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潮率兵在雍丘包圍張巡,張巡堅守了四十餘天,與朝廷的聯繫斷絕。令狐潮得知玄宗已逃往蜀中,就又寫信招降張巡。張巡有大將六人,官職都是開府、特進,他們勸張巡說,我們兵力弱小,難以抵禦叛軍,況且皇上的生死不得而知,不如投降。張巡假裝許諾。第二天,在堂上放置皇上的畫像,率領將士朝拜,大家都泣不成聲。然後張巡把六位部將帶到前面,責備他們不忠不義,並殺了他們。從此軍心更加堅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巡智斗令狐潮
- 原文出處:《資治通鑑》
- 版本2:《舊唐書張巡傳》
- 版本3:《〈張中丞傳〉後敘》
原文,譯文,歷史背景,智斗令狐潮,固守睢陽,睢陽一戰點評,相關文章,祠堂,
原文
令狐潮圍張巡於雍丘,相守四十餘日,朝廷聲問不通。潮聞玄宗已幸蜀,復以書招巡。有大將六人,官皆開府,特進,白巡以兵勢不敵,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賊。巡陽許諾。明日,堂上設天子畫像,帥將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將於前,責以大義,斬之,士心益勸。
城中矢盡,巡縛藁為人千餘,被以黑衣,夜縋城下,潮兵爭射之,久乃知其藁人;得矢數十萬。其後復夜縋人,賊笑不設備。乃以死士五百斫潮營,潮軍大亂,焚壘而遁,追奔十餘里。潮慚,益兵圍之。
巡使郎將雷萬春於城上,與潮相聞,賊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動。潮疑其木人,使諜問之,乃大驚,遙謂巡曰:“向見雷將軍,方知足下軍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謂之曰:“君未識人倫,焉知天道!”
未幾齣戰,擒賊將十四人,斬首百餘級。賊乃夜遁,收兵入陳留,不敢復出。”選自《資治通鑑》
譯文
令狐潮將張巡圍困在雍丘,兩軍相互對峙四十多天,朝廷的音訊一點也得不到。令狐潮聽說唐玄宗已經到蜀地去了,又用書信招降張巡。(張巡的)手下有六個武將,都是開府、特進級別的官,用兵力不夠、無法與敵對抗的現實勸說張巡,並且還說皇上是死是活還不知道,不如投降敵人。張巡假裝同意。第二天在公堂上擺出天子的畫像,率眾將士朝拜,人人都哭了。張巡將這六人拉上前,以國家興亡的大義斥責他們,然後殺了他們,士氣倍增。
城中箭都用完了,他令將士們將禾桿束成上千個草人,並給他們穿上黑衣,將士們都十分不解。一天晚上,他令大家用繩子拴著放到城下,令狐潮的士兵爭先恐後的射向他們,很久才知道他們是草人;張巡得箭數十萬隻。這以後又在夜裡從城牆上放下人來,賊兵覺得好笑沒有防備。於是張巡派敢死隊員500人,砍向令狐潮的軍營,令狐潮的軍隊大亂,燒掉營壘逃跑,巡部追了敵軍十多里。令狐潮惱羞成怒,增加士兵繼續圍困張巡他們。
張巡派部將雷萬春在城牆上與令狐潮通話,賊兵用弩射雷萬春,雷萬春面部中了六箭卻一動不動。令狐潮懷疑看到的雷萬春是個木人,於是派探子問明詳情,(得知真相後)令狐潮大吃一驚,從很遠的地方對張巡說:“剛才看見雷將軍,才知道你的軍令如山,但是你可知天意如何?”張巡對令狐潮說:“你不識人倫,怎知天意?”
時過不多久,張巡派兵出戰抓住賊兵將領14人,割下賊兵首級一百多,賊兵於是連夜逃跑,退到陳留,不敢再出來。
【張巡】
張巡是“安史之亂”時期著名的英雄。張巡祖籍蒲州河東(今山西芮城),出生於河南南陽鄧州。他從小就聰敏好學,博覽群書,為文不打草稿,落筆成章,長成後有才幹,講氣節,傾財好施,扶危濟困。安史之亂時,張巡誓死守衛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他雖為文官,但精通兵法,屢次擊敗叛軍,但終因寡不敵眾,戰死於睢陽。張巡殉國時,身首支離,芮城、鄧州和睢陽三地皆招魂而葬。據說他死後被追封為“通真三太子”。
張巡
張巡於開元(713——741年)末中進士第三名,初仕為太子通事舍人。天寶年間(742——755年),調授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令,政績考核為最高等,任期滿後回京。當時,唐玄宗寵妃楊玉環的族兄楊國忠執掌朝政,權勢顯赫,留京待遷的官員紛紛走楊國忠的門路。這時有人勸張巡去拜見楊國忠,但被他拒絕了。因不願阿附權貴,儘管他政績突出也未能遷升高官。不久,他調授真源(今河南鹿邑)縣令。
真源地處中原,豪強地主很多,他們與官府相勾結而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其中以官僚豪強華南金最為橫暴,當地人稱“南金口,明府手”。張巡到真源之前對華南金即有所耳聞,及他一上任即將華南金關押起來,然後依法懲殺。之後,赦其黨羽,威恩並施,從此人人向善,莫敢違法。張巡為政簡約,人民安居樂業。
歷史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 755年),安史兵興。次年正月,安史部將張通晤攻陷宋(今河南商丘)、曹(今山東曹縣西北 70里)等州。譙郡(今安徽亳州)太守楊萬石懾於叛軍威勢欲舉郡迎降,逼迫張巡為其長史(副職),並以此身分迎接叛軍。張迎接到委命後,卻率屬部哭祭皇帝祖祠,誓師討伐叛軍。當時,單父(今山東單縣)縣尉賈賁也起兵拒叛,擊敗了張通晤後,進兵至雍丘(今河南杞縣),與張巡會合,共有兵二千人。
智斗令狐潮
雍丘縣令令狐潮想投降叛軍,率軍擊敗北上抗擊叛軍的淮陽(今河南淮陽)軍隊,並將所俘將士捆於庭院準備殺死。值此,令狐潮因故出城,被捆士兵乘機解開繩索,殺死看守,閉城拒納令狐潮,同時召賈賁、張巡入城。賈賁、張巡入城後殺令狐潮妻子,據城自守。當時吳王李祗為靈昌(今河南滑縣)太守,奉詔統率河南抗叛軍隊,他得知賈賁、張巡進占雍丘後,即授賈賁為監察御史。不久,令狐潮引叛軍攻雍丘,賈賁率軍出城抵禦而戰死。此後,張巡領導軍民繼續英勇殺敵,從而贏得了軍民的信任。張巡將戰況上報李祗後,李祗即委命張巡率雍丘軍民抗擊叛軍。
令狐潮在初攻雍丘失敗後,又引叛將李廷望率眾四萬攻城,一時人心震恐。但張巡沉著冷靜,布置一些軍隊守城,其餘分成幾隊,親自率領向叛軍發起突然攻擊。叛軍猝不及防,大敗而逃。次日,叛軍建造與城同高的木樓百餘座從四面攻城。張巡命人在城上築起柵欄加強防守,然後捆草灌注膏油向叛軍木樓投擲,使叛軍無法逼近。張巡又尋機進擊叛軍,致使叛軍木樓攻城之策失敗。之後,敵攻我守,相持60天,大小數百戰,令狐潮終於被擊敗退去。
令狐潮經過休整後又一次進行反撲,在其大兵臨城後先勸誘張巡投降,但遭到張巡嚴詞拒絕,令狐潮羞愧而去。當時張巡固守孤城,又無朝廷訊息,所部將領六人勸張巡出降。張巡表面許諾,次日,張巡於府衙設皇帝畫像,率全軍將士朝拜,然後將勸降六人責以大義斬首,這樣更堅定了將士守城的決心。
到當年七月,令狐潮又勾結叛將崔伯玉圍攻雍丘。這次令狐潮先派四名使者入城勸降,張巡殺掉四名使者,然後將其隨從押送李祗。至此,張巡率千人之眾,堅守孤城四月,抗擊敵眾幾萬人,每戰克捷。當時,河南節度使虢王李巨屯守彭城,特命張巡為抗叛先鋒。
固守睢陽
睢陽地當睢陽渠要衝,位置非常重要。至德二載(757年),安祿山死後,其子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同羅、突厥、奚等部族精銳兵力與楊朝宗合,共十幾萬人,進攻睢陽。面對強敵,張巡、許遠激勵將上固守,從早至午,接戰20餘次,土氣不衰。許遠自以才能不及張巡,推張巡為主帥,而自己管籌集軍糧和戰爭物資。張巡任主帥後首先清除了內部叛將田秀榮,然後率軍出城主動襲擊叛軍,將叛軍打得大敗而逃,並繳獲了大批車馬牛羊。張巡把這些戰利品都分給了將士,自己分毫不要。這次大捷之後,朝廷拜張巡為御史中丞;許遠為待御史;姚誾為吏部郎中。
到了五月,正是麥熟時節,叛軍在城外收麥以充軍糧,張巡在城上看到後,集結士兵,擂鼓作出欲戰的樣子。叛軍見狀立刻停止收麥待戰。這時,張巡止住擂鼓,讓軍士作出休息的樣子,叛軍見狀放鬆了警惕。張巡抓住時機命南霽雲率軍大開城門突然衝出,直搗尹子琦大營,斬將拔旗。與此同時,有叛軍大將率一千餘騎兵直逼城下招張巡投降。張巡在城上一邊與敵將答話,一邊暗命勇士幾十人手持鉤、陌刀、強弩從城上吊下潛入無水的護城壕中,趁城外叛軍依仗人多勢眾並不戒備時,勇士們奮勇殺出,叛軍猝不及防損傷了很多人馬。
到了當年七月,叛軍再次圍城。這時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飢了只好吃樹皮和紙。守軍也只剩千餘人,瘦弱得拉不開弓,而且外無救兵。叛軍了解情況後決定強攻睢陽,他們先用雲梯爬城。張巡命士兵用鉤桿將雲梯頂翻,隨即又從城上投火焚燒雲梯,這樣,叛軍用雲梯攻城就失敗了。之後,叛軍作了一番整頓,又用鉤車、木馬攻城,但當他們靠近城牆時,又被城上投下的石塊砸得七零八落。叛軍見狀停止攻城,又圍城挖壕,壕外再加築柵欄,以作長期圍困。這時城中守軍很多因飢餓而死去,留存又大多傷殘疲憊不堪。這時,張巡殺其愛妾,煮熟犒賞將士。許遠也系其奴僮給士兵吃。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鎧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來吃了,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巡還對接近城牆的叛軍將領曉以忠義,勸其反正。而被張巡策反的李懷忠等許多人,都能死心揚地的幫助張巡守城。
為了加強睢陽守衛,張巡派部將南霽雲從城東門殺出搬請救兵。但擁兵臨淮的賀蘭進明,駐守彭城的許叔冀、尚衡等都觀望不肯發兵。只有駐守真源的李賁援助戰馬百匹;寧陵守將援助兵三千,但這些士兵由南霽雲率領殺開敵圍進到睢陽城後,只剩下一千多人了。
叛軍得知張巡請援無望,又加緊攻城,至此城已很難堅守了。守城將士商議突圍而去,但張巡,許遠認為睢陽是江淮屏障,如果失守,叛軍會大舉南下,蹂躪江、淮。再說守城士兵已飢憊不堪,棄城而逃,必無生理,所以最後仍決定堅守。直到當年十月,當叛軍再次攻城時,守城士兵已無戰鬥能力,睢陽城終於被叛軍攻破,張巡、許遠及以下將上都成了叛軍的俘虜。張巡毫無懼色,非常鎮定。叛軍主帥尹子琦勸他投降。他大義凜然,寧死不屈。於是,尹子琦將張巡及其部將南霽雲、姚誾、雷萬春等36人同時殺害。張巡終年49歲。許遠也在押送洛陽途中被殺。
睢陽一戰點評
張巡堅守睢陽,與占優勢的叛軍前後進行了400餘戰,殺死敵將300人,士兵12萬人。當時戰鬥進行得非常殘酷,張巡督戰時“大呼輒齒裂血面,嚼齒皆碎”,及“被圍久,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睢陽血戰是安史之亂時期最慘烈的戰役。張巡、許遠死守睢陽,有力地阻止了叛軍的南下,江淮及江漢的保全對戰爭的最後勝利,贏得了豐厚的經濟來源。
張巡在抗擊叛軍中表現了傑出的軍事才能,以戰略而言,他認識到堅守睢陽可屏障江淮的重要意義;以戰術而言,他“用兵未嘗依古法,勒大將教戰,各出其意。或問之,答曰:‘古者人情敦樸,放軍有左右前後,大將居中,三軍望之以齊進退。今胡人務馳突,雲合鳥散,變態百出,故吾止使兵識將意,將識士情,上下相習,人自為戰爾。’”表現了不泥古法、靈活多變的戰術思想。張巡還能贏得部下的尊敬、信賴和拚死相助,每次戰鬥,張巡都“不親臨行陣,有退者,巡已立其所,謂曰:‘我不去此,為我決戰。’士感其誠,皆一當百。待人無所疑,賞罰信,與眾同甘苦寒暑,雖廝養,必整衣見之,下爭致死力,故能以少擊眾,未嘗敗。”
史書記載
《資治通鑑張巡傳》(節選)
原文
令狐潮圍張巡於雍丘,相守四十餘日,朝廷聲問不通。潮聞玄宗已幸蜀,復以書招巡。有大將六人,官皆開府,特進白巡,以兵勢不敵,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賊。巡陽許諾。明日堂上設天子畫張巡像,帥將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將於前,責以大義,斬之,士心益勸。
城中矢盡,巡縛稿為人千餘,被以黑衣,夜縋城下,潮兵爭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數十萬。其後復夜縋人,賊笑不設備。乃以死士五百斫潮營,潮軍大亂,焚壘而遁,追奔十餘里。潮慚益兵圍之。
巡使郎將雷萬春於城上,與潮相聞,賊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動。潮疑其木人,使諜問之,乃大驚,遙謂巡曰:“向見雷將軍,方知足下軍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謂之曰:“君未識人倫,焉知天道!”未幾齣戰,擒賊將十四人,斬首百餘級。賊乃夜遁,收兵入陳留不敢復出。
頃之,賊步騎七千餘眾屯白沙渦,巡夜襲擊,大破之。還至桃陵,遇賊救兵四百餘人。悉擒之。分別其眾,媯、檀及胡兵悉斬之,滎陽、陳留脅從兵,皆散令歸業。旬日間,民去賊來歸者萬餘戶。
譯文
令孤潮將張巡圍困在雍丘,兩軍相互對峙四十多天,朝廷的音訊一點也得不到。令孤潮聽說唐玄宗已經到蜀地去了,又用書信招降張巡。(張巡手下)有六個可以開設府署的大將,他們特意進來用兵力不夠、無法與敵對抗的現實勸說張巡,並且還說皇上是死是活還不知道,不如投降敵人。張巡假裝同意。第二天在公堂上擺出天子的畫像,率眾將士朝拜,人人都哭了。張巡將這六人拉上前,以國家興亡的大義斥責他們,然後殺了他們,士氣倍增。
安史之亂城中箭都用完了,張巡將禾桿束成上千個草人,並給他們穿上黑衣,晚上用繩子拴著放到城下,令狐潮的士兵爭先恐後的射向他們,很久才知道他們是草人;張巡得箭數十萬隻。這以後又在夜裡從城牆上放下人來,賊兵覺得好笑沒有防備。於是張巡派敢死隊員500人,砍向令孤潮的軍營,令狐潮的軍隊大亂,燒掉營壘逃跑,巡部追了敵軍十多里。令孤潮感到慚愧,增加士兵繼續圍困張巡他們。
張巡派部將雷萬春在城牆上與令孤潮通話,賊兵用弩射雷萬春,雷萬春面部中了六箭卻一動不動。令孤潮懷疑看到的雷萬春是個木人,於是派探子問明詳情,(得知真相後)令孤潮大吃一驚,從很遠的地方對張巡說:“剛才看見雷將軍,才知道你的軍令如山,但是你可知天意如何?”張巡對令孤潮說:“你不識人倫,怎知天意?”時過不多久,張巡派兵出戰抓住賊兵將領14人,割下賊兵首級一百多,賊兵於是連夜逃跑,退到陳留,不敢再出來。
時間不長,叛賊步兵、騎兵七千多人屯集在白沙渦,張巡率部夜襲賊兵,大勝。張巡部返回到桃陵,遇上叛賊的救兵四百多人,將賊兵全部抓獲,並對他們作出不同的處理,媯、檀兩州的兵士和胡兵(安祿山起兵謀反地方的兵士)全部殺掉,滎陽、陳留郡被脅迫而來的兵士,全部放掉,讓他們回去做自己的本業。十天裡,老百姓離開賊兵前來歸附的有一萬多戶。
相關文章
《〈張中丞傳〉後敘》
作者:韓愈
原文
當二公之初守也,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④?苟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及其無救而且窮也,將其創殘餓羸之餘,雖欲去,必不達。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譯文
當張、許二公守睢陽的時候,怎能料到人家終於不來救援,(因而)拋棄睢陽事選退走呢?如果此處不能堅守,即使到別的地方躲避叛軍又有什麼益處呢?等到他沒有救援而且十分困難的時候,他率領他那些剩下的因受傷而殘廢的、飢餓的和瘦弱的士兵,即使想離開(指撤退)也一定不可能(實現)了。張、許二公這樣賢明,他們已經考慮得很周到了。堅守一志,捍衛天下,率領(憑藉)千百個將要死亡的士兵,同一天比一天增多的百萬叛軍作戰,掩蔽江淮地區,阻遏叛軍的攻勢。天下沒有滅亡,是誰的功勞呢?
軍事思想
張巡在抗擊叛軍中表現了傑出的軍事才能,其軍事思想集中體現在雍丘、寧陵、睢陽三次作戰中,概括起來具體有以下幾點:
1、高瞻遠矚的戰略遠見。張巡雖然官職不高,但在戰爭發生後,能清醒地認識到堅守雍丘的重要意義。而當雍丘已不可守時,又能做到審時度勢,主動放棄雍丘,退守寧陵,變被動為主動,再敗叛軍。寧陵取勝後,又主動與許遠合兵,堅守戰略要地睢陽,雖然自知兵微將寡,但卻像釘子一樣牢牢地釘在哪裡,使叛軍始終也沒有染指江淮。在兩年的艱苦防禦中,張巡與優勢叛軍前後進行大小400餘戰,不但牽制了大量叛軍,還殲其12萬餘人。始終阻止了安軍向江淮方向的發展,確保了唐王朝江漢漕運的暢通,保護了唐朝的財賦和交通運輸線,使江淮物資能源源不斷地運往關中,同時還為唐軍組織反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安史之亂的最後勝利,與張巡的卓越指揮是密不可分的。
2、智謀超群,指揮卓越,尤其善於臨機應敵。張巡在戰爭相繼導演出了火燒叛軍、草人取箭、出城取木、詐降借馬、鳴鼓擾敵、城壕設伏、削蒿為箭、火燒蹬道等一幕幕活劇,可謂計無窮出,已經達到“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13)的境界。不僅已為將士們為其折服,連叛軍也對其智謀敬佩不已,最後只好改用長圍久困的戰術,不敢再輕易攻城。張巡在戰爭所表現出的智慧,實為中外戰爭史上所罕見。
3、“兵將相習,人自為戰”的作戰指導。由於叛軍兵軍將廣,在攻城時四面圍攻,這樣一來張巡無法保證面面俱到到,所以他“勒大將教戰,各出其意”,做到萬無一失。正如張巡所講:“古者人情敦樸,故軍有左右前後,大將居中,三軍望之以齊進退。今胡人務馳突,雲合鳥散,變態百出,故吾止使兵識將意,將識士情,上下相習,人自為戰爾。”所以“兵將相習,人自為戰”是張巡長期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保障。
4、積極防禦,主動出機的守城思想。張巡守城,不是用堅固自保的戰術消極防禦,而是守中有攻,以攻代守,以麻痹和欺騙為手段出其不意地進行反攻、偷襲,以此達到守城的目的。比如雍丘之戰開始時,張巡認為:“賊兵精銳,有輕我心。今出其不意擊之,彼必驚潰。賊勢小折,然後城可守也。”結果首戰便取得勝利,從而大大增加了軍民的守城信心。這種主動主擊的情況,張巡在戰爭中多次使用,而且在出擊時,又採取多路出擊,使叛軍無法判斷唐軍的主攻方向,分散了兵力。積極防禦,主動出機,是張巡能夠堅守孤城,大量殲滅叛軍的主要原因。
5、戰術上靈活多變,不拘泥古法。張巡用兵,主張“雲合鳥散,變態百出”,這深合《孫子兵法》中“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之意。張巡在兩年的作戰中,戰術運用非常豐富,先後進行過城邑防禦戰、伏擊戰、夜襲戰、反擊戰、追擊戰,什麼戰術合理就用什麼,什麼戰術能消滅敵人就用什麼,所以史書上稱其“用兵未嘗依古法”。成功在使用各種戰術,是張巡能夠少以勝多,長期立於不敗這地的主要原因。
6、取之於敵的後勤保障思想。由於張巡所守的是孤城,兵器、糧秣的補給無法得到保證,後勤補給因此更顯重要,所以張巡每次出戰的目的,一半是用來殲敵,一半是取得補給。張巡通常抓住一切戰機奪取補給,而當沒有戰機時,又能主動創造戰機。如偷襲糧船、草人借箭、出城取木、詐降借馬都是典型的戰例,作戰結果後,經常“收器械牛馬”、“獲車馬牛羊甚多”。當南霽雲率援兵回睢陽時,正值大霧,張巡聽到交戰的聲音,知道是南霽雲,於是開門接應,最後居然“驅賊牛數百入”。“自興兵,器械、甲仗皆取之於敵,未嘗自修”(14),這種取給於敵的策略,是張巡能夠長時間堅守的重要原因。
7、身先士卒,作戰英勇。身為主將,張巡時刻能起到表率作用,或督軍守城,或出城作戰,他常親自率軍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奮勇衝殺,因此贏得了部下的尊敬和信賴,無不用命,以至連戰連捷。
8、善於作思想工作,以此來保證將士們的鬥志。二年多的艱苦守城,守軍竟然能夠始守保持著高昂的鬥志,即使在最後一刻,也寧死不屈,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張巡之所以能夠長期守住堅城,並大量消滅敵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善於鼓舞本方士氣,以忠義激勵將士,使上下團結一心。例如,當戰鬥激烈時,會有將士後退下來,張巡就站在陣地上對後退者說:“我不去此,為我決戰。”將士感其誠,皆以一當百向前衝殺,無人再退。張巡不但對本方將士做思想工作,對敵人也是如此,他用勸降的方法就使叛軍先後200餘人來降,起到了瓦解敵軍的作用。
9、軍紀嚴明、賞罰分明。張巡精通兵法,治軍有方,能夠與部下同甘共苦,因而深得軍心。為了使有功將士得到應有的獎賞,張巡甚至敢於寫信責備虢王李巨,拒理力爭。
祠堂
張巡祠座落在商丘古城南門外,是為紀念“安史之亂”中為保衛雎陽而殉難的張巡、許遠等人所建。
安史之亂時,叛將尹子奇率兵13萬圍攻睢陽,鎮守寧陵的張巡率兵增援。張巡受命於危難之時,與士兵同仇敵愾,與敵人進行了殊死拼殺。他用兵如神,屢戰屢勝,破了敵軍的鵝車攻城,又施巧計與敵軍搶糧,後火燒敵軍柴道,再用草人借箭十萬,使敵軍遭受重創。可惜最終因沒有後援,城破殉難,但是他為平息叛亂,保護江淮黎民立下了不朽功勳。
為滿足海內外人士懷念、祭祀張巡的心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1990年重建了張巡祠。新祠占地4.07萬平米,包括廣場區、建築區和墓葬園林區三部分。整個祠堂宏偉壯觀,莊嚴肅穆。10餘年來,台灣同胞已多次組團來商丘張巡祠瞻仰祭拜,緬懷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