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賀蘭進明
- 所處時代:唐代
- 民族族群:鮮卑族
人物經歷,賀姓起源,賀氏遷徙分布,參考資料,
人物經歷
賀蘭進明,約唐玄宗天寶中前後在世。開元十六年,(公元七二八年)登進士第。安祿山之亂,進明以御史大夫為臨淮節度。張巡被圍睢陽,遣南霽雲乞師。進明嫉巡聲威,不應。巡遂陷沒。肅宗時,為北海太守。詣行在,以為南海太守,攝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後貶秦州司馬。進明好古博雅,經籍滿腹,著文一百餘篇,古詩樂府數十篇,《唐才子傳》均傳於世。
賀姓起源
1、出自姜姓,是為避帝王名諱所改的姓氏。春秋時,齊桓公(姜姓)有個孫子叫公孫慶克,他的兒子慶封以父名命氏,稱為慶氏。慶封在齊靈公時任大夫,在莊公時與崔杼曾為上卿,執掌國政。後兩人再升為左右相國。因崔杼家內發生內亂,慶封以弒君罪滅掉崔氏,獨霸朝政。於是慶封把政事交給兒子慶舍處理,自己只管吃喝玩樂,引起了朝上朝下對慶氏的不滿,後慶封的親信盧蒲癸和王何,趁慶封外出之機,殺死了慶舍,慶封見勢不妙,便逃到了吳國。吳王噶朱方封給慶封,慶氏宗族聞訊趕來相聚,從此,慶氏比在齊國時還要富裕。至西漢末,子孫徙會稽山陰,東漢時傳至慶儀為汝陰令,其曾孫慶純官拜侍中,為避漢安帝的父親劉慶的名諱,“慶”字改為同義的“賀”字。慶純改為賀純。史稱賀姓正宗。是為江蘇賀氏。2、出自他族改姓。據《魏書。官氏志》等所載,南北朝時後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將鮮卑族複姓賀蘭氏、賀拔氏、賀狄氏、賀賴氏、賀敦氏皆改為漢字單姓賀氏。是為河南賀氏。
賀氏遷徙分布
中國賀氏播遷各地,主要是在漢代之後,分布地區廣泛,郡族門望較多。據《元和姓篡》記載,慶質的孫子叫賀齊,為三國時吳國大將軍,齊的孫子賀邵任中書令,邵的兒子賀修在西晉任太子太傅,修的12世孫賀德仁為唐太子中書舍人,德仁的侄孫賀默為彭州刺史,德仁的侄曾孫就是唐玄宗時秘書監賀知章。又拒《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南北朝時,後燕有清河太守賀耕,南涼(都樂都,今屬青海)有將軍賀連,宋朝時有忻州定襄(今屬山西)賀氏,易州(今屬河北)賀氏、開封陳留(今屬河南)賀氏、蔡州(今河南汝南)賀氏、洛州(今河南洛陽)賀氏、濟南(今屬山東)賀氏、會稽(今浙江紹興)賀氏、齊州臨邑(今屬山東)賀氏,密州(今山東諸城)賀氏等。其中,會稽賀氏和河南(今洛陽市)賀氏族大人眾,所以賀氏以會稽、河南為郡號;洛陽的賀氏以鮮卑族居多。除了上述賀氏之外,宋代以後各朝代賀姓人散居各地者仍多,不勝枚舉。清代江西賀氏,因躲避官事,千里遷徙至陝西榆林府,已經是名門望族。
逸事
參考資料
《唐才子傳》載:進明,開元十六年虞鹹榜進士及第。仕為御史大夫。肅宗時,出為河南節度使。時祿山群黨未平,嘗帥師屯臨淮備賊,竟亦無功。進明好古博雅,經籍滿腹,其所著述一百餘篇,頗究天人之際。又有古詩樂府等數十篇,大體符於阮公,皆今所傳者雲。