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店古城遺址

張店古城遺址

張店古城遺址,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鐵西街二道嶺社區張店屯。張店古城始建於戰國後期,先為燕國遼東郡杏氏縣治所,後是秦漢沓氏縣治所,故通常稱之“張店漢城”。

張店古城遺址分大、小兩個城。大城南北長約340米,東西長約240米,小城在大城南側,東西長約140米,南北寬約113米,面積約10萬平方米。張店古城遺址的發現,將大連的城市歷史推進了2000餘年。

2019年10月,張店古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店古城遺址
  • 地理位置: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鐵西街二道嶺社區張店屯
  • 所處時代:漢
  • 保護級別: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8-0019-1-019
歷史沿革,遺址特色,文物遺存,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張店古城遺址始建於戰國,兩漢時期呈現出繁榮景象,遼金時期繼續沿用。
張店古城遺址
張店古城遺址
普蘭店縣誌記載,早在20世紀50年代,當地生產隊修梯田時就在此地發現過磚室墓,並於1975年對附近的10座墓葬進行了發掘。
2008年,皮長高速公路動工修建,需占用張店古城遺址周邊部分漢墓土地。
2009年,由遼寧省和大連市組成的考古隊對張店古城遺址周圍的漢墓進行發掘,清理髮掘了兩漢墓葬212座,出土20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千秋萬歲瓦當、玉覆面、鎏金銅貝鹿鎮等眾多具有歷史研究價值的文物。

遺址特色

張店古城遺址分大、小兩個城。大城南北長約340米,東西長約240米。大城的南端,靠城西牆裡邊,有座戰國時期修築的瓮城(即小城),也叫月城,是作守城之用,用來加強城池的防禦。小城東西長約140米,南北寬約113米,面積約10萬平方米。城牆全是夯土堆砌而成,城內隨處可見磚瓦碎片,磚瓦上有漂亮的花紋。遺址上可見明顯隆起於地表的西牆和北牆,牆體夯層清晰可見。周邊的古墓群是當時典型的“生人聚城內,死者聚城外”的結構,反映了西漢時期大連地區殯葬的民風民俗。
張店古城遺址
張店古城遺址

文物遺存

張店古城遺址
張店古城遺址出土馬蹄金
馬蹄金
1983年1月,當地農民在張店古城遺址發現了一塊馬蹄金。經專家鑑定為漢武帝時鑄造,屬於國家重要文物。馬蹄金的中部刻有“上”字圓印,兩塊分別重為259.45克、260.45克,含金量為98%。以麟趾或馬蹄為形狀的金貨幣並不能在市場上流通,只是作為皇室內部祝壽、饋贈和賞賜的禮物,是一種特殊的貨幣。馬蹄金的出土證明了張店漢城在當時與中原王朝有著非同一般的政治往來,也說明古時這裡是達官顯貴的居住地,朝廷要員顧及之要地。
張店古城遺址
“臨穢丞印”封泥
古墓及文物
張店古城遺址還分布大量的貝墓、土擴墓、瓮棺墓等不同形制的漢代墓葬。這些墓葬中,除出土大批彩繪陶器外,還有銅鏡、銅車馬飾、婆金銅貝鹿鎮和射襄之印銅印、高陽印石印等。
其它文物
張店古城遺址大城內出土有“臨穢丞印”封泥、“千秋萬歲”瓦當、雲紋瓦當、繩紋簡瓦、陶拍、銅印、銅毓、安陽布、五銖錢、貨泉、石磨等文物。小城內除戰國和漢代出土文物外,還有遼金文物。從“臨穢丞印”封泥十字界格分析,封泥年代為戰國至秦朝。封泥是官府之間傳遞公文信件綁緘封印記,說明張店古城是縣治一級。

文物價值

張店古城遺址出土文物種類繁多,時間跨度大,且一些文物很具有權利代表性,反映了張店的漢朝古城曾是一座繁華的城池,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張店古城遺址在漢代政治、經濟、軍事等歷史研究上的也有重要價值。

保護措施

1979年,張店古城遺址被列為大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店古城遺址
張店古城遺址
2008年,張店古城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張店古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張店古城遺址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鐵西街二道嶺社區張店屯。
鐵西街道辦事處二道嶺社區社保業務經辦點(二道嶺社區居民委員會)

交通信息

自駕:自大連市普蘭店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張店古城遺址,大約用時12分鐘,路程大約7.9千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