墨也很到位,很有意境、情趣。他在個人風格之下每一幅畫又都有特點、有變化,每幅都不同。正忠的畫就是以意境理趣見長。——《田園墨韻》 2005年
● 張正忠的田園山水畫創作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的撰著,從藝術實踐和藝術理論兩個層面,揭示了中國畫在繼往開來中不可疏虞的一個重要審美領域。其填補了學術空白是不爭的事實,張正忠作出了特有的藝術貢獻。——《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邵大箴(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院長、中央美院博導、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名譽主任)
● 我覺得張正忠君的藝術方向和所走的道路是正確的。他尊重和熱愛傳統,他的作品是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他用自己的畫筆“詩化”這些情景。在看似平淡的景物中發現美,在平實的描述中呈現美。真情實感在他創造的意境中自然地流露出來。這也可說是他的藝術特色。
● 他的作品猶如有情趣、有詩意的散文,人們閱讀之下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溫馨感。在人們熱衷於“現代化”的社會裡,這種幽靜、自然、和諧的畫境,無疑能給人們的心靈世界以撫慰。
——《和諧、寧靜的田園詩境》 2005年
● 張正忠先生長期從事中國山水畫的創作,他的田園山水畫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畫得很精彩,之後越來越不簡單了。他最令人感佩的地方,就是能夠不斷地體悟中國山水畫的精神,能夠用筆墨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氣氛。這也是他的畫最重要的特點。
——《赴海門市參觀張正忠藝術陳列館考察田園山水畫·媒體訪談》2008年11月
● 張正忠君是一位勤於實踐、勤于思考、勤於學習和研究的畫家。他把自己的創作稱為“田園山水”,在當前提出的“田園山水畫”課題,也對我們討論當代山水畫創作的多樣性與豐富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資料。
——《經驗、思考與體悟》2009年
● 寫《中國田園山水畫史》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這是涉及全面的研究。張正忠有志於此,忠誠於藝術,毫不懈怠地收集大量的圖片、資料,進行梳理、寫作。期間他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他做的工作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所以,這部書的完成,意義是不一般的。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陸一飛 (上海中國畫院畫師、山水畫家)
● 由謹而專,自專而博——正忠老弟共勉之 ——《中秋題詞》2005年
邵洛羊 (上海中國畫院顧問、上海市美學學會名譽會長)
● 張正忠的田園山水畫,氣象靜穆,筆墨淳雅,有濃郁的江南氣息,全是中國味。在承受傳統,恣意出新的筆墨中,溶進了現代生活的雅操;於虛靜淡泊的襟懷下,關注著現代人的生存狀態。
● 看了正忠的畫,益覺得中國畫怎會窮途末路?對新世紀的中國畫充滿信心!
——《鄉土芳草 田園清風》2005年
● 一條詩書畫一體的、有著濃厚中國文化氣息和地域特色的、有著強烈的鄉梓情感和美學深度的新路,亮在我們眼前。 ——《意與法合 景隨情生》 2006年
李松 (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原副主任、《美術》雜誌原主編)
● 張正忠的作品在繪畫技巧的運用上是多種多樣的。這與他在繪畫領域的多方面涉獵很有關係。 他的田園山水畫主要得力於“飽游飫看”,在構思布局上達到了隨心所欲的自由地步。 ——《綿綿的鄉情》 2005年
● 他結合自己豐富的創作實踐,從大量古代文獻和圖目中梳理出中國田園山水畫的發展脈絡。他把握住了中國古代文學與繪畫相互影響、山水詩與山水畫先後同步發展的特點,做得很好。對中國繪畫史,特別是山水畫史的研究具有開創意義。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王伯敏 (中國美院博導、美術史論家)
● 墨彩秀逸,田園如詩。題贊正忠佳構 ——《題詞》2011年
● 青洲碧玉一舟橫,此亦得田園三分意趣也。海門正忠,仁者,專寫田園山水,極自然之致,蓋山川與其神遇而跡化也。誠獨得玄門,乃恭桑敬梓者,澄懷味象,直令滿目雲煙,隨時而變。善哉!善哉!
——《在畫作<青洲碧玉>上的題款》2011年
● 張正忠對田園山水有異趣,自有別創,令人欣然。他自出機杼地積極下功夫,有美學的思考,有表現山水畫新境界的追求,並為田園山水立史、求理。可以相信,水到渠成,而今水已長流,渠安有不成? ——《田園山水感語》2012年
舒士俊 (上海《書與畫》雜誌原副主編、北京畫院研究員)
● 他的田園山水畫得意境清新幽深,筆墨端凝秀雅,適如古畫論中所稱:“擅風光於掩映之際,覽而彌新”,有一股魅人的風韻溢出畫外。 ——《竭誠凝思畫江南》 2006年
● 回顧張正忠五十年繪畫歷程,他對畫意圖式之探索、感悟和開拓,已明顯給其田園山水帶來鮮亮光采。而他傾心於田園絕不分心旁鶩,仍孜孜於恆定漸進的筆墨韻味修持。雖其探藝之道漫漫艱辛可以想見,但我慶幸有他這樣一位把畫學當畢生探求的朋友。——《凝心田園 抒寫風韻》2011年
朱國榮 (中國美協理事、上海市美協副主席)
● 我很欣賞張正忠夢中作就的一副對聯:“無畫卻是畫,言詩未必詩。”內中深含老莊哲學的真諦。張正忠的畫和詩,乃是心畫的物化流露、心語的詩化表達,平淡天真,意味雋永。
——《心中的田園》 2006年
馬鴻增 (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原副主任、江蘇美術館原副館長)
● 張正忠之所以在當代山水畫壇引人矚目,是因為他遠離時下流行的荒山野水或概念化的模式山水,自辟新徑,……從而在田園山水創作領域做出了獨特奉獻。
● 張正忠的田園山水內涵與眾不同。
● 他不是田園風光的旁觀者,而已融化為其中的一部分,美化、詩化了的田園山水……這正是張正忠對前人的超越。
● 多方面的綜合學養,使他能夠在田園山水創作中廣收博取,融匯貫通;既有傳統神韻,又有現代氣息。同時由於理念的演進,導致技巧的創新,出現了許多新程式;由於在深入生活上下了功夫,作品母題都是原創,視角也與別人不一樣;他青年時即創作田園題材,近十幾年更專門從事田園山水創作研究,為前人所無;2005年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張正忠詩書畫-田園山水百圖》,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部關於田園山水的專著。
● 我們可以認定,張正忠的田園山水審美本質,是傳統自然觀和倫理道德觀的結合;也是他關注現代人生存狀態的平民意識的體現;因而我說,張正忠是田園山水的拓展者。
——《田園山水:張正忠的新拓展》 2006年
● 張正忠在創作上是傳統田園山水的拓展者,現 在又成為中國田園山水畫史論的開創者。
● 我們把人物畫、花鳥畫分為幾個分支。張正忠現 在提出的山水畫四個分支的說法,有他的根據。
● 他奠定了一個新的學科建設的基礎,一個很紮實的基礎,而且自成體系。
● 他能提出這個史論框架很不容易。他是第一個撰寫《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的人,這個理論梳理很有難度。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左莊偉 (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史論家)
● 觀賞正忠君的書畫,讀他的詩詞和有感而發的文章時,在我的心目中形成一種認識:正忠君是位詩人、思想者和文人畫家。
● 張正忠先生數十年來歷經艱辛從未停筆,終成一位令畫界矚目的田園山水畫家,自成一體,開創了當代山水畫的新領域。
● 中國繪畫的基本特徵之一是詩書畫印相結合的綜合藝術,真正意義的中國文人畫家應該具有詩人的情懷,書家的筆墨修養,正忠君兼得。他選擇的題材本身並無驚人之處,但每當觀賞他的畫、讀他的題畫詩文,內藏的深情撲面而來,意味無窮、十分感人。
● 他將傳統的藝術理念與現代的審美意識融為一體,形成有新意的田園山水畫理,這也正是他的田園山水詩畫的深層涵意。
● 張正忠正是以傳統為基礎而加以拓展了的理法,加上表達現代人的情懷理想,經過長期勤奮好學的修煉,才逐漸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田園山水畫和獨特的筆墨語言。他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屬於自己的藝術道路,在林立的畫家中獨樹一幟,占有一席無人替代的地位。
——《傳統理法 現代情懷》 2006年
● 正忠的研究,使中國山水畫中的這一重要分支得以系統而專門地呈現出來,提升了整個田園山水畫的創作水平。他也為此作出了新的貢獻。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宋玉麟(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江蘇省國畫院院長)
● 我認識了正忠有十幾年,我很關注他。期間他的進步可以用“飛躍”來形容,他對田園山水的創作和研究走在了這個學科的前列,一條新路已經走出來了。
——《南京談話》 2006年7月
王琦(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
● 正忠先生田園山水畫 :中和為美的藝術精神, 自然寧靜的田園詩境 ——《題詞》2007年
●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 :生態家園關懷人類詩意棲居,四大分支拓展中國山水藝術——《題詞》2011年
李維世 (河北師大美術系教授、碩導、河北省美術理論研究會會長)
● 他的畫不是簡單地停留在藝術語言和形式結構的技巧層面上,而是有豐富深刻的藝術意蘊。善於用具體、生動、自然的藝術形象去表現深層的人生哲理和精神內涵。
● 張正忠的田園山水畫,就表現了這種寧靜的美、和諧的美,他的畫,象空氣和水一樣,雖然很普通、很平凡,但卻最寶貴、最可愛。他給山水畫帶來了一股新的氣息,他的田園山水畫,平中有奇、平中有美、平中有永恆。
● 他是一位很有文化修養的畫家,治學嚴謹,修養全面。我認為沒有深厚的修養,沒有獨到的美學見解,沒有高超的技術是畫不出那些優美的田園山水畫的。 ——《自然清新、優美和諧》 2007年
● 張正忠的畫已達到“神妙”“超逸”的儒雅境界。他的畫像文學中的散文詩,韻味悠長、後勁深遠。他是一位學者型的畫家,真抓實幹的畫家,藝術史會永遠記住他。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萬新華(南京博物院藝術研究所副所長)
● 張正忠先生新作吸引了中國繪畫界同道的關注,也受到了大家一致的讚嘆。這些作品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上不僅與傳統山水畫拉開了距離,也與一些當代名家之作大有不同,那濃郁的鄉土氣息、那鮮活的生命意象,使得其山水畫擺脫了陳陳相因的傳統圖式,建立起了自家的語言範式。 ——《回歸心靈的家園》 2007年
● 張正忠不僅為田園山水畫史奠定了基礎,而且使其創作具備了堅實的史論依據。他的田園山水畫煥發出獨特的藝術神采和積極的社會價值。“田園”在他的作品中也被賦予了現實家園與精神家園的雙重含義。
● 張正忠的田園山水畫不僅與傳統山水畫拉開了距離,也與一些當代名家大有不同,建立起了自家的語言範式。他將“情”推到了至關重要的地位,使他的畫有了豐富的內在氣質和鮮明的文化個性。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 《中國田園山水畫史》追本溯源,層層推進,系統科學地寫出了田園山水畫發展史,其考據和論述具有篳路藍縷之功,是為第一部中國田園山水畫史學論著,並在思路和規模上都為後來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無疑是張正忠對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究的一大貢獻。
● 1996年3月,張正忠曾撰文《從故鄉情結到田園山水畫》,首次提出“田園山水畫”,並對其範疇、內涵、外延、審美特徵、學科定位等問題進行思考。其用力之勤,令人嘆為觀止。
——《嚆矢椎輪·張正忠《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略議》2013年
李樹聲(中央美院教授、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委員)
● 你這本《田園山水畫法》很系統,比較完整。專門講田園山水的書還沒有過。精神狀態和文化修養絕對重要。能有這樣狀態的人越來越稀缺,而你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才。
● 你不斷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出了這樣的成果,我挺佩服的。幹下去,將來一定會樹立得起來,山水畫家中能數得著的。 ——《8月25日電訊》2009年
● 田園山水畫這樣有情、有景、有詩意,又有美的意境。他的畫意境特別好,不管哪個年頭,都是會讓人熱愛而永遠存在的。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薛永年(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中央美院博導、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書畫召集人)
● 你的論文從個人探索出發,縱觀畫史,橫論當代,擬建立田園山水理論架構,已能自圓其說。
——《致張正忠先生信》2010年
● 張正忠先生搞田園山水畫,這個當然是他的一個課題。他做這方面的理論研究,也大量創作了這方面的作品。田園山水畫對於國內也好,對於整個地球也好,都有重要的、現實的意義。張正忠先生提出這個課題來,又選擇這個題材來表達他的立意,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點,古人畫過一些田園,但是畢竟他不是專門開創田園山水畫。今天再提出田園山水畫的理論,或在從事這方面的創作實踐的時候,正忠已經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好經驗。
第三點,田園山水畫是一種新的創造,我們要使它不僅能夠在中國起到作用,而且還要讓它在世界上發揮作用。
第四點,也是更主要的,就是怎么通過田園山水畫的創作活動、理論研討,去影響城市的規劃者、城市的建設者;讓我們的地球變成真正有詩意的家園,這是正忠先生田園山水畫所蘊涵的理念。你看正忠所畫田園山水畫裡的生活,那多美呀!錢學森曾提出過一種城市山水畫,他說我們要建造像頤和園那樣的城市。他的這個願望實際就是指田園山水。所以,他的主張是跟正忠先生一致的。當然,城市建設面貌也需要反映,但這不是解決根本的終極關懷,不是解決人文的需要。所以我覺得正忠先生對於田園山水畫的探索確實很有意義。
——《赴海門考察張正忠田園山水畫時發表的“中華神韻”演講摘要》2011年5月
● 張正忠先生是著名的田園山水畫家,近二十年來一直在創作田園山水畫,描繪美麗的田園風光,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寄託詩意棲居的情懷。他筆下的那些田園作品,意境清新,筆墨秀雅,幽靜宜人,詩意盎然。同時,他也研究田園山水畫法,提出了“田園山水畫”這個名稱和理論,出版了《張正忠詩書畫——田園山水百圖》,著有《田園山水畫法》。
——《溯源探道 溫故知新》張正忠《中國田園山水畫史》序2012年
● 張正忠是江蘇海門畫院院長,是一位著名的田園山水畫家。原來涉及很廣泛,後來集中精力畫田園山水。詩、書、畫全面發展,書法也寫得很好,是一個學養全面、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追求史論統一的畫家。
● 張正忠多年來創作田園山水畫,以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來寄託詩意棲居的情懷。其作品意境清新、幽靜宜人、筆墨秀雅、詩意盎然。
● 他研究田園山水的理論,出版過《田園山水百圖》《田園山水畫法》,最 近又寫出了《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第一卷。我發現他繼承了其太老師潘天壽的畫學研究傳統。這本書填補了學術空白,具有貫通古今的系統性、對田園山水問題的突破性、知難而進的積極性,非常難能可貴。
● 我為什麼樂意同張正忠討論,願意寫一個序言?因為田園山水本身確實關係到生態文明建設,這是個全世界的普遍問題,最 近寫入了十八大報告,非常有現實意義。描繪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是有普世意義的,是當代新的生長點。
● 山水畫產生於農業文明,張正忠把它分成四個分支,有峰嶺、田園、海景和城市。一種是對大山大水的敬畏;一種是田園鄉村的家園,是可游可居的;一種是海上仙山、漢宮秋月;再一種是城市山水,是城市節日的頌歌。
● 總結:大家充分肯定了張正忠多年以來知難而進、鍥而不捨地圍繞著田園山水畫創作,帶領他的團隊做出了成績;同時也對作為一個畫家能認真地、知難而進地作理論、史論的探討,給予了充分肯定和積極建議。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劉曦林 (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館研究員)
● 正忠十多年前提出的田園山水畫概念,是值得肯定的。要完成這樣一部浩瀚的巨著,要相當大的勞動量,這一點我也是非常佩服的。
● 這部書提出的一些問題、一些美學觀念,都是值得我們繼續學習、深入領會、深入研究的。
● 我感覺他的畫很有個人特色:第一個是有濃郁的鄉情,第二個是有耐人尋味的詩境,第三個是藝術處理、虛實關係處理得非常好。
● 海門的田園山水畫與海門的山歌,是兩大文化體,是很值得研究的文化現象。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尚輝 (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委員、《美術》雜誌執行主編)
● 張正忠的田園山水,讓我們看到了山水畫發展的另外一方面。他提出了真正的田園山水的概念問題,是讓人類的發展回歸自然。
● 張正忠的畫和江蘇的山水畫不一樣,在他的山水畫中最有難度、處理最精彩的是對各種樹的表現。他很少用《芥子園畫譜》中所教的那些畫樹法。鐵畫銀鉤、工寫結合,這是張正忠田園山水給我們最鮮明的、深刻的印象。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陳醉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理論研究室主任、博導)
● 江南才子很多,海門有幾位歷史的和當代的偉人。我看了張正忠這些作品,感觸很深。我想他之所以拿得出這么多作品,是有很多的積累作為後盾藏在後邊的。將來起碼碩士、博士以上的學位應該培養兼顧創作研究的能力。
● 正忠很熱愛生活,並細緻地去觀察、積累生活。首先感動了自己,才能感動我們,這點他做到了。他所走的這條路有別於傳統山水畫,整個畫面都很豐富,題目很有詩意。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王鏞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博導)
● 他搞田園山水畫史,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他的理論是從實踐出發的。在美術理論界,缺少像他這樣大膽探索的人。他把本來並不明確的東西明確起來。他把田園山水畫從山水畫的四大分支中抽離出來,進一步細化,成為一個目,對於山水畫的學科建設,確實很有幫助。
● 他的探索,對整個美術理論界,包括我們從事美術史研究的人也有很深的啟示。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劉龍庭 (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編審、《中國書畫》副主編)
● 正忠溫文爾雅,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是個做學問的人,是個置經濟收入於不顧、立志獻身於中國畫藝術的學者型畫家。
● 《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的創意、思路是具有創造性的。他的這種使命感、責任心,這種精神是值得提倡和學習的。
● 我們對山水畫的分類,以前是從技法上來分。他提出的田園山水命題,從題材角度打出了一面旗,這裡包容量很大。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夏碩琦 (《美術》雜誌原副主編)
● 張正忠是畫界的文武全才,既是畫家又是史論家。石濤、潘天壽畫格很高,在畫裡能看到一種文化底蘊。這些東西能在今天張正忠的身上得到體現,我覺得很可貴。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趙力忠 (中國國家畫院編審、藝術委員會委員)
● 真正稱“史”的東西擔子是不輕的。這部書的問世,反映了一個畫家的藝術自覺與才華。我認真地看了看,很是系統整齊。特別我對幾個圖表是比較感興趣的。現 在畫家出這種畫史的書還真是罕見。目前看來,畫家寫出真正系統性畫史的,張正忠可能是第一人。——《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孫克 (中國畫學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原副主任)
● 畫家張正忠是一位很有追求目標的畫家。他把目光定格在田園景觀,生動而獨到。其作品情趣濃郁、景觀生動、筆墨嫻熟,在當代諸多山水畫家中可稱獨樹一幟。
● 就藝術品性來講,張正忠的藝術雖非洪鐘大呂般的雄強深厚;但是,江南絲竹的婉轉低回更有攝人魂魄的力量。他以多年的心力探索,卓有成果,令人刮目相看。
● 藝術的創新很重要,但作品的成功表現更為重要。張正忠筆下的田園作品,其成功處在於意境的感染力。張正忠的田園山水有所繼承,更有所開拓。——《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 張正忠先生的發言是學術性的。他對田園山水,不僅僅去畫,而且研究它的緣由、發展變化,這么梳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從他整理的圖片也看到下的功夫,說明田園山水畫歷史悠久。今天要發展起來,把它更加的光大。
● 田園山水畫真的是山水畫一個新的門類,我們正忠先生提出來了,過去是沒有人提過。田園山水、城市山水、海景山水還有峰嶺山水,田園、城市、海景是新種類,過去就只說山水畫。現 在來看,要從題材內容來講,確實可以分作四個分支。
● 畫田園山水也是多樣的。現在看來,已經遠遠超過宋文治先生的田園山水畫,是很不一樣的。張正忠倒是擴大了它,他把它搞得很像模像樣,這是很好的一條路。 ——《中國田園山水畫研討會紀要》2014年
徐沛君(《中國美術館》雜誌執行副主編)
● 《中國田園山水畫史》是一本非常優秀的著作。其中分析了田園山水畫的審美範疇,與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濟狀況、社會思潮、文學風尚的內在聯繫,在廣闊的文化語境下勾勒出田園山水畫的演進脈絡。
● 張正忠的寫作態度很嚴謹,決不輕易否定前人的論斷,更不會在前人的成果面前止步不前。他謹慎地推進自己的學術研究,從不急於求成,其成果自然也立得住。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楊惠東 (《國畫家》雜誌主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主編)
● 張正忠的田園山水畫十分典型地體現了傳統美學範疇中的“中和之美”。對美術史的深入把握,使他擁有了一種高屋建瓴的視野。
● 在他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院校訓練的造型能力、嚴謹的傳統格法。他並非對景寫生,更多是以景寫心、借景抒情。
● 中國畫的特質決定了其對畫家文化素養的更高要求,否則不足以言畫,而張正忠的優勢正在於此。
● 尤其要指出的是具有填補學術空白意義的《中國田園山水畫史》。近代畫壇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諸家皆出身美術史,絕非偶然。對美術史的深入把握使張正忠擁有了一種高屋建瓴的視野。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黃丹麾 (《中國美術館》雜誌編輯、《藝術視野》執行主編)
● 張正忠的畫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清新、質樸、寧靜、自然。我認為“自然”是中國哲學和中國畫的最高境界,而張正忠的畫已經接近了這一目標。
● 張正忠十幾年前第一次提出“田園山水畫”這一畫科概念,現 在系統地闡述了“田園山水畫”的歷史、現狀以及理論,這對中國山水畫史具有開創性的學術價值。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陳燮君(上海市文廣影視局黨委書記、上海博物館館長、上海市書協常務理事)
● 張正忠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意義上梳理畫史,另闢蹊徑,傳承文脈,創意拓展。在自然中發現美、認識美、定格美、升華美,在自然中尋覓寧靜和從容;又從畫史的高度予以理論梳理、概括總結,則必然有益於進入“實踐出新、理論反哺”的良性循環。——《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毛時安 (文藝評論家、上海市政府參事)
● 美是創造。畫家張正忠就是在發現和創造中,大膽尋找到了一種慧眼獨具的美感樣式:田園山水畫。我把張正忠的田園山水畫,稱之為大自然的雙重人化。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樂震文 (上海書畫院執行院長、教授)
● 探根溯源,張正忠為此付出了艱巨的勞動,第一次揭示了田園山水畫的奧秘,作了詳盡的研究和理性的闡述,表現了一位熱愛中國藝術的畫家的責任感和膽識。他的《中國田園山水畫史》不愧是一部田園山水畫研究中到目前為止唯一的,並具權威性的著作。——《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
盧炘 (中國美院教授、潘天壽紀念館原館長、中國書畫名家館聯會秘書長 )
● 張正忠的詩文基礎原來就很不錯,對史學又有偏好,加上數十年好學、積學,於畫家中確實是難能所見,即使在美術史論界也屈指可數。他能認準一個方向,披荊斬棘,毫不動搖,一往直前,那還有什麼堡壘不能攻破呢! ——《挑戰中國山水畫分類的畫家·張正忠《田園山水畫史》問世的啟迪》2013年
薛亮 (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兼職教授、碩導)
● 我與孫曉雲館長參觀了張正忠藝術陳列館。張正忠默默地耕耘了幾十年,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孫曉雲稱讚他的書法有傳統功力。由於田園山水沒有山石語言,給創作帶來了難度,很多畫法要靠他自己去探索。他從意境、感情出發,不拘於傳統和某一門派。他的畫來自平常之景,畫得豐富多彩,真可謂化平常為神奇。
——《張正忠田園山水畫與<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研討會紀要》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