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星烺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省泗陽縣城廂南園
- 出生日期:1889年
- 逝世日期:1951年
- 職業:歷史學家
- 代表作品:《歐化東漸史》
簡介,生平,主要作品,影響,
簡介
生平
幼承家學,早讀經史。1899年,張相文攜子張星烺來到人文薈萃的上海。年僅11歲的張星烺則考入南洋公學留學甲班(國小低班)。後考取北洋大學,學習理科。1906年被選派赴美國留學,進入哈佛大學化學專業學習。三年後,自哈佛大學化學系畢業,又到德國柏林大學攻讀生理化學,暇時好讀史書。在柏林大學取得學位之後,謝絕了國外的重金聘請,於1912年8月回國。但不幸患上肺結核病,只得在浙江黃岩的岳父家養病。家中藏書很多。他便利用養病之機飽讀史書,多方蒐集中西交通史資料。1919年,張星烺曾應蔡元培先生之聘為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同時與父親張相文一起兼任該校國史編纂處特別纂輯員,並被派往日本調查民國史料。1926年,他應聘為廈門大學國學研究所所長,還先後在輔仁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燕京大學等高等學府擔任教授,海內外許多有成就的歷史學者皆曾蒙其教誨。除任教編史以外,張星烺還繼續不斷地蒐集中外關係史方面的有關史料,先後翻譯了兩種版本的《馬可波羅遊記》。歷經十幾年努力,從中國正史、野史、遊記、文集、筆記等274種書籍和英、德、法、日文等42種書籍中摘錄有關資料。上自天文、下自地理,民族、文化、科技、歷史、政治、經濟、生物以及重要的歷史人物,加以闡述,並作考證。終於在1926年38歲時,完成了《中西交通史料彙編》的初稿。1930年,《中西交通史料彙編》正式出版,全書共分六大冊,3000多頁,100餘萬字。
主要作品
除上述這部名著外,他還發表過許多篇饒有價值的學術論文,並著有《歐化東漸史》、《馬可波羅》和譯著拜內戴托的普及版《馬可波羅遊記》、《歷史的地理基礎》等。還有一些很值得記述:1934年他受德國波恩大學東方學院院長保爾·卡萊教授之託曾著手將一中亞人士阿里·阿克馬爾用波斯文寫的《中國紀行》(1516年出版)的德譯本譯為中文,惜還未竟其功即於1937年因客觀情況的變化而停止。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其哲嗣北京大學教授張至善在季羨林教授的幫助下將多年被收藏於義大利都靈大學圖書鎮的此書書稿的德、英譯本找到,並由張至善等譯成中文於1986年出版,完成了張星烺的未竟之功。此書很具歷史學術價值,德國許多學者甚至稱其書作者深入到民間,所記述者遠較《馬可波羅遊記》那種側重於宮廷和上層社會的記載為深刻、豐富。又有的重大歷史事件,如明代的“土木之變”西方史家很少記載,而此書則對其敘述甚詳。
影響
由於張星烺在中外關係史上的淵博知識和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使他成為我國中外關係史學科的重要開拓者,在國內外學術界久享聲譽。
張星烺得高望重,為一代學術宗師。他的教學,旁徵博引,以論證史實,語言簡練,內容詳盡,嘉惠學子頗深。他任輔仁大學史學系主任,與輔仁大學校長陳垣先生同為當時史學系的著名教授,甚為學生所景仰。他教書育人,獎掖後進,熱心幫助學生。一位品學優良的學生,畢業後欲至燕京大學研究所深造。他為了助成此舉,以高齡之軀,步行數里,當時交通極為不便,往返為之聯繫,使這位優秀生終於實現其志願,後得赴美留學。她為了懷念老師,於1989年設張星烺教授獎學金於北師大歷史系。1946年至1950年,張星烺還曾擔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其前身即其父張相文倡辦的中國地學會。由於長期帶病工作,他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於1951年7月13日與世長辭,終年63歲。臨終時他給子女留下遺言,把父親張相文和自己的所有藏書及自己的手稿,全部捐贈。1954年家屬遵其遺囑將藏書4萬餘冊贈給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其中大部分是古籍線裝書,多為山水志、雜誌、地方志和清代詩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校長曾宴請張星烺先生家屬,並給予謝金。其藏書經整理後,將部分《地學叢書》、《地學雜誌》、《中西交通史料彙編》等書贈給了全國各大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