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葡萄

張掖葡萄

張掖葡萄,甘肅省張掖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據《甘州府志》記載,張掖葡萄的種植歷史開始於漢武帝時期。張掖葡萄果實色澤艷麗,呈鮮紅色或紫紅色;果穗鬆緊適度,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等礦物元素。

2015年2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張掖葡萄”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掖葡萄
  • 產地名稱:甘肅省張掖市
  • 品質特點:果粒近圓形、大小均勻,無乾縮果、無小青粒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231號
  • 批准時間:2015年2月10日
產品特色,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特性,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色

外在感官特徵

張掖葡萄果實色澤艷麗,呈鮮紅色或紫紅色;果穗鬆緊適度,平均縱徑26厘米,橫徑18厘米,穗重750~1000克,果粒近圓形、大小均勻,無乾縮果、無小青粒,果梗、果蒂鮮綠,平均單果重12克,最大單果重18克,固形物含量15克/100克以上,總糖13克/100克以上,適口性好,富含對人體有益的鈣、鐵等礦物元素。
張掖葡萄
張掖葡萄
採摘的葡萄按感官要求分特級、一級、二級三個等級,由果穗、果粒、色澤、成熟度、採摘期、破碎率與日燒率、病蟲果七個指標確定。以果穗為第一判斷標準。
張掖葡萄感官要求等級劃分標準
等級
項目
指標
特級
果穗
果穗重750~1000克;每穗50~70粒;果穗鬆緊適度
果粒
大小均勻,單粒重14克以上果粒占95%以上;硬度大
色澤
粉紅、鮮紅;果粉完整
成熟度
採摘前,果粒養分不能有流失現象
採摘期
12月10日至1月31日
破碎率、日燒率
≤3%
病蟲果
≤3%
一級
果穗
果穗重750~1000克;每穗60-80粒;穗形鬆緊度適度
果粒
果粒完好,無明顯損傷,無明顯大小粒現象;12克以上果粒占95%以上;硬度較大
色澤
粉紅、鮮紅;果粉基本完整
成熟度
採摘前,果粒養分不能有流失現象。
採摘期
12月10日至1月31日
破碎率、日燒率
≤3%
病蟲果
≤3%
二級
果穗
果穗重750~1000克;每穗70-90粒;穗形鬆緊度適度
果粒
無明顯大小粒現象,10克以上果粒占95%以上
色澤
粉紅、紫紅、深紫;果粉基本完整。
成熟度
採摘前,果粒養分不能有流失現象。
採摘期
12月10日至1月30日
破碎率、日燒率
≤3%
病蟲果
≤3%

內在品質特性

設施葡萄的物理指標和化學成分
項目
指標
總糖,克/100克
≥13.0
可溶性固形物,克/100克
≥15.0
鈣,毫克/100克
≥6.0
鐵,毫克/100克
≥0.1
天門冬氨酸,毫克/100克
≥26
蘇氨酸,毫克/100克
≥12.5
絲氨酸,毫克/100克
≥13.5
谷氨酸,毫克/100克
≥35
脯氨酸,毫克/100克
≥37
甘氨酸,毫克/100克
≥15
丙氨酸,毫克/100克
≥13.5
纈氨酸,毫克/100克
≥13
異亮氨酸,毫克/100克
≥11
亮氨酸,毫克/100克
≥17.5
苯丙氨酸,毫克/100克
≥13
賴氨酸,毫克/100克
≥20.5
組氨酸,毫克/100克
≥10
精氨酸,毫克/100克
≥100
胺基酸總量,毫克/100克
≥330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張掖市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東經97°12′~102º20′,北緯37º28′~39º57′,沿巴丹吉林沙漠風沙線長達400多公里,南枕祁連山,北依合黎、龍首二山,地勢低平,形如盆地。土壤以沙質土為主,土壤結構疏鬆,孔隙度大,有利於葡萄根系生長;沙質土礦物質含量豐富,有利於漿果的著色和成熟。

水文情況

張掖葡萄產區依託祁連山涵養的冰雪融水,地表年徑流量達26億立方米,其中黑河幹流縱貫全境年徑流量15.8億立方米,地下水1.71億立方米,水資源相對豐富,水質潔淨無污染,經質檢部門檢測,土壤、大氣、水質均符合國家對環境相關規定,能夠滿足張掖葡萄生產所需的水質環境要求。

氣候情況

張掖市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光照資源豐富,光質優良,藍紫光含量高,年太陽總輻射量為133.36~148.42千卡/厘米,年平均氣溫3.2~8.6℃,日照時數2600~3200小時,生長季節晝夜溫差13~18℃。南部沿山區氣候冷涼,北部荒漠區熱量豐富,有利於設施紅地球葡萄產期調控。產區年平均降水60~300毫米,年蒸發量2047.9毫米,空氣乾燥、病蟲害少,是生產有機、綠色食品的優勢區域。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區位、潔淨水土、優良光質等優勢資源發展葡萄,產期長、著色好、果實含糖量高。設施促早栽培葡萄6~7月上市,露地栽培8~9月上市,設施延後栽培11月至翌年2月上市,是葡萄周年生產、鮮采上市的特色產區。
張掖葡萄
張掖葡萄

歷史淵源

張掖市葡萄種植歷史悠久。據《甘州府志》記載,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葡萄首先在河西走廊種植和傳播,隨後發展到全國各地。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在張掖舉辦了“萬國博覽會”,張掖當地出產的葡萄酒成為稀世珍品。盛唐時期,張掖葡萄種植日益興起。此後1300多年,葡萄種植在張掖大規模種植。
1995年,張掖市開始引種紅提葡萄。
2000年,張掖市開展設施葡萄延後栽培試驗並獲得成功。
2005年,張掖市對設施葡萄進行規模推廣。
2008年以來,張掖市委、市政府把把發展設施葡萄產業納入全市“十大工程”之一的“現代農業示範工程”,按照“多採光、少用水、新造地、新技術、高效益”的發展思路,圍繞沿山冷涼帶、荒漠邊緣帶和城鎮郊區圈“兩帶一圈”,科學規劃布局,制定優惠政策,規範標準生產,推廣配套技術,帶動規模擴展,加速“三品”(無公害、綠色、有機)開發,培育名優品牌,張掖市設施葡萄產業發展取得成效。

生產情況

2015年,張掖葡萄生產基地總面積達到3500公頃,產量5.25萬噸。
張掖葡萄
張掖葡萄

產品榮譽

2015年2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張掖葡萄”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張掖葡萄
張掖葡萄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張掖葡萄生產地域範圍處於東經97°12′~102º20′,北緯37º28′~39º57′之間,按行政區劃確定,具體包括:甘州區梁家墩鎮、新墩鎮、黨寨鎮、長安鄉、鹼灘鎮、上秦鎮、甘浚鎮、明永鄉、三閘鎮、烏江鎮、沙井鎮、靖安鄉、大滿鎮、小滿鎮、龍渠鄉、安陽鄉、花寨鄉、東大山林場、西城驛林場等19個鄉鎮、林場,臨澤縣沙河鎮、板橋鎮、新華鎮、平川鎮、蓼泉鎮、倪家營鄉和鴨暖鄉等7個鄉鎮,高台縣南華鎮、駱駝城鄉、巷道鄉、宣化鎮、合黎鄉、黑泉鄉、羅城鄉、新壩鄉等8個鄉鎮,山丹縣清泉鎮、陳戶鄉、位奇鎮、李橋鄉、霍城鎮、大馬營鄉、東樂鄉、機械林場、山丹農場、山丹馬場等10個鄉鎮、農林場,民樂縣洪水鎮、新天鎮、六壩鎮、永固鎮、三堡鎮、民聯鄉、順化鄉、豐樂鄉、南古鎮、開發區、東灘苗圃等11個鄉鎮、開發區、苗圃,肅南縣紅灣寺鎮、白銀鄉、康樂鄉等3個鄉鎮,總計58個鄉鎮、林(農)場、苗圃,海拔在1350~2450米之間。

質量技術要求

張掖葡萄農產品的生產從建園、溫濕度管理、樹體管理、果實管理、肥水管理等方面按標準進行,實行標準化生產、專業化監督、產業化模式、社會化服務。
1.建園
1.1棚址選擇
1.1.1棚址:葡萄大棚應選背風、向陽的地方,附近無污染源及其他不利條件,按NY/T 391執行。需考慮交通運輸及銷售條件,地形較平整,有灌溉和排水條件。
1.1.2氣候:年平均氣溫3.2~8.6℃,最冷月平均氣溫-l2℃以上,極端最低溫度達-30℃。
1.1.3土壤:以沙壤土為主,並按“三個三分之一”配比土壤:腐熟有機肥三分之一,熟土三分之一,細沙三分之一。土層厚度達到lm以上,PH值低於8.5,總鹽含量低於0.3%。
1.2日光溫室的建造
設施葡萄栽培,採取無立柱或有立柱日光溫室,修土牆或磚混結構牆體,跨度7.5米;高度以3.8米為宜;採光屋面坡度27°;後屋面仰角41°為宜;後屋面1.4米;土牆厚度以頂部為準,要求超過當地歷年最大凍土層厚度,應為1.5米。後牆頂部比基部收縮0.5米,牆體基部厚度2.0米左右;長度以70米為宜;溫室座向為座北朝南,偏西5°~8°,最多不得超過10°。
1.3開挖定植溝
定植前要開挖定植溝。定植溝為南北方向,溝寬80厘米,溝深80厘米,溝長依棚寬確定。開挖時,做到上下一致,溝坡面垂直,熟土與生土分開放置。扣棚膜悶曬三天,使室內溫度達到40℃以上,起到定植溝增溫,土壤殺蟲殺菌效果。對於含鹽量過高、土壤過於粘重或漏沙地,開溝置換客土後再栽植苗木。
1.4 回填定植溝
先把碎秸稈(麥草、玉米稈等)摻少許熟土回填到15~20厘米深。每畝施土雜肥、畜禽糞8~10米,過磷酸鈣120千克,最後回填20~30厘米熟土,保證80厘米寬的定植溝必須回填熟土,整個大棚內灌一次透水,使溝內土壤沉實。沉實後,用熟土起70cm寬,10~15厘米高的壟,打點放線,將苗木栽植在壟上。
1.5栽植
1.5.1栽植時期:設施葡萄定植,以春栽為宜,在4月上、中旬進行。栽植過早地溫低,生根慢,地上部分萌芽晚,易抽乾;栽植過晚苗木開始發芽,地上地下生長不協調。
1.5.2苗木
苗木的質量對樹體早期發育和進入結果期的遲早關係密切,要使用貝達嫁接苗。
1.5.2.1苗木質量:地上部枝條粗壯,芽眼飽滿,充分成熟,枝條上無明顯機械損傷;嫁接口癒合完全、牢固;根系完整;無檢疫對象和危險病蟲。
1.5.2.2苗木運貯:苗木在運輸過程中要注意防止失水或受凍,應存放在2~5℃的砂性土中,氣溫在0℃以下時注意採取保溫措施。
1.5.2.3苗木準備及栽前處理:按栽植計畫培育或購置足夠的一級嫁接苗。為了提高栽植成活率,栽植前用ABT生根粉或清水浸泡8~12小時,剪去過長根系,保留10~15厘米。在整個栽植過程中,隨栽隨取,保持苗木濕潤,避免風吹日曬。
1.5.3行向:採用南北行栽植。
1.5.4栽植密度:株距80厘米,行距180厘米,放線打點。
1.5.5栽植穴:挖30厘米×30厘米×30厘米的定植穴。
1.5.6栽植要求:在定植穴中間堆起5~8厘米高的“饅頭型”土堆,踩實,剪去苗木過長根系,將苗木直立放在饅頭型土堆頂端,根系向四周舒展,填土壓實,按“三個三分之一” 配比土壤:腐熟有機肥三分之一,熟土三分之一,細沙三分之一。並在株距間開10~15厘米深的小溝,澆小水覆膜,保證土壤溫度。
2 設施內的溫、濕度管理
2.1設施內溫度的控制
葡萄是喜光植物,對光敏感,光照不充足時,節間細長,葉片薄,光合產物少,易引起落花落果,漿果質量差,產量低。
2.1.1定植後溫度管理
栽植後第二天開始,每5天一個階段,分三個階段進行控溫管理。在葡萄苗栽植後前5天溫度控制在10℃;第二階段溫度控制在15℃,第三階段溫度控制在20℃。15天以後等芽體全部變綠,必須全部捲簾,捲簾後用通風口來調節溫、濕度,將溫度控制在25℃左右。連續5天棚外的夜間溫度在12℃以上,就可以揭去棚膜,露地生長。
2.1.2秋季溫度管理
當最低氣溫在10~12℃,連續4天,要及時扣棚膜。白天棚內溫度保持在20~25℃,夜間溫度保持在15~18℃。中午當溫度超過28℃時,要注意打開上下通風口降溫,夜間下風口要關閉。處於果實著色至採收期的大棚,白天棚溫不高於30℃,夜間12~15℃,拉大晝夜溫差,促進果實著色和糖分積累。
2.1.3休眠前後的管理
2.1.3.1休眠前降溫措施
休眠前不能採取突然降溫,否則影響樹體營養的回流;也不能採取用花簾降溫的方法,要保證冬季僅有的光照,增強光合作用,促進養分的回流。只能通過控水、掌握開閉風口、適時放簾、揭簾時間進行降溫。控制溫度和濕度都是為了促進葉片老化,期間將老葉、病葉全部摘除,連續噴施3~4次磷酸二氫鉀促進枝條老化。掌握開閉風口、放簾、揭簾時間,具體方法是:早晨揭簾提前半小時,下午放簾推遲半小時。降溫用三周時間緩慢進行。
第一周,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7℃~8℃;
第二周,白天溫度控制在15℃~20℃,夜間5℃~6℃;
第三周,白天溫度控制在10℃~15℃,夜間2℃~3℃。
2.1.3.2休眠期溫度控制
休眠期管理主要是控制好棚內溫度。棚內需掛3隻溫度表,分別在棚內兩端和中間(緊靠前屋面1m,掛在第一道鐵絲上)各掛一個溫度計。當棚內溫度最低要在-1℃以上,棚中間溫度保證在2~3℃;當溫度降到-1℃以下時要中午拉簾升溫。葡萄休眠後期,推廣冷熱空氣置換技術,延遲葡萄發芽。
2.2 設施內濕度的控制
萌芽期保持土壤水分和提高室內濕度,發芽後則要控制濕度,萌芽至花序伸出期,棚內相對空氣濕度應控制在85%左右,花序伸出後,棚內相對空氣濕度應控制在70%左右,開花至座果,棚內相對空氣濕度應控制在65~70%左右,座果後,棚內相對空氣濕度應控制在75~80%左右。
3 肥水管理
3.1 施基肥
基肥以溝施為主,每年施一次基肥,在植株的一側距樹幹40厘米左右處,開寬30厘米,深60厘米施肥溝。主要以腐熟的優質有機肥為主,雞糞是最佳肥料。生雞糞易燒苗,要和羊糞、牛糞等拌勻並發酵。
綠色葡萄生產基地,將有機肥、沙子、表土各三分之一拌勻後施入溝內,加過磷酸鈣、硫酸鉀以及硫酸亞鐵等一些微量元素混合回填,溝底鋪墊10厘米作物秸稈,最後蓋熟土、灌水沉實。每棚(70米長的標準棚)施有機肥5000~6000千克;翌年在另一邊開溝施基肥。在60%~70%的葉片發黃,繼而變成淡黃色時開始施肥。在春季萌芽後開花前,每標準棚施入“農博士”控施肥40千克,加入微肥1千克;
有機葡萄生產基地,將有機肥、沙子、表土各三分之一拌勻後施入溝內,溝底鋪墊10厘米秸稈作物,最後蓋熟土、灌水沉實。每棚(70米長的標準棚)施有機肥6000千克,翌年再在另一邊開溝施基肥。一般在60%—70%的葉片發黃,先是大葉片上有紅紫色斑塊,繼而變成淡黃色時開始施肥。
3.2 追肥
根據葡萄生長時期進行追肥。
綠色葡萄生產基地,第一次在萌芽前進行,追施以氮肥為主的催芽肥,每株50g左右。第二次追肥時期為果實膨大期,追施以磷、鉀肥為主的催果肥,主要為0.3%磷酸二氫鉀,促進果實膨大、花芽分化和果實成熟。第三次施肥在果實開始著色時進行,以鉀肥為主,結合適量的磷肥,提高果實的品質,防止果實脫落。第四次施肥是在採收後進行,以磷鉀肥為主,恢復樹勢,促進枝條的成熟和養分的貯藏。如施入“農博士”控施肥的大棚可不用追肥和葉面施肥。
有機葡萄生產基地,分別在萌芽前、花後果實膨大期、果實開始著色、採收後追施土壤調理劑(海洋生物製劑),年追施量為100~140公斤/畝。
3.3 葉面施肥
綠色葡萄生產基地,在開花前結合防病噴藥進行葉面施肥,葉面噴施0.2%~0.3%的硼砂溶液+0.3%磷酸二氫鉀;花前每株開淺溝施尿素和氮磷複合肥各50g。在果實膨大和著色期間,結合病害防治,噴藥時可加0.3%的磷酸二氫鉀或微量元素肥料噴施,另外摻加微肥和多元複合肥噴施,提高果實品質。
有機葡萄生產基地,追施沼液2~4公斤/株,每年5次,在距樹幹40厘米左右處開寬20厘米、深20厘米施肥溝。分別在5月上旬、6、7、8、9月中旬施入。
3.4 澆水
生長期澆水以小水為主,以減小流量,不漫壟,灌水後打開上下風口除濕,以防止氣灼和病害爆發,待地表發白時刨平耙面。九月份扣棚後少灌水,促使根系向下生長,延緩樹體老化,增加結果年份。棚內特別乾旱時,在11月下旬澆一次小水,澆水後及時鬆土除草,採收前20天土壤要保持乾燥。推廣套用膜下滴灌或根區導灌技術,6月初至9月中旬,每15~20天灌水1次,每株每次灌水25~30千克,其它時間根據土壤情況灌水5~7次,每株每次灌水30~40千克。
4 樹體管理
4.1 生長期修剪
4.1.1“單幹雙臂”的形成
籬架由3~4道鐵絲組成,第1道鐵絲距地面0.8米,第2道鐵絲距地面1.2米,第3道鐵絲距地面1.6米;一條主蔓長0.5~0.6米,雙臂固定在第1道鐵絲上,新梢綁在第2、3道鐵絲上,呈“V”字形。當定植苗木新梢長到30厘米時,設支柱引縛,使其直立生長。新梢長到130厘米時摘心,並向南平綁到第1道鐵絲上,形成 “單臂”。主幹在第1道鐵絲附近長出的副梢,生長到50厘米時摘心,並向北平綁到第1道鐵絲上。
4.1.2 副梢管理
及時掐除卷鬚,引綁到位,保持小苗直立生長。雙臂上副梢的管理,能夠保證葉幕層結構合理,主梢摘心後,副梢生長更旺,當一次副梢長至30~40厘米時,保留5~6葉摘心。二級副梢除最上端保留三葉外,其餘留兩葉摘心。三級副梢頂端保留三葉反覆摘心,其餘全部摘除。長勢較弱的一次副稍保留三葉反覆摘心,作為預備枝下一年結果。摘心時間一般以摘心部位幼葉大小相當於正常葉片1/3較為適宜。對於生長期超過5個月的老葉摘除。
4.2.1 定植一年的修剪方法
冬剪時間最好在休眠期進行。修剪原則是50厘米的臂上一定要保持2~3個結果母蔓,以後逐年替換。
具體修剪方法:雙臂上的一次副梢粗度在0.7厘米以上,第一次5~6片葉摘心,剪去第5芽以上部分;粗度在0.3~0.6厘米的一次副梢、保留2芽修剪,作為預備枝;一次副梢不能結果的,雙臂有1厘米粗,只留雙臂,一次副梢全部貼根剪除;對於特別小的苗,保留3~5芽修剪。
4.2.2 多年生苗的修剪方法
二年生以上苗修剪,根據枝條著生部位的不同,以及枝條強弱不同,結果母枝剪留長度分為短梢修剪,3芽以下短截;中梢修剪,保留5-6芽。對於結果母枝的更新,主要採用雙枝更新和單枝更新。雙枝更新:在冬剪時,間隔20~30厘米留1個固定枝組,每枝組留2個枝,強枝採用中梢修剪作為第二年的結果母枝,弱枝採用短梢修剪作為預備枝。單枝更新:冬剪時只留1個結果母枝短梢修剪,萌芽後高位新梢果穗結果,基部新梢不留果穗,作為營養枝,培養成下一年的結果母枝。冬剪時結果枝疏剪,營養枝短梢修剪作新的結果母枝,每年重複進行更新。
5 果實管理
5.1 花序管理
疏除多餘的花序,是節約營養、控制產量和提高品質的有效措施,通過疏掉過多的小穗、側穗和控制花序的大小來進一步調整產量。
5.1.1 疏花序的時間與方法
疏除花序在開花前十天左右噴施硼肥前進行為宜;疏花序的方法是:長勢旺的和中庸的結果枝留一個花序,長勢較弱的枝不留花序。在疏花序時要考慮結果枝和營養枝的比例關係,葡萄每個結果枝負載0.5千克漿果時,需有30~35片葉子供應營養。
5.1.2 修整花序的時期及方法
修整花序一般與疏剪花序同時進行。通過花序整形提高坐果率,使果穗緊湊、穗形美觀,提高漿果的外觀品質。整形方法是將穗上部過大的副穗去掉,再將穗尖掐去1/4~1/3。
5.2 果穗管理
5.2.1修果穗、稀果粒
修果穗就是對穗形不好的果穗進行修整,剪去過長的副穗和穗尖的一部分以及疏除過多的支穗,使果穗緊湊,穗形整齊美觀,提高果品外觀及品質。修果穗可結合第一次稀果粒進行。稀果粒主要是按照品種特性對果穗的要求,疏掉果穗中的畸形果、小果、病蟲果以及比較密擠的果粒。稀果粒一般在花後2-4周在葡萄自然生理落果後進行1~2次。第一次在果粒綠豆大小時進行,第二次在果粒黃豆粒大小時進行,每穗留50~80粒為宜。
5.3 果實套袋與除袋
葡萄果穗套袋是提高葡萄果實外觀及品質、保持果粉完整、減少病蟲危害,降低農藥殘留的重要措施。
5.3.1 紙袋的選擇
選用白色的木漿紙袋。
5.3.2 套袋前的準備
套袋時要剪除小果、病果,進行定果。綠色紅地球葡萄生產基地,套袋前採取“2+4+3”的病害預防技術(即:落葉後及早春萌芽前,噴施5~6波美度的石硫合劑2次,殺滅越冬病菌;從7月上旬開始,噴200倍液半量式波爾多液,間隔30天,連續噴施4次進行預防;在花後10、40、70天噴施3次2萬倍碧護進行生物助壯,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有機紅地球葡萄生產基地,採取“843”品質提升技術(即:每年在葡萄植株上噴施8次寡雄腐霉、4次碧護和3次沼液。葡萄萌芽前一周噴施1次,開花後10天噴施1次,之後每隔15天噴施1次,共8次。主要預防葡萄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黑腐病等;在花後10、40、70、100天噴施4次1萬倍碧護,主要是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在花後15、45、75天,每個標準棚澆施4m沼液,增加葡萄必需的氮、磷、鉀等大量元素以及硼、銅、鐵、錳、鋅、鍶等微量元素。)
5.3.3 套袋的時間及方法
果實套袋時間在不同立地條件下差異很大,一般在葡萄開花後20天左右即生理落果後,在果粒直徑達到1cm到初著色時進行。因此時正值高溫季節,為避免日燒和灼傷,紙袋的下部兩角的通風口要開大,同時在牆屋面覆蓋透光率為50%的遮蔭網。
5.3.4 除袋的時間和方法
除袋一般在採收前10~15天進行,先將袋下部打開成燈罩狀,對果實進行鍛鍊,3~5天后全部取除。在冬季光照充足,果穗能在袋內良好著色的,可以不取袋,保持果面良好的果粉,帶袋採收。
6 病害防治
6.1 用藥原則
根據防治對象的生物學特性和危害特點,允許使用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和低毒有機合成農藥,有限制的使用中毒農藥,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按GB 4285執行。
6.2 禁止使用的農藥
甲拌磷、乙拌磷、久效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甲胺磷、甲基異柳磷、氧化樂果、磷胺、水胺硫磷、涕滅威、克百威、滅多威、三氯殺蟎醇、滴滴涕、六六六、林丹、甲氧、高殘毒DDT、硫丹、福美砷及其它砷製劑。按NY/T 393執行。
6.3 病害防治
葡萄抗病性較弱,易感霜霉病、白粉病。設施葡萄病害主要採取“2+4+3”的預防措施,落葉後及早春萌芽前,噴施5~6波美度的石硫合劑2次,殺滅越冬病菌;從7月上旬開始,噴200倍液半量式波爾多液,間隔30天,連續噴施4次進行預防;在花後10、40、70天噴施3次2萬倍碧護進行生物助壯,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扣棚前一天用石硫合劑結晶600倍液噴灑整個植株,預防病蟲害的發生,採取藥物防治。同時要加強栽培管理,多施有機肥,合理留果,提高樹體抗性及營養水平。
6.3.1 白粉病
一般於7月開始發生,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施1500—2000倍液阿米妙收和10000倍稀釋濃度寡雄腐霉,均勻噴濕全株,尤其是葉面。
6.3.2 霜霉病
一般於7月開始發生,9月份扣棚後也容易發生,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施1500—2000倍液阿米西達和阿米妙收,每次噴藥間隔期10-15天,連噴2-3次。
7 果實採收
採收時一隻手托住果穗,另一隻手用圓頭剪刀將果穗從貼近母枝處剪下,要輕拿輕放。整修果穗,剪除腐爛粒、病粒、不成熟粒、畸形粒,再根據大小、著色程度等指標,分等級包裝。葡萄預冷後裝袋保鮮技術、田間裝袋保鮮技術、塑膠大棚堆碼保鮮技術按GB/T 16862中的4.5執行。需要保鮮處理按NY/T 1199執行。
8 生產記錄
認真記錄葡萄生產情況、病蟲草害發生情況、技術措施、農藥肥料的使用情況、建立紅地球葡萄生產過程農事記錄檔案,記載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使用工具等。

專用標誌使用

標誌:包裝箱上有綠色食品標誌的具體標註按有關規定執行。
標識:張掖葡萄劃定的地域保護範圍內的張掖葡萄生產經營者, 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張掖葡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張掖葡萄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使用標誌, 在其產品包裝上統一使用"張掖葡萄"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