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素

張志素(1188年—1269年),宋末元初時期全真道士。號穀神子,睢陽(今商丘睢陽區)人。丘處機弟子,為全真教十八宗師之一。

基本介紹

  • 本名:張志素
  • 字號:號穀神子
  • 所處時代:宋末元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睢陽(今商丘睢陽區) 
  • 出生時間:1188年
  • 去世時間:1269年
  • 主要成就丘處機弟子;全真教十八宗師之一
人物生平,後世紀念,追封,碑文,

人物生平

正月朔旦(初一),張志素生於睢陽(今商丘睢陽區),色如燦銀,光氣煜煜,父母異之。年十七,行睢陽市上,遇少年飲之酒,忽神景皆變,即欲超世獨立。好讀易,深窮卜筮之術,黃、老、莊、列未曾釋手,凡遇林泉靜幽之地,則樂而忘返。對古代道家非常推崇,把“德”融會於占卜術中,勤加修煉,藉以濟世度人。於是對世俗漸生厭惡,最終離家出走,靜修道業。後在東萊謁師於丘處機,為長春真人十八位弟子之一。
金興定三年(1219)冬,丘處機應成吉思汗之詔赴西域。張志素隨長春真人從山東萊州昊天觀出發, 歷時3年,跋涉萬里,與成吉思汗相會於雪山。“萬里赴詔,一言止殺,悲天憫人”
丘處機以中原文化,諸如孔孟之道引導成吉思汗,使成吉思汗放棄了攻進中原後大肆屠城掠奪的打算,並且讓其子女學習中原文化,以禮御兵。丘處機逝世後,張志素先後居提點之位和掌教職位,管理中都各路道教事務,舉措得當,應付自如。
宋金之交,太清宮毀於兵火。1257年,奉海都太子之命,張志素、王志謹來衛真募建玄元祖庭,二年後,太清宮竣工。 1261年,朝廷詔張志素為太清宮護持,特旨賜“應緣扶教崇道大宗師”,又賜金冠法服。張志素秉承全真遺教,主張三教平等相通互融,主張修道教應出家,斷絕一切塵緣,主張清心寡欲即為成仙之本根。他廣收門眾,廣開教化,擴大全真道的影響,太清宮道侶雲集,玄教日興。
時衛真流行溫疫,張志素及其弟子們形苦志厲,四處為百姓送藥治病;他還以濟世救人為己任,傳真布道,積下了不少功德,受到了百姓的崇信。
至元六年(1269)十二月,屢有神光自張志素頭頂出,氤氳徹於空際。一日,張志素對諸弟子語:“吾與長春師有閬風之期。”又三日,沐浴,具衣冠即逝,葬於太清宮西。
張志素平生所作詠懷、遣興、唱和、勸戒等詩詞歌頌甚多。道經云:“大師有才略乾局,遇事必成,文章技術靡不兼善,蓋大方之家也。”多勉勵弟子忍讓謙恭、苦己利人、行善遠惡、積行累功之語。告誡弟子於教門興盛之際,尤須努力修行,不能安享其成而無所作為。他認為聖人設教,是為誘人為善,修道者唯有積行累功,克己濟人,方能得道,勿以“小善為無多益而不為,見小惡為無甚傷而不去。”

後世紀念

追封

元至大三年(1310),元武宗封贈張志素為“應緣扶教崇道真人”;後至元四年(1338),元惠帝詔封張志素為“應緣扶教肇玄崇道真君”,加贈“隱真體道純德真人”,並詣翰林院奉議大夫兼國史院編修揭奚斯撰文、翰林國史編修官周伯琦書篆,立《應緣扶教肇玄崇道真君道行》碑一通。

碑文

《應緣扶教肇玄崇道真君道行》碑銘曰:
昔在霸世,金有中主。百二十年,南□□伐。□□亂逆,以啟我元。惟重陽氏,振跡東海。
自命曰仙,神以懾教。順以成化,時有行權。丘劉譚馬,金和玉應。弗□愈宣,有一于軍。
倒戈不戰,所向無前。北際窮髮,南極丹徼。西涉虞淵,聞風稽首。祗帥道德,願奉周旋。
從師萬里,□馳軍旅。亦有肇玄,仁以□□。儉以制欲,用拯墜顛。爰被詔旨,設教施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