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情況,政治生涯,
基本情況
張慶桐在聖彼得堡大學結識了許多朋友,如日後的俄國漢學家威西納、日本學者上田仙太郎;國際公法學家馬爾騰斯是他在聖彼得堡大學的老師之一。在俄國留學期間,張慶桐曾經在俄國四處遊覽,曾遊覽伏爾加河,還曾去法國、英國、義大利、芬蘭等國參觀旅遊。
1903年前後,因為上海一家報紙撰寫議約經過,恰逢沈藎因披露中俄密約而被慈禧太后下令殺害,張慶桐感到後怕,遂對俄國的刊印文字律(即書報檢查制度)產生興趣並進行了和西歐相關制度的對比研究。
1905年春,經過軍官兼作家亞歷山大·維列夏金的推薦,張慶桐和沃茲涅辛斯基將該書著作權售予軍事圖書出版商別列佐夫斯基(1852年-1917年)。張慶桐後來將該書贈給了俄國內外政要、報界及文化界的諸多名流(張慶桐稱“一贈內外權要,一贈報界,一贈詩文巨子”)。收到贈書的“內外權要”包括俄國財政大臣謝爾蓋·維特(1849年-1915年)、外交大臣拉姆茲多夫(1844年-1907年)、 駐華公使廓索維慈(1862年-1933年)、駐華代辦柏蘭蓀(1852年-?)、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老師、原華俄道勝銀行總辦吳克托穆(1861年-1921年)。其中維特親自將該書呈送給沙皇尼古拉二世。尼古拉二世在收到該書後,下旨為張慶桐頒發了斯坦尼斯拉夫三級勳章。收到贈書的“報界”主要是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報刊。收到贈書的“詩文巨子”主要是列夫·托爾斯泰(張慶桐稱其為“托爾斯托氏”,1905年冬他將該書寄贈托爾斯泰)和馬爾騰斯(張慶桐稱其為“馬頓氏”)。他也成為第一位和列夫·托爾斯泰通信的中國人。
1912年,張慶桐出版了《俄游述感》一書。書中除了記述他在俄國的見聞外,還記有他的一些研究,如他對俄國地理學會的研究等。
政治生涯
民國七年(1918年)3月15日卸任,轉而署任阿爾泰辦事長官。
民國八年(1919年)1月到任。1919年3月7日,張慶桐因被指為扣押軍餉不發,而以私印紙幣代之,從而引發了阿山兵變,本人險些遭到殺害。國務院隨即諭令張慶桐回北京聽候查辦,阿爾泰辦事長官一職由楊增新推薦的周學務代理。同年6月1日,阿爾泰辦事長官裁撤,阿爾泰劃歸新疆省,成為阿山道。
民國九年(1920年)3月20日,北京政府撤銷了張慶桐的職務。經高等文官懲戒委員會議決,張慶桐被處以褫職停止任用六年的處分。
此後張慶桐的生平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