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81年調山東社會科學聯合會工作,曾任《山東社聯通訊》編輯部負責人、科普部副部長,《山東社會科學》雜誌社副總編等。主要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普及和社會科學雜誌的編輯出版工作。
此間,也曾兼任濟南礦院、山東電大等大專院校的《中共黨史》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主要成就
在山東社會科學聯合會的20多年間, 一直從事中共黨史、 特別是國共關係史的研究工作,曾在1990年由中國廣播出版社出版了《干戈化玉帛——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專著一部。
該書由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全國政協副主席王首道題詞,全國政協副主席、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名譽主席屈武題寫書名,中國著名黨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張靜如教授作序。
本書主要論述了“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民族危難的嚴峻時刻,國共兩黨由干戈廝殺化為攜手禦侮的歷史。《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獲獎作品概覽》(齊魯書社出版)一書評價稱:該書“論證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的歷史背景、政治基礎和基本經驗;論證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從局部到全部、先地方後中央逐步發展推進的歷史過程;公開評價了蔣介石在國共兩黨秘密談判中的作用,也公正評價了國民黨部分愛國將領和地方實力派在迫蔣抗日中的特殊作用”。
該書的問世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重要的借鑑意義。此書出版後,反響頗大,北京《人民政協報》、《華聲報》、《團結報》、《近代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資料》,天津《黨史資料與研究》和山東《統一戰線通訊》等十幾種報刊,先後發表了評論、評介、讀後感或摘登。《人民政協報》於1992年12月至1993年3月在史學專版連載了該書的第四章——“國共兩黨秘密談判”全文。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魚汲勝評論該書時稱作者:“她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該書獲第七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7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由香港同澤出版社出版了論文選《拯救民族的偉業——實現全民族抗戰研究文集》。該書是她在全國各種報刊上發表的150餘篇論文中,圍繞發動全民族抗戰這一主題選出24篇論文結集而成的。
其主要內容,一是對實現全民族抗戰而奮鬥的風雲人物的專題研究與評價。既有對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潘漢年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的評論,也有對著名愛國人士、愛國將領,如宋慶齡、張學良、楊虎城、李宗仁等的突出貢獻和巨大影響的評價。二是對抗戰爆發前後具有重要影響的事件、戰役的研究與評價。如西安事變、兩廣事變、蘆溝橋事變、台兒莊大戰、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創建等等。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副所長、研究員張友坤在序言中評介該書時稱:“史料豐富,觀點新穎,飽含感情,議論公允,文字流暢,言簡意賅,受到專家好評和讀者歡迎,是一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同時,與他人合著2部。
其中《血著華章——革命前輩的人生價值追求》,1998年由
濟南出版社出版。
中國著名哲學家、曾任山東社科院院長、時任山東社科聯主席的劉蔚華教授為該書作序。他稱讚該書“從不同側面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苦曲折、而又輝煌壯麗的人生畫卷,是對讀者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的生動教材”。山東師範大學徐樹績教授、省社聯包心鑒研究員等,先後在《山東社會科學》、《發展論壇》等刊物,發表了對該書的評論,均給於充分肯定。在擔任主編、副主編時著作6部,其中,山東社科規劃的重點課題2部。在全國各種學術期刊、報紙發表的150餘篇論文,其中,獲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社聯、江蘇省社聯頒發的優秀論文獎6篇;由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的8篇。出席全國性、國際性學術研討會10餘次,並向會議提交學術論文或做學術發言,愛到與會者好評。收入《
光明日報》出版社的《海內外專家論文精選》1篇。
出版著作
由於長期潛心從事社會科學宣傳普及、教學、研究工作,特別是對第二次國共合作史的研究,比較系統深入,成果豐碩,1987年被評為副研究員,1993年晉升為研究員,先後獲山東省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山東省巾幗科技先進工作者、山東省“三八紅旗手”、“國務院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等榮譽稱號。
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其業績被收入《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二十一世紀人才庫》、《中華人物辭海》(當代文化卷)等辭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